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新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1-12-16 13:24: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读一本书,让人回味无穷;犹如一杯好茶,让人心旷神怡。翻开《给教师的一百条新》,便看到郑杰校长在数的序中谦逊地写到:“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既然如此,不妨一读吧。我是个比较懒的人,要我一口气看完一整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再长篇感慨,实在有点强我所难。不过懒人也有懒办法,我将用“边读边悟”的形式展开我的读书之旅。 在这本书里,有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看到郑杰校长在第34掌中提到要重视学校仪式。学校仪式也是文化,而且是学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仪式,由此,使一所学校更具有自己的特征。郑杰校长指出了“学校仪式”也是文化,而且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一种,我认为有道理。在我看来,仪式是规范,是庄重的。举个例子来说,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的升旗仪式,透过电视画面已经很具震撼力了,可是当你身临其境亲眼目睹时,我想你将终生难忘,爱国的激情绝对会涌遍全身。这就是仪式所带来的魅力。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仪式。从周一到周五,我会对学生家庭作业、个人卫生、上课表现、课堂作业、阅读、背诵、值日工作等方面及时评价,用加星的方式展开评比。每到周五放学前,评选出前三名优胜者。接着,我会为他们举行5分钟左右的颁奖仪式。奖品是每人一本盖上学校校讫的本子。我跟孩子们说:“这本子很普通,你们随时能买到。可这个宝贵的红印用钱是买不到的,必须用勤奋和智慧去换取。希望你们多多珍惜!”这简单而又隆重的仪式,激励着我班学生们为成为优秀学生而不断努力。不过,也许在颁奖这个环节上注重的老师并不多,以致于评奖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从小处讲,班级仪式也体现了一种班级文化,从大处讲,学校仪式为催化学校文化而存在,它有着独到的作用与独特的魅力! 又比如他在第71章中提到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苦衷。是的,在社会转型时期,谁都有苦衷。校长有苦衷,干部有苦衷,教师的苦衷更多。然而在人人有苦衷的情况下,学生的苦衷却容易被忽视。其实,现在学生比我们做学生的时候要苦得多。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孩子瘦弱的肩膀上,周末的休息时间把孩子们往各个培训班、补习班送,也不管孩子到底喜欢不喜欢。教师为了提高成绩,拼命瓜分着学生的课间、放学时间。这些可怜的孩子想玩,却不能玩,想做白日梦,也不能做。这些限制我们成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十来岁的孩子呢?当学生遭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有多少人能体谅他们呢?即使能体谅,在平时,又有多少人愿意去体谅呢? 体谅不体谅学生,是一个讲不讲人道的问题,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否应换位思考一下学生的苦衷,想一想我们的少年时期是怎样渡过的'?是否也像我们的学生那样用瘦小的肩膀承受着学校的升学率、各科繁重的作业和家长过于沉重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理解有些学生面对各种压力时的反抗?是不是可以原谅在你的课上偶尔的走神和疲累?是不是那些有时做不完的作业能再宽限一些时间?我们真的应该懂得学生的各种无奈和消极的反抗,我们更应该试着去理解他们的苦衷,试着走进学生的内心,感受他们的心灵,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有时过于偏激的言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理解并体谅学生的苦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爱,才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教教学,也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的精髓所在,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给教师的新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新入园家长的建议05-02

考研英语 新题型做题建议10-24

职场新十条实用建议02-10

对新《动物防疫法》配套法规的建议07-12

《给教师的建议》第五条建议读后感03-11

关于给新初一学生的暑假建议01-15

对新入职员工的几点建议 -管理资料01-01

新大纲发布前考研数学的备考建议11-06

2015年考研英语 新题型做题建议10-24

新托福考试的变化及应对建议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