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传》读后感

时间:2021-09-07 09:39: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唐太宗传》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太宗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太宗传》读后感

  《唐太宗传》读后感 篇1

  唐太宗李世民,一个封建时代极其开明的君主,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终于开创了古代极其发达的时期。他几乎没有一点污点,真正的是人中龙凤。这是我以前所认为的。 确实,唐太宗作为一个封建君主,是封建时代的一个标志,是其他皇帝追求达到的目标。 李世民从小就显现了他卓越的军事能力和用人能力。他跟随父亲李渊南征北战,最终创立了唐朝。他在四大战役:一、讨伐薛举、薛仁果 二、对刘武周的战争 三、对王世充、窦建德的战争 四、平定刘黑哒 中显示了他的战争能力,帮助李渊统一了中国。 随后他在即位后治理国家中也显示了他的政治能力。 唐太宗毕竟是个封建君主,自然也有他的局限性,有一定的毛病那也是无可非议的。 从唐太宗身上可以学到:

  1、唐太宗重用了敌人的大将,如李密手下的秦叔宝,程知节,刘武周手下的尉迟敬德。表明人才是宝贵的,无论他的背景如何,只要能善于利用,一定会对己有利。

  2、太宗的兵语,战地侦察,知己知彼,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在如今商业战争中,知己知彼也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要自己带头干,手下员工才会用心一力,取得胜利。

  《唐太宗传》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传记——《李世民传》。本书记录了李世民从幼年到老年的.辉煌业迹。本书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就是说只要意志坚定,事情一定能够办成。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个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他幼年熟读兵书,立下理想;少年投身行伍,出谋划策;青年发动玄武兵变,从此君临天下。他一生心系万民,勤奋工作。李世民靠韬略谋定大局,靠理想开创盛世。李世民虽然只活了53岁,却带给历代皇帝一个又一个道理。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五部分:少年英发、南征北战、同室操戈、贞观之治、从善如流。李世民从小就励志做皇帝,并救了父亲右骁卫将太原守备李渊。李世民广招天下豪杰,劝父起兵反隋。二十岁时为父登上皇位,自已被封为秦王,创立了唐朝。大唐立国后,四周并不安宁,许多军阀都想成就帝业。李世民为了剿平各路军阀势力,南征北战,终于统一天下。可李世民不满足于封为秦王,想起了他伟大的理想,终于他的兄弟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想杀了他,不料李世民却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之后,他成为了皇帝,年号为贞观,开创了绝前的盛世——贞观之治。李世民到老年时,却仍能从善如流,真是难得的一代明君。

  李世民以理想为目标,因理想而坚持,最终取得胜利,这是我从《李世民传》中得到的道理。

  生活中,我们不能“胸无大智”而“枉活一世”,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励志成才。只要你努力去追寻理想,就一定会成功的,正所谓“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记住有志者事竟成。

  《唐太宗传》读后感 篇3

  今天我用了一天时间认真地把《李世民传》看了一遍。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

  如果从表面上看李世民和杨广有着太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天纵神武,领兵征讨,有着赫赫武功;在冶世安民上,开科举、定律例,两人都有着不凡的表现;在文采风骚上,杨广擅长写诗作赋,李世民的书法为人推崇;两人同为次子,本应与皇位无缘,但两人运用权谋手段谋得皇位。然而两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杨广是身负骂名的千古暴君,而李世民则被誉为开启盛世的有道明主。

  相似的开头,不同的结局,我想其中原因是因为他们做了皇帝后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李世民做了皇帝后勤政爱民,他知道皇帝如舟,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他辨忠奸,纳谏言,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富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对于大臣的意见只要是对的,他都能虚心接收。而杨广虽然才智过人,但却刚愎(bi)自用,不顾人民的死活,开运河,修长城,杀大臣、杀兄弟、杀百姓、杀异已,活脱脱的一个暴君。

  相似的开头,不同的结局,由李世民和杨广我想到了我们的同学,现在我们在差不多的条件下学习,但我们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有的同学刻苦认真,有的同学敷衍了事;我们遇到事情时,有人斤斤计较,有人一笑了之。虽然我们不一定能成就李世民一样的丰功伟绩,不可能成为杨广一样的暴君,但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不同的胸怀却可成就不同的人,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向李世民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应像杨广一样刚愎(bi)自用成为社会的负担。

  《唐太宗传》读后感 篇4

  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包括一些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皇帝加起来一共408位,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现在呢,各大网民都凭着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整理并总结了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帝王排行榜”,虽各有不同。但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其他动荡起伏的皇帝不同,他总是每次都榜上有名,让人不禁疑惑,这位开创了贞观盛世的皇帝,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

  唐太宗能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主要原因在于他能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据史书记载: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从小养尊处优,是一个娇贵的金技玉叶。将出嫁时,所配嫁妆要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正逢唐初百业待兴之际出嫁,嫁妆因而比较简朴;长乐公主出嫁时已值贞观盛世,国力强盛,唐太宗要求增添些嫁妆本不过份。但魏征听说了此事,上朝时谏道:“长乐公主之礼若过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回宫后,唐太宗随口把魏征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却对此十分重视,她称赞道:“常闻陛下礼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言,实乃引礼义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魏征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不从啊。”于是,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长孙皇后不仅是口头上称赞魏征,而且还派中使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

  一个外国的史学家评价道:“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贞观十三年,高昌王麴文泰看到唐兵来得那么快,吓得大病起来,感到忽冷忽热,几天后竟然一命呜呼,由此作为第一个被唐军活活吓死的人而载入史册。读到这儿,我大笑了起来,兵贵神速,唐太宗的威力可真大呀!

  我在贴吧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每当我们又一次遭受侵略者欺凌的时候,每当国家再度割地赔款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贞观。天可汗在的话,我们不会这样受气,天可汗在的话,我们不会这样低三下四”。天可汗是什么?它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的尊称,太宗皇帝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

  怎样的统治者决定怎样的世界。一个有勇有谋的君主,开创了我们熟知的昌盛的时代——贞观盛世。

【《唐太宗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01-01

爱迪生传读后感12-28

水浒传读后感1 -水浒传读后感01-01

名人传读后感作文08-31

【热】《水浒传》读后感03-13

名人传读后感【热门】03-09

【热门】名人传读后感03-09

《曾国藩传》读后感6篇02-19

岳飞传读后感15篇01-08

【荐】呼兰河传读后感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