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院校人文教育初探

时间:2021-11-05 15:15:42 资料 我要投稿

理工类院校人文教育初探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院校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占比重非常大。但是,目前教育模式中的一个缺陷就是人文教育课程明显不足,这在理工类院校教学中尤为突出。高等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很明显,在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理工类院校人文教育初探

一、人文素质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的不断丰富,我国当今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精神追求迷茫、道德价值观念衰落、审美趋向畸形。这一系列的问题体现在人文教育上,就出现了重功利、重实用的做法和缺乏发展的眼光。特别是在大学教育中,出现了重视技术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的现象。究其成因,不仅仅是院方的责任,作为受教育者在第一任职需求的市场规律作用之下,也有这样的要求。但是,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型的人才,仅仅具有专业技术不能立足于未来的竞争和发展,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院校中学生成分组成相对比较简单,大部分来自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中小学阶段接受的是“应试教育”,绝大多数人是高中文理分科教育模式中人文知识缺失的受害者;大学阶段接受的人文教育非常有限,距离素质的完备还比较遥远。以上种种原因,都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人文知识的缺失,从而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是专业技术知识充满大脑,另一方面是人文知识有着极大的空白。这种知识结构的缺陷妨碍了他们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全面发展。在现实实践中突出的表现就是:只会管物,不会管人;只能干活,不能干事。虽然优秀的技能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其综合素质的缺陷却阻碍着他们的持续性发展。

二、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是人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科学教育侧重于智慧、理性和能力的发展,通过求真,使其行为符合客观规律;人文教育侧重于人类社会价值、规范、情感的形成和确立,通过“求善”,使其行为合乎本真人性。一个完整的人,既需要有理性的力量,又应该有人格的力量。忽视了人文教育,必然会影响到他的人格力量和全面发展。

(一)人文教育可以完善自身素质

自然之美是人类非常向往的,举凡秀丽的山川、雄伟的江河、历经千年风雨的人文古迹、变幻莫测的自然神奇,都是自然之美的组成。对于它们的审美会形成一种审美体验,其中包涵着审美主体的情感和思想。美好的景物可以使人形成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自古以来,民族英雄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都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在他们的身上洋溢着为崇高理想奋斗的精神之美。人文教育,可以使学生以之为关照客体,充分体验,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使其中的精神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

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美德,这是中华民族主流精神的组成和体现。人文教育中劳动人民的形象都可以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美的熏陶。

(二)人文教育可以完善精神人格

人文教育中的理想教育,可以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奠基阶段,也是理想的强化阶段。人文素质的理想教育可通过正确的引导,对他们今后形成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人文素质中的挫折教育,可以培养抗挫的心理品质。当今的学生,缺少苦难的磨炼,其成长过程中容易在心理上受到挫折和伤害。但如果教育得法,挫折也会形成动力。寓挫折教育于人文素质的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视挫折、了解挫折中的期待、帮助处于挫折心态中的学生释放体内的潜藏能量,通过疏导学生弥补心理上的创伤,开辟一条希望之路。

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可以培养自主自立的心理品质。一个人的心理依赖程度越高,其承受能力越低。应当帮学生克服依赖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自己进行自我管理,以减低心理依赖程度,形成自信、自强的品质。

(三)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发展创新思维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以辩导学,以猜启思。人文教育所提供的认知既有真理性,也有形象性。所以,这种认知常常带有模糊性,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施辩论式教学。通过辩论,使学生在交流、争论中学会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人文素质教育本身就是创新型教育。人文可以洞悉、改造世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人类的实践和发展来看,人文既是一种文化内涵,更是一种社会准则,影响、制约着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的内在素质都源于人文的熏陶和体验。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将其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观念。

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重要的学科因素。

(四)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替代

在任何学校教育中,都有思想教育课程,其目的就是实施对学生的世界观、思想观的教育塑造。然而,这不能取代人文素质教育。二者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不能相互取代。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思想教育以说教为手段,将直接的思想观念和伦理诉求置于教育之中,目的性过于直接,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有待商榷;人文教育的价值观教育是以“文以载道”的形式进行的,是“诗教”——在教学中隐含着审美形成和道德教育,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的。它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完善。学习个体在对某一个人、现象、事件的分析判断产生赞成看法的同时,就会将诵读对象的精神理念植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人文教育可以实现在审美过程中完成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效果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的缺失对社会和个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是短期所能够改善的,甚至会影响几代人。因此,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普遍关注,素质教育局面已经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对人文知识的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现实情况与理想还有较大的差异,还需要我们积极努力。

(责编 张敬亚)

【理工类院校人文教育初探】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10-10

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初探10-18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初探10-04

职业院校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的融合论文09-12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改革初探09-03

高等院校营养健康教育模式体系初探10-05

云计算在院校教育中的应用初探07-21

高职院校体育人文教育研究论文09-12

技术的人文化走向初探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