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读后感

时间:2024-03-16 15:51: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初一的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一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初一的读后感

  关于初一的读后感 篇1

  童年,是美好的梦;童年,是理想的港湾;童年是记忆里的甜蜜……童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那么美好,那么幸福。但在过去的年代里,许多人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他们的童年充满着痛苦和悲伤……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为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悲惨的遭遇而痛心,又为他的坚强而感动。

  故事主人公叫阿廖沙,他三岁时一场大病后失去了父亲。于是跟随着悲痛欲绝的母亲投奔外祖父。暴戾、专横外祖父经营着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染坊。在外祖父家生活,并不如意。阿廖沙经常受到外祖父的毒打。两个自私、贪得无厌,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舅舅也歧视他。他还要承受表哥们的欺负和责骂,同学们的异样眼光……在这样恶劣、恐怖的生活环境中,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艰难地生存着。

  之后,阿廖沙离开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坚强地熬过来了。有诗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阿廖沙虽然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但却把苦难当作一种人生的磨砺,锤炼了自己。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痛苦的,和他相比,我们的童年是彩色,幸福的.。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地幸福生活,我们没有烦恼,生活无忧无虑。有的还是“小皇帝”、“小公主”,只要生活中稍有点不顺心、不开心,就会让父母等长辈忙活一阵子。只想着依赖父母,让父母为自己遮风挡雨,却忘了要学会自己长大。是《童年》呼醒了我,教会了我。我应该像阿廖沙一样,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苦难,使自己茁壮成长。回首往事,我要摈弃任性自私,珍惜现在,我要自强不息,展望未来,我要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关于初一的读后感 篇2

  20xx年是中国人骄傲的一年,作家莫言的《红高粱》终于长成参天之树。终于在世界人的面前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啊!多么伟大的成就永远印刻在了瑞典皇家科学院,印刻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往年的“红高粱”总是不起眼的,像幼时的莫言一样,岁月的磨练让这饱经风霜的“红高粱”终于长成参天之树。多么可喜,正如《讲故事的人》中:在贫穷的年代中,面貌虽丑的莫言成长了起来,他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中国文学从此跻身于世界文学。

  演讲中,莫言提到了“惶恐”,或许有的人会理解不了,会不会是他自己的炒作呢?让我来告诉大家: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竞争,他怕荣誉带来的只有众目睽睽中挑剔的眼神罢了。

  莫言在讲会上说过:“我不会为梦想而写作。”,让我懂得了人不要因为虚荣而树立多么伟大的理想,要向着眼前一阶梯迈进脚踏实地。嘻!低调做人的人一定会在那“秋季”收获丰硕的“高粱粒”,一粒一粒丰满饱实。

  中国的骄傲、人民的自豪是——莫言:他为中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掩映在了中国影剧的白幕布上!

  我反复的`看着那“speakteller”的稿子,我陷入了沉思。

  现在我们这么舒适的生活中,有些富二代、啃老族因幼时条件优越、任性自由散漫和莫言比起来简直就是“天上地下”,我们要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学会从莫言的生活中找领悟来反省自己的行为举止。

  莫言的幼时生活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母亲的慷慨宽容,可能这也是莫言想念母亲的原因吧!虽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也是莫言所担心的,由于人心的嫉妒,有些网友甚至调侃说像我们中学生的作文,我想反驳说:“谢谢你们,你们能把中国第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归类为我们中,真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关于初一的读后感 篇3

  在老师推荐的书目中,《红星照耀中国》吸引了我。作者以一名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毛主席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党的初期,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过很大的损失,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领袖们的睿智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确立坚定不移的纲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中国,为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

  只有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刺刀击退,没有被当权者的白色恐怖吓倒,在无数人的流血牺牲之后,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崇高的事业。

  在多方打击和封锁的情况下,共产党和所领导的队伍却在逐渐壮大,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一切关于“无知土匪”的谣言不攻自破,这是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这是一个有着执着信仰、严格纪律的政党。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经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的奋斗,多少人的流血才造就我们今天的辉煌.

  历史是沉痛的,幸而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党领导下的中国日益强大,但是,昨天的硝烟虽已散去,鲜血虽已干涸,这段历史却该永远保存在后代子孙的记忆.

  了解过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将会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

  关于初一的读后感 篇4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暑假,在《意林》中看见冰心的这个淡雅且蕴意深厚的句子,便深深喜欢上了冰心这个作者。从书柜中找出冰心的作品——《繁星春水》。我想从那时起,心中便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年少的懵懂与痴狂,随风端读这零碎的思想。

  轻轻翻开首页,读着一段段轻巧飘逸的文字,似乎带我走进了诗歌的天堂,把本不太习惯看诗集的我,深深的吸引住了,静静的爱上了这种文字,喜欢上了这种情趣。

  《繁星》中有一篇“小弟弟呵,我灵魂中的三颗星。温柔的,无可言说的,灵魂深处的孩子呵!”诠释了兄弟姐妹的深厚情谊。她后来出国留学,一去多年,用笔述思念,想早日回到家乡,满满的`思乡之情只能依靠文字与幻想寄托。“故乡的波浪啊,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怎样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样一滴滴的敲着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拍打岸边,她凝视远方,那根紧绷着思乡愁绪的弦被这波浪触动了,思乡思亲。

  《春水》中有一段小诗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春从微绿的小草里和青年说:我的光照临着你了,从枯冷的环境中创造你有生命的人格吧!”冰心写此句,我似乎感觉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在向我们招手,我们要热情的迎接美好的未来,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

  冰心的诗总带有些许的哀愁,满蕴着温柔。赵景深称她的诗“一是用字的清新,二是回忆的甜蜜。”苏雪林则用冰心评论泰戈尔的作品的四个字“澄澈”“凄美”来评论她的诗的艺术风格。

  总之,我觉得冰心的这本《繁星春水》是茫茫大海中闪耀着金银亮泽的星星;是散落在忘河的之滨的点点小花永远散发出沁人的馨香。

  关于初一的读后感 篇5

  莫顿亨特,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可称的上是文武双全。曾经写下了600多页的长篇小说,也曾开着飞机到德军营地的上空侦查,这样的他之所以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靠的是童年在悬崖上父亲给他上的一课 。

  那年8岁的他,和朋友们一起去爬悬崖,可是对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的他来说,那简直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险峰,从最初的犹豫到后来的恐惧,他一直在努力地跟上伙伴,可是,在他快爬上悬崖的.时候,伙伴们却爬上了更高的崖顶,然后顺着崖顶的小路回到了家。就这样,他孤独地趴在一块大石头上,既不敢往上爬,也不敢往下走,直到暮色苍茫的时候,他的好朋友杰利才带着父亲来找他。因为长时间趴在石头上,他的全身都麻木了,但见到父亲,他安心多了。这时候父亲用平静的语气对他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亨特听了父亲的话,一小步一小步的慢慢往下爬。最后,他终于脱险了。从此,亨特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想着父亲的话,一步一步慢慢走,最终,战胜困难。

  这篇文章让我很有感受,以前我遇到困难,只会逃避,不会想办法去战胜它,经常找些理由来给自己做借口,比如数学没考好,我就说题目很难;英语单词没背出来,我就说要背的太多了,记不住;总之任何我没做好的事情我都会给自己找借口。其实这些都不是难事,以后学习上我也要一小步一小步的战胜困难,现在我们的年龄是学习的最好时间,我要好好珍惜。

  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我们要冷静乐观的去面对,并且要善于分解困难,将困难一点一点击破,化整为零,最终一定能成功。

  关于初一的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爱心(母亲的一封信)》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母亲利用书信教育安利柯如何去爱别人、如何表达爱,我深受感动。母亲说:“你应当从一些小事做起,从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地是否善良。”果然如此。如果一个人时时处处关心别人,同情并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她的心地肯定善良。善良是一个人的美德,他蕴含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而集中于一个“爱”字。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关心他人,不忽视身边的小事。学会爱,学会感恩。

  母亲在信中还说:“你应该常常从钱袋里拿出一点钱来,把它放在看不到这个美好世界的盲人手里,放到一个连孩子的`面包也买不起的母亲手里,放到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手里。”这是母亲在教给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应该帮助谁。母亲不仅心地善良而且还是那么细心,考虑问题那么周到,因为她说:“穷人更喜欢得到孩子的恩赐。因为从孩子手里得到东西,他们反而不感到低下,因为小孩子也时常向大人要东西的呀!”“小孩子的给予,除了施舍外,更令他们感到亲切,感到孩子们更加可爱呢!”从中我更明白了帮助别人还不要让人家难堪,要注意细节。这是一个何等有爱心又会教育孩子的母亲啊。想想自己,虽然也做了很多帮助别人的事,如为灾区捐款,帮助残疾人等,但远远不够,还得继续努力。

  短短一封信看似一件小事,却蕴含着如何做人、做什么人的大道理,真是开卷有益。我得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学了就做,坚持做下去。

【初一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初一的读后感02-10

初一童年的读后感02-01

初一读后感01-31

初一读后感03-23

初一童年读后感01-30

穷人读后感初一09-19

初一优秀读后感01-26

初一学生读后感03-27

学生初一读后感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