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时间:2023-01-16 19:37:04 作文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精选14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精选1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精选14篇)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1

  认识鲁迅是因为我读了他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暑假,我们全家去了绍兴,首先就去了鲁迅的故居。鲁迅的家可大了,七拐八弯的,好多屋子,我们绕过正厅,后面有一个园子,那就是百草园,鲁迅小时候的乐园。园里鸣蝉在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在鲁迅屋子前的庭院里,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蔼的继祖母摇着扇子,给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而一边的鲁迅呢?双手托着下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我也忍不住,看见边上有张空凳子就坐了上去,一下子,仿佛沉浸在继祖母的故事当中。

  出了鲁迅故居 ,没走几步就到了三味书屋,是鲁迅读书的地方。屋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一棵古树下。旁边就是鲁迅上学时的座位,上面还有他刻得“早”字。“早”是有故事的,有一天,鲁迅去给父亲买药,迟到了,老师骂了他,鲁迅没有说情况,就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就再也没迟到过。

  我想:鲁迅之所以能成为大文豪是因为他从小就对自己要求很高,平且有很强的自制力。想到我自己,我不觉有点脸红,以后,我也要向鲁迅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勇于挑战。

  游鲁迅故居

  经过了几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鲁迅故里。 充满着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顿时,一个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 走进街巷,随着拥挤的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这是一个古色古香,又不缺乏现代气息的建筑。“绍兴鲁迅纪念馆”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大门,一眼就看到了鲁迅青铜像,它比真人还高大,坐在一把扶手椅上,左手抱右手肘,右手搭在扶手上,表情严肃而不失亲切,深深的眼袋,似乎是他忧国忧民的证明;他仰望天空,好像是盼望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几个潇洒的金字写在了铜像旁边的墙壁上,是鲁迅一生的写照。在馆内继续参观,我们了解到了鲁迅坎坷的一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1902年,鲁迅赴日留学,学习医术,因深受资产阶级民工革命浪潮,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并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看到国内同胞的愚弱,毅然弃医从文,先后发表了好几篇小说,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以此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看到这里,我对鲁迅更加敬佩了。 接着,我们又连续参观了百草园、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但我最想参观的还是三味书屋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听身后的导游说:“三味意为: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下桌台上摆着一副活灵活现的《松鹿图》,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行礼的地方。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大概就是说明了生命、读书的真谛吧。东北角便是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书桌上刻有一个“早”字,我从课本上了解到:当年鲁迅父亲生了病,鲁迅为了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端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以后,鲁迅就永远没有迟到过,并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走出三味书屋,天气炎热得很,我们便找了一个小吃店坐下,吃着金黄、香喷喷的臭豆腐,品着凉滋滋的冰绿豆汤,想着鲁迅给予我们的道理,心情无比舒畅……

  离开了柯岩 鲁镇 鉴湖,大约坐了五十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绍兴市区参观鲁迅故居。

  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后,我一直期待这能到绍兴,参观鲁迅童年的家,感受这无穷无尽的童年乐趣。

  灰色的天空下,这里的一切都是黑白色调,白墙黑瓦的'房屋,黑灰色的屋檐,浅灰色的路面,还有乌篷船上那些穿这白上衣和灰长裤的船夫,我忽略了周围服装鲜艳的人们,来到这里,只感受到那浓浓的文化气息。

  沿着窄窄的小路走进三味书屋,这就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也就是寿镜吾先生的书塾,书塾并不大,也比较简陋,鲁迅小时候坐在一个靠墙的位置读书。三味书屋还有一个后园,鲁迅在文章中也提到过,在读书闲暇之余,这个后院也给了他不少乐趣。然而,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园子,种着一棵古树,看起来无聊至极,更谈不上什么乐趣。

  出了三味书屋,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故居和故居中在鲁迅笔下生动有趣的百草园。鲁迅故居并不怎么特殊,只是一个平凡的条件较好的人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地方走出一个如此伟大的巨人。比起三味书屋的后园,百草园相对要大得多,那些树木到现在都已是参天大树。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园子,但也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园子,我觉得这还不如我家边上的小园子,我怎么也找不到这里能有这么多的乐趣,我想,鲁迅笔下的那些快乐,就是童年,是故乡的家吧。

  接着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后,我们便坐上了大巴,我总觉得有一些失望,伟人的故居就是这样,并没有什么特殊,只是这位伟人赋予了它非凡的意义罢了。

  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也可以说,这个城市是以名人而新的。但是一踏上绍兴,脑海里便只有“鲁迅”这个深刻的印象罢。也是因为鲁迅,给绍兴添上了些许浓郁的“书气”。

  绍兴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在冬天里,绍兴可算是生冷的,只不过还带一点清新,让人从沉闷中释放出来。昨晚的雪还未化完,便堆积在檐上。小水珠从中渗出来,极有声韵地“嗒叭”垂下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的孩提住所就坐落在绍兴市区。第一次看见,真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永不褪色的意蕴,与这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摆在那儿。还有弥漫的臭豆腐的香味飘散,似乎再次强调了绍兴的饮食特色。中间的水道上三三两两的停着乌篷船,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与老人穿插在人群中,别有特色。

  在这个昔日的辉煌的大户人家里,虽是大年初二,却还是挤满了前来探寻的游客,不乏有闻名而来的老外。鲁迅的故居已大部分被修建,只留下故屋里的木板中的裂缝去探个仔细了。最真的,还是鲁迅故居里破损不堪的椅子,还有不成样子的一触即崩的棉絮,还有鲁迅睡过的木床,反应着当年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还从被从远处“搬”来的三味书屋中看到了鲁迅所用的课桌与椅子,桌子上的那个“早”已经依稀,只是那黑白拓片还在描写着这一段“轶事”。则在“百草园”中,或许上面的杂草们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替更,但是那片土地还在,洁净的轻纱一样的雪把这方寸土地轻轻地盖住,令人不禁想觉三尺土追寻当年鲁迅的脚樱这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从那连珠中,竟让人品味出一段江南的气息。更像是一幅水墨画,挂在故乡的记忆中。

  鲁迅走了,带来了一拨又一拨或许永无止尽的来凭吊的人们,绍兴的故居还在沉睡中,让游客忍不住多窥一眼,庸俗的土墙还在大话着上个世纪,如今,只能从一个个故事与猜想中,扪问当年时节。

  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2

  此时,已经是下午了。我怀着对鲁迅的敬仰之情,再回头看了一眼百草园,不禁想起了今天下午游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过程。

  今天中午,我们乘着校车,来到了久违了的鲁迅故里,仿佛我们早就认识似的。

  刚下了校车,我便看到一块大板上写着“鲁迅故里”,旁边还画着一个人:直直的钢发,隶体一字胡,穿着一件中式长衫。我猛然间想起,这就是鲁迅先生啊!我不禁肃然起敬。

  我们踏着石板路,脚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旁边古色古香的旧木窗,使我感到近代时的气息;前面的石库门,更让我联想到了当时的大街。这犹如一副清末的画卷,生动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踏着优美的音韵,我们来到了先生寿镜吾的家中。出了第一进,便来到了书香阵阵的“三味书屋”。在一个角落里,放着一张桌子。这桌子与众不同,在桌角上刻着一个“早”字。我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了当时的画面:小鲁迅因为上课迟到,一惯和蔼的先生,也将小鲁迅惩罚了一顿。小鲁迅接受完惩罚,便回到座位上,抿着小嘴,眼神中浮现出坚毅。他毅然地在桌角上,一笔一划,端端正正地将“早”字刻好。

  从三味书屋出来,我们便直奔百草园—那是小鲁迅的游乐场。刚进百草园,便看到高大的皂荚树。它的枝干非常“健壮”,在粗壮的枝头间,萌发出了一片绿色的小精灵。它们是那样碧绿,绿得透亮,绿得清爽。看着让人神清气爽。

  在皂荚树的前方,便是碧绿的菜畦。菜畦中,放眼望去,一片金黄,我好似进入了一个金黄的世界。仔细一看,才认出,它们是油菜花。那一朵朵高过人头的油菜,棵棵都笔直地挺立着,就像一个个军人。

  在菜畦旁边,是光滑的石井栏。那石井栏,是用木头做成的。坐在上面,火热的屁股下传来阵阵凉意,别提有多舒服了!同学们也争先恐后地都要坐在上面,可一坐上,便赖着不起来了。

  在百草园的`出口,是那“年代久远”的桑树。这桑树可不能与小路旁的相媲美,因为,它要比小路旁的大3倍!它好似戴上了一顶碧绿的帽子。那帽子是由叶子与桑葚组成的。桑葚碧绿碧绿,还带着一根小小的刺。

  “轰—”汽车发动的声音,将我拉回了现实。望着远去的鲁迅故居,我的心中不禁又涌起一股敬仰之情。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3

  正月初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舅舅打来的一个电话改变这一天。他说要带我们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电话刚挂,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刷牙、洗脸、吃早饭,一切准备完毕。那天刚好下雨,我便打着伞在马路旁等待。不过几分钟,舅舅的汽车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随后我就上车,出发。

  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吃着零食,有说有笑。差不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绍兴故里。舅舅先买好票,我们便开始鲁迅故里的一日游。就在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十分引入注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还画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香烟,双目炯炯有神。入口的另一边是乌篷船码头,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道中穿梭着就像是织布的梭子。

  鲁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书屋、百草原、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我们先参观的是鲁迅故居。所谓鲁迅故居也就是鲁迅的老家。我们刚进院子,客厅里的那些古家具吸引我们的眼球,赶紧跑过去看。舅舅不停为我们拍照,看完大厅往里走,就到佛堂,墙上挂着一大块金黄色的布,上面锈着红色的“佛”字,前面还摆一张桌子,桌上放许许多多贡品。再往里就是一间一间的房间,有主人房、少主房、幼童房、绣房、琴房等,不但房间多而且每间都富丽堂皇、豪华富贵。可想而知,鲁迅家可真是大富贵家族呀!

  参观鲁迅故居,我们又来到鲁迅纪念馆。走进展厅鲁迅的雕塑如同磁铁一样把我们吸引过去。一楼主要是鲁迅读过的书和他小时候发生过的事。往前面看过去围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虚拟的水乡社戏。舅舅说:“因为以前没有剧院,水乡的`人就坐在船上看戏的。”上面还有二楼,那里存放着鲁迅写的书。

  看完纪念馆,时间也差不多,肚子也饿,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于是我们便找一家饭馆先垫饱肚子。吃完午饭,我们又去百草原“大扫荡”。百草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好多名贵的花草树木,真是名不虚传。在花坛旁还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原”的大石头。我们都站在石头前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还去三味书屋。那里有几间教室,有一间门看着,那就是鲁迅当年读过的教室,最角落的那张是鲁迅的。据说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他,他就在桌子刻个“早”子。

  四个景点都看过,我们又在热闹的古街上逛逛,买些纪念品带回家。多么快乐的鲁迅故里一日游呀!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4

  昨天,我们跟随爸爸开车来到了浙江绍兴市,你们知道绍兴最有名的名胜古迹是什么吗?那就是鲁迅故里。

  早上吃完自助餐后,爸爸开着车把我们送到了鲁迅故里,我们跨进大门,看见了鲁迅爷爷那庞大的石雕矗立在大门口,走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先来了到了第一景点:鲁迅祖居,我们怀着着急的心情走了进去,听旁边的导游小姐介绍道:“鲁迅的祖父是个做官的,所以鲁迅的家境在当代还算是比较好,怪不得看上去他们的`餐桌,家具都用的是上好的木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我们又跟随导游小姐去了鲁迅的故居我们参观了书屋,卧室和他们家的德寿堂和思仁堂,······

  它们家有一个后院,名叫“百草园”,那里是鲁迅幼童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地方,听妈妈说,儿时的鲁迅在这里留下了快乐的时光。在“百草园”的中央,有一口井,据说鲁迅小时候非常调皮,常在井口上跳上跳下。

  不远就是鲁迅的纪念馆,首先呈现在我眼前的是鲁迅爷爷的雕像,下面标着1881—1936年,屈指算来,鲁迅爷爷的寿命才五十五岁。通过纪念馆的资料,图画显示,我得知鲁迅爷爷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医学家,其中有一段话,每天鲁迅在学习中要做到三到,这三到分别是:心到,口到,眼到。这就是他给自己订的学习方法。在纪念馆里,展示了鲁迅爷爷生前的许多文学作品,有很多我都读不懂。我稍微能理解的是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在广阔的天地里》:“我生在都市的大家庭,从小就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看到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但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和许多农民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痛苦,和花鸟并不一样了。”我读完这段话后,隐约的感觉到,当年的鲁迅虽然出生富裕的家庭,但思想上没有一丝瞧不起穷苦农民,并富有同情和怜悯之心。

  参观完鲁迅纪念馆后,我们来到了鲁迅幼时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树,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听导游说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裂在四面,,我看到鲁迅的那一张书桌在东北角上,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的。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已经到了中午12点,通过了参观鲁迅故里,我今天认识到鲁迅爷爷是一位多么伟大了不起的人,甚至在世界上都闻名远扬。我敬佩你—来自绍兴的鲁迅爷爷。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5

  今天,我们去江南水乡—绍兴。刚出门,就和阳光撞了个满怀。呀!天气真好!

  路上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广阔的草地;高高的树木;一路的美景带给我们美好的心情。

  经过3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这里的一切都是黑白色调,白墙黑瓦的房屋。入口处有一块大型的石板,上面刻着雕像:一个瘦得有点让人担心,整天拿着个烟筒吃烟,穿着一件大袍子长褂,嘴巴上留有一排浓密的像一个一字形的胡须的,根根头发竖起像刺猬的毛一样的人。这,就是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

  上书“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打字,将革命家大义凛然的神态,彰显无疑,让我深感敬佩。

  故居门口“绍兴鲁迅纪念馆”几个字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走进大门,我开始了解鲁迅的生活。听导游说故居分新老台门,新台门是仿照老台门建造的,规模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黑瓦白墙。鲁迅在新台门度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期。在鲁迅屋子的院子里,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蔼可亲的奶奶摇着扇子,给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一边的鲁迅双手托着下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连奶奶脚边的小猫也听得津津有味,看见边上有张空凳子我也坐了上去,仿佛沉浸在奶奶的故事里……

  沿着窄窄的小路,我们走进“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书屋的东北角是鲁迅的座位,在他的桌角上有一个“早”字。“早”是有故事的,有一天,鲁迅为给父亲买药上课迟到了,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于是他悄悄地用小刀在桌角上刻了“早”字,用来自勉,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并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鲁迅先生还告诫我们,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我深深地佩服鲁迅的学习精神,走过三味书屋,我为自己平时散漫的学习态度感到惭愧,我想,鲁迅的`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中。

  小路走到底是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我多么想一睹为快,于是快步走进百草园。百草园没有我想象中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碧绿的菜地”五六畦,“光滑的石井栏”仍在,“高大的皂荚树”高耸挺立,“紫红的桑椹”只见树干桑叶不见果子。听导游介绍,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看蚂蚁背苍蝇,翻开石头,有时会遇见蜈蚣,冬天还常常在雪地里捕麻雀……这片小天地里充满了鲁迅童年的欢声笑语。

  一边走一边看,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把半边脸藏在了山后。我们依依不舍的走出故居,带着回忆,带着对鲁迅这位大革命家、文学家的敬佩之情踏上了归途。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6

  鲁迅笔下的绍兴一次次呈现出它的古朴、厚重以及挥之不去的人文气息。现在的绍兴怎么样了?还找得到往日的神韵吗?那我们现在就跟着鲁迅的足迹去感受感受吧。

  与鲁迅关联最紧密的当然是鲁迅路一带了。在解放路、鲁迅路的交叉口就是鲁迅广场,有先生的雕像,暗黑的铜色,眉眼间的坚毅是人们熟悉的神情。广场临着水和桥,对面就是绍兴的古玩市场───古色古香的石牌坊,里面长长的石板街,依着水,一家家玲珑的小店,可以看到古朴精致的古玩、有些年月的字画,后来还有了邮、币、卡交易市场。更有味道的是还保留了当年花鸟市场的部分,全是活泼泼的小东西,弥散着小城市特有的热闹和一点世俗的艳丽。

  顺着鲁迅路走就是鲁迅纪念馆。纪念馆是淡白色的建筑,中国风味的飞檐。里面的收藏品丰富得有点出人意料。文字照片书籍图纸自不必说,更吸引人的是实物:有先生用过的家具、衣物,有孩提时的玩具,还有闰土送给他的贝壳……

  鲁迅故居在纪念馆一侧,出了馆步行不过3、4分钟。是当年的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一座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的大宅院。这座台门共有六进。现在供参观的是西首的房子,典型的江南大户人家的格局,堂厅、厢房、灶间、杂屋,仍可见当年的气韵。

  百草园是周家的后园,各个房族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有的地秋后还用来做晒场,但因园大草深而显得有些荒凉。园分大小,大园在南,西边有一垛长达44米,高约1米的泥墙。泥墙南端有块界碑,这就是被鲁迅称作“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

  这个荒芜的园子,不仅瓦砾成堆,杂草丛生,而且有树木、藤蔓和飞鸟爬虫。你一定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紫红的桑葚,酸甜的覆盆子,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即使现在已难寻旧踪,但文中浓厚的生活情趣依然带给你丰富的想像。百草园易主朱家后,小园中的平地上垒起了假山,并构筑了鱼池和花厅。

  三味书屋也只一箭之隔。它坐东朝西,北傍小河,有近35平方米。书房正中上方悬挂“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末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书。蓝底洒金屏门的正中挂有一幅“松鹿图”,图下摆设长条案桌,书屋中间是老师的八仙桌和木椅,学生都坐在窗前壁下。东北角的一张有两只抽屉的硬木书桌是鲁迅用过的,桌面右上角那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先生当年亲手刻下的。书屋后面的小园里有砖砌的小花坛,种有腊梅、天竹、桂花等。三味书屋从周围环境、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

  如有兴趣,还可以去探探不远处的绍兴民俗博物馆,看看最土最俗的绍兴器具、房屋、摆设、婚丧礼仪等。

  其中最吸引人的要数多次出现在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上海都已开了两家分号。但要寻根问底,还是要到绍兴的鲁迅路上。“咸亨”二字源出于《易经·坤卦》:“品物咸亨”。“咸”,意为全、都;“亨”,即亨通,可见这命名的大吉大利。

  在“无处不酒家”的绍兴,这里算得上是最富有代表性的:黑瓦白墙,店外临街的墙上书有斗大的“酒”字,店内有一个紧靠街面并与之平行的曲尺形柜台,上置木栅,内中摆着下酒菜肴──“过酒坯”。与街面垂直的柜台主要用来做买卖,也可供“短衣帮”站着喝酒。柜台靠店堂里面的一端竖有青龙牌,书“太白遗风”四字。柜台内备有热水,可随时温酒。柜台前堂里是黑漆的木桌椅。店堂内挂有一幅国画,题款曰:“鱼米之乡绍兴游,文豪笔下咸亨酒。胜似春光今日里,赏菊沽酒茴香豆。”堂口的一幅对联是作家李准撰写的:“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店门外的空地上有真人大小的孔乙己塑像,长衫褴褛,瘦骨嶙峋,一碗水酒一碟茴香豆,惟妙惟肖。到这里来品尝绍兴地方菜,酒足饭饱之后别忘了与他合张影。

  今天的咸亨酒店和鲁迅时代已经大有不同──在这间小小的、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咸亨酒店四周,呼啦冒出了许多以“咸亨、孔乙己、鲁迅、树人”等命名的酒店、商务中心等,霉干菜、茴香豆、绍兴酒、乌毡帽应有尽有。来这里做生意的三轮车夫不少都穿着布衫、戴着乌毡帽,真是时光倒流,商机无限。

  与鲁迅路垂直交叉的是南北向的解放路。解放路与府横街的交叉口就是鲁迅在《药》中描写的“丁字街”。这里原有一阁,横匾上题字“古轩亭口”。屡建屡废,现已无存,只剩地名。轩亭口也是巾帼英雄秋瑾就义的地方。1931年11月,就在路正中立起了秋瑾纪念碑。碑高7米,近似四方柱,正面刻有“秋瑾烈士纪念碑”7个金色大字,另几面是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的碑文。1998年,这里又拓出一块小小的秋瑾广场,立起了秋瑾的汉白玉塑像:眉目清秀,神情淡定、衣袂飘飘,风采如旧。

  绍兴市政府位于另一主干道胜利路上,而与它紧邻的更新更漂亮的建筑群则是绍兴一中。当年鲁迅在这里执教时,还叫“绍兴府中学堂”。先生办公、休憩的那幢旧楼仍保留着,辟为了鲁迅纪念室。楼前面是一条石板走廊,廊下是一个狭长的天井,种了各色花草。先生在《秋夜》中提到的两棵枣树,就栽在这儿。进门就是先生的一尊半身塑像,楼下靠东的第二间是鲁迅办公与就寝的地方。用木板隔开的前半间是办公室,朝南开着一扇五尺高、四尺阔的格子窗。紧靠窗门是一张淡黄色的五斗写字台,东墙下放着一张茶几和两把椅子。靠北壁是一张荸荠色的八仙桌。后半间是卧室,一张棕色的油漆木床,一张黑漆的二斗长方形桌子,简朴至极。

  离新台门鲁迅故居不到一里的西北面,有一间小小的土谷祠──这也就是阿Q 的栖身之所。土谷祠的门口,除了大门,还有一道木栅门,涂成赭红色。门口上面有宽宽的翻檐,下面是不高的石门槛。进内一个很小的天井,两边有二条石凳,还有两条通向庙堂的窄窄的走廊。过了天井便是庙堂,供着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两尊泥像。平时挺冷清,每到土地生日(农历四月十四),便有人来烧香、拜佛,冬至则来点蜡烛,才比较热闹。绍兴真是个底蕴深厚的古城,许多收获就在边走边看中不经意得到的棗不过,还是要感谢鲁迅的生花妙笔哦。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7

  小雨微飘的江南水乡—乌镇,总给人一种淡淡的随意和幽静,初来这里,让人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鲁迅笔下的旧屋,陌生的又是一种清新的欣然,鲁迅故居观后感。走进小镇,迎面扑来的是满眼的古朴,没有华丽的颜色,没有故作的娇情,有的只是白白的粉墙,黛色的瓦,翘翘的飞檐,雕镂的廊。弯弯的小河从镇中穿过,赋予小镇以生命的流动,又象是一幅笼罩在烟雨蒙蒙下淡雅的水墨画,让人驻足难移。

  缓步走在青石铺就的小街上,两边都是木结构的古式老屋,有着镂空的门窗,雕着精美、细腻的人物和花草。不时又会有一家仿古的作坊呈现在你的眼前,有制作狼毫的笔店,有蓝印花布染坊,又有公生糟坊和它飘出的.阵阵酒香。象在细细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和辉煌。

  不知不觉间走到鲁迅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建成于1953年1月,三味书屋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组成。

  鲁迅故居是鲁迅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室内陈设按当年原样摆放,不少家具和用品均是原物。百草园是周家原已荒芜的菜园,是童年鲁迅休憩和玩耍的乐园,占地2000平方米,现基本保持原样。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处私塾,鲁迅12~17岁在此读书。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手稿、书信、图表等展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和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历程。

  从鲁迅故居参观出来,漫步在街道上,心中不尽感慨,看到街两旁的古老民宅,看见在空中飞来飞去的燕子,燕子已在屋檐下安顿好了家,老燕子正哺育着一群羽翼渐丰的小燕,并带领它们熟悉周围的环境,好在来年春暖花开的时节重回旧地,观后感《鲁迅故居观后感》。让思乡的情结慢慢地延续着。

  小船在河中轻轻地滑行,摇撸在船公的手中缓缓摆动,击起层层涟漪,向两岸悠悠地荡漾开去。拱形的小桥横卧河上,三三两两的游客流于小桥两端,不时回头远眺或停步细端,也许想在这白墙黑瓦、小桥流水间寻回记忆深处曾有的点点依恋。

  忽然间想起马致远的一支元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幽幽地勾起一丝莫名伤憾,不禁黯然……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8

  寒假里,我们全家来到了绍兴鲁迅故居: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至今,人杰地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树人。

  鲁迅故居里主要有纪念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组成。刚跨进鲁迅故居的大门,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了我的眼帘:鲁迅光辉的一生:1881年——1936年,一旁便是他的雕像。我迫不及待的走上前去合影留念,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写的《自嘲》里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的内心不禁腾起了一股崇敬之情。我先去了百草园,那里的院落很深。看到过好多间房子,拐过好多条过道,才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院子里有不少游人,多是大人,还有几个孩子。园子小很普通,生长着与别处一样的树、。一样的草、。一样的菜苗,但游人却看得那样认真。那样投入。那样虔诚。我们读过很多鲁迅名著,吸取过鲁迅精神的营养,一走进鲁迅的故居就生出一种神圣感。一种崇拜心情,即是这片小小的百草园,也视为一块圣地。

  我们又来到了鲁迅的家。那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在他的'屋前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蔼的祖母摇着扇子,给鲁迅讲故事,而鲁迅双手托着下巴,认真地听着祖母讲的故事。还有几个小孩子也坐在小凳子上,认真地听着鲁迅祖母讲的故事。

  最后,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那里有他写的许多书,如《朝花夕拾》。《阿Q正传》。《狂人日记》。《社戏》等等。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要回家了,这一次的游览,让我对鲁迅有了深深的了解,如果有机会,我想我一定会在来这里,对鲁迅有更深的了解!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9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写的就是我们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先生。这回我有幸和我的老师同学一起来到鲁迅故里参观。

  一到鲁迅故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的浮雕,黑白灰三种颜色的充分展现了江南水乡风情,在大型的浮雕上刻着“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跟着导游的步伐,穿过拥挤的人群,我们来到来到寿镜吾老先生的私属“三味书屋”。一进门就可以看见一块刻着“三味书屋”东南角有一张刻着“早”字的.书桌。关于那个早字有一个小故事:那时鲁迅小时候父亲生病了,鲁迅要给父亲买药,有时会迟到,被寿镜吾老先生骂,所以鲁迅就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勉励自己不要迟到。

  从“三味书屋”出来以后我们就去鲁迅的故居。鲁迅的故居十分质朴,从书房、厨房、卧室看来虽然十分质朴,但是东西样样齐全,十分有书香气味。经过七弯八绕,我们来到了一个偌大的院子,在菜地的前面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几个绿色端庄的大字“百草园”什么这就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那矮矮的墙根,那棵大樟树。我环顾四周细细地回想鲁迅笔下的百草园。

  鲁迅的祖居和故居真是截然不同,相比之下祖居的样子更要富丽堂皇。我们随着拥挤的人群来到了“德寿堂”。咦,这字怎么不对劲!原来是德字少了一横,这是怎么回事呢?导游走过来为我们解除疑惑,原来啊,鲁迅的祖宗觉得做事不用十全十美,十全九美就够了。

  这回的游学让我受益匪浅。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10

  摇撸在船公的手中缓缓摆动,他旗下的祖屋,干脆叫鲁讯市算了,雕镂的廊。让思乡的情结慢慢地延续着,有着镂空的门窗。忽然间想起马致远的一支元曲,没有故作的娇情、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组成。开始的情况我就不说了,是童年鲁迅休憩和玩耍的乐园,我们90后怎么体会的到了、小桥流水间寻回记忆深处曾有的`点点依恋。那都是些我小学时会写的什么作文的片段,不禁黯然……今天天气不错,反正这种意境只有体会的人知道。,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也许想在这白墙黑瓦,鲁讯故居如鲁讯笔下描绘的一样,漫步在街道上,和弟弟,现基本保持原样,处事,参观了一下鲁迅故居,今天天气好啊等等,赋予小镇以生命的流。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

  冬日的午后,依然有温暖的阳光透近落地窗,虽不及秋阳的热烈,却也是安暖。年少的时候,没觉得时光太匆匆,而今,小半生过去了。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月本无情,有情的是我们。月本无心,有心的是我们。古往今来,无不挥毫泼墨,痴情无怨无悔的付出换来的是殇楚,孱弱身形无法背负。月影模糊凌乱的脚步,漫漫长路是迷途,养蛊的赌注!画一个休止符!已经无法承。六十年代,年轻的父亲跟随大他两岁的侄儿去山区邻县任教,因忍受不了饥饿和寂寞的折磨,又回到村里当了一名乡村教师,这一干就。无悔付出。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呀,你可曾知道,你们无形之中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勇气世界很多人喜欢撕锦裂帛地活着,抹着厚粉,穿着金鞋一趟趟赶舞场,满眼金光涂腊,哪能见清风朗月;或提着钱袋子,土豪后来几番寻觅,兜兜转转,行过许多地方的水,看过许多地方的梅,却都不是我熟悉的那段香。轻轻靠近梦里那一大片的“梅”,忍不。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11

  在鲁迅先生身上,似乎总可以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生活中低调简单的鲁迅,文字中尖利充满激情的鲁迅。

  鲁迅先生的故居,很符合我的想像,也很容易让人将它与鲁迅先生的外貌联系起来。上海山阴路132弄9号是一座很容易埋没在一群红砖房子中的寓所。这虽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但却有一种让人舒服的平凡和淡定;这条小巷上共有10户寓所,在其他单元里似乎还有居民住着,甚至门头简易的信箱里还有电费之类的账单。这样的感觉很好,即使鲁迅先生早已离我们而去,但鲁迅先生的精神和气质总是和广大人民联系在一起。

  故居的摆设不算高贵,但都很讲究。比如一楼客厅用小门隔成了几个小间,海婴的玩具橱里都还摆放着些什么。据说,如果天气不太好,房间里一般都是暗暗的,像鲁迅的模样一般,低调,不张扬;生活要讲究,但用不着奢侈和浪费。在鲁迅先生的房间里,床,桌椅,桌上的'台灯都是再普通不过了,但却雅致清爽地组合在一起,很容易让人想起鲁迅先生拿根烟斗坐在躺椅上小憩,或坐在桌前伏案工作的情形……

  但就是这样的不起眼,鲁迅先生却投入大量热情在这里写下了七本杂文集,翻译多本外国文学作品。

  当他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时,那是饱含着鲁迅先生多么的一腔热血激情,他要警示自己,要唤醒国人,要拯救中国!

  萧红女士笔下的鲁迅,更接近的是一位宽厚、豁达的长辈的形象,但真实心境的鲁迅,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在照亮黑暗的一切,他不说却让所有人能够感觉得到。鲁迅纪念馆那精致的浮雕上刻着的三个大字“民族魂”,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也是他想传达给每一个后人的意志。

  人说,下等人用刀杀人,中等人用嘴杀人,高等人用笔杀人。扛着枪的,未必胜过执笔的。所以,不辍笔墨的鲁迅先生,即使身居陋室,也是英勇的战士。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12

  今天我随妈妈一起来到绍兴参观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包括三个地方:鲁迅家的老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我们先来到鲁迅的老宅,哇,鲁迅家还真大呀,我想鲁迅家在当时也算得上大户了吧,家居面积很大,摆设也很气派,家居的材料大都是红木的,很结实也很名贵。穿过大厅来到正堂,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客厅,这里很宽敞,正中是一张八仙桌,两边有两把椅子,我想大概是鲁迅家的长辈坐的吧。穿过客厅再往后走就是鲁迅家的卧室了,卧室分了很多等级,有主人住的也有下人住的.,大小不一,但结构都差不多,床一律是带脚踏的,外面有帘子。再往后走有书房、卫生间和厨房。听导游说,鲁迅就是在这间厨房里最初结识闰土的,我能想象得到当年两个小伙伴相见的情景该是多么美好!

  再往后走就是百草园了,听妈妈说,我上初中的时候会学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将百草园描写成了一个乐园。其实映现在我眼前的就是一个面积不大的菜园子,里面种了一些菜,有一口井,四面的墙壁上刻满了字,据说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手写稿,上面到处是修改的痕迹。当年鲁迅就和小伙伴们在这里玩耍嬉戏,我还真羡慕他们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呢!

  出了鲁迅家,在街对面我们来到三味书屋,那是鲁迅上学的地方,鲁迅的老师叫寿镜吾,是一个品行方正教书认真的老师。三味书屋的正面有一个匾额,写着“三味书屋”三个大字,下面是一幅画,一只肥硕的鹿 伏在古树下,据说是讲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福禄寿”的意思。鲁迅的书桌在西北角,当年鲁迅刻在上面的“早”字还清晰可见。

  有时间大家也到绍兴来看看鲁迅的故居吧!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13

  今天,我来到了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居。这时我才深刻的体会到了他那炽热的爱国之心。

  鲁迅为救治国人便选择了学医。但他在日本留学时一次上细菌课加映有关日俄战争的幻灯片,画面上日本军人抓住了一个据说替俄国军队当侦探的中国人,正要斩首。片子还特意映出了围观的也是中国人,他们竟无动于衷。这时,日本学生都高呼万岁,而鲁迅的心却像被毒剑击中了一样痛苦,他痛切的感觉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1906年3月,鲁迅毅然离开仙台回到了东京,开始从事鼓吹革命的新文艺运动。没过多久,他又回到祖国拯救国民。

  在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民族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黑暗岁月,鲁迅用他的巨笔揭露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僚资本主义的黑幕,唤醒了沉睡在笼中的民众,鼓舞人民搏击黑暗、战取光明。他鼓励青年运动,并参与“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当陈延年、华磊、杨铨等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他冒死参加了追悼仪式,提笔做旧体诗《悼杨铨》,以志哀思,并当着特务发表了慷慨陈词。他曾两次邀请陈赓到家介绍“围剿”国民党的情况。鲁迅根据下层人民的需求来判断是非、决定取舍、表达爱憎,因而在他逝世之后被民众发自内心地誉为“民族魂”。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篇14

  一年多前,我与父母参观了绍兴的鲁迅故居。

  进入鲁迅故居,只见一条窄窄的青石板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口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被一版再版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拾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观了鲁迅故居后,我知道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他迈出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因为他认识到了改变国民性的重要,所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鲁迅曾经说过我若从医只能拯救少数几个人,而我从文拯救的则是一代人。

  鲁迅还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线政策。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现在鲁迅故居已被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让更多的人受到鲁迅爱国思想的熏陶,弘扬历史文化。

  联系现在,祖国正需要我们来强大发展,但强国必定要从科学开始,没有丰富的知识就没有中国强大的未来。所以现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奋学习,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将来才能在各行各业贡献我们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世界强国。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相关文章:

鲁迅故居作文02-10

鲁迅故居作文02-10

参观北京鲁迅故居游记作文(通用13篇)08-30

游鲁迅故居作文08-20

游鲁迅故居作文02-13

参观故居作文08-10

鲁迅故居导游词01-31

鲁迅北京故居导游词02-18

参观李可染故居作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