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M35的体温计的设计-数字电子基础课程设计

时间:2021-11-08 11:21:22 资料 我要投稿

基于LM35的体温计的设计-数字电子基础课程设计

目 录

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 1 -

1.1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标准与要求 .............................. - 1 -

1.2 系统基本方案 ............................................ - 1 -

1.3 各模块基本功能与设计方案选择与论证 ...................... - 1 -

1.3.1 温度采集模块的设计与论证........................... - 1 -

1.3.2 信号转换模块的设计与方案选择....................... - 3 -

1.3.3 显示模块的设计与方案选择........................... - 4 -

2. 硬件电路设计................................................. - 6 -

2.1 温度采集模块的硬件设计 .................................. - 6 -

2.2 信号转换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 7 -

2.3 显示模块设计电路图 ...................................... - 8 -

2.4 电路中相关参数设定 ...................................... - 8 -

3. 电路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仿真软件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仿真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 9 - 5 误差分析...................................................... - 9 - 6 实物照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心得体会..................................................... - 11 -

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1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标准与要求

1、设计温度测量电路;

2、测量范围为0℃~100℃;

3、制作并调试所设计电路;

4、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及调试方法;

1.2 系统基本方案

根据系统要求,本次设计可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以18B20为传感器的温度检测模块,以AT89S52的转换模块和以共阴数码管的显示模块。具体框图如图 1—1所示:

图1-1 总体结构图

1.3

各模块基本功能与设计方案选择与论证

1.3.1 温度采集模块的设计与论证

温度传感器是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某种特性来间接测量的。不少材料、元件的特性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能作温度传感器的材料相当多。温度传感器随温度而引起物理参数变化的有:膨胀、电阻、电容、而电动势、磁性能、频率、光学特性及热噪声等等。

方案一:采用二极管做温度传感器

晶体二极管或三极管的PN结的结电压是随温度而变化的。例如硅管的PN结的结电压在温度每升高1℃时,下降-2mV,利用这种特性,一般可以直接采用二极管(如玻璃封装的开关二极管1N4148)或采用硅三极管(可将集电极和基

极短接)接成二极管来做PN结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有较好的线性,尺寸小,其热时间常数为0.2—2秒,灵敏度高。测温范围为-50—+150℃。典型的温度曲线如图1所示。同型号的二极管或三极管特性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互换性较差。

方案二:用可编程器件DS18B20做温度传感器

DS18B20数字温度计是DALLAS公司生产的1-Wire,即单总线器件,具有线路简单,体积小的特点。因此用它来组成一个测温系统,具有线路简单,在一根通信线,可以挂很多这样的数字温度计,十分方便。

DS18B20产品的特点

(1)、只要求一个端口即可实现通信。

(2)、在DS18B20中的每个器件上都有独一无二的序列号。

(3)、实际应用中不需要外部任何元器件即可实现测温。

(4)、测量温度范围在-55。C到+125。C之间。

(5)、数字温度计的分辨率用户可以从9位到12位选择。

(6)、内部有温度上、下限告警设置。

但是18B20需要单片机软件控制,与本次设计要求不符。

方案三:用LM35做温度传感器

LM35是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温度传感器。由于它采用内部补偿,所以输出可以从0℃开始。在上述电压范围以内,芯片从电源吸收的电流几乎是不变的(约50μA),所以芯片自身几乎没有散热的问题。这么小的电流也使得该芯片在某些应用中特别适合,比如在电池供电的场合中,输出可以由第三个引脚取出,根本无需校准。

在使用单一电源时,LM35的一个缺点是无法指示低至零度的温度。据称利用LM35可测出20mV的电压,这一值相当于2℃(一些情况下甚至可测出0~2mV的电压!),但要指示零度或更低的温度时,最好还是再提供一个负电源和一只下拉电阻。

通过比较和对本次设计要求的的考虑,决定采用方案三以LM35作温度传感器。

1.3.2 信号转换模块的设计与方案选择

数字电子计算机所处理和传送的都是不连续的数字信号,而实际中遇到的大都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模拟量经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的模拟量后,需经模/数转换变成数字信号才可输入到数字系统中进行处理和控制,因而作为把模拟电量转换成数字量输出的接口电路-A/D转换器是现实世界中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桥梁,是电子技术发展的关键和瓶所在。

方案一:用可编程器件A/D做转换器

如果利用ADC0801进行一次A/D转换,其工作过程为:先由外电路给片选端输入一个低电平,选中此芯片使之进入工作状态,此时输出为高电平,表示转换没有完成,芯片输出为高阻态。和为高电平时芯片不工作。当外电路给端输入一个低电平时启动芯片,正式开始A/D转换。转换完成后,输出为低电平,允许外电路取走 ~ 数据,此时外电路使和为高电平,A/D转换停止。外电路取走~数据后,使为低电平,表示数据已取走。若要再进行一次A/D转换,则重复上述控制转换过程。图1-2为ADC0801的应用电路图:

图1-2 ADC0801的应用接线图

方案二:采用ICL7107做转换器

ICL7107是高性能,低功耗的三维半A/D转换电路。它包含有段译码器,显示驱动器,参考源和时钟系统。可直接驱动发光二极管(LED)。ICL7107将高精度、通用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有低于10μV的自动效零功能,零漂小于1μV/°C。

主要特点:

(1)保证零电平输入时,各两量程的读值均为零

(2)很低的噪声

(3)差动输入和差动参考源,直接LED显示驱动

(4)不需外接有源电路

(5)低功耗

管脚排列如图:

图1-3 ICL7107引脚图

通过比较和对本次设计要求的考量,最终决定采用方案二进行设计。

1.3.3 显示模块的设计与方案选择

通过转换模块对模拟量的转换,使显示模块接收到的是数字量,现实更精确简单。

方案一:第一文库网采用液晶显示

液晶显示器(lcd)是现在非常普遍的显示器。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省电、辐射低、易于携带等优点。液晶显示器(lcd)的原理与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大不相同。lcd是基于液晶电光效应的显示器件。包括段显示方式的字符段显示器件;矩阵显示方式的字符、图形、图像显示器件;矩阵显示方式的大屏幕液晶投影电视液晶屏等。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在通电时导通,使液晶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则变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

也仅显示虽然方便,但是显示亮度不够,比较模糊,而且需要软件对其进行驱动,与本次课设的用以相违背。

方案二:采用LED数码管进行显示

LED数码管根据LED的接法不同分为共阴和共阳两类,

以共阴式为例,如把阴极接地,在相应段的阳极接上正电源,该段即会发光。当然,LED的电流通常较小,一般均需在回路中接上限流电阻。假如我们将"b"和"c"段接上正电源,其它端接地或悬空,那么"b"和"c"段发光,此时,数码管显示将显示数字“1”。而将"a"、"b"、"d"、"e"和"g"段都接上正电源,其它引脚悬空,此时数码管将显示“2”。

数码管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容易驱动,亮度好且比较稳定。其管脚图如图1-4所示:

图1-4 数码管引脚图

通过比较,本次设计采用方案二进行显示模块的设计。

2. 硬件电路设计

2.1 温度采集模块的硬件设计

本次设计采用LM35作为温度传感器,LM35是NS公司生产的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之一,它具有很高的工作精度和较宽的线性工作范围,该器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线性成比例。LM35是一种内部电路已去噪校准放大的集成温度传感器,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成正比,输出端电压信号基本满足本设计的需求。转换公式如式:

0°C 时输出为0V,每升高1°,输出电压增加10mV。其电源供应模式有单电源与正负双电源两种.正负双电源的供电模式可提供负温度的量测;在静止温度中自热效应低(0.08℃),单电源模式在25°C下静止电流约50μA,工作电压较宽,可在4—20V的供电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非常省电。

本次设计的温度检测模块硬件图如图2-1所示:

图2-1 温度检测模块图

2.2 信号转换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本次设计采用三位半LED显示A/D转换器ICL7107,此集成芯片内部包含有数码管的驱动电路,此次选用ICL最典型的应用电路,设计图如图2-2所示:

图2-2 ICL7107应用电路图

2.3 显示模块设计电路图

本次设计采用气味数码管进行显示,ICL7107中已包含数码管驱动电路,所以数码管只需与ICL7107的输出端对应连接即可,设计图如图2-3所示:

图2-3 数码管电路

2.4 电路中相关参数设定

该电路的阀值电压Ut为:

ut?RR3?R4)*Vcc

当UoUt时,Uo=UoH;电路只有一个阀值电压,故为单限比较器。Uo的高低电平决定与集成运放输出电压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如果输入电压VA与某一个固定不变的电压VB相比较,如图3(a)所示。此VB称为参考电压、基准电压或阈值电压。如果这参考电压是0V(地电平),如图2-4所示,它一般用作过零检测。

图2-4:过零检测电路

然后直接设置LM35的温度值,启动仿真,就可观察数码管显示的数值,仿真存在一定的误差,LM35现实的温度值与数码管显示的温度值并不精确的.相等,

4

5 误差分析

LM35温度传感器是常用的传感器之一。使用温度传感器不可避免地存在测量误差,引起该测量温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介绍可能存在的几个主要原因:

(1)传热误差

测温时,必然会通过热敏元件进行热量交换,有传热现象存在,LM35工作端所感受的温度就不能完全正确反映被测环境的温度,存在误差,通过信号放大,该误差进一步增大从而引起测量误差。

(2)动态误差

被测对象温度变化后,测温仪表来不及立即指出变化了的温度,从而引起读数误差。对于快速变化的温度,由于测温元件的热惰性,动态误差可能很大。

(3)线路电阻误差

线路中电阻对信号传导的影响都会引起测温误差。所有各种测温误差,最终都集中反映在E-t关系上。因此,对各种误差的大小必须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抓住主要矛盾,以便提高测量精度。

7.心得体会

本次课设我分配的题目是数字温度计,在接到题目之后我首先开始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对网上资料的参考和比较,我画出了初步的原理图,但是觉得不够理想,太麻烦,所以又查询了相关的资料,最终得到了改善后的原理图,相比较最初的图改善了很多,但是由于不是下载的网上现成的原理图,所以一些参数必须自己设置,所以我又加深了对相关模拟电路的知识的学习,通过几天的分析和计算,最终设置出了正确的参数。在设置好参数之后我开始学习仿真软件,因为这次用的是Proteus仿真软件,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我找了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通过实践对我的原理图进行了简单的仿真,仿真完成之后我就开始进行实物的安装与调试,我通过原理图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单独安装,然后单项调试,其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误差也很大,开始得不到理想的结果,但是经过调试最终得出了理想的结果,虽然这个过程经历的时间很长,而且也有很多困难,但是这是第一次自己设计并制作的电路,所以还是很有热情。通过这次的经历我明白了,学习要有耐心,细心,不急躁,而且遇到问题首先要自己尝试去解决,要学会利用网络,要具备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对本次课设的总结时: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很有用的科目,不仅仅是要学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本次课设激发了我动手实践的热情,提高了我的分析和实践能力,也让我体

会到了自己设计并制作的快乐,获益匪浅!

8.参考文献

[1] 胡翔俊. 电路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 谭博学 苗汇静. 集成电路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 曾兴雯 . 高频电子线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

[4] 陈花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2

[5] 黄贤武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第二版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6] 赵继文 . 传感器与应用电路设计. 科学出版社. 2003

[7] 范茂言.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与使用[J] 电子产品世界 2000(7):19-20

[8] 沙占友. 智能化集成温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基于LM35的体温计的设计-数字电子基础课程设计】相关文章:

基于行为导向教学的《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改革探索10-05

电子技术毕业论文-数字电子秤课程设计07-10

基于FPGA的数字系统设计11-01

电子体温计01-17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介绍01-1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案01-13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07-2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01-17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范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