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的作文

时间:2024-05-02 07:59:35 游记 我要投稿

游记的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记的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记的作文

游记的作文 篇1

  济南又称“泉城”,千百年来以泉名扬天下,古代文人墨客对泉城之泉多有褒奖之辞。

  到济南出差,很自然的想起了初中课本里老舍先生的那篇美文《济南的冬天》。少时熟读的课文构筑起了对这座“潇洒似江南”的泉城的美好的印象,遐想中的泉城绮丽而柔婉,喷一涌的泉水雾气氤氲。

  第一次去济南出差是大前年的12月,初冬的济南有点让我大失所望,没有见到“清泉石上流”的美景,大明湖畔已经没有水流泉一涌、泉柳叠翠的景致。哪里去寻找“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景色和韵味呢,那样的盛景已是泉城的旧梦了。

  慕名游览了位于市中心的趵突泉公园,那里有泉城最著明的趵突泉。在泉城的72名泉中,趵突泉是第一大泉,乾隆敕封为“天下第一泉”。康熙更是三临趵突泉,三次都留下墨迹,分别书有“激湍”、“润物”和“源清流洁”。这些御书的匾,现在的趵突泉公园里还能见到。

  文人笔下的趵突泉,三股泉眼,平地涌一出,水花四溅,喷一射数尺,昼夜不停,冬夏如一,蔚为奇观。读过蒲松龄的《趵突泉赋》,印象很深。赋中的趵突泉真是 一大奇观:“突三峰而直上,散碎锦而成漪;波汹涌而雷吼,势澒洞而珠垂;砰兮三足鼎沸,鞺兮一部鼓吹。沉鳞骇跃,过鸟惊飞,羌无风而动藻,径上栏而溅 衣。”

  而我看到的趵突泉,其实就是一个水池,半个篮球场大小,周位的石栏干和亭台倒还古色古香。细看水池,清澈的水中,在池底的细沙面上,有三个细小的泉眼冒着串串水珠,如鱼吐的水泡。

  这就是著名的趵突泉喷一涌吗?我问泉边的一个正兴致勃勃地欣赏着泉水的老人,看得出是当地人。老人说,用“喷一涌”来形容现在是趵突泉已经不贴切了,你从 远方来,能看到这样的泉一涌已经是你的福气。我不解的望着老人,老人又说,趵突泉已经沉寂了926天,刚刚才惊醒过来开始复涌,你恰好来了,不是有福之人 吗。

  我又问,那个老舍文中的“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的趵突泉怎么会这样沉默呢?老人指着周围那些高楼,不无遗憾地说道,你看那些楼,许多泉水 被填埋、淤塞,甚至泉池被连根铲除了。我明白了,这就是只求发展而不重视环境保护的代价呀,随着城市的发展,过度的开采地下水,泉脉被严重破坏,泉城之泉 已经无水可涌了。正如老舍所言:“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

  趵突泉周围还有漱玉泉和柳絮泉,也看不到潺一潺的涌一泉。但在漱玉泉和柳絮泉间,有李清照故居遗址。有诗云:“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 漱玉声。”李清照、辛弃疾是宋代词坛的.“济南二安”,一个婉约、一个豪放,都是我所敬仰的。“济南二安”都与泉城之泉有关,记念辛弃疾的叫一槍一干泉,不顺路 未能游览。在趵突泉边,能够参观易安居士的故居遗址和记念馆,也是不虚此行呀。

  第二次去济南出差是去年的春天,行前我对泉城之涌不抱什么希望了,听说我上次去济南之后不久,泉城之泉又停涌了。让我惊奇的是,一到济南,就听说趵突 泉在停涌548天后,又复涌了。前去观之,确实如然,趵突泉力的那三股泉水正在不断的涌一出,泉头的喷一射汹涌,泉水如喷珠溅玉,游人兴高彩烈。济南的朋友对 我说,这是在欢迎你呀。现在到济南来的成千上万的游人,很少有人能看到趵突泉之涌的。我的两次济南之行,两次都看到了趵突泉之涌,都是在停涌了两、三年后 的难得的泉一涌,看来那趵突泉与我还有点缘分。

  近日,济南的朋友告诉我说,趵突泉自那次沉睡548天而苏醒后,一直欢流畅涌,泉头喷一射更高,至今未停。我想,不管是风调雨顺了,还有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对地下水的保护落实了,趵突泉又复涌了,真是一大幸事。泉之复涌,泉城的灵魂又回来了,愿趵突泉之涌不再停息。

游记的作文 篇2

  打小无事偶尔看书,不多,但也反复看。除去一些小作文儿,还有几本名著,就有时翻一下。

  才三年级时,我见哥哥对《西游记》情有独钟,便也就去看了。并非小白文,我一字一字慢慢看,自以为是看懂了,只觉得作者写的好。好在哪?好在好笑,好在打斗情节。嘿,看!猴哥儿又蹦出来了……

  但这又如何?人生本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学的看的多了,悟性强了,也就明白了。

  前说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取经之路同样是这么远。前说孙悟空背唐僧直去西天时,唐僧却又撒手不去,反要步行而去。

  为何?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唐僧未曾经磨难,也就不能使心灵升华,也就取不到真经。经,我觉得不在经,而在取经的过程。只有经历过,努力过,才能取到物质与心里的真经。

  唐僧一去路途遥远多磨难,最常见的便是吃唐僧肉了。唐僧是人,也会害怕,书中常道唐僧落泪,有人以此说其软弱、无能。

  我看不然,唐僧自知徒弟有大本领,一去一跟斗便好,但他在劫难过后惊魂未定之时,并没有叫徒弟带他直接走人,而是继续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这才兴许是取经的真理罢!

  河就是由水汇聚而成的',它从发源地顺着崎岖不平的小沟往低处去,不流经这里,就到不了那里,要它本身越流越长,逐步填满,形成河流为止。正所谓――水到渠成。

  唐僧取经便是如此。去取经的过程共有大小八十余难,所经之地,平乱,斩妖,安定下一方天地。这才是取经的过程,使他心灵升华为就像真经一样的过程。

  《西游记》讲述唐僧取经的过程,为何目的是取经,却详写取经的过程?因为,取经的过程就是唐僧心灵的真经啊!

  那是经风雨磨难锤炼而合成的,最为好的真经。

游记的作文 篇3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袁宏道生于江南(湖北公安)。北国的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游兴。文章的第一段,就写了这种欲游不能的苦恼。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对北方人来说本不足为奇,但对一个在江南长大的人来说,却是不可忍受的。作者从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则是他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了。一个余字,一个犹字,两相映衬,把寒流不肯罢去的情状描述无遗。那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作者用了极其简练的语言来描绘: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不说寒风冷风而说冻风,意在说明寒冷的程度,也表明作者对燕地寒的敏感。这样恶劣的天气,只好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从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来看,作者不知做过多少次尝试,都无奈而归。

  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欲出不得的压抑并没有打消作者出游的念头,反而激发了他出游的热情。等待天稍和,作者就偕同数友,如脱笼之鸟,飞出城门,来到郊外。但见长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派生机。作者写景,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其中写水写山的部分是重点。作者先用白描的手法刻画,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然后,分别用两个长句作喻,水如新开之镜,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动。写柳条突出其将舒未舒的姿态,写麦田说其浅鬣寸许,都是典型的早春景致。写人虽寥寥数语,却颇为传神。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虽曰未盛,已是热闹非凡。更有晒太阳的鸟,吸水戏浪的鱼,它们的快乐不亚于游人,仿佛羽毛鳞鳍之间皆有喜气。最后作者总括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一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不能以游堕事,这是对那些热中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在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这完全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口吻。但所不同的是,柳宗元果然一游再游,写出了《永州八记》;袁宏道也许再没有重游满井,因为第二年八月,他就告假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以后虽又出仕,终非所愿,年仅四十二岁病逝。

游记的作文 篇4

  早晨,4点半就被妈妈叫醒。我很不情愿的从床上爬起来,平时都是7点才起床的。因为5点就要出发骑马前往牧场挤牛奶。我们到了奶牛场,看到了挤奶机,还亲自体验了挤牛奶的感觉。回到度假村,就可以享受我们挤的新鲜美味的牛奶喽!

  在返回草原的途中,我们经过一片白桦林。白桦林可真大呀!我知道白桦树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树枝都,是白色的,树干也是白色的和其他的树大不相同。而且它们高高的,比我们小区的树还要高呢!在树根下采野花,找蘑菇。那边有大大小小的蘑菇,看起来蛮好吃的。不过,我不敢尝,因为这是野生的。眼睁睁的看着蘑菇这么漂亮,但是又不能吃,我很难过。我知道野外采的蘑菇必须用检测蘑菇的机器检测后才能吃哟!

  途中还经过一片有很多奶牛的草原,我们下车跟牛儿们拍照。我知道和马儿一样,不能站在牛的后面,不然它会踹你一脚的。看着那些牛儿在草地上睡觉、悠闲的散步,我真是好羡慕它们呀!

  下午,我们来到根河湿地。我和我的'小伙伴好像是小摄影师一样拿着妈妈的照相机“咔嚓,咔嚓”地拍那些花朵。因为这儿的花朵实在的太漂亮了,景色太美了。我情不自禁的想把每个景色都拍下来,因为太美了。

游记的作文 篇5

  凉风习习,眨眼间,秋天的脚步已经来到了人间。她一来,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果实,带来了欢笑,带来了凉爽;给整个大地带来了美丽;同时也带来了旅游的好时机。于是,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十月黄金周里,我和妈妈还有她学校的老师们一起来到了神圣的北京。

  早上五点钟,太阳还没有睡醒,夜幕没有拉开,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我早已做好准备,从家里出发了。

  一路上我激动不已,恨不能像火箭那样飞到北京。虽然人在车上,可是心却飞向了车外。终于来到了北京,吃过午饭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一个景点——香山。在车上,导游说:“现在还不是看红叶的最好时机,但风景依旧美丽,请大家好好观赏。”听到这,我十分高兴。

  我们开始爬山了,兴奋的我快速的`跑了上去,但一会儿腿就累了,但心还是兴致勃勃的,就这样走着,一路上看到不少树木,它们高低有致,郁郁葱葱,美丽极了!又爬了一段路程,我终于登上了山顶,在山顶的平台向四周俯瞰,一览众山小,香山美景尽收眼底。那树的叶子,一片红,一片绿,有的在阳光下还泛着金光,真是好看!从山上下来,这时我才感到筋疲力尽。于是,回到宾馆吃完饭,洗过澡就好好地睡了一觉,准备养精蓄锐,等待第二天参观更美丽的景点。

  第二天早上,我们去了天安门,在我心中,天安门是祖国的象征,北京的象征,是人们去北京最向往的地方。因为汽车不能开进广场,所以我们要做地铁过去,来到地铁站,真是人山人海呀!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天安门广场,那红色的城楼巍然壮观,仿佛在说:“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我跑了过去,在天安门城楼前照了相。这也是来到北京最好的留念吧!

  下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龙庆峡,那里很冷,但寒风吹不走我激动的心情,我上身只穿了一件半袖上衣,走进山里我看到一条龙形隧道,里面是电梯,我们做了几次电梯才到了乘船的码头。

  船开了,水面上荡起层层波浪,两边高大的山峰,形态各异,有的长满小树,我叫它绿巨人;有的像骆驼,我叫它沙漠之舟——-一路上,我们还遇到了许多别的船,我兴致勃勃的和船上的人们打着招呼,他们也和我打招呼————真是“不觉船在走,直觉山在行。”

  我们一共玩了三天,第三天晚上,我们结束了这次快乐之旅。

【游记的作文】相关文章:

舟山游记-游记作文01-15

游记作文:庐山游记04-08

游记的作文05-25

游记的作文06-16

游记的作文01-07

游记的作文03-01

游记的作文02-29

游记的作文03-02

游记的作文03-02

游记的作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