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3岁宝宝需要怎样的父母》读后感

时间:2021-12-30 11:42: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0到3岁宝宝需要怎样的父母》读后感

在写看完本书的感受之前,我先写一下最近学习到的读书方法。以前读书都是很被动的,应该说从选书开始就很被动,碰巧看到某本书的评论不错,或者朋友推荐,或者在书店中随手翻到觉得不错,然后就买了回去读,读书也是个很被动的过程,不同的书其实读法应该完全不同。按照可读性来分,至少要分为消遣类,知识类和思想类三种,消遣类的书,比如小说,纯属打发时间用,可以看得很快,最好看完就忘。知识类的书可以增加知识,也应该读得较快,但是需要做读书笔记,至少需要看完记得起来在哪里可以查得到,因为知识只有在你用的时候能够记得起来才有意义,否则知识学得再多也没用。而思想类的就不同了,需要慢慢体会作者的思想,这类书往往需要精读,当然这类值得精读的书其实并不多,要读就读一些经典,市场上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而更重要的是在选书的环节,主动的读书方法是主题阅读法,就是在一段集中的时间内,集中地看一个主题的不同的书,这样通过不同作者思想的对比,可以在这个领域里更全面的地学习,而不是只看了某一个专家的某一种观点就算了,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这个道理。书里面也列了某一个母亲的邮件,这个母亲在这方面无疑就做得很好,看了很多不同的`书,可惜的是她看是看了,却越看越糊涂,可能是缺乏自己的分析,盲目地相信专家了。

《0到3岁宝宝需要怎样的父母》读后感

纵观全书,简单归结一下作者的观点就是,幼教不但不能忽视0到3岁的期间,而且需要特别重视,这个期间孩子建立起来的一些关系,一些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

因为家里有专家,我其实在这方面没有下什么功夫去研究,也没有进行过相关主题阅读,只能就这本书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首先,这不是一本理论性质的书,书里把0到3岁的重要性当做一个公理来用了,并未给出任何的依据,所以,家长们买这本书必须先接受这个观点,如果内心还无法接受,不妨先去看一些理论型的论文和书籍,包括心理学家如何做的实验来证明这个观点,等等。等接受了这个观点,好了,你可以来用这本书了,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做的。其次,家长可以把这本书当做一个手册来用,大概翻一下,知道里面的中心思想和具体的章节讲什么了,在碰到相关的问题时,就知道在哪里可以查到相关的建议了。

对于我来说,看完这本书,加上看书中进行的一些讨论,使我明白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今后的人际关系,包括与整个外部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如何建立起来的,我并不清楚,应该是生活中与孩子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吧,就像我完全想不起来,为什么我小的时候,那么不愿意跟父母在一起。我的童年有记忆以来,我就特别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最典型的事就是,我妈后来总是抱怨,别人家小孩上街,都是跟父母手牵手亲热得很,而我每次连同行都不愿意,我要么先走,要么后走,特别不情愿跟父母走在一起,更甭提什么手牵手了。这种关系如何建立起来的,我不得而知了,那个时候太小了,发生过什么,就算记得,也停留在潜意识里面。但是这种关系导致了我的人际能力非常弱,对他人和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记得上大学时选修过一个心理方面的课程,第一堂课老师就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两人一组,其中一人眼睛蒙上,靠着同伴语言的指引走过楼道,和我一组的是个女孩,她很快就完成了,而我就走得非常慢,老师点评说她很信任我,所以才会走得很快,而我就明显缺乏对同伴的信任。因为是第一堂课,大家都是初次认识,为什么有人就能那么快建立跟别人的信任,而我就不行,这些体现到孩子身上,就是有些孩子敢于尝试一些新的事物,有的孩子不敢尝试,我想这个对孩子来说,应该是很影响他们一生的东西了。

现在我已经无从去弥补跟父母的亲密感了,或许我能做的,就是跟孩子更亲密一些,让她知道,有父亲在,她不用害怕什么。至于一些品行和兴趣,于是琢磨着好好培养孩子,还不如多花点功夫在自己身上,因为以身作则永远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0到3岁宝宝需要怎样的父母》读后感】相关文章:

0到3岁宝宝读书计划01-10

0到12个月宝宝的玩具02-27

加强0到1岁宝宝手部训练可以让宝宝更聪明04-29

0到5岁宝宝健康睡眠时间表01-10

0到2岁宝宝如何进行如厕训练02-23

宝宝成长记录 父母怎样教会宝宝独坐01-10

怎样减少父母和宝宝的冲突?05-02

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偏食宝宝08-22

父母怎样培养宝宝早期阅读能力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