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归程读后感

时间:2021-06-18 14:49: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范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何处是归程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范文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1

  题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梁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

  读完秋雨的文章,我并不觉得苦,相反,我倒觉得秋雨是个很会苦中作乐的人。如果硬要说一个苦字,那也许就是这个被唐朝的轻烟宋朝的风所洗去少年英气的文人,用他那双成熟而苦涩的眸子凝视这个苍茫凄清的大地后所发出的凄怆的感情与热爱吧?对于一个即没有李白的轻舟也没有陆游的毛驴的文人,他在这么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默默地行行止止;他站在古人一定战国的那些防卫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多少差异的风声鸟声,为那一篇篇由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的文章做提笔前的蕴酿。

  但是秋雨自己却说,他本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都显得苍老。这是不难理解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于是秋雨边走边想,边想边写,在山水历史间的跋涉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人生回忆。他悲,悲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繁星般的坟堆枯废萧条;他恨,恨若大的中国竟容不下莫高窟的几本经卷,而任由一个愚昧无知的道士把它们送给野兽般贪婪的外国人;他怜,怜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这个上升到滑稽的悲剧主人公最后在柳州罗池畔寂寞地死去;他赞,赞李冰的都江堰筑得智慧,仁慈,透明,甚至超过知识排场的长城;他思,思洞庭湖的复杂,神秘,难解和范仲淹,吕洞宾那似诗似儒,似史似仙的悲喜人生。

  秋雨想的太多了,他的笔下,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苍茫深邃,也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的清新婉约。秋雨写得太好了,他把大漠的壮与江南的秀那样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他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他漂泊,每一次留驻都不会否定新的出发,他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要到哪里去;他没有归程只有征途,他的耳边时常会想起一批大学者,大诗人的脚步:李白的轻捷潇洒,苏轼的豪放豁达,林和靖的大彻大悟,范仲淹的忧国忧民。

  秋雨的文章神形俱佳,令人读后会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轻松,苍老后的年轻。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秋雨正是以这种放达之情,走完了穷途无尽,思索无尽的苦闷,也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2

  《何处是归程》是假期阅读的一本书,可以说这本书给我原本晴朗的心情一丝丝阴霾。挺不是滋味的,有时候阅读故事就像阅人,无论你承不承认人都是这么一回事。

  下午合上书本的时候想到了很多年前表哥的一番话,有一次我们聊人生聊婚姻和爱情,不知谁唏嘘“爱情是婚姻的坟墓”,表哥接了一句“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这话很有哲理,记得当时一下子我们都沉默了。今天在阅读《何处是归程》以后我又想到了那句话——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或许这就是现实,最后的最后一定要有婚姻,哪怕是浑身烟火气,哪怕全部是柴米油盐鸡飞狗跳,这便是尘埃落定。不然,最后的最后除了遗憾只有沉默……又或者只剩回忆。

  “何处是归程”?是问爱情,也是问事业。当梦想成为作家的悠介放弃医生职业带情人裕子离开生活的北海道来到东京,看似抛弃一切的悠介其实又没有抛弃职业也没有抛弃妻子。到了东京仅仅靠写作无法生存,悠介仍旧兼职做一家私立医院的医生。后来裕子怀孕三个月,明明很喜欢她的悠介能带着她私奔却做不到给她婚姻。书中说“悠介明白她喜欢裕子,但是不可能和妻子离婚……”,所以当裕子主动提出打胎的时候悠介应该是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吧。裕子可以自己挣钱,也很漂亮,蛮可以永远不要再见悠介,为什么还要喜欢这样一个男人?或许问题本身就没有意义,人那,爱了就会让自己变成很奇怪的动物。

  书中很多处都写到了从悠介住处窗子可以看到了“阳台外一栋建筑的屋顶上安装着一只鸡形风向仪……”,对于这风向仪的描写作者又是什么意图?是说人生有时候就像风中的风向仪摇摆不定?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用意。自始至终悠介都在摇摆,在东京的工作、写作中遇到困难或者看到、听闻同学取得成绩的时候就会怀疑这样盲目带着裕子来到东京对不对?甚至有时候是给人感觉对于当初的选择是有点后悔的。而裕子身上没有这样的感觉。所以在选择面前往往破釜沉舟的是女人吧!

  故事的后来当然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也是一定的。经历曲曲折折分分合合悠介和裕子还有感情吗?我想一定有的,只是这感情已经不单纯了,每个人都更实际了吧。裕子说遇到困难找悠介帮忙,悠介拿出所有积蓄并且又借钱相助的时候我真怕这是对感情的买断。结尾是开放式的,或者说没有结尾,这就是人生吧。只要活着我们就无法预料该以什么结局收场!

  何处是归程?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我们迷茫过吗?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3

  在人们眼前展开了一副凄美哀怨的画面:一青年男子,独自在憩园的石径上徘徊,满脸的幽怨和迷茫。不禁让人想起晏殊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他不是赏花观景,也不是悲秋叹月,他是小说的主人公江正原,一个曾经才华横溢,踌躇满志的大学生,然而,大学毕业后,短短几年时间,他经历了世间最郁闷、最压抑的日子,经历了最荣耀,最风光的岁月,经历了最悔恨、最痛心的时刻。他在这个曾经与心爱的女友海誓山盟的憩园里,对自己的命运发问,何去何从?何处是归程?

  有幸读了新生代女作家黎阳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给人的感觉是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散文般的语言,诗一样的情愫,充满激情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动,触人灵魂,感人至深。

  作者凭借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蕴,用饱满的笔墨塑造了江正原一个大学高材生,胸怀“为传播中国文化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着较大差距的,残酷的现实生活(家庭生活拮据、父母患病、弟弟高考)逼迫他放弃了读研,与心爱的女友秦梦回家乡执教,养家糊口。

  平淡的生活并不平静,他眼看着昔日的同学,学识不如他,学历也不高,却提干、发财,日子过得很滋润,而他,屈身一个大学教师之位。同事们讥笑他是“诗人”、“江诗”、“僵尸”。同事递给他一个学生名单,那名单背后便是复杂的社会关系,一个公安局副局长的儿子竟然在学校里横行霸道,动手打人,甚至打老师!他抑郁,他不解。甚至连他最尊重的老师,只因为填错了工作时间,不会变通解决,而不能涨工资。这些事情刺痛了他的心,他迷茫、痛苦极致。唯一能安慰他的是一直不离不弃与他患难与共的女友秦梦,她善良、美丽、聪慧睿智,给他温暖、关爱和理解。

  然而,大上海的繁华、发达以及国际大都市的气息总是在他眼前浮动,挥之不去。他期盼着有一天回到上海,圆自己的梦想。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林菲,一个富有的国企老总的千金,他又回到了上海,那种压在心底的自卑、被人瞧不起、受排斥、讥讽的情绪一股脑地发泄出来,他要出人头地,他要过上等人的生活。终于,他成为国有大型企业老总的乘龙快婿,他和林菲结婚了!他当官了,身前身后,前呼后拥,天天酒席欢歌,无需再动笔写文章,只有签字,签单,他曾一度感到特别的幸福,他成了人上人。

  幸福不是天上掉馅饼,幸福不是花天酒地。在林家,他依然被人瞧不起,林家人把他看成一个寄生虫,一条啃剩骨的'狗,嫌他土气,嫌他家境贫寒。更令江正原难以忍受的是林菲趾高气扬,成天做着美国梦,达到走火入魔的地步,去美国度假,一去就是一年,回来还带回一个五十多岁的美国人。江正原只是说了林菲几句,便遭来一顿臭骂,让他滚得越远越好。

  江正原后悔了,他想秦梦,偷偷给她写信,道歉,表明自己的悔改之意。可是还能回到从前吗?三年时间,他过了一年幸福快乐的日子,这一年,他风光,他惬意。他过上了自己特别向往的生活,有人吹捧,前呼后拥,出入高级酒店歌厅,学会了用特殊的手段敛财、赚钱。对于那些和自己以前一样的自命清高的青年人看不惯了,甚至歧视那些同自己一样的怀有大志、理想抱负的年青人了。他从肉体到灵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林菲的言行和作为让他感到特别吃惊,这样的日子久了,他心里反而感到迷茫和惶恐。他与林菲之间的文化差异、性情的差异越来越突出。他时不时地就会想起秦梦,林菲骂他一次,他就想一次,秦梦对他那么温柔、体贴、关心她、鼓励他,他们志趣相同,相亲相爱。他有点儿觉醒了,他知道自己是何许人也,他不敢想自己的这种“幸福”还能维持多久。他是有才学的聪明人,他知道“人的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并不是所谓的功成名就,无限风光的那一天,而是从悲观与绝望中迸发出的激情,产生对人生的挑战和对未来辉煌期盼的那些日子。”

  林菲去美国了,江正原又过了一年自在逍遥的日子,他没了约束,没了管制,整天纵酒狂歌,通宵达旦,他觉得自己就是破罐子破摔,如行尸走肉一般。他依然想念秦梦,他知道,他们之间今生是没有指望了,只有期待来世再续前缘。他整日浑浑噩噩,不知所措,任凭青春年华白白流逝。

  第三年,林菲从美国回来了,已经美国化的林菲更不把江正原放在眼里,破口大骂,他是她豢养的一条狗!一年屈辱、痛苦难捱的日子,让江正原痛下决心和林菲离婚!痛定思痛,何去何从?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明天还能见到他深爱的而又被自己抛弃的梦儿吗?犹如小说的开头写的那样,他独自在憩园的石径上徘徊,寻找过去的影子,期盼奇迹出现,再见到他深爱着的又被他深深伤害的梦儿...

  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然而,江正原这个典型人物,血肉丰满。他何尝不是那个年代(70后)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代表了一个年代的一个群体。小说中提到的人物并不多,但是每个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描写某些人,虽然只寥寥几笔,却勾画了一种人群的心态和人生观。

  黎阳,是个诗人。她用诗化的文字描写人与事,她用诗情赞美纯真的爱情,她以激情抨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良风气,直白地指出改革开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负面效应。比如他提到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多个“婆婆”监督不了企业这个“小媳妇”,致使国有资产流失,有人趁改革重组之机变国有为私有等等。这些现象,作者毫不遮掩,客观地指出来,发人深省。

  归程?也许人生没有归程,只有过程。小说的结尾没有写每个人的命运如何,留给读者,也留给作者自己去思考,去践行。因为他们还年轻,刚刚步入社会,人生的路还很长,有许多的未知要去体验,有许多的路程要自己走,过程很重要。正如主人公江正原,经过这段经历,他会收获人生最宝贵的经验,他醒悟了,他向往平淡的执教生活,他希望同亲人和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走好人生的路程...秦梦、林菲等等,他们不同的人生观必然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善良、阳光的人自然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充满激情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而追求奢靡,不劳而获的人,必定被时代所淘汰。

  读完这部小说,被一种特别新奇的感觉包围着,那些古诗词名句、名篇被黎阳运用的恰如其分,天衣无缝。她落笔成诗的句段,给人一种古典的美感。黎阳,恰似是一位从远古走来的诗情美女,温柔、善良、秀外慧中;又似时尚新潮的现代女孩,阳光、纯净、透明。黎阳,是一位神奇的女子,是善良美好的化身,是集才学、智慧于一身的女中奇才,是心怀宽阔,风流倜傥的女丈夫,是集李白、杜甫神传的女诗人!

  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是书中主人公江正原和秦梦的理想,也是作者黎阳的理想,她的诗作、小说、演讲都是在践行这个理想。这是最让人感动、敬佩的地方,作为一位70后的新生代,有这样的胸怀,实属不易。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播后继有人!她用自己的行动唤醒了亿万中国知识分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付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这个过程是长远的,是世世代代的传承!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相关文章:

《艰难的归程》读后感03-05

《艰难的归程》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01-01

《艰难的归程》读后感(通用11篇)10-19

最后的归程_800字02-22

《艰难的归程》读书心得01-01

笛声何处读后感01-10

《美人何处》读后感04-25

不问归程作文1000字07-12

琴心何处归读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