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赏鉴意义的《红楼梦》相关茶事分析

时间:2021-11-05 11:12:06 资料 我要投稿

基于赏鉴意义的《红楼梦》相关茶事分析

摘要:茶是一种具有相当悠久历史传统的饮料,但是,在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中,它已经不但仅仅是解渴之物了,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入手,来探讨一下书中所涉及到的有关于茶的赏鉴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红楼梦》 茶 赏鉴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然而,作为文化载体要素,其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解渴之范畴。《红楼梦》中,宝玉对“有凤来仪”所题之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妙玉也曾经在诗中道:“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就连古板拘谨、认为“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贾政,也说过“煮茶操琴”的话。可见,在古人的笔下心中,茶与琴棋书画诗一样,是有韵致之雅物,拥有了寻常之物所不具备的形而上的美感,可赏可鉴。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红楼梦》在哪些方面折射出了“茶”的赏鉴意义。

一、氛围:“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品茶需要好的物质条件,但并不是说有了好的叶、水、器,就可以品鉴茶了。因为,品茶时的所在是非常重要的,要想鉴赏茶,还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氛围。关于这一点,《红楼梦》是这样描写的:

贾政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贾母一行人)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具各色茶具。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贾母喜的忙问:“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贾政浏览大观园时,看到一处清雅的所在,想到的是在“在此轩中煮茶操琴”;贾母是一个见识和品味都极高的人,她所说的“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的话,和贾政见了清雅之处即想到煮茶操琴一样,都是在称赞之余表达了品茶是要讲究地方的这一理念,亦即“须一特殊之情调与环境,乃得饮茶知味。”[2]P124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定的氛围,才能真正谈得上赏鉴。

二、境界:“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品茶是讲究境界的,并不是说有了好的物质条件就拥有了品鉴茶的资格,这关乎着个人在相关修养方面的造诣之深浅与口味之高低。

我们同样先来看一下相关的描写:

“……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妙玉)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由贾宝玉对茜雪说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他知道什么茶沏多少次出色,由之可见他的品茶境界的不俗;而妙玉的话更是体现了她对品茶的造诣之深,竟然认为品茶不可多饮,第二杯便成了解渴的蠢物了,这似乎与卢仝的看法相左,卢仝曾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其中因写到吃七碗茶的不同感觉,又被称为“七碗茶诗”。其诗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3]P4379

但是,对于“七碗”,明代人罗廪即有疑义,他说:“茶须徐啜,若一吸而尽,连进数杯,全不辨味,何异佣作?卢仝七碗,亦兴到之言,未是实事。”[4]P182正所谓“猛咽浅尝,皆失味”。[2]P124也。

关于对茶的赏鉴,我们还要提一个《红楼梦》中小厮的名字,即宝玉的心腹茗烟。在第二十四回他再次出现时,忽然就成了焙茗,原因是宝玉嫌“烟”字不好,给他改了。

《红楼梦》中宝玉为身边人改名非此一例。贾宝玉因与袭人等大丫头呕气,眼前只留两个小丫头侍候,他与那个大些儿的`生的十分水秀的丫头有这么一段对话:

宝玉便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丫头便说:“叫蕙香。”宝玉便问:“是谁起的?”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宝玉道:“正经该叫‘晦气’罢咧,什么蕙香呢!”又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贾宝玉嫌袭人改的名字俗,认为反而不如简简单单的“四儿”清新自然,这充分表明了贾宝玉对俗气的不满与对雅趣的追求。如果说他这次为丫头改名还有赌气的成分,那么,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

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由此可以看到,宝玉改名之举,是出于文人雅士对美的审视与向往。那么就让我们本着此种认识回到宝玉将“茗烟”改为“焙茗”的问题上来。为什么要给小厮改名字?果真烟字不好吗?实际上,《红楼梦》提到过“茶烟”了的,文前引过的一副对联,其上联就是“宝鼎茶闲烟尚绿”。而且,在古人笔下,“茶烟”之美之韵是可以入诗的,如元代谢宗可的《茶烟》诗:“玉川炉畔影沉沉,淡烟萦空杳隔林。”[5]P205~206明代瞿佑的《茶烟》诗:“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幕讲帷。”[5]P250等。   既然《红楼梦》中有关于“茶烟”的描写,且“茶烟”有入诗的先例,那么,宝玉为什么又要“嫌‘烟’字不好”呢?明代许次纾在《茶疏·火候》中曾言:“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然木性未尽,尚有余烟。烟气入汤,汤必无用。故先烧令红。去其烟焰,兼取性力猛炽,水乃易沸。”[4]P159可见,茶在烹制过程中是忌烟的,因为制茶也好、品茶也好,都讲究色、香、味,而茶性一遇烟焰,则色香味俱败损,宝玉为小厮易名是因为烟字不好,也许就是因为“茗烟”二字没有点明这“烟”是茶经烹调后自然冒出的还是在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理解上的含糊就要把它换掉。如果真是这样,从“茗烟”到“焙茗”,虽仅一字之易,却反映了宝玉对茶道的认识进了一步,显示了他境界修养的提高,即真正进入到了谙晓茶理的艺术境地。

宝玉为小厮更名这件事,虽然由于《红楼梦》流传及版本上的原因,我们无法知道其究竟,但是,不管是为了与别的小厮(扫红、挑云、伴鹤)名字相对仗还是为了“嫌烟字不好”,他都在一个侧面为我们反映了古人对“茶”作为雅趣载体的认同。

三、 饮者:“偏你们喝梯己茶呢”

茶作为雅趣载体,在赏鉴时注重处所、境界还是不够的,正如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宜茶》中所言:“煮茶得宜,而饮非其人,犹汲乳泉以灌蒿莸,罪莫大焉。饮之者一饮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4]P224《清稗类钞·饮食类》“冯正卿论烹茶”条也将“佳客”列为“饮茶之所宜者”,而将“主客不韵”列入“饮茶亦多禁忌”[7]P6310之中,由此可见,饮茶之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此,《红楼梦》也有相关描写,如在栊翠庵中,给贾母一行人上过茶之后: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妙玉是个深谙茶道、非常讲究的人,她之所以单独约宝钗、黛玉去吃“梯已茶”,显然就是因为她对品茶之人有所要求,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品味到“茶”之雅的。

这里要荡开一笔,说起一个与本文关系不是特别紧密的话题,即《红楼梦》中有那么多的超凡脱俗、多才多艺的女子,为什么偏偏将谙晓茶理的人安排为女尼妙玉,并在她的修行之处进行了一次全书中最为集中和深入的茶的描写?这应该不是一个随便的安排。因为,“茶禅一味是茶文化的一个主要的学术分支。”[8]P273“茶”与出家人本就有着密切的联系,郑板桥为扬州青莲庵所题对联的下联即是“自古高僧爱斗茶”[5]P34。《红楼梦》之所以要将妙玉这位出家人处理为品茶高手,也许与此有关。

正所谓“煎茶烧香,总是清事。”[4]P168古人甚至煞有介事地列出了饮茶的宜忌:“饮茶之所宜者,一无事、二佳客、三幽坐、四吟咏、五会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饮茶亦多禁忌,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陈,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7]P6310伴随着这种现象而生发的,自然就是它的雅化。如宝玉“四首即事诗”中,有三首言及茶:《夏夜即事》云:“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秋夜即事》云:“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冬夜即事》云:“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第四十一回的回目《贾宝玉品茶拢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的“品”字,更是鲜明地点出茶文化丰厚的底蕴,从而使普普通通的饮茶具有了极其深厚的审美内涵与赏鉴意义。(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钱穆.晚学盲言[M](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全唐诗[M]卷三八八.北京:中华书局.1960

[4]龚建华.中国茶典[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5]叶羽.中国茶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7]徐珂.清稗类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施兆鹏.事茶五十年[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基于赏鉴意义的《红楼梦》相关茶事分析】相关文章:

基于路由管理的相关分析07-19

赏鉴05-19

跟茶相关的谚语11-10

谷雨茶相关介绍05-05

紫阳茶事07-06

茶事的散文09-09

基于集对分析的战场态势分析模型07-05

基于Copula理论的相关性测度11-23

意义的事作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