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时间:2021-11-05 15:17:01 资料 我要投稿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摘 要:新颖别致的《数学》课本中的主题图是课改研究的一大收获,这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产生巨大的作用。但是,它还要靠我们的数学教师钻研好、利用好,方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促进数学教学良性发展达到作者所期望的效益:利用主题图,激发学习兴趣;利用主题图,促进自主探究;利用主题图,培养合作意识;利用主题图,促进个性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 主题图 发挥作用

现在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通过许多有丰富经验的数学专家,经过多次教材改革后编写而成的。它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编排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使现行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主题图潜在的优势,在教学中要发挥它们的作用。

一 、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习兴趣

主题图色彩丰富,形式活泼,一幅图就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师应该使用好这一素材。发挥好主题图直观形象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页到第7页的主题图《小兔盖房子》,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就被图中的动物所吸引,这时教师绕有趣味地讲述小猪帮小兔盖房的童话故事,通过教师绘神绘色的故事讲解,学生很容易就找出了隐藏的数学信息。这样做,使学生不仅会看图,而且会根据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图中的小兔、小猪、木头、方砖、胡萝卜、苹果做成可随意摘取的图片,喜欢什么就摘取什么,然后再选择谁和谁比,符合学生由“奇”而生“趣”的心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与智能的发展,大多是无意识下完成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而主题图的直观性,大大刺激了他们的各种感官,让他们觉得学习有兴趣。

二 、利用主题图 促进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主动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有实践价值的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教材中的主题图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图中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素材非常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探索的空间。

如一年级上册第14页“1—5的认识和加减法。”出示小鸟吃食主题图后,让学生观察,然后从图中找加法,由于画面都是学生熟悉的景物,小鸟、白云、花朵、大树——这些景物刺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有的学生说:“本来有4只小鸟在吃米粒,后来又来了1只。”而有的则编成一个美丽的故事:今天天气晴朗,4只小鸟愉快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它们发现地上有一些米粒,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后来又有一只小鸟肚子饿了,它闻到了喷香的味道,也飞过来一起吃。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接着算法的探讨也在学生的高涨情绪中完成得相当成功。有学生说:“4只小鸟和后来的1只小鸟合起来是5只小鸟,4+1=5(只)。”有学生说:“4只愉快的小鸟和1只肚子饿的小鸟合起来是5只,4+1=5(只)。”有学生说:“4个学生和一个老师合起来是5人,4+1=5(人)。”有的学生说:“天空中有一只小鸟,地上有3只合起来是4只,3+1=4(只)。”还有的`把3只羚羊和3只长颈鹿加起来,3+3=6(只),就连白云、花朵、大树都成了做加法的素材,学习兴趣陡然猛涨。

再如,三年级下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主题图,从一辆卡车上搬下10箱牛奶,每箱12瓶,10箱牛奶分两堆堆放,每堆5箱,其中9箱已放好,还有一箱正在放。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三年级有117人,每人一瓶,搬下10箱够不够?学生通过思考“够不够”,要先算出10箱有多少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计算12 × 10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图中已摆好的9箱和1箱牛奶,利用已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先计算9箱牛奶有多少瓶,再加上1箱的12瓶,也可以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先算出5箱有多少瓶,再算10箱有多少瓶。正因为主题图对算法的提示,让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起来也就更兴味盎然。

三、利用主题图 培养合作意识

当今社会,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培养合作意识越来越重要。从小培养合作意识是教师的责任。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然后是通过有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而主题图资源丰富,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搭建了学生交流合作的平台,许多内容都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呈现。

如“认识人民币”一课的主题图,是一个模拟超市的情境:孩子们喜欢的商品整齐地放在货架上,在商品的下面标出单价,学生们分组活动,每组有一个人担任售货员,其他人购买商品,买一种应付多少钱,可以怎样付钱……学生把主题图中的生活情境模拟到课堂,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对元、角、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其兑换有了初步的体验,做到了人人都参与,改变了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的教学观念,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再如“分类”中的主题图,公园门前有3个三口之家,教师没有急于表达图的意思,而是让学生观察,虽然这幅图简单,但蕴含着“分类”的多样性,个人的力量可能只略知其一。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设立了小组,让学生分一分,分完后把分类的根据与同组的伙伴交流,一个一个轮流说,听不懂的要问,前面同学发言时已说过的内容,后面同学发言时尽可能不再重复多说。有的学生开始只感到一种分法,通过同组伙伴交流,互相提示启发,得到很多种分类方法。有的按学生分类,有的按家庭分类,有的按大人小孩分类,有的按男女性别分类,有的按爸爸、妈妈、小孩分为三类,还有的按男孩家庭和女孩家庭分类。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各展所长,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利用主题图 促进个性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在自身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建构的。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对相同的数学内容往往表现出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以教师有创新意义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质疑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教材主题图的开放性,体现在同一个图,可以有各种理解,注重诱发学生大胆思维,蕴藏着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不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而且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比如“乘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是一架秋千上有四个座位,每个座位上有两个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按成人的思维,应该是4个2相加,所以加法算术列式是2+2+2+2=8,乘法算术列式是2×4=8,或4×2=8,而学生对图意的理解方法则各不相同,算法也多样: ① 一架秋千上有8个人,用1×8或8×1表示;② 有8个同学是8个1,用加法算术列式1+1+1+1+1+1+1+1=8表示,用乘法算术列式1×8或8×1=8表示;③有4个男生、4个女生,是2个4,用4+4=8,2×4=8或4×2=8表示;④ 秋千中间有一根立柱,把大秋千分成了两个小秋千,每个秋千上有4个小朋友,就是2个4。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理解解答方法是各不相同,又各有道理,这些不同的解法,是学生求异、创新的结果,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结果。

再如一年级上册第107页的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是开放的:按左右观察,提供了8只兔、7只兔两条信息;按颜色观察,提供了5只灰兔、10只白兔两条信息。由于学生观察角度不同,所收集的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均不同。有的列式为:8+7=15只,有的列式为5+10=15只。正由于主题图的资源开放,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多样化的解答方式,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优势,有利于激起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数学,在合作交流中学数学,更能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把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责任编辑:孙恭伟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相关文章:

充分发挥游戏的幼教作用09-03

充分发挥年终奖的作用01-10

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01-20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01-20

充分发挥班集体教育的作用10-04

充分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07-28

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企业的作用01-01

充分发挥美术教学中的范画作用01-20

充分发挥插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