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MASK小组:让艺术从小众走向大众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由三个年轻艺术家组成的UNMASK小组并不熟悉商业运作之道,但如今他们却希望通过生产介于艺术品和普通产品之间、融入设计概念的商品,在大众中广泛流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点乐趣

    一只白皙的,指甲和关节略微泛红的女性的手,轻轻摩挲着同样圆润迷人的脚踝,

UNMASK小组:让艺术从小众走向大众

。膝盖之上,是半张女性的脸庞,目光迷离。有着脊柱凹陷痕迹的温润背影看上去略显孤单。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个镂空的雕塑作品,看得出这是一个女性席地抱膝而坐的剪影。然而,除了雕塑者刻意强调的身体元素,其余的身体部分都被一一略去,留下一个高约2.7米的身体意象立在北京798帝门艺术中心的进门处。

    这是UNMASK小组的雕塑新作《半透明》系列中的一个。和其他的艺术家一样,UNMASK小组成员——三个大男孩刘展、匡峻和谭天帏不喜欢向别人逐一解释自己的作品。

    2006年上半年,UNMASK在忙活两件事:一件就是正在帝门艺术中心举办的雕塑作品展览;另一件“有点不靠谱”:他们在去年底获得一笔投资,目前正在试验与普通厂商合作,批量生产融入自己设计元素的商品,期待通过商品的流通,使艺术由小众逐渐走向大众。

    相对于艺术作品对于意义传达的模糊,所谓的融入了设计概念的产品却十分好理解:一个普通的水杯,也许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当你拿起它喝水的时候,水杯底部印着的猪鼻子,会让周围的人会心一笑。这就是设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UNMASK小组说,通过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梦想,尽管他们把自己的梦想称作“异想天开”,戏称还不知道自己是会成为“先驱” 还是“先烈”。

    设计之妙在于体验

    UNMASK小组似乎从来不排斥艺术作品呈现出商品的特征。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97级的学生,他们的毕业作品《Do you know UNMASK》以各自的形象为蓝本,通过小型玩偶、平面海报和衬衫的形式将自我进行重新塑造。

    他们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是在衬衫上的自我表达。普通棉布衬衫上印着如雕塑般的身体轮廓,而上面错综的花纹和铺陈的颜色恰巧用来充分表达内心。你可以说这是一件艺术作品,但如果真把这件衬衫穿到身上走上大街,也没什么好惊奇的,顶多会由于样式新颖招来注目,毕竟它只是一件看上去“很设计”但又实实在在的衬衫。

    这组设计使他们与仍然沉浸在苏联学院派雕塑艺术中的其他同学截然不同,并获得了当年中央美院毕业生作品展的学院一等奖。

    从学校毕业以后,UNMASK小组最初的工作是纯粹的艺术创作。但完全自我的艺术表达、昂贵的作品价格、雕塑作品的唯一性特征,把大众隔绝在艺术品消费圈子之外。三个年轻人并不满足于自己的作品只限于在艺术品领域流通。他们在国外看到有很多著名设计师拥有产品专卖店,玩具、手表、烟灰缸,这些日常用得到的东西可能都出自大师手笔,虽然也有件数限制,但价格一般消费者完全承受得了。

    刘展说曾经看到过一块手表,外形和其他手表没什么区别,但只有视线和手表呈现45度角时,才能看清表针上的时间。而这个角度恰恰是正常人抬起胳膊看表时视线和表盘的夹角。还有一款手表,使用者必须通过自己对时针方位的计算才能读出时间。“这些产品真的很有意思,不是说它的价格有多昂贵,材质有多高档,而是它能给人一种很深的体验,让人的生活变得有趣。”

    作为艺术家的他们看重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来的新意,

管理资料

UNMASK小组:让艺术从小众走向大众》(https://www.unjs.com)。打开一本UNMASK作品集,每个人都会一愣:大三十二开的银色册子翻开后并无一字。稍停片刻,读者会发现其实每一张银色书页内都大有文章,读者必须亲自动手将银色书页逐页裁开,才看得见银色书页中拈联的作品介绍。

    UNMASK的野心是试图通过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在他们眼中,设计并非虚妄。“生活太乏味了,所以需要创意,发明卡拉OK的人应该是伟大的。”换句话说,即便一个设计算不上经典,但只要能让人体会到愉悦,就是一种成功。

    2003年,当UNMASK参加深圳大声展时,受邀为赞助商芝华士设计一款酒杯。他们的作品很朴实。因为芝华士酒总是要加冰块饮用,所以他们干脆在杯子底端放上一颗和杯子联为一体的玻璃冰块。待你喝干酒,那颗似真似幻的冰块浮出水面,你定睛一望或惊奇或微笑时,也许设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先驱,或者先烈

    如果不是碰到后来的投资商,UNMASK小组也许并没有机会实现这件既伟大又不靠谱的事情——亲自参与创意商品的生产。

    以前,这个念头很多次在他们的头脑中闪过,但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并没有这样的财力来做这件事情。

    尽管对商业社会还很陌生,但他们形成了自己对中国制造业独特的观察。

    匡峻的理解是,对产品的注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注入科技,改善或添加功能性的需求;另外一种是注入概念,通过创意带来新的产品价值。如果说前者需要通过科技进步才能实现的话,那么后者依靠的则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UNMASK小组的三个年轻人都同意,在当今中国,比技术可能还不具优势,可如果比想象力,应该还有潜力,可遗憾的是,能看到这一点的商家很少。

    谭天帏说,自己有个朋友专门生产赛车服装,每次拿到国外的服装式样后照单全搬,唯一的不同是改一下商标。“但你不能简单的评判他,毕竟,受到条件的限制,可能他根本没有用来进行设计开发研究的钱。”

    在他们的预期中,中国企业注重设计是迟早的事,但落实也许需要一代人,最保守的估计也需十年。而他们现在的实验是否正当其时,三人都不能确定,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他们正在尽全力实现一个理想。

    他们并不担心产品的生产品质,“假的做得比真的都好,工艺肯定没问题。”而真正让他们担心的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 “这个事情不是一两年能做成的。”

    如今UNMASK小组的精力被牵扯了大半,“设计、加工、成品、推广、定价、销售,如果这个产业链不亲自走一遍的话是不行的。”投资人的钱不能浪费,而且获得投资的机会也不可能重复出现。

    相对而言,他们觉得投资人的压力更大。他们的投资人最早是他们雕塑作品的买家,后来双方在了解中达成共识,相见恨晚,觉得应该做这件有意义的尝试。投资人也向自己的朋友推荐过这个项目,人人都说好,可真到了掏钱的时候,却没有人吱声。

    “真的不是为了挣钱。如果为了挣钱,开个小饭馆可能挣得更多。”UNMASK小组说, “我们不排斥商业,但看中以什么手段挣钱。”

    “艺术是什么?满足了衣食住行之后,才能谈艺术!”但商品不一样,如果每件商品里注入设计的元素,那么通过对商品的使用,会点点滴滴改变生活。

    当被问起最喜欢的一件设计作品时,谭天帏想了一想,回答说是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榨汁机。刘展在旁边说,“这个太经典了吧。”这款榨汁机成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看上去仍然实用而且时尚。“不贵,几百块钱就能买上一个,把它放在那儿看,象件艺术品。”

    也许,这正是UNMASK小组期待自己的商品所能达到的境界。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