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牡丹散记散文

时间:2021-06-24 13:09:04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山牡丹散记散文

  1977年是我高中毕业后在大中甸公社曙光大队(今建塘镇尼史村)插队落户的第三个年头,那年4月,纳帕塘的牧草刚刚发芽,生产小队就召集村里的强壮男子到尼西哈拉林场采伐木材,被召集人员中我是唯一的下乡知识青年。那时生产队刚买回一台拖拉机,我们多数人高兴地坐着崭新的拖拉机上了山,其他有几个是赶着用来拉木材的犏牛跟后才到达的。

山牡丹散记散文

  到哈拉林场我已不是第一次了,但这次到来时发现,除高山上还有森林覆盖外,山下的树林几乎被砍伐光了。我们到达后,选择山腰间(现香格里拉滑雪场地点)作为宿营地,看来这里曾有人呆过,留下一个窝棚架子。我们立刻开始修整窝棚,整理火塘,几个刀斧功熟练的人三下五除二就放倒了一棵大树,剥下树皮盖窝棚的顶棚,砍断一截树干掏去树心作为蓄水的水槽。

  一切就绪了,作业队长分配我的任务是:保证20个人和8头犏牛的饮用水和每天做好大伙的晚饭。我欣然接受了,认为这事不难。第二天,寂静的哈拉林场回荡起了砍伐木材的声声号子,也催促我赶快背水和储备柴火。但没过完第一天,附近的一个蓄水坑的水就枯竭了,即便我用铁勺把它掏得很深了,也不见再冒出水来。无奈之下,第二天开始我只好到山脚去背水。可背水上山却要沿着超过45度坡的崎岖山路行进,即便再抓紧时间,每一趟背水都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回来。作业队长知道取水异常困难,要求大家不准用水洗脸,把废水都集中起来用于磨斧头,以尽量减少水的用量。

  那以后我每天天不亮就下山背水,到天黑才得歇息。当第一趟水背回时,大伙都已上山去了,而火塘边都会留下一罐香喷喷的酥油茶,我知道这是大伙对我的优待,因为正处牧场产奶淡季,生产队提供不出更多的酥油,大伙一般都只喝苦茶。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得到大家的关爱,使我增添了坚持在林场的决心。而就在我对日复一日的繁重体力劳动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在我早出晚归的路上竟然开放出一片金色的花朵,那花朵身披红霞风姿招展,迎着晨风吐露出芬芳。我激动万分而兴奋不已,采下一朵回来问同伴,谁也说不出这花的名字,都说它很美,也很香。

  金灿灿的`花朵开放在我背水的路上,恰似给了我美好的遐想,使我忘却劳动中的辛苦与劳累,让我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精神。我想待伐木工作结束时,一定要采下那花朵带回到知青集体户。可没想到,有一天从附近村落里来了一群妇女,她们像收获自家地里的庄稼一样,挖的挖,刨的刨,把那花儿连根带叶地全背走了。我为这些美丽花朵的命运感到惋惜,由于失去了往日那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心里总有空荡荡的感觉,可还不知那些妇女们把花背走做何用。

  就在我纳闷不解时,一天,我遇见了哈拉林管所的张技术员,便向他问及那花的事情。他如数家珍似地告诉我:这花的学名叫黄牡丹,俗称为山牡丹和野牡丹,是云南、四川、西藏一带藏区特有的物种,它和家种牡丹属同一科目,不过山牡丹花瓣是单片的,花朵较小,色彩也仅有黄色,但它繁衍传播能力要比家种牡丹强,仍具有籽种繁衍的功能。张技术员的话让我惊奇,没想到这山里的野花竟然是国色天香中的牡丹,更没想到这珍稀名贵花朵却一点也不娇嫩,竟然生长在风吹雨打的深山峡谷。接着我又问那为什么要采挖它时,张技术员有所担忧地对我说:山牡丹具有药用价值,可代替中药白芍,老百姓把它的根和茎加工后出售,而叶和花用来喂牲口。接着他说,过度采伐木材和采挖植物是会造成自然生态的破坏。

  认识了山牡丹后,我为迪庆有这样珍奇的植物物种感到高兴,对山牡丹具有人的献身精神感到敬佩。始终难忘山牡丹盛开时展现的动人场景,铭记着山牡丹在春风中舞动的美丽风采,我留下一朵山牡丹夹进了日记本,并抄录了唐代诗人徐夤赋牡丹花的优美诗句:“流苏凝作瑞华精,仙阁开时丽日晴。霜月冷销银烛焰,宝瓯圆印彩云英。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那时我就暗下决心,有朝一日我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迪庆的山牡丹,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美丽多彩的迪庆高原。

  在哈拉林场上的艰难日子终于在这一年的8月间结束了,带着劳动收获的喜悦,带着对山牡丹的深深记忆,还带着大伙对我的夸奖,那年我光荣地出席了迪庆建州20周年庆典和“先代会”。这以后,每当我在人生的路上受到痛苦和挫折时,我都会想起在哈拉林场上的往事,会想起那自强不息、无怨无悔的山牡丹。是山牡丹鼓舞我不惧困难面对人生,赋予我吃苦耐劳的品质去营造美好生活和未来。

  1986年7月,我因家庭问题调回到母亲的家乡鹤庆县工作,故乡虽然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但迪庆的山水仍然牵动着我的心绪。偶尔的一天,鹤庆县委大院花台上的牡丹花开放了,看着那鲜艳夺目的花朵,真让我心旷神怡,感慨万千。眼前的牡丹花让我联想到了迪庆的山牡丹,也就是在这情景的触动下,当晚我在柔弱的灯光下久久思索,满怀着激情命笔写下了我的处女作《山牡丹》。文章开头我写道:“我不相信在迪庆高原的深山里会盛开着这样美丽的花朵,更不相信那艳丽的花丛中竟会开放着被人称为花中之王的牡丹。但事实使我信服了。”那时我想,应该把山牡丹比喻为高原上的教师,于是欣然写道:“哦,牡丹。我是从一位高原上的教师那里认识你的。在他那卷曲了纸张的笔记本里,夹着你一枚清新的花片,夹着你真诚献身的情愫,也夹着你悠悠深厚的山情。”在抒发情感中,我采用递进方式描写出山牡丹的贡献精神:“你与高原的花木们相依为伴,争相开放……你总是用一身的热血,化开高原的冻土;你总是用美丽身影,拨开山里的迷雾……你给高原带去的是真挚的感情,你给高原带去的是希望的未来。”从而“在你的感召下,我千里迢迢地来了,你启示着我走进了你的心扉。”

  这篇散文写成之后,我立即向迪庆州文联寄去,很快,1987年第1期《原野》刊载了这篇稿件。《山牡丹》发表后,鹤庆县的领导鼓励我写点故乡的文章,然而,出生长大在迪庆的我,要写鹤庆风情的文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来我到东山下乡,看到旭日照耀下的满目郁郁葱葱的松林后,故乡的景色触发了我的灵感,回到县城我便写出了散文诗《松果颂》,这篇稿子在《大理日报》与读者见面后,鹤庆县广播站连续一周每天播送这篇稿子。也许是这两篇稿子的发表都很顺利,并受到外界的称赞,从此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再后来我又回到了迪庆工作,那时我就想用文学来改变自己,尽管我的工作性质与文学写作搭不了伴,而创作更像我当年背水上山的路一样的艰难,但在山牡丹的鼓舞和感召之下,我始终坚持以歌颂迪庆为主的创作思路,作品也渐渐受到读者的好评,特别是《迪庆日报》创刊以后,给予了我更多更好的发表文章的机会,使我的作品不断和我熟悉的人见面,也让一些不熟悉我的人认识了我的作品。我知道自己作为迪庆的本土作者,还谈不上对弘扬民族文化有建树,个人的作品也是近几年才略有丰收,但我相信,迪庆这片文学的沃土给了我们广阔的创作空间,只要带着真诚的感情去写,就会像山牡丹开放那样打动人心,也会像山牡丹那样展现出鲜艳和美丽。

  就在我为这篇散记作收尾时,《山牡丹》那篇散文在《云南林业》刊出后,又被省外多家林业刊物转载,尽管原文的“高原教师”被改作成“森林警察”,但稿件却还是原来描绘迪庆的风光特色的模样。最让人欣慰的是,1999年黄牡丹已被列入了国家三级野生植物保护名单;另外,从2006年起,西藏米林县把当地山牡丹开花的季节定为一年一度的“黄牡丹节”,我才知道西藏有着更多美丽的山牡丹。真希望迪庆的山牡丹在我们共同的呵护下,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开遍深山,开放出优美动人的花朵。

【山牡丹散记散文】相关文章:

姑婆山散记散文11-27

养花散记的散文04-16

人物散记散文04-18

椒江散记散文05-14

立春散记散文04-10

乡间散记散文11-28

德阳散记的散文11-28

晨练散记散文11-28

厦门散记散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