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时间:2021-08-18 08:30: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热门】读《红楼梦》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红楼梦》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红楼梦》有感1

  疫情期间,我宅在家里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原著。

  《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位青梅竹马的少年,在大观园中悲悲喜喜数十年的事。贾元春嫁给了皇帝,贾珠死了,贾元春省亲,造海棠诗社,宝钗嫁给贾宝玉,林黛玉身亡……。

  林黛玉一生一肚子文章,博学多才。她为了还贾宝玉的恩情,每天都哭数十次。因为病总随身,不常出去走动。听丫头说,宝玉要娶宝钗,一时心急,吐血身亡。

  贾宝玉,因为出生时嘴里含着一块宝玉,所以取名为贾宝玉。他一生不好学,只要一有空就非得去黛玉那儿不可。

  《红楼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十三回:贾政因听宝玉最近做了这么多坏事,很是气愤,说:“拿宝玉,拿木棍,拿索子捆上!”便叫丫头找宝玉。这时宝玉可着急了,找不到一个丫头,突然只见一个老婆子来了,便跑来跟她说:“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可这老婆子却听成了:”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跳井跳井!”宝玉见她耳聋,就失望起来。只见贾政来打宝玉了。宝玉咬着牙忍着痛,过了一会面白气弱,身上全是血。王夫人和贾母都痛哭起来。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知道在古代的小孩是怎么读书,看哪些文章,还有家里平常的穿着……。我感受到了古代人,富人的欢乐与穷人的痛苦,也感受到古代科技发展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区别。

读《红楼梦》有感2

  一段缠绵的情缘,两眼流不尽的泪水,三人生死纠葛的爱恨情仇……

  初遇时,那句,"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一眼,她入了他的眸,他也入了她的心。此后,她流泪是为他,他疯魔也是为她。没人知道,他曾是神瑛侍者,她曾是一枚绛珠草,木石前盟,是他们的缘,亦是他们的劫。

  神瑛侍者带着五彩石来到繁华红尘,而绛珠草为了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追随侍者而去,许愿以一生的泪水来报答。她确是留了一辈子的泪水,耗尽了心神,最后郁郁而终。

  神瑛侍者入世,衔玉而生,故名宝玉,一年后,姑苏林黛玉出生,她就是绛珠仙子。在贾敏去世,林如海逐年老去的情况下,为了黛玉有人陪伴,教导,林父将黛玉送去贾府,黛玉与宝玉纠缠一生的命运便就此开始了。

  宝玉与黛玉相识相知,他们兴趣相投,在封建制度,森严等级下,他们都有着与世不容的逆骨。他们的相恋同所有的恋爱相似,甜蜜而又酸涩。他们矛盾过,黛玉曾因争吵误会剪碎了赠予宝玉的香囊;他们契合过,黛玉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道尽了岁月的无情,时光的残忍,宝玉亦有感而发,悲恸大哭;他们思念过,当宝玉失玉,神智迷失时,误以为黛玉将要归家,他的泪水里,是最真挚的情;他们痛苦过,当黛玉病重,为宝玉的消息病况疏好疏坏,而彼时正神志不清的宝玉,因将要娶黛玉为妻而有了一丝清明。两个痴儿,为彼此倾心,为彼此伤神,谁又知这只是一场注定没有结果的姻缘。

  金玉良缘,本是两个人的幸福,这里,却是三个人的悲剧。黛玉魂归离恨,宝玉看破红尘出家,而宝钗,一人独守半生寂寞。黛玉清高淡泊,悟性极高;宝玉天资聪颖,多情而又痴情;宝钗曾有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他们都有绝世的才情,可惜在腐朽且日渐衰落的大观园的禁锢下,他们的人生走向了遗憾,走向了生离死别的结局

  我仿若还能看见黛玉泯唇一笑间的风情,还能听见那委婉哀怨的葬花吟,我感受到了宝玉与姐妹嬉闹时的愉悦,体会到宝玉出家时四大皆空,茫然若失的心痛,我眼前还有宝钗妩媚秀丽的身姿在浮现,耳边仍有她半生孤寂的叹息在回响……

  曲终人散,唯留一杯清茶,淡淡品,似有余韵……

读《红楼梦》有感3

  多年前读过红楼,可惜那时少年心性,此书又博大精深。我没耐心读完,更不解悟其中的含意。书里细致而繁琐的描写不逊色京剧里的老生开始唱“啊”字,一个字唱几分钟,直让你瞌睡。尽管都是国粹,但吃不起消化不了。完全没有琼瑶阿姨一串一串的水晶梦来的直接又快活。如今渐老,琼瑶书籍亦如嚼过吐了的泡泡糖,再不想看一眼。重拾红楼这块“石头”硬啃,竟然别有一翻味道 ,越嚼越香,越看爱看,早晚不舍。

  首先我认识到这本书不只简单地写些你情我爱。它涉及到 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那时候又没有电脑,这个曹雪芹他是怎么把如此巨大丰富的知识积累的?实实地让人震撼他的毅力。而整部书又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还说后人专门有研究红学的,真是不为过啊,不为过。

  尤其是小说语言艺术魅力的成功驾权,不愧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仅仅三言两语就把个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注: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例如刘姥姥一进贾府见王熙凤,那“凤姐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周瑞家的和刘姥姥站了一会子凤姐不问不敢打招呼,足见凤姐平时在贾府的威严和厉害。凤姐见刘姥姥“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这时的刘姥姥已经在地下拜了几拜,刘姥姥够机灵的,迅速能看准形式找对在家做主的人。最好笑的是,刘姥姥还没有开口求接济,这凤姐先哭半天穷,可见凤姐心计多手腕灵活。一来一去笔墨不多,人物性格尽显突出,让读者感到人物可见可摸。

  红楼内涵精深,但作者都是写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也是从这种生活中发掘人生的痛苦与欢乐。

  万物人为灵长,有情有爱才不枉为人,而爱情更是让人愿生死相随的强烈感受。宝玉生在百花中独爱一枝,那枝已逝何来相恋。“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究竟是物是人非梦一场,万境归空。

读《红楼梦》有感4

  《红楼梦》是大家耳能熟详的著作。我记得我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小学5年级的时候,那是除了作文书外的第一本课外书,虽然里面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字,但是我还是如饥似渴的连夜看完了整本书。

  隔天姐姐问我:“《红楼梦》好看吗?”

  “恩恩。”我忙点头,还接着说:“就是觉得林黛玉有点可怜,贾宝玉有点傻,薛宝钗有点坏……”懵懵懂懂的我说出了我心中所想,其实心里也是有点心酸的。

  到了初中的时候,我又买了一本,比之前的厚一点,当我再次读完时,我除了之前的心酸,还有了一点怨恨作者为什么要把《红楼梦》的结局写得这般悲惨,这与《红楼梦》之前的生气、繁荣的景象一点都不符合。

  初中,是愤青的时候,那时候看完《红楼梦》就很生气,为什么呢,因为林黛玉只懂得掉眼泪,还没事出去葬花;贾宝玉就是一个纨绔子弟,虽然有些经纶;薛宝钗也是一样,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人,心里这么坏……永远的永远让我很是气愤,讨厌他们,和同学时不时讨论并损他们几句。

  高中,可能是自己懂得了更多的知识,累计了一定的分析能了,当初信誓旦旦不看《红楼梦》的我买了完整加厚版,细细地品读,慢慢的琢磨,有意无意的揣摩,翻看让我对《红楼梦》里的所有人都产生了怜惜之情。

  林黛玉有着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而我似乎知道了一些她的苦衷。她从小父母双亡,又是寄人篱下,她的世界里她是孤独的,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言语来筑造坚固的保护层。葬花是我记忆最深的片段,她曾低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连着凋零的花瓣,她也要把心事长眠于地下,让无尽的思念凝聚在自己晶莹的泪珠中。她浪漫,才气纵横和冰冷的结局催人泪下。她太美,上天都在嫉妒,于是最后她化为一片浮云,留樱花之惊魂。

  贾宝玉,跟林黛玉以身相许的贾宝玉,其实他并没有准确的性格,他任性,风流,多愁善感,又有一点小孩子气。虽然我不喜,但他衔玉而生,肌骨如凝脂,面似桃花,他曾两次梦游仙境,目睹仙界妖娆华丽,鉴金陵十二钗之命运,却懵懵懂懂,似傻似呆。他生活在纸醉金迷中,模糊而多变,扑朔迷离。

  最后的最后,他也是迷迷糊糊。

  薛宝钗,她大气而聪颖,就像百合一样高雅,不经意又会流露出丝丝智慧……她是我最让我纠结的人物,我敬佩她所有,不管是什么,因为她在争取,但我也讨厌她,讨厌她为什么凭空插足已以身相许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人之间,大概所有的“第三者”都是讨人厌的吧,所以不谈她也罢。

  《红楼梦》所有的所有,最后是一个朝代从繁荣昌盛到衰败落魄的见证,她终究是十二钗的一个梦,随后借鉴一句总结,那就是:诗社风花雪月,潇潇洒洒岁月如一梦;刘姥姥嬉笑无忌,粗糙浮躁俗乐如一梦;大观园红香绿玉,清泉泻露浮华如一梦;贾府流水落花春去也,曲终人散结局如一梦……

读《红楼梦》有感5

  今天我再一次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与书里其中一位主角王熙凤亲密接触,让我真正品味到一个人怎样做人,才能被别人所尊敬;一个人挖空心思算计别人,但最后却落到被后人所耻笑,我的灵魂也深深地受到了震撼。

  《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的缩影,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主线,以荣宁二府的盛极而衰的过程为副线,将众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组成了一个有序的网状结构,为我们展示了广阔又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腐朽生活画卷。

  《红楼梦》中刻画了四百多个人物,不同人物有着不同命运,活灵活现,其中王熙凤给我的印象最深。她与别人不同,在她的身上有着两面性,她擅长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之计,挑唆秋桐与尤二姐互斗,自己却展现出大度的一面,退居其外,最后是二人双双去世。这显示出,王熙凤足智多谋,有策略,有心计,在处理大小事务时,井然有序,圆滑应对,深得长辈喜爱,也难怪伟人毛主席曾称赞她有战略头脑。但是在施展策略与心计时,我认为还是要按道德行事,不能勾心斗角,挑拨离间,为人要有诚意,要懂得怎样才是对的,怎样才是错的,光明磊落,光明正大地做人,不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这句话正印证了王熙凤的悲惨结局,老天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不会亏待一个人,也不会过多地奖赏一个人。

  虽然王熙凤十分阴险狡诈,但是说实话她的聪明才干却让我佩服。这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他脑中同样蕴藏着令人钦佩的策略与心计。不是吗?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已率兵前往阳平,可阳平的大部分士兵都已出去打仗,只留下了五六百人,于是他就在情急之下,让士兵在城门口排好两路纵队,而他坐在城楼上,弹起了古琴,沉着冷静,琴声不乱。两个小童在他身旁站好,城门打开。司马懿到达之后,看见了这一场景,怀疑孔明肯定在城内布下了陷阱,立刻调转马头,回魏国去了。诸葛亮就是利用司马懿疑心病很重的这一缺点,布下“空城计”,救了阳平。可后人却对诸葛亮有着很高的评价,那是因为他的策略与心计上闪烁着善良的金光。

  一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个是为了顾全大局,虽然两者都十分聪明能干,虽然两者都是有策略与心计的人,虽然……尽管有一万个相同点,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善良能给人们带来多少好处,多少快乐,善良的策略与心计能给多少人带来温暖,既然有这么多的益处,我们这些小学生就要从中吸取营养,给王熙凤的策略与心计穿上“善良”的外衣,然后移植到自己脑中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读《红楼梦》有感6

  从《红楼梦》问世至今二百年以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都成了人们熟悉的人物。人们为贾宝玉叹息,为林黛玉流泪,对王熙凤又爱又恨。打开《红楼梦》,就是打开了一个熙来攘往的人物世界,而最能吸引人们目光的`,还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三位主人公。

  在《红楼梦》的大观园中,有两个人想做“变性手术”,一个是探春,另一个就是宝玉。究其原因,正如宝玉自己所说的那样:“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浊臭逼人。”这在封建社会是一种叛逆,但在宝玉看来,除了少女们的纯洁可爱能使他尊敬和爱悦之外,生活中再也没有什么事物值得他献出青春和生命了。并且他只求过那种随一心一所一欲的生活,在他心中,人只有真善美、假恶丑之分,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所以他才敢于向当时儒家的道德标准挑战。潘知常教授曾美名曰:“贾宝玉是中国的第一个‘亚当’。”从某些方面看,宝玉的这种性格反应了人性解放、个性自一由和人权平等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泪美人”林黛玉赚取了读者太多的眼泪。她清灵清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和气质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和宝玉一样,她也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黛玉的生活是爱与美的世界,从至纯至美的“黛玉葬花“这一情节可以看出,她非常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她的多愁善感也借此被曹雪芹渲染到了极至。

  林黛玉的才气的确过人。但是她不知道当时社会需要“无才便是德”的贤良女性。赏风月、做诗词不过是贵族小一姐无聊消遣和多余的点缀,更别说让女子自一由恋爱了。所以宝黛的爱情虽然天真、无邪,但却注定是一个悲剧。敏一感多病的林黛玉也注定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和对尘世的悲怨,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实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掉陷渠沟。”的誓言。

  薛宝钗则是一位封建道德礼法的自觉恪守者。天资聪颖的她知道自己无论有多大的才干,在这个男权社会中无论怎样反抗,最终都要以失败告终,所以她养成了一种罕言没语但却八面玲珑的个性。他宽厚随和,豁达大度,几乎得到主子奴婢所有人的肯定。她不仅人缘好,才智也高,以为典型的“女夫子”。但是,她明白“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便经常把自己的才干掩藏起来,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未来夫婿身上。无奈,贾宝玉无论如何也停不下她的话,所以,在议婚的时候,她开始低头不语,后来暗自垂泪。可见,贾宝玉也不是她理想的人选。

  《红楼梦》全书描写了以反抗封建思想为主的人物和故事,批判了封建统治集一团一的无能。也许,曹雪芹做梦也想不到当年禁止发行的《红楼梦》在今天是这样的红火。

读《红楼梦》有感7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位女子,自幼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姊妹,身世如浮萍,美貌若凤仙(好女儿花),待人平静和气,与人为善,处事心中持平,从容不迫,虽然出身卑微,但是赢得贾府上下敬重。要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完美女性,平儿可以享此殊荣了。

  虽然通篇并没有对于平儿相貌的正面描写,但是作者擅长侧面描写,使平儿之美跃然纸上。刘姥姥初进荣府,见“平儿遍身绩罗,插金带银,花容月貌的”(第六回),竟把平儿误以为是凤姐。宝玉评价:“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第四十四回)。 李纨尤为怜爱平儿,赞平儿“这么个好体面模样”。更值得注意的是,尤二姐事先听兴儿介绍过平儿,文中这样描写,她初见平儿时,“见他打扮不俗,举止品貌不凡,料定是平儿”(第六十八回)。这四处侧笔描述,已经将平儿之“俏”、之“清俊”烘托出来,具有一种令人想象不已的朦胧美。

  她身处琏凤之间,一边是机关算尽的王熙凤的陪房丫头、心腹之人,一边又是浪荡公子贾琏的小妾,在贾府上下,恐怕她的角色是最难的。但是这位深谙中庸之道的平儿姑娘就像一道屏风,为两位主子各自保守秘密,并做得游刃有余。在拾到与贾琏私通的多姑娘的一绺头发时,只是“软语戏贾琏”。自然不会到凤姐儿那告发,选择了息事宁人。不过却因此抓住了贾琏的把柄,让贾琏不敢太放肆,可谓一箭双雕了。而她对王熙凤心无旁念,忠心事主,如同一位高级生活秘书,处处为奶奶着想,事事料理得井井有条,又从不越权行事。平儿名份上虽是贾琏的妾,但实际上从不与凤姐争风吃醋,不骄不妒,把奴仆兼妾室的身份担当得极为稳妥。在待人接物、行权处事诸方面,不待凤姐出口授意,平儿便能掂量轻重、知所进退。比方她知道凤姐与可卿素日亲密,便作主给可卿之弟秦钟备了格外丰厚的见面礼;她深知凤姐与贾琏同床异梦、私攒体己,当旺儿来送利银之际,便巧妙地为凤姐掩饰,不使贾琏察知。难怪李纨说她:“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

  平儿姑娘又仿佛是一架天平,总是尽量平衡着各种利益集团的关系,并且这种协调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她在凤姐儿小产,李纨、贾探春、薛宝钗“主政时期,是作为凤姐的代表协助三位主子参与荣府事物的管理。但她深知自己只是个丫鬟,地位无法和这些奶奶小姐相比,所以给自己做了合适的定位:一方面作为凤姐儿的联络员在凤姐儿与主子们之间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全力支持贾探春的改革措施,树立探春的权威,压服对探春不满的丫鬟婆子们。平儿的平衡与协调能力在这个时候充分显现出来。因此她也深得探春的尊重。贾探春是最心高气傲的一个人,一般人她是看不上眼的,但她却视平儿为知己。在得知平儿和宝玉一天生日后,便张罗起为平儿凑份子过生日,一个丫鬟能得到如此礼遇也是绝无仅有了。怪不得连宝钗都摸着她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

  而平儿姑娘最为人称道的是心地善良,宽以待人。她的宗旨是:以和为贵,息事宁人。她两次接待并周济刘姥姥,为邢岫烟送寒衣,并把这个好名声让给了凤姐。一句“仔细打疼了奶奶的手”,熄灭了凤姐的心中的怒火,又巧妙地救了小丫头。在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中,平儿在一次洗手时丢失了自己佩戴的虾须镯,后来得知是宝玉的丫鬟坠儿偷去了,平儿深知如果把真相公布出来,恐怕这园子就不得安生了,而且于宝玉和其他丫鬟的面子上也不好看。因此还是选择了一种更稳妥和务实的做法。把坠儿偷镯的事只告诉了麝月,让宝玉小心提防。这样的做法不仅保护了坠儿和众丫鬟,也保护了平日和丫鬟们亲如一家的宝玉,也难怪宝玉要对此感动不已了。第六十一回“判冤决狱平儿行权中”,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做法,告诫了彩云,给了她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凤姐儿得知后还打算严惩茯苓霜的偷盗者,这时还是平儿站出来说好话,劝凤姐:“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才让凤姐打消了念头,无形中又保护了一批人,稳定了大局。作者通过贾琏的小厮兴儿之口高度评价平儿:“倒是跟前的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他倒背着奶奶常做些个好事。”

  最让人感动的是平儿对待尤二姐的事上,尽管她为尽奴仆的职责,告诉了凤姐儿贾琏在外偷腥的事。但在凤姐接尤二姐进荣府,紧接着又对尤二姐疯狂迫害后,平儿便深悔自己当初的做法。所有的人都对尤二姐避之不及,只有平儿对她悉心照料,让尤二姐感受到了这个地狱一般的地方也有一丝温暖存在。在尤二姐吞金自尽,贾琏又无钱安葬之时,又是平儿偷出了二百两银子才使尤二姐入土为安。这是个多么侠肝义胆的女子!

  第七十一回,尤氏到荣府来,知道妹妹在荣府多承平儿的照料,因此不免感慨,对平儿说:“好丫头,你这么个好心人,难为在这里熬。”这时“平儿把眼圈一红,忙拿话岔过去了。”可怜娇俏平儿在贾府中为经营生存之道付出多少隐忍与血泪,虽然性情平和、平静,终究是处处为他人作嫁衣裳;虽然平儿连判词都没有,但是难掩她身上人性的光芒!

  贾府大厦已倾,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在王熙凤死后,平儿的结局恐怕也是一个惨淡的收场。87版《红楼梦》结尾,说平儿被平安州一位富户买了去,呜呼,但愿完美的平儿姑娘有个好的结局!

读《红楼梦》有感8

  说到红楼梦,大家都很熟悉了,它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并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这本书主要记叙了贾、史、林、薜四大家族的兴衰。林黛玉和薛宝钗可以并称红楼梦中的“绝代双骄”,她们一个是主人公贾宝玉的两姨表妹,一个是贾宝玉的姑舅表妹,一个与贾宝玉有“金玉良缘”,一个与贾宝玉有“木石前盟”。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王熙凤,贾府大大小小的事都是由她在管。她从小当男孩养,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可见她的教育不在于诗书文章,在于管家理事。我记得这样一句话是描述王熙凤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真可谓八面玲珑。

  服侍贾宝玉的女子花袭人也是一个我较为喜欢的人物。她处事细致,把宝玉照顾得特别周到,对宝玉是百分之百的忠心,像个大姐姐一样处处护着他。

  大家应该还记得,书中还有个叫史湘云的人物,她正直、善良,善解人意又乐观,使得许多人都很喜欢她。在贾府,湘云的人际关系特别好,她和宝钗一样宽容、有涵养,和黛玉一样灵秀,而且她特别爱笑,这一点倒和我有些相像。

  我不喜欢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她是一个佛教徒,她想努力做一个贤妻良母,但她把家庭治理得并不怎么样,对贾母有欺骗之过,把宝玉喜欢的丫鬟晴雯赶出门后,撒谎说她变坏了。而且,王夫人总怕漂亮的女孩会夺走她的儿子。金钏儿是王夫人的心腹丫环,王夫人刚一发现宝玉和金钏儿说了几句话,就觉得是大事,把金钏儿赶了出去,致使金钏儿含辱投井而死,后来又用同样方法让晴雯抱屈夭亡,逼死了许多无辜丫鬟。王夫人这位母亲做得太差。

  总之,红楼梦的人物可谓千姿百态,往深一层含义说,反映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可以从小说中清晰的看出社会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处理这些问题,才不至于像贾府一样,到最后“荣华富贵一场梦”。

读《红楼梦》有感9

  是在一个角落里发现它的,在阴暗的角落,透着厚厚的灰尘,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书题,厚厚的一本,抽出,便欣赏起来,曲折的故事情节,优美的文笔,把我带入了清朝,带入了大观园……

  惊——黛玉之清秀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坐在窗前,微风阵阵,冒着被老妈发现的危险,我仍是翻开了《红楼梦》。黛玉的身世本就扑朔迷离,再加上貌若天仙的清秀之美,更让我对她的身世表示怀疑。虽然没见到,但仍是能想象出那一副病态美,若西施般的清秀之美。

  奇——宝玉之叛逆

  宝玉,本就是来历不明的人物,身家性命全系在“通灵宝玉”上,如此便可证明,后文宝玉的玉丢失之后,贾府渐渐衰败,黛玉葬花,宝玉被和尚带走的缘由了。而这么一个不平凡的人表现出来的性格,也令人惊奇。宝玉骨子里透的,是对封建统治社会的叛逆,他厌恶官场人心险恶,不满于封建社会的种种规矩,而他与黛玉的爱情也是由于他的叛逆。但这种叛逆,也是造成宝、黛二人最后结局的关键……

  “铃……”门铃响了,我赶紧把书放进抽屉里,安分的作业。恩?不对,好像……走出房间一看,是对面那户人家。哎,虚惊一场!于是,又不忙不迭地坐好,拿出《红楼》。

  叹——人世之悲凉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是那么凄婉哀怨,荣、宁两府的盛衰历史也令人扼腕叹息。不知何时,风已斑驳了眼前的字迹。无泪、无怨。黛玉的结局,是她的归宿。她可能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也可能绝望悲哀,却仍无怨无悔。但不论怎样,她最终是落到了这副田地,“一把浊泪怜自身”,“为君消得人憔悴”。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归到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地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写书必有本,而作者曹雪芹若是一样失去了至爱,当血泪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时,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红楼》讲述的,不只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它告诉我们更多的,是这个社会的人性世态与令作者曹先生寒心的一些社会现象。

  我不自觉的叹出一口气,而这时,妈妈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身后,书被收走。啊,我的《红楼》!

  赞——先生之文笔

  带着书被收走的阴霾,我仍是固执的回想,字里行间,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感,完全陶醉在曹先生优美的文笔中。如流水涓涓,如骤雨倾盆。先生的文字,让我仿佛身临其境。随着宝玉、黛玉一同尝遍人世酸甜。随着先生一起,看荣、宁两府由盛到衰,明知其中的奥秘,却笑答:“天机不可泄露”。而其次,便是先生的机智。人名、地名被先生取得优雅而内含天机。“潇湘馆”,“消香馆”;“贾府”,“假府”……这近千个人名中,无不包含着人物的故事、性格。而这些,便足以让读者拍案叫绝。

  捧读先生的作品,不禁让我浮想联翩:多想像先生一样,腹藏百书,也创作一部巨著。这便是我现在跋涉一座座山要追寻的那个海。

  可以说,是先生许了我这一个“红楼梦”。

  我又把它放回阴暗的角落,因为我已有梦。希望下一个朋友也可以像我一样,对着书,轻轻地说道:“许我一个‘红楼梦’”……

读《红楼梦》有感1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令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她们的结局凄美又悲凉……

  文中叙写了一大群青春活力的少女,作品充满了青春的笑和泪、爱和怨、酒和诗。史湘云作为群芳中的一员,被喻为海棠的象征,她有着林黛玉的聪颖和真挚,却无她的娇柔忧郁和狭隘;她有着薛宝钗的才思和纯情,却不像她那样圆滑和隐忍;她有着王熙凤的活泼和爽朗,却无她的残忍和贪婪,史湘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内外兼修的知性女人。

  湘云姿容潇洒、高雅脱俗,深得贾母及贾府众人的喜爱。如书中这样写道: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样的容貌集于一身,真可谓美中之上品啊!

  湘云不但貌美,而且才思敏捷,是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在诗歌品评中也有起自己独特的见解。

  恐怕读过此书的人,可能都不曾忘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无独有偶,湘云的出场也是先声夺人,她也是笑着出场的,而且是富丽堂皇的大观园里笑得最多的人。她笑看人生,带给众人许多快乐,并且将自己的欢乐传递给别人,为大观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读完《红楼梦》,心中思绪万千。贾府由盛转衰,昔日繁荣的大观园竟跌落如此,个个貌美的金陵十二钗最终却。

读《红楼梦》有感11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用优美细腻的文字描绘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读过一遍我就记住了宝玉和黛玉的名字。

  贾宝玉在他父亲的眼里是叛逆,不喜欢读书的"坏孩子",他尤其是厌恶八股文,从内心鄙视和抵触所谓的功名利禄,所以父亲认为他是不求上进的孩子。我却不这么认为,他和朋友开设海棠社吟诗作对,一步一步地壮大诗社,到后来他们一起重建桃花社,我发现宝玉是一个爱学习、有上进心的人,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我也喜欢林黛玉这个角色。她很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必须全面发展,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我们都是中国好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未来的栋梁之才,要有青松一般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泪,应该做一个乐观、坚强的孩子,将来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

  读完《红楼梦》我感到一个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在好的环境中,都争当那个近朱者赤中的“朱”!用自己的积极的思想去影响别人。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部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我非常佩服曹雪芹,他的写作方法值得我学习,从今以后,我要博览群书,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力求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读《红楼梦》有感12

  她本为庶出,却有着嫡出所不及的精明才干。她不认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只认尊贵的王夫人。她的才能是四姊妹中最好的。她的性格也好似“秋爽斋”一般,如秋天一般为人耿直。她的才干让王熙凤都自愧不如,不过探春,你依旧脱离不开一个痴字。

  她的外号为“玫瑰花”,因为她如花般美丽,却又浑身是刺。在我看来,她的刺是她从小历练的结果。她的生母本是贾府的奴才,只因为她而成为姨娘。这就罢了,令她可耻的是这赵姨娘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令她难堪的事。而她的弟弟贾环,成日里不学好,竟做些“偷鸡摸狗”之事。她就算想认也不敢认。她把心寒包裹在自己坚强的外表下,因为她懂得,只有自己精明能干,才可以得到王夫人的喜爱,贾府的青睐。她内心并不想这样,但她必须这样!只因为她在那个时代中,是个最卑微的女人,并且她还是一个最不起眼的庶出。

  她的笔名为“蕉下客”,只因为她喜爱芭蕉。她写的诗不及宝钗端庄稳重,不及黛玉风流灵巧,也不及湘云心思巧妙,可她却有自己的一番风味。在她园中,不争不强,可她却仍受人敬重。她是一名书法家,她的屋中陈设皆为笔墨纸砚,再无其他;而当她得知自己远嫁之时,也只是淡淡的写着书法。她管家之时,一丝不苟,了对了卯对卯,让所有人都不敢再小看她这个未出阁的女子。

  只可惜她最终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飘落远方,成为王妃。她只能在船上拭泪,让那未干墨的书法作品再次变诗。

  我多想让她再多写几篇书法,这样我们就能再看她笑一次了!

读《红楼梦》有感13

  在《红楼梦》第十三章——《秋爽斋结海棠诗社》中,我明白了大观园中各姐妹平日里都喜欢写诗作乐,看见一些新奇的东西就忍不住吟诗。可是从林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这三首诗中,我又能够明白林黛玉并不只是一个喜欢哭泣的女孩,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孩。这使我有点佩服她聪明过人。

  在本书第十六章——《慧紫鹃试探宝玉情》中我明白了聪明的紫鹃想让黛玉和宝玉的这门婚事早办成,就发挥了她的聪明才智,用一句假话去试探宝玉。宝玉却将假话信以为真,就很悲痛。看来,我预料的没错——宝玉对黛玉的情是真心的,没有半点假意。

  宝玉这种纯真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看了后,我十分激动,不知不觉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忘怀。

读《红楼梦》有感14

  刚开始翻阅前,我认为《红楼梦》这本书会全是文言文和生僻字,没有多少的可读性,但是当我认真的捧起来阅读的时候,我发现原来《红楼梦》是一本十分精彩、内容很丰富的书,并不像我一开始以为的那样枯燥无味。

  《红楼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一些精彩的故事和人物及场景描写。例如:尤三姐自刎;王熙凤的性格和音容笑貌;林黛玉的满腹诗书才气,书里讲了许许多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对了,还有宝玉与四美钓鱼,还有那大观园里的各种休闲的法子和欢乐的笑声,我都有点儿向往他们那时的生活了。

  当我把整本书都看完后,再从头来回顾自己的笔记,不由得为自己感到些自豪!从这一百二十回的故事里,我抄录了不少自己很喜欢的诗词,还背下了一首“葬花吟”,因为有不少文言文和生僻字不认识,所以常常需要翻看字典查找释义,当时还觉得颇有些麻烦,但架不住书里这些华丽的辞藻和动人的故事,于是边读边做笔记,现在回顾起来,禁不住要为自己暑假里坚持了阅读,读到了这本好书鼓掌!

  我合上这本名著时就想着,以后要继续多多阅读名著,即使古文有些难懂,但是能够让我在感受许多精彩故事的同时,提高了我的文言文水平,而且大量的阅读还可以丰富我的文学知识噢。

读《红楼梦》有感15

  《红楼梦》看似含泪的书画,实则包罗万象。有人说很无聊,但也不过是百年佳作。恐怕光有爱是不够的。它对细节的描述,对人物的刻画,对环境的概括,都烙印在每一个读者的脑海里。

  这个多年来一直奢侈的家庭最终还是结束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黛玉,更不能忘记宝玉。“一个是袁朗元仙,一个是美玉无瑕。如果说没有什么奇怪的缘分,这辈子还会再遇到他。如果说有一种奇怪的缘分,我们的烦恼怎么可能最终消失?一个是白忙活,一个是白着急。一个是水里的月亮,一个是镜子里的花。想想你的眼睛里能有多少泪水,你怎么能忍受秋天流到冬天的尽头,春天流到夏天!”我这辈子为他流泪,最后,因为他的抑郁症而死。敢爱敢恨,可是世人的眼光。他也是,为她痴狂,最后剃了她的头发出家,放弃了她一生的心痛。祝来世,有情人终成眷属!其实我最爱凤姐。她虽然轰轰烈烈,但也潇洒。“机关太聪明了,算叫命!死之前,我的心碎了,死了之后,我空虚了。有钱比有钱好,但最好有一个。这是一种浪费,是一颗半条命的心;彼此喜欢,这是一个漫长的夜梦。突然之间,好像一栋楼要塌了,又好像一盏灯要灭了。耶!一种喜悦和悲伤。叹天下难定!”有无数的器官,交织着悲喜。快乐,悲伤,命运,永远。

  其实《红楼梦》是反映封建社会的微型小说。它深刻地描绘了一幅中国封建社会关系的画面,描绘了各种阶级、政治集团、各种伦理道德和矛盾。是封建社会的集中反应,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我佩服曹雪芹的精神。这部小说似乎也是曹雪芹的自传。他的坎坷人生就像一本小说。小说中反映了各种无奈和愤慨。

【【热门】读《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热门】读红楼梦有感02-20

最新读《红楼梦》有感03-04

读红楼梦有感【热】01-31

读《红楼梦》有感范文01-01

【精】读红楼梦有感01-31

【热门】读简爱有感03-29

读《背影》有感【热门】03-21

【热门】读《目送》有感02-26

读《论语》有感【热门】02-01

读简爱有感【热门】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