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写读后感

时间:2021-12-30 11:22: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再写一篇读后感

  在等待中看完了这篇“历史的迷案”。 当年的黑龙江建设兵团曾经发生过很多恶性事件,流言和流传甚广但都是未经证实的民间口头文学。不论是当时还是其后的这几十年间,都从未见诸过有官方报道这些事情。好多在兵团战士中口口相传的那些个血腥悲惨的枪击爆炸场面,或是诸多荒诞离奇的情杀命案,都没有过一个全面正统的消息来源或“正版”的文字报道。这些当年曾经轰动一时的“大案”“悬案”随着时间的沉沦早已经随着兵团的消亡和大批知青的离去被遗忘在不知什麽角落里,没有人再去关心他,更没有人还有兴趣去搜寻去整理这些陈年旧事。只有那些身临其境身处各自事件的亲历者,当他们的记忆被谁触动唤醒的时候才会饶有兴致地去关注谈论这些难以置信的凄惨故事。只有他们自己能够证实这一切都是真的,真真切切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没有谁刻意去夸大渲染和编排杜撰。这宗“手榴弹事件”就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件,但我的记忆已近模糊记不起多少情节了。读罢培恩较为详尽的全过程追述,重新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抚今追昔不觉唏嘘万千感慨多多,便有了这第二篇读后感。 这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连队的一件大事,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可惜我本人没有赶上,错过了这惊魂的几天几夜经历也算是一大缺憾吧。事件的所有的过程都是后来在天津听大家慢慢叙述补充才大概了解了全过程。待第二年开春我再返回连队时早已经烟消云散,没有人再提这件事情了。连队还是原来那个样子没有异样的感觉,好像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忘记了是什麽原因我在“扔手榴弹”那一年早早地回了天津没赶上在现场,如果在现场那一定也会是吉凶难料不知结果如何了。因为我当年和“林武举”同宿舍,他在红砖房第二间南铺第一个,我在第二个紧挨着他,同炕而眠睡了好几年。我当时人虽没在现场,但不知道什么场景什么情况下我那件绿军大衣被炸飞了花,如人在连队依习惯一定是会在睡觉时把大衣盖在棉被上,若果真如此则后果难料我安能逃矣。记得还是长生经手在统计损失的时候给我换了一件海军浅灰色大衣捎回了天津,在当年那可是比绿大衣还要时髦啊。感谢上苍让我阴差阳错躲过了这一劫,试想我当时如果在现场没有躲过这场劫难,那就再也不用穿什么军大衣了,尽管是挺时髦的一件海军大衣……    “手榴弹事件”影响极大,据闻当年中央军委在全军现役部队中都有过通报,但在兵团内部却始终没有文件传达或者澄清报道事实真相,而任由传言小道消息满天飞。这在今天看来是件很不正常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才造成了诸多“迷案”难觅真相存疑至今。不过从那以后不久知青政策开始有所松动,陆续有知青通过各种办法各种途径返城,星星之火愈燃愈烈终于在七九年形成燎原之势,“大返城”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兵团,几乎在一夜之间所有连队所有的知青宿舍里没有了人影,凡是能走的人如飞鸟投林各奔东西走之慌忙音信全无。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回忆和梳理走过来的那些艰苦岁月,重提那些当年的人和事都会让我们这些人感到五味杂陈,有惬意快乐更有失意伤感。这很令局外人奇怪不解。偶尔在网络上的某个角落能见到有描写披露知青的文章故事,凡观者也大多是那些已经花白了头发,只有自己还记得自己曾经是个“知青”的那些步履瞒珊的老人们,还会因之兴奋或者伤感,还会时不时地激起心头的涟漪,去抹一抹涌上眼角的泪花来…… 从懵懂无知满腔热情义无反顾地“上山下乡”,到犹豫彷徨面对现实心灰意冷的孤独无助,从城市迈步“广阔天地”又一窝蜂地从边疆农村逃离返城,这一代人从来就没有自己掌握过自己的命运,只能是随着风云翻卷浪潮涌动而随波逐流听天由命。在偌大的知青群体中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抓住了机遇遇到了伯乐继而通过自己努力取得了成功。绝大部分知青依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是那种“未富先老”最大群体的代表阶层,是勤恳朴素默默奉献的代名词,是终其一生奉献了自己全部青春才华却无所回报的悲情人物。据闻在那次手榴弹事件中的伤残人员,当时只得到了很可怜的一部分补贴,那位断腿的“天津知青”在兵团解体后抚恤金甚至有过中断发放,现在有无补贴救济亦不得而知。又据闻当年凡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哪怕是“国军弟兄”在现在已经改称为“抗日老战士”了,都可以在当地政府领到一份慰问补贴了。不管这传闻真确与否,至少历史还原了真相,这些“抗日老战士”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而当年那些被称作“知青”的风华少年,早已经风华褪尽被人加上了一个“老”字。现在他们大部分人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们日暮黄昏垂垂老矣。几十年来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却从来没有享受过有关“政策”上的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倾斜或关照。每当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受到冲击最大的反而依然是他们,但他们依然心素如简淡看人生少有抱怨无所苛求。是历史的捉弄无情还是人生命运的悲哀,是历史忘记了他们,还是社会抛弃了他们………该怎麽解读这一切呢? ………………………………… 知青题材和知青故事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知青”群体是个奇怪的群体。他们的人生观和喜怒哀乐与当代人格格不入。他们是历经磨难参透人生心胸宽广随遇而安通达乐观的特殊一类人。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这两句诗用来比拟我们这些“知青”的情思心境我以为最恰当不过了。想想那些无辜的伤残弟兄和已经早早离去的同学战友,庆幸今天我们还健在!今天我们还健康!我们还有聚会旅游;我们还能畅饮醉聊;我们还能相约明天……这……就够了……                                

【再写读后感】相关文章:

再写匆匆01-01

成都摇号买房还没搞懂!?再写一遍!07-08

再写我的妈妈 (浦口实小六(6)班赵辰雨)作文07-16

关于再写一次2010年四川卷高考作文04-27

再写我的妈妈 (浦口实小六(6)班赵辰雨)150字作文07-12

勇闯霍邱路 再写新华章――09年霍邱市场发展思路 -管理资料01-01

永远站在标准的那一边——再写九型型格之一号 -管理资料01-01

读后感的读后感12-27

“读后感”的读后感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