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时间:2023-07-14 14:16:4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精选20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精选20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1

  据悉,本次的发射计划还将送上三名宇航员,进入我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国际空间站中进行工作,这标志着我国的视野和版图已经从蓝星转向更高远的苍穹,而且极大的生存空间,保证了科研人员在其中最长可以生活六个月之久。

  我国的宇航员名录早已经公布,但是外国的报道中不知道是功课没有做足还是故意为之,说我们还没有公布宇航员名单。而对此,国际观察人士果断地指出了这处谬误,并且还直至核心地表示了中国踏实做实事的秉性。

  而我国的空间站的核心舱已经在上个月升空,其实已经有了进行工作的能力,但是这对于国家和世界来说都远远不足,所以我们还会继续进行建设,预计在明年可以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世界上只有一个国际空间站,那就是美、俄、加、欧、日合作产出的,但是因为设备老化的问题,将在2024年退役并坠毁。届时中国的空间站将会成为的`空间站。

  而且这是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充分展现了我国的工业能力和研发能力。并且由于是我国自主研发独自承担经费却自由、免费地向各个国家开放,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

  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站,就代表了我们可以阻却各种干扰,离星空更近。这对于我国的天文学科发展有巨大的帮助。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拒绝了美国方面的科研申请,理由是“专业程度不足”,那么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我们至少是可以极大的缩短与美国在此方面的差距。

  并且,这次随着我们的宇航员一起升上太空的,还有个黑科技,那就是一个直径两米,与哈勃望远镜是同样的参数,但是却比哈勃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广阔了300倍,而且附带的相机可以达到了惊人的25亿!各种世界的参数表明,我国现在已经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就可以进行世界最前沿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外国仍然对我们的数据进行春秋笔法的抹黑,但是却又不得不一个个点头哈腰的给中国递交申请,希望能让自己的科学进步搭上中国的便车。

  而这些所有的一切无不在证明世界的格局早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未来的中国也会像这艘火箭的升空一样,在越来越多的方面掌握绝对的话语权。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2

  昨夜,阵阵寒意袭来,北风呼呼,秋意渐浓。但也就是在昨夜,浩渺的宇宙星辰之中,又多了一抹中国的光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位中国航天员将在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宇宙空间站中“出差”六个月,完成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这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国的信念,也是属于中国的璀璨辉煌。

  在人类探寻宇宙和日月星辰时,一辈又一辈的中国航天员们不断拨开未知的云雾,他们努力拼搏、不畏艰难,他们像一群追梦的少年,满怀理想,勇往直前地追寻着航天梦、中国梦,为他们点赞。

  探寻苍穹,光耀中华,祝愿航天员们顺利圆满,平安归家,祝福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强大!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标志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个“首次”,即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六个月,实现四个载人航天器形成组合体长期在轨飞行,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这些“首次”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样的高度,虽然我们不能同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一样把足迹留在浩瀚宇宙之中,但我们可以在新的'长征之路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黄牛”,不断以爱国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铸魂补钙,始终保持不怕吃苦的精神风貌和风雨无阻的韧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奋斗终身。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4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

  半个多世纪前,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现如今,鲜艳的中国红闪耀太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创新和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主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又是一载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国梦圆。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我们更能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节……科学探索再次与航天梦想在太空奏响协奏曲。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出征前所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5

  从仰望天空到直穿云霄,从抬头望月到探索宇宙,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华夏儿女们从未停止奔赴星辰的步伐。

  此次神舟十三号将在太空驻留半年,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将与她的同伴在太空过春节,留在地球的我们将收到首次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并且此次采用的是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会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脚步,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十五,十六等的发射。我相信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不只是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信心,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6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神舟十三号载誉出征,由中国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逐梦苍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中国梦的总体轮廓。实现中国梦,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华民族对宇宙由来已久的向往,终将在星空写下无可替代的精彩一笔。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航天强国的梦想,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7

  我们的浩瀚星辰中,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宝贝别哭,妈妈去给你摘星星了!”是属于母女之间独有的温情和爱意!“北京明白”“正常正常正常”随着响彻神州大地的一声声明白、正常,是中国用独有的美妙旋律,发出让全体人民最安心的`声音!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飞天梦”从未断绝。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梦想变为现实,中国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创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艰难,都离不开祖国背后的强大支持,我深刻体会到生在新中国,长在国旗下的幸福与骄傲。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见证梦想成真!

  我们一起盼望着来年春暖花开时,英雄凯旋回家日。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8

  中国,本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了火箭的国家,但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挨打史,最终却落个火箭几乎为零的下场。多少人在着急!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时才能重返故乡?终于,1960年,中国的火箭将士们,忍着饥饿的肚子,开始了从仿制苏联导弹到自己设计导弹的艰难跋涉,当中国宣布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的消息时,全世界都被震动了。从此,中国航天在艰难中步向辉煌!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仅仅7年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作为我国航天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

  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全世界震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蒸蒸日上,在中国航天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辉煌业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长期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我们学习。

  看到我国的航天事业,这么突飞猛进,做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9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从“东方红一号”的首星发射到“天问一号”的火星探测,从“神五”载人飞天、到“天宫”叩问苍穹,靠着航天工作者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秘籍”,我国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航天大国的历史性飞跃。当下,广大年轻干部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任务,要接续先辈的光荣航天精神,在工作岗位秉持初心、担当作为,修炼好这份别样的“航天秘籍”。

  苦练基础把式,传承攻坚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老一代航天人的发愤图强和埋头苦干,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航天事业起步相对较晚,但通过老一辈航天人的发愤图强和埋头苦干,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弯道超越”。如果说以前老一辈航天人是从“零”起步,现在我们年轻干部们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更要传承和发扬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航天精神。要在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经历风雨、锤炼意志、砥砺初心,持续提升“七种能力”,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基层一线的工作中担担子、磨性子、练胆子,练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韧,最终破茧成蝶、百炼成钢。

  活练创新招式,传承探索精神。

  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造福人类到空间站开门纳客,中国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在航天技术前沿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年轻干部要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破除惯性思维,勇于走出“舒适区”,敢于走进“无人区”,争当新时代的“拓荒牛”,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锐意进取、奋勇前进。

  勤练担当架势,传承奉献精神。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酒泉东风烈士陵园长眠了600多航天人;“电焊第一人”高凤林拒绝了欧洲公司的百万年薪,35年焊接了130枚火箭发动机,一心为祖国航天事业服务。正是无数航天人经年累月、淡泊名利、尽职尽责地战斗在各自岗位上,献出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才有了现如今骄人的航天成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广大年轻干部当时刻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担当精神,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在岗位上燃烧敬业奉献的昂扬斗志,奋力书写不平凡的青春奋斗史,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10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也就是“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多家主流媒体相继刊发了时长两分钟的11名中国航天员“飞天”名场面,笔者看过之后,不禁热泪盈眶,心中的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我”在基层,向航天英雄们致敬。

  “我”在基层,致敬“艰苦奋斗”的他们。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起初是落后于当时其他航天大国的。所以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走跨越式发展路线,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多少中国航天人,以苦为荣,与苦为伴,常年忍受难以承受的压力超负荷工作,最终换来了一个又一个航天胜利。我们身在基层,要不怕苦、不怕累,一样要“艰苦奋斗,就一样能够“逐梦飞天”。

  “我”在基层,致敬“勇于攻坚”的他们。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载人航天工程是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和极具风险性的工程。中国航天人从大漠深处到浩瀚大洋,从发射场到测量船,处处彰显了他们知难而上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赢得胜利。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保持面对困难不害怕、不退缩的勇气,秉承“方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做一个笑对一切的“小学生”,写好基层“大文章”。

  “我”在基层,致敬“开拓创新”的他们。

  与时俱进是顺应发展的需要,开拓创新是积极作为的要求。科技是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关键要素,面对各种尖端课题,航天科技人员始终坚持不懈,钻研航天技术,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展示了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层的工作涉及到群众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时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政策,创新思维、积极作为,让人民群众信任,让人民群众安心。

  “我”在基层,致敬“甘于坚守”的他们。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视频的1分16秒处,我看到了未曾飞天已经退役的首批航天员。他们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最早见证者,可以说中国航天梦想的“实践之路”是从那一代人开始的。即便他们已经退役,仍在默默地关注与支持着中国航天事业。基层工作者,在岗时要坚守岗位、尽职履责,离开岗位后要时常惦念、发挥余热,这是航天精神的普遍“高度”,更是基层工作者的应有义务。

  “我”在基层,致敬“无私奉献”的他们。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无数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毕生智慧,献出了热血泪水,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老一代人甘当人梯,新一代人茁壮成长。正是有了这么多宁可“隐姓埋名”,也要为祖国赢得胜利、赢得荣誉的“航天英雄”,才有了祖国“迈向太空”的脚步。我们身在基层,仍可大有作为。帮孤寡老人做做家务、和留守儿童一起玩耍等,能做的有很多。我们也将在无私奉献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两分钟的视频,涵盖了中国航天人一路走来的各种艰辛不易,展现了太空漫步、交会对接、太空授课等一个又一个难忘的记忆。“我”会牢记“航天精神”,激励自我,奋勇前进!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携手并肩,接续前行!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11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首批宇航员入住。从“两弹一星”腾空的蘑菇云,到“嫦娥奔月”带回的月球特产,再到“天问一号”留下的中国脚印……中国航天事业“梦圆九天”的伟大实践铸就了“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航天精神,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广大年轻干部要以航天精神为指引,争当乡村振兴“急先锋”,接力奋斗,砥砺前行,让航天精神在乡村大地结出香甜“硕果”。

  以信仰为灯,找准“筑梦”主基地

  家国情怀是航天精神的.根与魂。从“东方红一号”问世到“北斗”造访苍穹,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国为重、家为轻,以科学为重、名利为轻,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物质条件,投身于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航天事业,用青春、智慧甚至生命不断实现航天事业从“跟跑”“并肩”到“领跑”的突破,在浩瀚星空中点亮一条条“中国轨迹”。广大驻村干部要厚植家国情怀,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主动扑下身、沉下心、扎下根,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一线闪耀。

  以奋斗为基,夯实“实干”发射台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九天揽月、漫步星际、遨游太空……一件件“国之重器”的背后是戈壁荒原上的默默坚守、是深山峡谷里的风餐露宿,它们无一不闪耀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基层一线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繁杂,驻村干部要做好吃得了苦、扛得住压的思想准备,涵养“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精神,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去攻坚克难,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基层一线辛勤耕耘,把村真正驻进群众“心坎”。

  以探索为炬,点燃“创新”助推器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神话故事里“嫦娥奔月”到文人骚客笔下的“羽化而登仙”,从“两弹一星”腾空的蘑菇云到“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特产……古往今来,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在“梦圆九天”的逐梦路上,创新是化解危机、孕育新机的制胜法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振兴一线事务繁杂、千头万绪,驻村干部一方面是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文件精神,把政策学深吃透,为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敢于打破传统固定思维模式,善于结合乡情民意,坚持常创常新、敢闯敢试,在探索新办法中带领乡亲群众开创致富增收新局面,实现基层治理新突破。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12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干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献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青少年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学生的话语。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13

  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一方面,青年干部必须要接好革命事业的“接力棒”,在党的奋斗史中提炼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奋进,要学做老黄牛,发扬不在乎得失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的责任心,担起新时代开创的重任。另一方面,要以“正青春”的奋斗姿态和精神状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积极作为,答好青春“担当之卷”,在民族复兴这场“接力赛”中,跑出属于青年一代的好成绩。广大科研工作者,应进一步弘扬航天精神,永攀科技高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发扬“原得此生长报国”的爱国精神。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初期,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许多研制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诗篇。新时代的科研人才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坚定科技创新、服务国家的思想,将对事业的追求融入国家的需要,继承前人爱国奉献的传统,以国家和民族需要为研究导向,在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实现个人、事业、国家的完美融合。

  发扬“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精神。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奋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胜利。身处这个时代,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不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科研条件,都远比老一辈科学家不知要好多少。当代科研工作者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造出新的成绩。

  发扬“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精神。在研制“两弹一星”的不凡历程中,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汇成了向现代科技高峰进军的'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用自己的辉煌业绩,为中华民族文明创造史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页。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群体劳动,在科研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科研协作和科研计划的完成。广大科研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盯紧共同的目标,在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做好相互配合。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14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三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15

  我们要从航天英雄身上汲取“我心飞翔”之力,在新征程中不懈奋斗、奋力前行。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勇飞冲天”的力量。

  航天英雄心中有“九天之梦”,当他们穿着白色航天服出征,探寻浩渺太空,在太空迈出清逸飘然的步伐时,当他们挥动鲜艳的国旗向祖国报告时,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在为他们鼓掌,都被他们不懈追求理想信念的精神所鼓舞。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奋进征程中的“灯塔”,从“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之向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毅之志,理想信念是___人的“精神之钙”。迈向远大征程,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斗志,在实践熔炉里经受考验,身经百战、烈火淬炼,始终勇立时代大潮,固牢思想根基、把稳奋进之舵,书写优秀的时代答卷。

  实干的过硬作风,是“飞而不止”的.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航天英雄们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凝聚逐梦力量,他们用实干去触碰梦想,用脚踏实地的奋斗去圆梦,奋斗的号角在心中吹响,奋战的脚步从未停歇。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让他们夯实了“硬功夫”,磨砺了“硬肩膀”,让他们对航天任务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学习航天英雄身上的实干精神,勇于在事上练,保持始终如一的干劲,以“铁杵磨成针”的定力、“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干事创业,勤勤恳恳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夯实事业发展根基,在新征程中“飞而不止”,以稳健的脚步开拓崭新未来。

  不懈的斗争精神,是“逆风向前”的力量。

  征战太空,对于航天英雄们来说,既是职业,更是使命。他们把使命扛在肩上,从不言苦、从未喊累,面对任何艰难险阻或挫折从不言放弃,就像航天员所说“打开舱门的那一刻,我没有考虑过生死,也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生死考验”。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要发扬斗争精神、苦练斗争本领,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大风大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16

  在太空生活长达六个月的三位航天员终于要“回家”了!这一消息成了万众瞩目的对象。通过直播视频,我不仅欣赏了神舟十三号成功着陆的过程,也了解了不少关于航天的知识。

  在即将出“黑障区”、进入大气层时,虽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温度达到1000度左右,但是有科技的'支持,再加上穿上了太空仓服,因此宇航员们能够保持身体的舒适度。我们也不禁为科技的力量而感慨。

  当类似于降落伞之类的东西敞开之后,我心里的那块石头也随之落下。因为这象征着宇航员们已经穿过大气层来到了地球之内,同时也能象征着能够安然无恙地着陆。经过不断地递减速度,宇航员们与地面越来越近。当释放完多余的燃料后不久,随之而来的便是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的喜讯。这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

  虽然我没有机会像他们那样上太空,但是当看到我国宇航员陆续进去太空,我的心也随之而被牵动。毕竟这是一件证明我国实力的壮举!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17

  随着神舟十三号成功返回地,我心中的疑团也一点一点的消退了,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18

  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无缝衔接”,首先是作为对于宇航员的人性关怀和神舟飞船的保护。

  这不仅仅是宇宙飞船的'更替,也让一批宇航员执行完该阶段任务可以进行休息并更换新一批的宇航员去执行新的任务,以此保持的状态来更好的完成任务。而且可以更高效的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其次,这也是我国对航天领域进一步开拓的表现,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发展正在蓬勃发展,我们要抓紧时间全面建造我们的空间站,打破外国对我们的技术限制,我国依靠航天航空事业在国际地位上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我们更加不能停下脚步。最后,这也是在告诉世界,中国航天的征程并不会止步于此,“高擎红旗展国威,伴星环顾千里短”,我们要大步向前!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19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飞天,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

  中国航天事业腾飞令世界瞩目,中国航天成果红利也让世界共享,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__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着航天科技进步的奇迹,成就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今天,航天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得益于科技创新,仅用了二十多年中国就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无人交会对接到载人交会对接等重大跨越。创新发力,五千年飞天梦将画得愈发圆满,广袤的太空将会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

  祖国的强盛之梦和民族的复兴之梦,其大的`支撑就是几代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 20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通用5篇)04-25

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 (精选14篇)11-10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优秀心得体会(精选8篇)04-25

最新《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 (精选7篇)07-31

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中国航天日观后感(通用5篇)04-25

2022年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精选14篇)06-01

2022年4月24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04-25

2022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04-25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悟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