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谈亲人去世,12岁之前和12岁之后不一样

时间:2021-11-05 10:45:45 资料 我要投稿

跟孩子谈亲人去世,12岁之前和12岁之后不一样

怕孩子接受不了,没告诉孩子老人去世的消息   这一次,走进咨询室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爸爸姓陈,妈妈姓安,而咨询的话题也很严肃,关于死亡。   他们的儿子安安,今年8岁了,从小由奶奶带大,朝夕相处,感情很深。安安6岁时,奶奶因病去世,当时考虑到孩子还小,就没告诉安安,只骗他说奶奶回老家了。原以为孩子年纪小,随着时光流逝,孩子就会慢慢把奶奶忘了,可孩子总是缠着他们问奶奶什么时候回来,还说要去老家找奶奶。刚开始问得很勤,后来慢慢不问了,但孩子开始不爱见人,出现跟他年龄不相符的沉默,还突然就染上了吃手指的毛病,怎么改也改不过来。陈爸爸和安妈妈很焦虑,究竟告不告诉孩子他最亲爱的奶奶已经去世的事情?告诉了又怕孩子接受不了,不告诉,这个谎已经说了2年,孩子慢慢长大,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力,究竟还能瞒他多久?   亲人的去世,对12岁之前的孩子来说相当于一场十级地震   在心理学上,安安经历的事情称为创伤性事件,这个创伤不是指的躯体上的创伤,而是指精神创伤,而在创伤性事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亲人离去,第二是父母的离婚。   家庭成员去世,对个人的影响无异于一场大地震,所有人都会有房屋倒塌的感觉。而类似于地震重建,每个人,不分年龄高下,也都需要有一个震后重建的心理过程,也就是和逝去的人要经历一个分离过程。而对12岁之前家里有亲人早逝的孩子说,他的心理创伤、破坏性是最大的,相当于一场十级地震。对12岁之后的孩子来说,也相当于一场七八级地震。孩子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反应:失眠、封闭、成绩下降……   经历这个事件,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失眠、做噩梦的情况,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性格发生逆转,社会行为发生封闭,不愿意见人。恐惧到极点时,每天都会痛哭,有时还会攻击、咬人,看着人上去就是一口,吃手指就可能是孩子内心压抑、情绪控制不住的'一种表现,这些都属于创伤后应激反应。   可以告诉孩子:奶奶已经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那是她自己的选择   陈爸爸和安妈妈听到这里,不安地互相对看了一眼,陈爸爸忍不住插嘴了:“您的意思是安安很可能已经知道他奶奶已经去世了?那是不是我们应该索性直接告诉他?”   我建议先不要直接告诉安安“奶奶已经去世了”,而是给他死亡的另外一个概念。比如可以用童话的形式告诉安安:奶奶已经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她在那里有自己的生活,她在那个地方比在这个地方要快乐,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你可以想念奶奶,但是她并不是很痛苦。多从感觉层面出发,从另一个世界跟这个世界的关系出发,这样孩子接受起来容易些。   12岁之后再直接跟孩子谈生死:他已经离去   那要一直继续瞒着他吗?要瞒到什么时候呢?   可以在安安进入青春期前一年告诉他,也就是11岁左右。12岁之前,孩子的依恋关系还没完全建立起来,12岁之后依恋关系才会建立。这时孩子会和父母脱离,寻找新的依恋关系,比如找男女朋友或者与朋友发展出深厚的友谊。而孩子对生死的理解和依恋关系有重大关联。因此孩子12岁前后,也叫阴阳界,他对生死的理解会有极大的不同。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把依恋放到新的依恋对象上去。和12岁之前不一样,这时的孩子有一种寻求独立的巨大冲力,因此他会去寻求新的依恋。这种冲力带有一种虚无的安全感,只要抓住一个人就行,所以他对死亡的接纳度也相对高一些。所以,可以选择在临近青春期或青春期时,直接告诉孩子:这个人离去了,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在你的生活中不会再出现了,不管什么原因她死去了,这都无可避免,我们对她比较好的怀念就是我们好好活着。像对成年人那样直接跟他去谈,让他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他的亲人已经离去。   面临亲人离去,12岁之前的孩子要格外关注   对于12岁至18岁之间的孩子,面临亲人离去,痛苦可能反而没有12岁之前深。因此对12岁之前的孩子要格外关注,可以设一个以月为单位的观察点,看看孩子是否有一些创伤后应激反应发生以及出现。   在美国,12岁的孩子如果经历亲人早逝,心理医生或者学校里的心理老师,都要陪伴一个月到三个月,要渗透到家庭里去,给他做抚慰和家庭治疗。中国还达不到这个条件,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和周围的亲人有更多的陪伴,尽量避免他独处,因为他越孤独,就越想念那个离去的亲人。再就是当他有哀伤或思念时,就要不断地跟他说“这个人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把这个人的离去用故事的形式合理化。   18岁成年后,亲人离去的破坏性更大   18岁成年以后又不一样。这时的依恋关系已经稳固,亲密度高了,这时的感情更深刻,破坏性会很大,痛苦也更长。经历亲人去世的创伤性事件后,在六个月到一年中,出现各种应激反应都是正常的,超过一年,就叫做创伤性应激障碍了,就需要心理咨询师的介入。与成人相比,小孩的张力相对要大一些。但成人会自我修复,小孩如果没有得到修复的话,留下创伤的概率很大,比如自卑。而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对外人很抵触,会认为世界很不安全,与其他孩子相比,他可能会是一个自闭的孩子。内心封闭,不愿意打开,因为打开就是他的疼痛。   帮助安安渡过这个特殊阶段,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聊到这儿,安妈妈低着头默默流泪,陈爸爸也努力控制着自己。我赶紧安慰他们,安安的年纪尚小,虽然经历了奶奶去世的创伤性事件,但孩子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家长、学校一起努力,多关心孩子,再辅以适当的心理干涉,完全可以帮助孩子安然度过这个特殊阶段。   时间到了,陈爸爸和安妈妈起身告辞,并跟我预约了下次咨询的时间,说下次一定会把安安也带来。我也期待着下次的咨询。

跟孩子谈亲人去世,12岁之前和12岁之后不一样

【跟孩子谈亲人去世,12岁之前和12岁之后不一样】相关文章:

如何迁移去世亲人孩子的户口?01-01

之前.之后作文07-05

亲人去世的句子07-20

傍晚之后,黎明之前散文09-16

考试之前之后的感觉作文05-12

亲人去世挽联 -范文01-01

亲人去世的通知短信01-12

亲人去世伤感的句子02-10

亲人去世通知短信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