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运筹十大误区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分销渠道(Channel)是指产品(或服务)在从生产者向终端使用者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由各中间环节连接而成的路径,

渠道运筹十大误区

。这些中间环节包括企业(生产者)自设的销售机构、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等等。

    如同血管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通道一样,渠道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功搏击的生命之河。河道的畅通与否,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企业的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讲,将渠道建设列为最大的营销难题并不为过。

    渠道是产品顺利分销的关键,也是许多营销人员头疼的一道营销难题。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梳理,在实战中渠道运筹失误往往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10种:

    1.自建网络比利用中间商好

    很多企业不甘心利润被别人“瓜分”,企图通过自身力量建立销售网络,执行分销职能。如广泛设立分公司、办事处或专卖店,绕过中间商,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和消费者。并认为这样做有许多好处,如:便于控制、便于指挥、安全、灵活、省钱等。果真如此吗?分析如下:

    便于控制吗?未必,由于路途遥远和信息阻隔,总部未必完全清楚分支机构的所有情况;便于指挥吗?未必,以区域市场为基础建立的各分支机构只对总部负责,相互间缺少协调,经常画地为牢、互成壁垒、各自为政;安全吗?未必,损公肥私、死帐呆帐、携款出逃的现象比比皆是;灵活吗?未必,摊子铺得太大、体态臃肿、信息传递及决策缓慢,一有情况往往很难作出迅速反应。省钱吗?也未必,实际运作中的人员开支、广告、市场推广等费用的浪费现象屡见不鲜。

    2.中间商越多越好

    “分销商越多,销量也越大”,这是许多企业的逻辑,

管理资料

渠道运筹十大误区》(https://www.unjs.com)。如果真的按照这种逻辑来营造渠道网络,很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市场狭小,僧多肉少,经常出现“同室操戈”(窜货、恶性降价等)的现象;渠道政策难以统一;服务标准难以规范。一般来说,一些需要广泛分销的产品(如日用消费品)才需要众多分销商。

    3.渠道越长越好

    渠道长有长的好处。如日用消费品的消费对象高度分散,产品购买频率较高,销售环节较多,因而长渠道比较合适。但这并不意味着渠道越长越好,原因是:战线拉得过长,管理难度加大(对业务人员的管理、对经销商的管理等等);交货时间会被延长;产品损耗会随渠道的加长而增加;信息传递不畅,企业难以有效掌握终端市场信息;企业的利润被分流。

    事实上,渠道扁平化是当今渠道营销的发展趋势,“超越一批,超越二批,直接向终端和最终消费者销售”的行为将越来越普遍。

    4.覆盖面越宽越好

    常听营销人员自豪地说,“我的销售网络覆盖面很宽,连偏僻的乡村小店都有货。”渠道覆盖面果真越宽越好吗?在这个问题上,有以下几点需要好好考虑:1)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源、能力去关注每一个结点的运作?因为建设和维持网络运作的费用往往是相当高的。2)是企业自建网络,还是借助于中间商的网络?两者的结果会大不一样,后者的可靠性比前者要差。3)企业的渠道管理水平是否与之相匹配(经销商管理、资金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流管理)?4)单纯追求覆盖面,难免产生疏漏或薄弱环节,容易给竞争者留下可乘之机。万一被竞争对手攻击,自己是否能有效反击?需要指出的是,覆盖面宽不是坏事,但需要精耕细作,不断整合。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