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读后感

时间:2021-07-17 14:07: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有关历史的读后感

我不知道要怎么写。

以前看过有关张纯如的介绍,想看看她的书,昨天在图书馆无意间看见《南京大屠杀》,借回来。

有关历史的读后感

之后觉得看这本书本身需要莫大的勇气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我甚至想我是否要继续看下去。

真实存在的历史终究需要面对。即使让你觉得痛苦,但是这是一种需要承担的责任,不是么?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同时觉得困惑。

人怎么可以如此的残忍,日本军队究竟抱着怎样的心态在南京犯下如此的滔天罪行?

而我们的同胞又为何只有零星的反抗,如果所有人团结起来,那么是不是会有另一种结果?

种种因素吧。

当人类丧失掉人性的时候是什么?抑或,那罪恶的一面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呢?如果真是如此,我们应如何将那魔鬼的一面封印,避免这样的惨剧再度重演呢?

作者一再提到的一句名言,忘记过去注定会重蹈覆辙。

所有人都应该正视这段历史,它不仅仅使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所有人都应该记住,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惨剧,制造者是人类本身。

我想作者本身在书写与调查的过程中必定经受着巨大的`心里考验,对人性黑暗的绝望。

希望这样的事件不再重演。

而日本亦应该对曾经的罪孽以及如今对那段历史的回避而深刻的反省以及忏悔,偿还。他们所犯下得罪是号称文明生物的人类的耻辱。

----------------------

这本书相较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薄得多,哪怕相比其下册《1500年以后的世界》也是如此。所以作者在字数和规模的局限下,就更少地关注具体的史事而更能体现出“全球史”的叙事特色来。

由此我反倒怀疑,斯氏的《全球通史》真的有必要写这么多字吗?

其实在国内,黄仁宇的大历史似乎就是走的这个路子。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全球的、生态的述说”,黄的《中国大历史》完全可以起个副标题叫“全国的、生态的述说”。一回事。而黄之备受好评的《万历十五年》其实与他的所谓“大历史观”几乎没有关系——至少在我看来如此。相反,倒是走的微观历史的路子。

洋人的史学流派,随便套一点过来写中国历史,便可以夺人眼目,实在可见中国当代史学之贫乏。

看洋人写的历史的时候,总觉得他们喜欢关注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比如茶叶,比如瘟疫,比如城市排污系统。在我看来十分重要的事情,像明朝的胡惟庸案,像朱元璋开国的英烈,在他们的书里完全找不到踪迹。或者说,他们也许完全不知道这些事情,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写出一部全球史来,而且明朝的中国在里面充当主角。

不同大陆不同文明的交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商人,随着商人而到处传播的思想、技术、商品乃至疾病,以及这些传播所带来的后果,这些不同后果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偶然汇合所形成的历史的“偶合”——这才是他们所关注的问题。

他们饶有兴致地像描绘一粒种子怎么发芽一样描绘现代世界的起源,而我们则以本国为中心,以历史课本为阵地,进行着爱国主义教育。谁好,谁坏,只有天晓得。

历史能不能假如,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是对史学预测功能的否定,那么人类整个学问几乎都要翻天了。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有没有谁可以告诉我,假如没有洋人的入侵,中国会发展出什么样的现代文明来?我觉得这个课题,实在是值得好好研究的、于今日之中国大有裨益的事情。而之所以无人愿意耗此心力,大约是觉得过于虚妄,也就是觉得历史不能假如吧?

【历史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历史05-22

动态的历史与动态的历史教学01-20

古代历史历史教案12-18

历史读后感08-13

关于历史的热爱历史的我作文11-17

理解历史理论推动历史教改01-20

尼采对历史及其历史教学的批判07-11

动态的历史与动态的历史教学论文09-07

历史的终结读后感01-10

历史故事读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