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阑珊醉心怀的散文

时间:2021-10-02 15:41:01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秋意阑珊醉心怀的散文

  【秋收】

秋意阑珊醉心怀的散文

  城里的秋,远不及这乡下的秋真实、动人。

  在城里,唯有看到街道上被风戏耍着的枯黄的叶子,才提醒似地告诉你,又是秋天了。而这下车后,满眼都是秋的身影,秋的气息。瞧,金黄的稻子,在秋阳下如金黄的缎子铺在了大地上;不远的山上,绿色的丛林中,点缀着些许红的黄的叶儿、果儿。金秋,好一幅绚丽的金秋图画。

  我们一行二十来人,在工会主席的带领下,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如浮游在金色的海洋里。日,是朗照的;风,是凉爽的。这里的一切是如此清新。没有城里的噪杂人声,没有机器轰鸣,没有高囱烟尘,只有金子般的谷穗在朝我们点头。

  工会主席指着垄上的那些田,说那里就是罗师傅家的。然后,又像在厂里对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那样,给我们讲割稻子的“安全注意事项”。脱了鞋袜,卷了裤腿,露出一双双白晳的脚,双脚踩在柔软的泥土上,一股清凉的滋味由脚底升起,迅及传遍全身,沁人心脾,很惬意。

  “唰唰……”有人不等“三级安全教育”完毕,就耐不住性子割了起来,而且很快撂倒一大片,俨然是个收割好手,而且还相互比着,赛着,说着,笑着。垄上一片欢乐气氛。

  约有半小时光景吧,已有人直身捶腰了,而且好象是传染了一般,大家都开始捶腰了,口里还夸张地唏嘘着,说农民种田是真正的辛苦。

  这时,有人发现旁边的一丘田里有一个窈窕的少女,正利索地挥舞镰刀,禁不住赞叹一声,大家的目光便都朝那望去。少女弯着腰,身体有节奏地由右向左移动着,眼前的稻便一排排倒下了。

  “喂,那边田里的妹子。”有人喊。

  少女直起身,绯红的脸颊,被头上有些零乱的青丝半遮半掩着,另有一番美处。她大方地一笑。

  “来,歇会儿吧,喝口茶。”

  她放下镰刀,轻盈地走了过来。“你们是钢铁厂的吧,我一看这位师傅就知道,你每次的双抢、秋收都来了吧。”

  “对对,你是罗家对面那家的小丫头吧?”

  “什么小丫头!我一天能割这么大块田了。”她指指身后的田,严肃地说:“罗家也多亏了你们单位重视,不然,别说请不到人,就是请了人,也得花个好几百块的,还得好饭好菜好烟好酒招待。不过,这也真难为你们这些城里人了。”

  “是呀,我们割了不到一小时,就腰酸腿疼,看你一个人要割这么大块田,受得了吗?”

  “没问题呀,是你们城里人太娇了。”

  “哟,怪不得乡里妹子不愿找城里伢子,是嫌城里伢子太娇呀,哈哈哈哈......”

  她羞涩地一笑,转身回田里。

  说笑了一阵,又各自言归正传,操起了镰刀唰唰地割着。

  “哎哟......”刚割不久,不知谁喊了一声。怎么了?大家都直身向声音处看,是小江。

  “怎么啦?割手了?”

  “脚被什么扎了一下,出血了。”

  少女也跑了过来,她俯身用毛巾擦擦伤口“是蛇咬的”。接着,她又利索地解下头上的红绸带,绑住小江的踝骨处,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又用茶水洗,用口去吸,一切都那么麻利。“好,去休息,我去拿药给你敷上就没事了。”

  有人送小江去了,少女随后也去了。

  “小伙子们!”有位老师傅最先缓过神来:“看见没?找对象就要找这样的!”

  好在我们人多,终于在夕阳西下前完成了收割任务。

  回城的路上,我们疲倦的身躯,随着汽车在乡道上摇晃着,大家都没说话,我在思考着:秋季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一天的秋收活动,虽然疲倦,劳累,但是,似乎也收获了很多,很多......

  【赶秋】

  赶秋,对于汉族同胞,似有点陌生,然而,作为湘西苗族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富有传统色彩的节日。

  我们来到花垣县,这里是湖南的西边陲,虽然苗族人居多,但街上人们的装束,却同汉人并无二致。去年是阳历8月8日立的秋。立秋先夜,苗家人的心情,就有点按捺不住了,因而组织了一个“篝火晚会”。

  黄昏时分,人们就已陆陆续续走出家门,携妻带子走在赶秋路上。赶到秋场时,天已黑了下来。秋场是一个大的广场,场中燃起了三堆篝火,火焰很高,约有四五米高,四周围满了人。在篝火的映照下,苗家人在表演着各种传统的节目。苗族确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都能唱能跳,很是热闹,直到夜深才火熄人散。县里陪同我们赶秋的人告诉我:这不过是赶秋节的序幕而已,精彩的节目还在后头。

  立秋这天,赶秋场安排在离县城一个多小时路程的排碧乡进行。去的路上,不时可以看见从山路上纷纷走出来参加赶秋的人们,他们大多穿着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服装,男人穿对襟衣,女的头戴丝帕,缠绕成前高后低的圆形,颜色一般是青白两种,她们的头上、胸前、手腕等处都配有各种花纹的银饰,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十分好听。

  车到排碧,才知这秋场非昨夜秋场所能比,秋场设在三面环山的几丘稻田里,山本是石头山,这次的山上,长满的不是树木,而是红男绿女,心里不由在想: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人山”呢。通往秋场的路上,苗家人给客人设了几道友好的“关卡”,要去秋场,须得“过关斩将”才行。第一关是“对歌”,一排苗族姑娘,并排挡在关口,齐声唱着苗歌,然后请客人唱一首歌才能放行,当然不一定唱苗歌,流行歌曲革命歌曲是歌就行,关键是胆子要大,嗓门要亮;接下来是“饮酒”关,饮的是当地的“包谷烧”,火辣辣的。

  赶秋节开始,首先表演的是“接龙舞”。“龙师”手持瓷碗作前导,数十名儿童分两队,举着红绿旗,走成龙形;红衣巫司,手拿木刀,一路驱赶“长毛鬼”;随之而来的是一群“玛汝黛帕”(美丽的姑娘),穿着艳丽的花边衣,旋转着花纸伞,翩翩起舞,接龙降雨;待龙接入龙门,有人便将糯米粑粑向四面八方抛撒,这时候,苗家的铜皮长号、铜锣、唢呐、牛角、大鼓等各种乐器一齐奏响。它表达了苗家族传统节目。其中“司刀舞”的骠悍、“上刀梯”的险峻、“八千秋人”的情趣、“剽牛”的壮烈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气很热,秋阳也是火辣辣的,但我却浑然不觉,我已被精彩的节目吸引了。直到回到住处,身上裸露的部分渐渐地呈现出热辣辣且红彤彤的迹象,才回想起今天的天气与今天的气氛一样,都是热得灼人的。

  赶秋归来,心里竟有点莫名的感动。同时,先前产生于脑海的疑问,也越来越强烈,那就是“赶秋”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为什么能在苗家世世代代延续下来?我请教了几个当地人,才知是苗族青年男女为寻找心上人,便都来“赶秋”的,相传下来,就有了今天这一隆重的节日。当然,如今的“赶秋”,不只是单纯寻求爱情的活动场所,它已注入了多种内涵,不但是苗家人民庆祝丰收喜悦的一种形式,而且也为当地人民进行集市贸易与物资交流创造了一个良好机会。

  【秋游】

  初秋的一个周末,友人相邀去大围山看晚霞。我正好闲着,就去了。

  那座山是有些名气的,早几年就知道。它在浏阳。记得,看过别人拍的一些风光照片,小溪流水,巨石奇异,树木茂密的感觉。可是,或许是因为需要一些周折才体现它的价值似的,我有两次错过了见面的机会。一次是单位的活动,一次是开笔会。

  这次是最轻松的。几个摄影发烧友,自驾着两台小车,驱三个小时车程,赶到大围山时,正好接近傍晚。有大围山经验的好友提醒,说山下的气温是34°C,这个山是著名的避暑山庄,山上的气温要低10°C以上呢。于是,我就开始注意车上的温度表。果然,在往山上开的过程中,温度表上的数字在不断刷新,一直到山顶是19°C。他们说,到晚上还会更低。

  看到晚霞了。我们赶紧准备好照相行头,套上长焦的镜头,支好三角架,选择好前景或背景,开始对准那落日的山峦。

  今天的云层比较厚,深色的云彩居多。太阳的余晖,把这些云朵涂抹了一圈红色的花边,云朵的千姿百态,使得天空丰富起来;远处的山岚,连绵起伏,有着很好的曲线,在晚霞的背景下呈现出一种剪影;眼前,有的地方松柏茂密,有的芦苇丛生,在霞光的映照下,有些神秘色彩。太阳在缓缓移动,云彩在太阳前飘舞,太阳在云中,就像在水中笑着游泳;当太阳的圆脸躲进波浪式的山峦之后时,似乎看到一个调皮的孩子,一头扎进大海的波涛之中,看不到太阳的脸了。

  晚上,天空的星光似乎特别明朗。我们沿着山中的水库,仰望着一碧如洗的夜空,感受这夜的凉意,酒后的'浑浊顿时清爽不少。

  一早,肯定要去呼吸这里的天然氧吧的。没好打搅其他好友,便独自外出了。在玉泉湖边,树木蓊蓊郁郁。沿路往山上走,清凉的露水会不时滴落到面颊,顿时清凉无比;深深地呼吸几下,仿佛要把淤积在体内的废气全部更新,整个人也都轻松不少;湖的水面上,在阳光的映照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同时,还有一层淡淡的薄雾,缭绕着,升腾着,仿佛仙境一般,让人忍不住想踏上这些薄雾升腾飘渺。

  顺着修好的上山的路往上走,路有三、四个人并排走那么宽。人在路上走,却看不到山下的景致,因为路北隐在树木丛林中了。半山腰处,设有一个亭子,也是到了亭子下才看到。亭子有两层,是常见的那种金黄琉璃瓦,顶檐弯曲上翘。走近一看,亭子并无名,但是,亭子上端有些古人的名诗名画。站在亭子上,极目远眺,看到玉泉湖宽阔的水面,看到远山在晨光的沐浴下,青翠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竟然也忍不住吟诗起来:

  隐在深山一亭阁,沐浴晨光鸟在歌;

  登高遥看极目处,苍翠欲滴无秋色。

  ......

  下得山来,发现其余几个好友租了酒店里的山地自行车,正准备出发。我赶紧也要了一辆跟上。这里的路坡陡,弯多,下坡的时候,放开车闸,感觉人在飞一般,凉风嗖嗖在耳边划过。可是,上坡的时候,又艰难起来,有的人干脆下车推着走。只有几个男士,似乎有着表现欲一般,坚持着全程骑车。回到酒店时,有的人已经汗流浃背了。

  在酒店门口休息时,看到一老农骑着摩托车带着三个小孩子玩,他主动跟我们搭腔,说你们真有干劲,居然从山下骑车上山,不错。我们中的一位开玩笑说,我们没钱呀,骑车上山省钱呢。有的继续开玩笑,说你怎么生那么多孩子,三个呢。老农笑着说,这三个可不是我儿子哦,有孙子有曾孙子呢。我明年逢八十了。一句话,让我们所有的人目瞪口呆。而这老农看上去最多五十多岁。于是,我们感叹于山中的生活了,空气质量好,水质也好,没有污染,气候也是十分凉爽宜人。于是,有人开始相邀退休隐居在这座山里了。

  下山的时候,我们背着照相机,在马尾漕景区,沿着那条著名的溪流,沿途拍些瀑布、怪石等景致。两个小时,我们下到山底。

  山底下有一片梨树林,有当地农民在那里兜售着新鲜的梨子。有人倡议,去当一回采梨女。跟农家人一说,得到答应。于是,大家忘了一路的疲惫,重新抖擞精神,纷纷进到梨子树林。有的带着草帽,有的挑着箩筐,在梨园里疯笑。几部照相机就追着采梨女进行拍摄,煞是来劲。不过,十分钟后,采梨女就被烈日和热浪赶回了屋内,于是,又在路边棚子里,装扮成农家女卖梨子。

  回家的路上,大家兴奋一阵子,便疲倦了。想想这次游览,这座名山,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被热捧的山水景致,倒是一些自己发现的风景,是一种自己营造的氛围,是一个愉快的心态。

【秋意阑珊醉心怀的散文】相关文章:

秋意阑珊作文09-08

秋意阑珊初中作文10-05

秋意的散文06-25

阑珊的记忆散文10-12

夜雨阑珊的散文01-03

浮生阑珊散文06-23

《阑珊记忆》随笔散文06-21

心怀感恩的散文02-12

心怀感激散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