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御对策探讨

时间:2021-10-31 09:45:03 资料 我要投稿

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御对策探讨

【摘 要】 灾情的大小一般由致灾因子的强度以及承灾体的脆弱度决定,我国农村乡镇的地震发生率远高于大中型城市,比如我国西部偏远地区,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地势起伏大且多山地,高原等,是我国地震多发区。地震对农村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居民住房的破坏,占总损失的8成之多,其他的损失中多以水利工程瘫痪为主。为此,本文主要简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特点,并简单提出几项地震防御对策。   【关键词】 农村乡镇地震 损失 防御对策   目前地震灾害对农村乡镇居民的生活仍带来破坏性的影响,我们不能直接与地震抗衡,但是我们可以在震前采取必要的灾害防御措施。所谓地震防御是指在当前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减轻因地震而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的最有效和可靠的途径之一,所以在农村加强地震防御就势在必行了。   1 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特点   首先,我国农村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偏远地区,如西藏、新疆、宁夏、青海、云南等,这些省区所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地势严峻,且多山地和高原,是地震多发区。破坏性地震出现的范围比较广,在我国每个省的农村均有发生,如以上几个省区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   其次,中国农村地震灾情远比城市严重,据中国地震局或各省地震部门公布的灾害损失评估情况显示,九成以上的地震多由破坏性地震引起,大部分地震的发生区域集中于县区或县级市,而只有极少数的地震发生在地级市辖区。另外,由于城市与农村的地震成灾体不同,农村居民的住房是地震灾害的主要承灾体,然而,在以往的地震灾害中,农村地区因房屋破坏而造成的直接损失在地震总损失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相反的,间接损失和相应的社会损失是比较严重的,比如农村水利工程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20%。   最后,中国农村地震灾害的承灾体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关于农村居民住房情况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住房类型主要分为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其他结构等,它们的抗震性能有明显差异。在我国西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土木结构偏多而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偏少,然而在诸多建筑结构中,土木结构的抗震性最弱,其次是砖木、砖混结构,最好的是框架结构,这就直接造成越是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地震对住房的破坏越严重。   2 农村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   2.1 加强村镇规划,深化管理   一直以来,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地震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比较大,尤其是住房的破坏给农民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为此,就要把农村居民的防震抗震工作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农村地区居民的地震安全工作。服从政府的统一领导与管理,各部门分工明确,按照各地区特殊的地理情况与经济水平制定相应的地震防御、应急及灾后重建政策,政府也要加强扶持力度,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另外,还要适时的引导农村群众移风易俗,科学建房,规划好农村居民住房,禁止乱搭乱建。   2.2 加强农村居民抗震防震知识的宣传指导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条件,地震部门要与建设部门合作研究农村居民抗震技术,积极向农村群众宣传抗震的基本知识和建筑抗震的操作技能。开展面向农村人民的专门抗震技术咨询服务试点,逐步提高农民的抗震能力和灾后心理承受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适时发挥榜样模范的带头作用,总结并推广先进的抗震经验,全面推进农村人口的地震安全防护工作。   2.3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抗震减灾能力   虽然最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总体来说,速度仍比较滞后,设施老化问题严重,破坏性地震容易造成水利工程以及乡村道路等设施的全面瘫痪。基于此,各级政府就要加大抗震资金投入,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定期全面检查并除险加固地震多发区的水库,彻底整修现有的水利设施,兴建一批抗震能力强的水利设施等,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的抗震减灾能力。   2.4 积极宣讲抗震减灾知识,提高农村群众的灾害心理承受力   各级地震部门要广泛组织抗震减灾工作者创作一批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关于抗震减灾的科普文字、影视、宣传画等作品,走进农村和学校展开宣传,把抗震减灾的`知识作为三下乡的重要内容加以宣传,定期不定期的开展以“农村减灾”为主题的抗震培训活动,可以把新闻媒体作为主要的宣传途径之一,把抗震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2.5 切实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   各级地震部门要加快建立并完善地震监测系统,建设现代化的地震站台,提高现代化的地震分析预报水平和监测质量。保持科学态度,灵活运用现代化的科技设施,及时发现地震发生的前兆,争取在地震发生前提供有价值的预报。另外,要以各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为依据,特别注意的是,为避免地震信息的误传或谣传,在地震信息发布前还要结合预报区的社会经济指标做综合考虑。   3 结语   地震指的是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地下岩层瞬间错位甚至破裂而造成的地面强烈震动。每年地震对我国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危及生命安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理环境复杂的偏远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是地震多发区,受地理因素影响比较封闭,抗震防震意识比较薄弱,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地震的发生给这些地区带来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为此本文发表拙见,结合我国农村地震特点提出了几点加强村镇规划、防震知识宣讲、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抗震救援机制等的农村防震抗震措施。   参考文献:   [1]魏本勇,吴琼,齐文华,张文佳,苏桂武.农村家庭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特点及其家庭际差异——以2007年云南省宁洱6.4级地震灾区为例[J].2012,(08)15.   [2]张啸.辽宁省农村居民防震减灾问题探讨[J].防震减灾学报,2012,(06)15.

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御对策探讨

【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御对策探讨】相关文章:

我国的沙尘灾害及其防治对策探讨07-14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御对策浅析01-10

交城县洪涝灾害的特点及防御对策研究07-26

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及对策探讨01-20

陕西省城市地震灾害现状及防御对策07-30

台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07-06

智利防御地震灾害的经验及启示12-29

湖南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技术探讨10-06

我国的环境灾害及其减灾对策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