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不是目的,管理才是价值所在 (1)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物料编码标准化,信息化实施的第一座难关

    信息化实施面对的行业和企业千差万别,但无一例外其物料编码的问题是摆在实施前的第一座难关,而对于装配制造行业而言,物料问题更是覆盖了其从技术、组织到流程等信息化实施的各个方面,

编码不是目的,管理才是价值所在 (1)

    从业内众多信息化实施的操作来看,信息化实施的效果不好甚至失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物料出现了问题:实际运营过程中的物料,无法有效地转变成为计算机系统可识别并有效运行的ITEM;物料档案及物料清单错误迭出;勉强完成了编码,却因考虑不周而难以适应复杂的变化,使得在实施的各个环节中遇到陷阱直到陷入绝境;缺乏物料管理上的组织与规范,难以适应系统精确的管理方式……

    装配制造行业属于离散型制造业,其生产模式主要为按库存生产和按订单生产,通常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国内众多的装配制造企业由于成长快速、行业不规范等原因,均面临着物料管理粗放的问题,各种不规范随处可见,导致物料编码成为难点。物料管理粗放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品研发物料清单不准确,标准化程度低;销售产品名称、规格不统一;采购物料名称、规格随意性大;老旧物料无人识别;库存积压;等等。由于现代企业物料的复杂性,企业需要进行物料编码标准化工作,并为提升物料准确性而做出持续改善的努力。

    物料编码是装配制造行业将实际物料进行整理、标准化的第一步。借助编码标准化及提升物料准确性,进行相应的管理优化,不仅可以成功实施信息系统,还能实现准确的运营管理,以及快速的产品开发的更高目标。

    物料编码标准化的方法与阶段

    物料编码虽然难,但也有方法可循。有一点需要提示读者注意:没有完美的编码,只有更好的编码。编码的确定需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其中肯定有需要做出让步和牺牲的方面),选择较合理的编码方案,并且辅助以物料属性、BOM参数等设置,这样才可能较好地解决大部分系统物料问题。

    物料编码标准化的工作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

    1. 组织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并不是一个松散的团体,而应当有相应完备的组织结构、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

    工作小组通常应由标准化部门(一般情况下属于研发或设计部门)牵头,并抽调相关部门(如信息化、销售、采购、工艺、财务、仓库及售后等)人员组成,同时分部人员也应参与其中,以便对涉及物料运营等各方面充分地进行了解。小组成立之初,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编码基础知识培训,而为了配合信息化项目安排,一般应提前3~6个月启动编码工作小组。在不同的阶段,小组结构和成员可进行调整。此外,当企业存在较多物料问题时,工作小组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编制,保障系统上线直到运行良好。

    作为一个类似项目操作的小组,工作小组需要制定编码工作的范围和目标、设定工作计划时间、人员需求,同时建立工作交流汇报机制和奖惩机制。

    2. 物料整理、分类。在这一阶段,工作小组要对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清理物料、确定物料的分类原则和层级关系、识别物料的性质。

    借此机会,企业对物料进行一次清查十分必要,

管理资料

编码不是目的,管理才是价值所在 (1)》(https://www.unjs.com)。不仅需对历史数据理分析,还要对实物进行清查,确定对废旧物料的处理方式。清查的范围还可包括供应商供应物料的范围以及仓库、货位等情况。清查完成后,即可着手开始建立物料明细总表和产品型号规格表(可参考使用企业之前的库存物料表)。

    对物料进行整理后即可着手对物料进行分类并确定层级。每一种类别的层级以不超过三层为宜,此种层级是为更好的编码结构做准备。对于装配制造企业而言,大类一般可根据装配部件的工程材料特性不同而进行划分,例如分为电器件、塑件、铁件、附件等;中类可根据物料的用途划分,例如电器件里面分为PCB、充电器、变压器、电池等;小类中则可进一步考虑颜色/尺寸的不同。物料分成三级以内有利于容纳物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企业未来产品的发展。

    在物料的整理、分类阶段,小组成员可充分对物料在各不同部门的使用状况进行沟通,识别物料的基本属性,尤其是一些使用方式不同的物料。装配制造企业是以离散型物料装配为主,但也可能涉及到流程型物料,例如烤漆加工等等。对于某些常见问题,有如下处理建议:

    a. 由于物料属性设置错误,导致系统采购模块运行不顺。需特别注意流程型物料的属性设置,例如白胚物料的属性为采购件,烤漆物料则为委外加工件,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加工的时间周期属性。

    b. 有的物料在采购时为批量散件,但领料生产时需要按不同颜色成套出库。对于此类问题,在物料上必须准备成套物料编码,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设置虚拟件或者套件属性,同时编制成套物料的BOM;在系统上需准备入库组套功能,根据套件BOM自动组套,形成库存数据。在实际管理中,由于运输和库存摆放的实际需要,仍然按照批量散件(成堆)摆放,出库时保证成堆出库的物料数量与系统出库数量一致。

    c. 设计部门出具的物料明细表内物料过于细分,而有些物料却是成套采购、领料出库。此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不同种类BOM转化的问题,在装配制造企业,有两种便捷的方法可尝试:通过恰当地设置物料属性,将采购的主物料单位设置为套,其他配套的物料设置等级,使之不在采购、出入库等环节使用,可以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第二种方式是制定套件物料和BOM,实现成套管理。然而也要注意在有的情况下并不能成套,例如售后需求要细分供应的配件,则应该要求采购、仓库转变管理模式,对物料进行明细管理。

    3. 编码准备。在此关键阶段,将对物料名称、规格进行标准化,进一步确定物料的细分与组合,最后确定编码规则和BOM规则。

    深入到国内装配制造企业的实际运营中,我们发现企业的平均年龄不足10岁,快速发展而显得生机勃勃,然而隐藏在其中的各种问题已经开始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物料名称、规格的不统一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处理的问题,有些物料,尤其是定制的塑件,名称叫法不统一造成入库困难。确定编码之前,工作小组需要规范统一物料名称,纠正混乱的称呼。同时规范物料规格的描述方法,不能仅从设计角度,而要从运营角度考虑,使物料的规格描述能方便所有相关部门的使用和识别。在工作方法上,最常采用的是在初期制定物料名称对照表,必要时可辅之以图片说明,进行充分的培训;另一方面则要对外部供应商进行沟通,对名称和规格描述达成共识,要求送货规范。经过前期的培训及后期系统的运行,规范的名称将在企业各部门内流动使用,最终达成统一。

    经过上面的阶段,物料编码规则和BOM的规则已不难确定。物料编码的分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分为定长编码和非定长编码、数字编码和混合编码、顺序编码(无含义编码)和规则编码(赋义编码)、人工编码和自动生成编码。装配制造企业通常所采用的是定长、数字、规则编码。其优点是定长编码可较容易发现手动输入错误,全数字利于快速输入提高效率,规则编码便于简单识别物料。当然,有优点必然也有缺点,采用哪种编码方式具体还需要根据企业物料特性而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