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我们小时候的文化生活

时间:2021-10-06 09:59:08 小学生作文 我要投稿

我们小时候的文化生活

  现在人们的文化生活可谓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有成人的,有少儿的,有看的,有听的,有雅的,有俗的,有花钱的,有不花钱的。不觉想到二、三十年前的文化生活。

  先说看小人书吧。小人书好懂,情节吸引人,加之价格便宜,每本一角左右,所以每次上街都要去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新的小人书。发现了自己喜欢的小人书,就吵着叫大人买。往往一本小人书要翻去覆来看很多次。上学的时候常常在书包里装着小人书,与同学互相调换着看。一本受欢迎的小人书由于看的人多了,弄得来没有了封面,有的甚至首尾都掉了好多页,可我们仍然看得津津有味。记得印象最深的是《铁道游击队》、《鸡毛信》、《闪闪的红星》、《刘文学》、《西沙儿女》等,至今令人难忘。我感到最有意思的是在下雨的冬天,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牵着牛儿,手捧一本小人书,竟一点也感觉不到寒风的存在。

  看坝坝电影。公社有电影队,轮流到每个生产队放映。生产队都有一个公房坝,到了下午,远远地看见坝子边上挂起了银幕,就知道晚上要放电影。于是早早地弄好了晚饭,吃了就朝公房坝里跑。那时流行的一句话叫做“放电影是好事情,家家户户要留人”,我们家就母亲一人在家看屋。其实好多人家都是全家出动,并没有听说谁家因为看电影家里的东西被盗。一个节目要放很多次,全公社都轮遍了才换新节目。我看的第一个电影叫《英雄儿女》,现在记得的还有《地雷战》、《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烽火少年》等。看电影的人太多了,我们小孩够不着,就只好跑到银幕的背面去看。在一个生产队放映结束了,第二天,相邻的生产队便派来了五、六个身强力壮的社员将放映设备抬到他们的公房坝里(主要是发电用的柴油机太笨重了,需四个人抬)。到了下午,我们就又打着火把跟着追了去。尽管全是“复习”昨晚的内容,但仍然兴趣浓厚,一边观看一边向别人预告下一个情节。有时看一场电影要跑到一、二十里的地方去,甚至跑了一晚上还没有得到电影看。也许是消息有误,也许是设备出了故障,不过我们都兴致昂然地说放的是“英雄白跑路”。

  听收音机。记得我只有几岁的时候,我们生产队有位在外教书的老师家中有台“红灯牌”收音机,全生产队的娃儿都跑去围着看稀奇。听着一个小盒子里有人在说话和唱歌,我们总认为里面一定有人,还叫主人打开给我们看。主人打开收音机后盖,给我们解释是哪个地方在说话。我们认真地看了,也在专心地听,但始终没有搞懂那个地方(现在才知道叫扬声器)为什么会说话。后来,每个生产队都安上了广播,逐步发展到家家户户都安上了广播。每次播音开始是《歌唱祖国》,然后是播音员那被群众戏称为“苞谷粑声音”的四川话“横山公社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结束时是《国际歌》。每天播音三次,每次都准时,所以早上只要广播开始,我们就知道该起床了。到了八十年代初,我已经参加了工作,第一个月领了工资,我就花钱买了个收音机。我利用收音机做广播体操,学习自修大学的课程,听新闻,听音乐,听广播剧。每个周末,我就提着收音机边走边听步行回到十来里远的乡下。就是在做农活的时候,也把收音机放在田边地角,边干活边听收音机。通过那个小小的收音机,我熟悉了很多歌唱家的名字,如吴燕则,郁均剑,李谷一,李双江,蒋大为;我还听了很多长篇小说和评书,如《李自成》、《杨家将》、《三国演义》,还有广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人生》、《高山下的花环》,特别是广播剧《人生》,简直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自制娱乐工具。乡间有很多游戏是不需要花钱买娱乐工具的,比如绳子、石块、沙袋、木棍等,有的需要请木匠等专业人员做。更多的是自己动手,如陀螺、弹弓、火柴枪,我自己都会做。后来我还学会了做军棋、做象棋、做纸牌。用木推(刨子)刨出的方木条据成两厘米长的一个个小方块,将两端削平,就是军棋子。用红、蓝两种颜色的圆珠笔在上面写上宋体的“司令”、“工兵”、“地雷”(所以现在我的美术字写得好),一付土军棋就做好了。为了上档次,还可以将棋子放在煎开过的桐油里滚一下,这样就给漆过的一样,圆珠笔写的字就永远也不会脱落。做象棋是先用粘泥做成坯,趁棋坯未干的时候用竹片在上面雕刻上字,阴干后用火烧(最好是放在烧砖瓦的窑里),然后将字填上颜料即成。做纸牌就要复杂得多。用自己熬制的“牛角粘胶”(火色最难掌握)将三层画报纸粘起来,再在上面粘一层白纸制成纸板,干后就可以在上面印字。印版都是自己制,将“反手字”写在木板上,用刀、凿削掉笔画以外的部份,就可以在上面涂上墨水,在纸板上印字了。我们做的都是笔画较简单的“六红牌”和“二七十”,没有做过复杂的“乱戳”和扑克之类。字印好等到干透了就在上面上漆,用清漆或桐子油在上面抹一遍,干后就可以用刀切成一张张的纸牌,最后将横截面漆一遍,一付纸牌就完成了。

  那时候的文化生活和现在比起来,真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但奇怪的是,现在的人们并没有觉得文化生活已经满足了,反而觉得无聊和空虚。我们有时还觉得不如那时有意义。不知是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