不妨听听骗子的“忠告”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要说这伙骗子,也真够“幽默”的了,骗了人,还不忘给受骗者吃“后悔药”,

不妨听听骗子的“忠告”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骗子良心发现,是出于好心才给予受骗者“忠告”,而完全可以理解为他们对受骗者的一种嘲弄。也是的,8位应聘者既没有弄清招聘方的经营状况,也没有看到他们的设备和厂房,在这种情况下,本应有所警惕。而当招聘方提出需要交纳风险抵押金的时候,更应当谨慎从事才对,可不知道他们当时是被什么蒙住了眼睛,很轻易地就把钱交到了骗子的手里。这恐怕就连骗子也不会想到,骗钱竟然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

    骗子是可恶的,但是他们的“忠告”倒是“一针见血”。骗子之所以敢做出违背“行规”之举,并非有心砸自己的“饭碗”,而完全是因为低估了我们的“记性”。所以,作为应聘者特别是受过骗的应聘者,决不能再“吃一百个豆不知豆腥味”了,否则的话,那可真就让得意忘形的骗子给瞧扁了。(莲城)

    骗子为何如此嚣张?

    这事让笔者想起了电影《天下无贼》中的一个片段,刘德华开着诈骗来的宝马车质问小区保安:“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吗?”就恶劣程度而言,上述新闻事件比电影中的情节更甚,其嚣张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如果说骗子得手后玩蒸发或者耍无赖,我们倒还可以理解,然而,骗子公然撕下伪装,并以一个“教导者”的面目示人,实在让人难以气顺。在气愤难平之余,我们真的应该思考一下:骗子为何如此嚣张,

管理资料

不妨听听骗子的“忠告”》(https://www.unjs.com)。

    笔者以为,这些骗子绝非天生的胆大妄为之徒,其从隐性走向显性,表明了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一个事实:目前还存在着适合骗子“生存并发展”的土壤。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道德还没有形成对骗子绝对优势的打压,而从法制的角度,有关部门的打击力度也还远远不够。让骗子恢复到隐性状态甚至销声匿迹,还需依赖于社会正气的彰显和刚性的法制。(逄文昱)

    诈骗招聘凸显执法尴尬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们的社会向来不乏诈术,如果真的让这样“厚黑”走俏,招聘与应聘双方,在职场环境里你来我往的不断研究接招、斗法的“奇门遁术”,原本就脆弱的诚信在职场上就更无立足之地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凡事都得讲个规矩,尤其是有法可依的就业招聘,岂能任凭你企业单方面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企业想盈利,这就该在经营上下功夫,拿原本子虚乌有的风险抵押金来做文章,其手段是那样的卑劣,这样的企业怎么还能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当地监管部门难道就从来不曾发觉吗?可就是这样根本不用人的企业怎么就混进了招聘会呢?难道举办招聘会的人事部门对招聘企业没有审查的义务和责任吗……

    职场诈骗现象好像远非这一件,这本不是道德和媒体舆论范畴的事,也不能单靠教育和引导拯救职场;我们原本有《劳动法》这样的“尚方宝剑”作后盾,可我们再回头看看相关的执法部门都做了些什么。究竟是法律给那些钻营分子留有太多的空隙,还是企业有法不依,有关部门执法不严?本该由法律调节和消灭的事情,却交由道德、舆论来摆弄,有没有效果不说,最先凸显的就是法治社会中对依法执法尴尬戏弄。(张书军)

    来源:辽宁日报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