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水平在模仿中提升

时间:2021-05-15 18:32:30 小学生作文 我要投稿

让学生作文水平在模仿中提升

  一般的理论认为:写作就是创造,应该引导青少年解放思想,独立写作,不应端出框套套住学生,尤其是拿出范文教学生“套”着写。但是,我却持有不同看法。因为,我我从教二十多年,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中,发现一个确凿的事实,我们郊县的学生由于环境、语言、经济文化的影响,学生的见闻少,而且每天要在学校呆八、九个钟头,几乎就没有接触外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他们很少有生活实践,更不用说对生活的体悟了。刚进初一,大部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贫淡乏味,空洞无力。有的学生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下不了笔。所以,要想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实在太难了。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上真正学有所得,必须正视和重视学生的这种基础状况,否则,要想教有所得是非常困难的。基于上述的认识,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在作文教学中采用的一般理论认为“笨得很”的“范文启发提示写作”的方法,即每次写作训练时均采用“借鉴范文启示,提供作文资料,努力调动学生写作欲望”的训练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这种训练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利于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以下就是我粗浅的看法。

让学生作文水平在模仿中提升

  一、 理论依据

  “写作的天然过程首先是从有得可写,非写不可开始的”。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和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把教学工作真正搞好”。

  以上理论,说得中肯。作文教学,非得注意学生是否“有东西可写”,非得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和他们原有的基础,才能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兴趣。这一点,我自己的实践体会是很深的。一般的成年人都知道: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有模仿力就孕育着创造力,提供模仿就有可能激发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科学文化也好,认识客观事物也好,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看看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之所以成为人才,有作为有能力,那是因为他们对前人的东西学得多,记得多,加上个人的悟性和创造,才能得以显现。据我观察,学生中善于模仿,有较强的模仿力的,这样的人成绩往往要好一些。当然,由于受环境、文化、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儿童的模仿力是有差别的。不过,从模仿起步,反复训练能力,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创造,这对学生的写作,是有实践意义的。我针对学生实际,注意切合实际地引导学生写作文,寻找最近捷的路,让学生尽快地从模仿中,努力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财富,这既符合客观实际,也是有理论根据的。

  二、 实践探索

  “范文启发提示写作”这一教学方法的作用,并不是我的创造,前人在这方面曾为我们提供过很多有益的经验。记得我读小学时,曾写过这样一次作文:语文老师要大家写“家乡的春”。为了让我们产生写作的兴趣,老师先让我们观察大自然的各种景物,写下观察所得。接着,她给我们极富表情的朗读了为大家准备的写作范文《春》。当时,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理解文意,但朱自清先生文章中一句句写春的优美语言,经老师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同学们都觉得,文章里写的春,家乡也有,自己感觉得到可说不出来,朱自清把我们想说的写出来了,说得那么好。于是,大家在老师的指点下,纷纷去寻找家乡的春与范文中春的相似点,模仿着学说、学写。当时那种急不可耐的作文兴趣,至今难以忘怀。虽然当时我只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在老师范文的启发提示下,却写出了一篇深得老师和同学们喜欢的“家乡的春”。“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儿时的这次作文课,老师的范文启发提示对我们的写作欲的激发是成功的。

  教育心理认为:对上课的兴趣是学生形成积极情感状态的主要源泉。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上课内容是否同个人的兴趣、爱好范围有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文欲望的激发,一要靠他们的基础、理解力,二要靠老师的点拨激励。经过多次实践,试行过好几次作文训练方法,结果我还是觉得这种训练方法有较明显的效果,尤其发现了范文对学生写作上的借鉴作用、启发思路作用以及在这些作用下学生们写作能力逐渐提高的现象。

  “范文启发揭示写作”,具有不可低估的调动功能。写作要有得可写,才会有兴趣写。这不单对中学生是这样的,对一般成年人也是这样,要让学生对教师的命题产生兴趣,有得可写,教师得先调动学生,找到“启动器”。一篇好的范文,往往是写作资料和写作思路贫乏学生的“启动器”。只要老师适当地使用范文,认真设计出启发提示的方法,尽力做到给“套”而又松“套”,那么,“启动器”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是这样的:

  每一次作文,充分利用“习作例文”,挖掘这类课文的范例作用。如果有习作例文,则先花功夫找到一篇与本次命题相关的优秀范文(一般是学生同龄人的佳作.)。不论是“习作例文”还是自己找出的范文,认真研究它们的可模仿性,从题目、题材、中心、语言表达,词语运用段落层次、内容安排以至标点、修辞手法等方面,一一找出范文与将写作的作文的相似点、相近点,然后,利用30-40分钟的时间,作为作文课的启发材料向学生讲解。

  第一步,是表情朗读范文或例文,注意朗读时的感情、声色和抑扬顿挫,让学生从老师的表情朗读中,先感受到范文或例文确实“佳”,有听头,产生兴趣心理——“跟我一样的学生,咋会写出这样好的文章来?真厉害!”

  第二步,老师抓住和利用学生刚起始的兴趣心理,继续诱导,进行表情讲解——剖析范文和例文的好处,指出好在哪里,好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并就剖析讲解,引入本次作文的要求,激发学生从范文或例文中寻找各自需要借鉴的东西。为了让作文能力很低的学生也能产生兴趣,有得可写,教师还可结合讲解,用板书或口头“下水”语言反复启发。板书的,无非是可仿照的精彩内容;所谓“下水”语言,也即是结合学生实际,或是事先编好,或是即兴发挥而由教师叙述出来点拨学生的片断作文或完整短文。经过以上工作,把范文或例文的可仿照特点充分“暴露”出来,以激起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从范文或例文中各取所需。如果范文或例文经教师巧妙点拨,那它们的调动功能就会从学生们的脸上、行动上反映出来,那种跃跃欲试的言行,会告诉老师:“我想写啦!”这样,“启动器”的调动功能发挥了,范文或例文启发提示的作用被学生接受了。我常常把模仿得好的学生作文拿到班上念给同学们听,原来一写作文不知如何下手的学生不再皱眉了,而且,学生由原来的怕写作文到喜欢写作了,尤其盼望评改作文,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被推荐出来,那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我认为:写作文,是一项很辛苦的脑力劳动,对于十二三岁的中学生,要叫他们创作,由于受见闻、人生认识、理解能力、评判选择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要求他们写出一篇好作文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当然,写作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要让学生作文能力真正得到提升,只靠范文或例文是远远不够的。我平常要求学生每天读20-30分钟的课外书,作读书笔记,写读后感。一月进行一次读书总结,这样,学生不断积累,巩固,模仿,作文的语言越来越生动、优美,句子越来越通顺,也更有了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我相信,这样坚持训练下去,学生的作文水平会不断提升,到初三后期就会有个质的飞跃了。

【让学生作文水平在模仿中提升】相关文章:

在模仿中创新01-20

在模仿中成长05-02

提升服务水平01-15

社会体育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论文09-23

创新从模仿中来作文09-10

试论希腊艺术中的模仿07-27

面试中言语表达水平快速提升的三大策略01-15

面试中言语表达水平快速提升的三大策略02-08

结合学生实际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实习体会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