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为媒,姻联涿州散文

时间:2021-09-24 16:21:44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文字为媒,姻联涿州散文

  行走,遇见。涿州,关于散文学会成立30周年活动的点点滴滴,值得记录,一生铭记。

文字为媒,姻联涿州散文

  一、情义涿州

  下了动车,走出涿州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街道旁的树木,一棵棵粗壮的老树,绿荫如伞。树木是城市的“书记官”,它记录了城市的历史。我向来喜欢有文化底蕴的,一个人或者一个城市,涿州恰好迎合了我的心理。

  有人说,了解一个城市最好去看它的博物馆,它是一个城市的眼睛和灵魂。造访涿州博物馆是冒昧的、仓促的。跟随着讲解员,博物馆为我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不同的展厅,连缀成了一幅恢弘壮阔的长卷。精美的画图佐以精简的介绍,讲述着涿州的前世和今生。重要的历史事件、载誉的名人典故、精美珍贵的器物,见证了涿州醇厚瑰丽的文化。

  浸润,屏息。停驻在彩绘陶神灯和陶镜台前,任自己来一次美丽的穿越,幻化成汉代公主,端坐在陶镜台前,露皓齿,抚香腮,描蛾眉,掩不住娇羞之态,身着汉服华裳,轻舞长袖,兀自妩媚。

  驻足在石刻文物前,抚摸着石物斑驳的字迹。石物如同化石,刻印下魅力无限的涿州。它的深邃底蕴,言说不尽,欲说还休。在涿州盛大的文化气场前,只有缄默,只有仰望。

  楼桑庙村,慢时光里的涿州行。

  它的古老和新生,在我的大脑里激烈地碰撞着。村子是昭烈皇帝刘备的故里,陈寿《三国志·先主传》有过记载。刘备故宅东南隅有桑树高五丈余,远望如帝王车驾的冠盖。少时的刘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奋斗在自己志向的漫漫征途中,终成蜀国君主,光照故园千秋。人们感喟于弟兄三人的情义绵长、侠肝义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代代相传。街道是仿古设计,白色墙壁覆在青色小瓦之下,有点徽派的格调,陡然间如走在江南小镇。墙壁有致地画着三国文化,鲜艳夺目,也有清淡简单的搭配,白墙黑字,是那首《短歌行》。脑子里立刻立起一个人,是那个才华横溢、刚腹自用的皇帝诗人,在忘我地吟诵

  楼桑庙村屋舍整齐美观,以新居为多。街道旁是栽植有序的龙爪槐,葱绿欲滴,株株傲然勃发。走进村民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一应俱全。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的精神境界也在不断地提升。楼桑庙村,古老和新生碰撞、融合,谱写了一曲和谐的乐章。

  沿着村庄前行几里路,就是三义宫。三义宫,是为纪念刘、关、张结义而建,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之地。隋代修建,唐代重建,金、元、明、清各个朝代均有重修。明武宗朱厚照“敕建三义宫”,60年代被毁,1996年重修。三义宫几经重建、重修,命运坎坷,同时是幸运的。朝代更替中,有一种信仰一直是历代人们心中不灭的火种,“义”是根植于内心的信仰。

  站在三义宫外,感受着它的气宇轩昂。它明显高于四周的屋舍,每日里,人们从这里经过,仰望着它的仪态,心中定是一片澄明。门前有石狮和松树护卫,更见其威严。双脚缓缓地踏进庙内,木质门槛已破旧斑驳。重修20年间,到底迎候了多少人,不得而知。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为“寻千古一拜,觅忠义之魂”。

  身在庙内,听着导游慷慨激昂的讲解,对“义”的理解,更有了高度和深度。眼前是结拜之地,耳畔是兄弟三人的诤诤义言,脑子里是金戈铁马的三国风云,那个风云际会时代“忠义诚信”的豪情。

  此景,此情,我似乎对涿州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厚重的涿州文化里,“义”字是文化的根基和土壤。走出三义宫,我在宫外的广场徘徊又徘徊。广场上设有忠义鼎,正襟危坐,居于三义宫建筑的中轴线上,与三义宫遥相呼应着。忠义鼎厚重,满载沉甸甸的义气豪情,守护着楼桑庙村,守护着涿水之都。

  来涿州的第二天上午,同城的兄长说,晚上,涿州他的那些同学、老乡要请我们三个。我们以为只是一句戏言,当时还说,真请咱也不去,素不相识的,怎好意思麻烦人家呢。谁知,下午5点半时,讲座还没结束,车就等到酒店的楼下了。这份盛情,推却不掉,恭敬不如从命。

  老乡见老乡,没有泪汪汪,笑容写在大家的脸上,找寻着熟悉的话题:哪个乡的,哪个村儿的,做什么工作,在哪个单位。涿州话,家乡话,在涿州找到了家的感觉。

  菜是好菜,酒是好酒,那种感觉怎一个“好”字了得,酒菜间全是聊叙不尽的乡音乡情。家乡的水土是根基,涿州的水土是滋养,感谢他们,让身在异乡的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情意。

  对于涿州,小有遗憾,想去踏访六祖禅师慧能的踪迹,想去拜访郦道元的故居,想去亲近落日余晖中的永济桥……遗憾携着涿州的情义而行,情义安慰了遗憾,也弥补了遗憾。人生总是遍布着这些美丽的遗憾吧。

  二、文学讲堂

  爱着文字,为之欢喜为之忧。欢喜的是自己一直没放弃心中的文学梦想,忧的是总是无法突破自己,犹如一个寂寞旅者,行走在黑寂的长夜。内心呼唤着,天降一盏灯,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即便是走上九曲十八弯,只要抵达自己的原乡。

  去涿州,为的是找到这盏灯,取到一部文字的经卷。

  68年生的李春雷老师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帅气,依然是一副书生模样。幼时启蒙,童年初拿稚笔,尝试写作;少年时,迷恋上文学梦,叛逆离家,几经险境,虽终得回家,但梦想落空;高中时代,努力学习,坚持写作,牛刀小试;毕业后当一名教师,梦想依然无法实现,愁苦暗淡。所幸终遇恩师,柳暗花明又一村。

  话语间满是真诚,他讲起来抑扬顿挫,这些即兴的话语连缀成篇,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主题甚是明了,真实生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感慨,得贵人相助,是一种美好的机缘。

  惭愧,对文学自己其实只是肤浮的爱,无法解读文学的真谛。李老师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学课,对文学,可以这样去爱。

  红孩老师满口标准的京腔,说话时,眼睛会随着头的转动轻轻瞥过去,脸上总是桀骜不驯的样子,个性彰显。

  听他讲散文写作,一个字,爽!

  言语干净利落,字字珠玑,听着有一种被疗救的痛快!

  写作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审美标准。他特别强调,散文要有现代感,注重情感,注重哲学的思考和空间的抵达。

  反思自己,写作少了些自信,无法突破自我,沉迷于个体的小我,文字中缺少忧患和希望,缺少文字的使命和担当。

  听红孩老师讲散文,一直处于饥渴状态,总想得到更多的引领和指导,总想求到一部满是写作真谛的经卷,让自己在写作中顺畅前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我。在心里珍藏下这些写作的警语和箴言,低下头来坚持写作,写作总在路上。

  周明老师满是慈善,说话平缓平和,是一个极有耐心的老人,他娓娓讲述了几位文学前辈鲜为人知的故事。

  有一个小故事给我的印象极深。冰心先生喜爱玫瑰花,而且每年都要送给巴金先生玫瑰花,朵数正好是巴金先生的年龄。我一直相信,爱花的人定是有着丰富的爱。冰心先生对玫瑰花的钟爱,是她一生浪漫情怀的写照。《小橘灯》、《再寄小读者》以及《繁星》、《春水》中的部分作品,是我少年时代最喜欢阅读的。在懵懂的青春中,一直深深感受着冰心先生炽热的心和拳拳的爱!

  静水流深,周明老师的话语是平静的、缓慢的。对冰心先生的那份深情,在一次次亲密的交往中,早已深植在心灵深处。

  三、文字为媒

  文字为媒,姻联了河北各地和部分省外的作家和散文爱好者。怀揣一颗热爱文字的热切的心,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激动和欣喜。会议厅内,座无虚席,真是盛况空前。开会前,人们寒暄拥抱,有着聊叙不尽的话题。开会时的隆重、颁奖时的喜气,听讲座时的鸦雀无声,种种情景,让一个词语在我心里酝酿许久,终于跃动而出——纯粹。这是一场纯粹的文学盛会,汇聚了一颗颗因热爱文字而纯真的心。

  “爱文学,爱到满头白发!”来自京城的一位作家的这句话,触及每一个人的心灵。站在会场的任何一个角度,放眼望去,白发苍苍者不乏其人。

  在参观凌云集团的队伍里,有一位阿姨引起了我的注意。同行的人们都用手机拍摄图片或文字作为记录时,她是原始的记录方式,一只笔,一个本子。本子,很像我中学时代用过的那种横格作业本。她记得很认真,像课堂上专心听讲的小学生;她记得很辛苦,左手握本,右手执笔,一边抬头观察,一边低头记录。我和她走在队伍后面,闲谈中,得知阿姨是石家庄老年大学的,退休后,是写作赋予了她生活的意义和色彩。

  我的'言语中不时表露出对她的佩服,阿姨却极为谦虚地说:“我差远了,她,才是最棒的呢!”她,是走在队伍中间花白卷发的老人,我对老人有印象,大洼时见过,还合过一次影,只是不知该如何称呼。“人家出了十几本书了,我们老年大学就数她了!”言语是满是羡慕和骄傲。

  在涿州博物馆里,听到了这位老人和一位摄影师的对话。她,37年生人,当过兵……那一刻,我肃然起敬!爱文字,痴心不改,耄耋之年,笔耕不辍。谈笑风生,没有衰颓之态,是一副年轻的模样。想来文字有如神助,有回春之妙,能使她永远心如处子。

  爱文字,爱到满头白发。他们一路走来,拾字取暖,从青春到华发,文字的种子在他们心田吐蕊、开花、结实。他们享受着文字赐予的华章,陶醉在文字酿造的美酒中。置身于这样的集体里,有一万个理由更爱文字!

  四、偶遇北夫

  涿州站的候车大厅,空荡荡的,特别寂寥,尤其是前两天刚从首都车站的山和海中跋涉过来,这种感受更强烈。

  候车的几个人中,我一下子认出了北夫老师。

  站在我面前的北夫老师,个子不高,面容黝黑,眉宇中锁着严肃,但他确是一个相当平易的人,许多文友都有同感。他朴实低调,从他的身上找不到一丝有成就的作家的傲慢。为此,北夫老师深受文友敬重。对他,我更怀有敬意。与师的相识,得于《九秋》那本书。在初到南大港的晚宴上,知道了北夫老师,在旅店楼下的那个小书屋里,遇上了《九秋》,没有迟疑,便收入囊中。了解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文字便是没有捷径的“捷径”。对家乡的那份炙爱之情,融化在他的书中,溢满字里行间,《九秋》获得了冰心散文奖一等奖,这个殊荣,北夫老师当之无愧!庆幸,自己没有错过文字的相遇。

  去年中秋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收到了《大洼文学》杂志,杂志中有老师留的小字条:请作者收到杂志后,短信回复,下面是北夫老师的电话。短信发过去,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和祝福,北夫老师很快就回了短信,尽是鼓励和祝福。

  百度到北夫的博客,关注他的更新。现在,北夫老师又开始写大洼的鸟类,大洼是北夫老师的写作根据地,土地、万物,是他写不尽、也写不厌的题材。

  与老师简短诉说了写作的困惑:文章的结尾总是流于平淡,无法突破自己,难以提升。老师特嘱咐我,一定要先精心构思好,他强调了几次这句话:构思好再动笔,切不可边想边写。

  想要请教的问题还很多,广播提示检票的时间到了。就这样,与北夫老师匆匆相遇、匆匆告别,给我的行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大洼的相识,涿州的相遇,我见证了北夫老师对文字的挚爱和执着,我渴望着能有更多学习的机会。

  ……

  涿州之行,文字为媒,文字之约,暂时告别一段行程,还会有更多的行程等待开启。因为爱着,所以,写作永远在路上……

【文字为媒,姻联涿州散文】相关文章:

姻联选婿对联故事01-01

涿州,涿州王安石,涿州的意思,涿州赏析 -诗词大全01-01

让文字为灵魂发声散文03-15

托姻06-22

平仄的文字为你而念的散文03-14

与文字为伴抒情散文03-15

文字散文03-17

在非洲闲时以阅读为舞文字为伴的日子散文03-16

涿州限号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