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课堂观后感

时间:2022-11-15 17:17:1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太空课堂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太空课堂观后感 ,欢迎大家分享。

太空课堂观后感

太空课堂观后感 1

  20xx年6月20日,这是一个令许多热爱科学、向往太空的人们激动的时刻,神舟十号上的航天员们将在太空中为大家进行授课。我们也没有忘记,美国的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也曾想在太空中为学生们展开人生中精彩的一课,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光荣的女教师却随着“挑战者号”陨落在了茫茫太空。今天,中国的三位英雄航天员实现了她的梦想。

  授课航天员分别是女航天员王亚平,男航天员聂海胜,由张晓光担任摄像师,他们在浩瀚的太空上为我们讲授了精彩的一课。这节课共40多分钟,王亚平共做了五个实验,分别是在太空中的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球和水膜的实验。这五个实验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物理知识,这一课也可以说是物理学家们研究的结晶。

  首先,王亚平老师讲授了质量测量实验。王亚平老师先用幽默、亲和的语言为我们讲了一些太空中的`基础知识,又让聂海胜老师在太空舱里表演杂技――半空打坐,我惊奇地发现,聂海胜老师用手在地上一撑令自己浮起来,然后竟然在半空中盘起来双腿,稳稳当当的坐了起来。然后,王亚平老师又说她有“大力神功”。她用手指在聂海胜老师身上轻轻一推,聂海胜老师就向后飞了过去。王亚平老师说,在太空失重环境中,人的体重会轻很多。那么,怎样才能测量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体重呢?原来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速度,根据这个原理,就能测出物体在太空的质量。

  第二个实验是单摆实验,王亚平老师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接着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这时我想:这小球一定会左右大幅度摆动的。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着?原来小球在那个高度慢悠悠地悬浮着!想要它动该怎么办呢?这时,王老师给了小球一个推力,可爱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第三个实验很好玩,材料是我们熟悉的玩具――陀螺。王老师把干扰力用各种方式施加给陀螺,它就在太空中以不同的方式飞行着,多有趣啊。

  第四个实验的材料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放大镜的架子和一袋水。王老师首先挤了挤水袋里的水,我不禁有些担心:水洒出来不会带来麻烦吗?但是王老师挤了半天才挤出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珠!这个水珠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毫不犹豫的落下来,而是像航天员们一样在空中飘浮着,格外有趣。然后,王老师张开嘴,一口将小球吞了下去――我还真没听说过“吞水喝”的呢。然后用到金属圈了!王老师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又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抽出后的金属圈上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水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归功于失重这个神奇的现象。

  第五个实验还是需要水膜,王老师将水膜体积变大,又用针管将红色液体打入其中――只见红墨水的颜色在水球中慢慢漫延开来,逐渐“占领了”水球,圆圆的水球好像巫婆的水晶球,充满了妖娆的红色。

  神舟十号空间交会对接,说明我国为未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和逐渐昌盛的国运。我看到,中国这个巨人又站起来了!

太空课堂观后感 2

  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于吾辈而言,吾辈需发扬航天精神,继续探索星辰大海,在自己岗位上熠熠生辉。

  特别能吃苦,做个爱吃苦的“人上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航天员的培训内容包括体质训练、生存训练、心理训练及综合训练等,训练强度之大,难度之高。超重训练常用大型离心机来增强航天员对于超重的耐受能力,时间不长,但痛苦极大,很考验航天员的身体素质。笔者之前看过《挑战吧!太空》,体验者们往往在重力达到7G时就已头晕目眩几近昏迷,放弃体验,可想而知,我们的航天员承受的是怎样的生理难受。我们要做个特别能吃苦、爱吃苦的“人上人”,始终把吃苦作为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苦,吃过别人没吃过的苦,受过别人没受过的累,流过别人没流过的泪。我们要做个会吃苦的人,与“得过且过”坚决说不,追求“人上人”的境界,坚持到最后,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

  特别能战斗,做个爱战斗的“排头兵”。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景海鹏三度飞天,荣誉满身,他收获了许多鲜花和掌声,但他依然十分清醒地说道,“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成为一名航天员,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教育培养的结果,我没有别的方式来回报,只想尽我最大的可能多干几年、多飞几次。”荣誉加身的他尚且如此,我们凭什么不战斗、不努力、不奋进?我们要做个爱战斗的“排头兵”,始终奔跑在追梦的道路上,始终奔跑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我们要拒绝懈怠,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在成绩面前继续进取,一路奔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将梦想变为现实,用奋斗底色书写青春的华章。

  特别能攻关,做个爱攻关的“挑战者”。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5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吃饱穿暖都是问题;6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可想而知,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多么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是可以被世人称之为做“做梦”的一件事情。我国用了短短11年的时间,就成功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又仅仅用了2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平安着陆,为中国航天史创下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非凡业绩。我们要弘扬航天精神,以科学、严谨、“钻牛角尖”的态度对待工作,励精图治,不断探索、突破,寻求业绩突出。我们更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攻克工作中的难点、疑点、痛点,抢占工作先进。

  特别能奉献,做个爱人民的“服务员”。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劳出山林。“他们的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筑梦九天的家才是他们心里的大家;他们的心里不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才是大爱。”一位航天员的家属如是说。在航天人的心中,只有“飞天”“做任务”“为国献身”才是毕生的追求,也是他们的理性信念。我们要发扬一心为事业、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质,不计个人得失,不较名利地位,始终默默奉献,做个爱人民的“服务员”。我们要坚定站在人民的身后,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做贡献,做人民最忠诚的保护者。

【太空课堂观后感 】相关文章:

太空漫步小兵课堂12-08

《天宫课堂》太空直播授课作文11-01

太空课堂观后感9篇11-20

2022收看《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21篇)03-22

观央视《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25篇)10-13

2022观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精选41篇)07-14

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天宫课堂观后感02-24

2022收看《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通用12篇)10-13

太空授课《天宫课堂》观后感500字(通用20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