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成长日记

时间:2023-03-03 14:30:28 日记 我要投稿

【精品】成长日记4篇

  转眼一天又过去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记。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长日记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成长日记4篇

成长日记 篇1

  上初中那阵子,大半的时间耗在了离学校不远的书屋,在那里度过了初中生活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说是书屋,就是一间狭小的不足12平米的平房,没有窗子,进去所有的物品一览无余。四周摆满了书架子,层层叠叠的都是书,散发着因时间长久而特有的淡淡霉味。书的种类齐全,租书的人很多,每每下课时分来往的学生络绎不绝。窄小的屋子冬暖夏凉,寒冷的冬天小屋正中间架起了大炉子。里面燃烧的煤块,常常因空气不流通,弥漫着浓浓的煤炭味,门口厚重的帘子阻隔着外头新鲜空气的进入。

  每到放学,我总会过去坐一会儿,不一定是租书,而喜欢沉浸于大撂书堆的感觉。渐渐与老板熟了,大家都管他叫“大叔”。我也陆续认识了不少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这里,寒暑假一天的大半时间都待在那里和大叔聊天,两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常常在那里故作深沉地谈论诗词歌赋,有模有样的大叔偶尔背上几首完整的诗句,自豪之感顿生脸颊上。在那里我读了不少好书,比如海岩的《千面佳人》、《红岩》等。

  时间久了,和大叔混熟了,就帮他理理书、擦擦架子旁的灰尘,偶尔也会帮忙记个账,收款之类的,怕是除了学校、家,书屋是待的最久的`地方。

  高中由于繁忙的功课,我便开始发奋学习,很少去书屋了,而书屋也搬迁了,离原址不远,隔一条马路,很宽敞明亮的店,外厅是租碟子处,里厅是租书处,去的人渐渐多了,大都慕名前来。这里的书籍类形全,大叔变得繁忙,聘了店员,开了分店,生意好了,而我却怎么也寻不到最初的感觉。

  考上大学后的一天,路过书屋,偶遇大叔但已成为陌路人,擦肩而过。里厅的书籍少了,书架被成套的漫画、奇幻占满,更多人是来租外厅的碟子。有些事终归会被时光淹没。

成长日记 篇2

  妈妈阴下脸,说了一句:“看电视呢?”然后皱着眉头回屋了。

  我安静地关掉了电视,走到窗前。夏日的太阳总是那么强烈,那么刺眼,遥不可及。像雪域之巅的雪莲花,不可望且不可及。

  此时,看不清太阳。

  此时,正是晌午。夏日阳光明媚的晌午。

  妈妈的一句“看电视呢?”把我一上午的努力彻底否定了,不论我一上午有多用功学习,有多用功和那些密密麻麻层出不穷的物理习题,以及那枯燥无味的化学原理作斗争,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把一切都否定了。

  像是夏日正午的太阳,太刺眼,以至于只留下模糊。

  暑假好多媒体都会宣传“助学”的报道。那些同学或家境贫寒,或疾病缠身,然而,他们却是某个地区的状元。

  妈妈常常当着我的面感叹:“看看人家的孩子!”

  这话语仿佛是一根刺,缓缓地刺入我的身体里,透过皮肤,穿过血肉。倒不如一下子刺进去,怎么说,还有一丝快感。

  很多事情注定没办法达到想象。有时候,想的东西,那么可爱。连自己都忍俊不禁,但无法达到。

  金光闪闪的,自然被人喜欢。然而,美好的、睿智的、高尚的……终究和我没有太大关系。

  一般的成绩,一般的智力,一般的长相……和我有关的词语,都变成了“一般”的`尾巴。

  也许,就是在妈妈批评的话语中,慢慢滋长了我的消极和敏感。

  于是,我越来越沉默。

  选择和别人说话用最少的文字和最低音量。

  但我知道就是我做不到优秀,做不到别人要求的那个我,起码,应该活出一个令我骄傲的自己。

成长日记 篇3

  10月12日星期五晴

  今天一大早,我就开始种大蒜,首先拿出一个种花草的钵子,在里面装上大约十公分的肥沃疏松的土壤,然后把九颗健康的大蒜种在土里芽点向上,再浇上一勺水。妈妈说:“几天后会长出小小的芽出。”

  我在心里说:“蒜宝宝,你们快点长大吧!希望能像我一样茁壮成长。”

  10月13日星期六阴

  今天早上,一起床我就去观察我种的大蒜宝宝,可是大蒜宝宝什么动静都没有。

  下午放学回来,我一刻不停的又去看大蒜宝宝,哇!好神奇!大蒜的顶端长出了一丁点浅白色的芽。好像在说:“我要喝水了!我要喝水了!”我赶紧给它们浇了水。

  我希望它们快快的长呀长呀!

  10月14日星期日阴

  昨天,大蒜宝宝喝饱了水,它们顶端的芽争先恐后地长啊长啊,我量了一下,不是一丁点了。有的长出了一厘米,有的长出了五毫米,有的直直的,好“大方”,有的弯弯的,好“害羞”。我对害羞的说:“你们大胆点吧!”我对大方的说“你们帮帮害羞的吧。”

  妈妈看着我说“你真搞笑。”

  10月15日星期一阴

  又有新发现了,大蒜宝宝变成了一片短短的、肥厚的,绿色的叶片,有的长约两厘米,有的短约一厘米。但是还有一颗大蒜没有长出叶片,它的周围长出了一些小草。难道是小草吸收了它的营养吗?妈妈说:“是的。”啊,原来如此,我急忙把小草拔掉了。

  我想,拔掉小草后,这大蒜也一定会长出叶片来,追上其它大蒜叶片。

  10月16日星期二阴

  怎么了?我种的每颗大蒜明明是端端正正的,今天却有点不对劲。有几颗大蒜你挤着我,我挤着你,好像要打架一样。爸爸说:“这是大蒜的根在土里面长得很快,向四面延伸,相互拱着,所以才这样。”我一边把它们扶正,一边对它们说:“别吵了。”

  啊!原来大蒜的生长过程中也抢占地盘呀!

  10月17日星期三雨

  今天又有新发现,仔细观察,原来大蒜芽分化出来的苗不是一片,而是两片,一片长,一片短,横着看过去像“V”字形。爸爸说:“这个时期要每隔两天浇一次水,让苗的'生长有足够的水份,还要让苗有充足的阳光,苗才不会变黄。”于是我又给大蒜浇了水,还把种大蒜的钵子放到阳台上。

  我想:这样大蒜一定会长得更快更好。

  10月18日星期四雨

  大蒜苗长的好快呀!最长的大约十厘米,宽约4毫米,最短的大约6厘米,宽约3毫米。有的像剑一样指向上空,有的像垂柳一样扭扭捏捏。

  看着它们快快健康成长,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特别高兴。

  10月21日星期日雨

  又过了几天,有的大蒜长出了三片叶子,先长出来的最长,是深绿色的。后长出来的最短,是浅绿色的,也有些依然只有二片叶子,我把栽种大蒜的钵子转了一下,把只长出两片叶子的蒜苗,朝向太阳一面,我拍着手对它们说:“你们快点长大,跟上‘哥哥,姐姐’吧。”

  看着我种的大蒜青翠欲滴,我兴奋不已,这个星期的观察日记到此结束,你们自个去长吧!

成长日记 篇4

  当班主任的第一天,他带领一帮最为调皮的孩子送了她一个终生难忘的礼物——十只鲜活的蛐蛐。那是他们几人奔忙半日的结果。

  她满怀欣喜,小心翼翼地打开密封的盒子时,鲜活的蛐蛐顿时“吱吱”叫蹿起来。她还未看清楚,几只黑乎乎的虫子便跃上了她的肩头,她一瞬间吓傻了,竟然丝毫不顾场合与个人形象,在教室里乱跳乱蹦,惊惶失措,惹得众人捧腹。

  事后,她气极了,委屈的泪,顺着洁净的脸庞簌簌而落。她不远千里,不辞劳苦地从北国之都前往这片荒村支教,却万万不曾想到,这些在贫困中生长起来的孩子,竟然会如此淘气。

  她一个人,肩负三个年级的课程。偶然,哪位同学病了,她还得充当临时医生。一日下来,筋疲力尽。她时常会想念她曾经所在的城市。直到此刻她才明白,之前那座生自己养自己又让自己怨声载道的城市,其实,是多么美丽与诱人。她不止一次想要回去,可总觉得对不住那些村民。她刚来的第一天,还未当上班主任,便已向那些前来热情迎接的村民许诺,要在这穷乡僻壤待足三年,教会这帮孩子读书写字。

  他不喜读书,即便他真切地知道,知识可以改变他的命运,可以带他离开这片贫瘠的土地。若按“调皮孩子多聪明”的常理来说,他该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一无所有的荒村里,他总能找到让大家开心娱乐的法子,他总能让每一个老师哭笑不得,他总能让班上的那几个男同学都听他发号施令。

  为了让他有责任心,发现自己的不足,她让他当了班长。原本以为,颇有威信的他会管理好班上的课堂纪律,殊不知,他却带着全班同学提前早退,逃到后山腰上采野果。

  他的学习成绩每次都很稳定,保持倒数第一。所有的老师都对他绝望了,劝她,不要再在他身上花半点心思,他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她不信,说,要证明给他们看,他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他逃课游泳,碰上大雨,通身湿透,不敢回家,怔怔地坐在教室里等待衣服被身体烘干。殊不知,却发起了高烧。她背着他,来不及换鞋,踏着高跟皮鞋,“噌噌”地迈上山路。他伏在她的背上,勉强地撑着雨伞。

  躺在诊所的病床上,他看着她因崴倒而浮肿的右脚,断脱的鞋跟,一言不发地流泪。她以为他怕自己回家后会被父亲责打,于是就轻抚着他的肩膀,安慰地说:“别怕,别怕,待会到家了,我就跟你爸爸说,你在我家里补习功课。这样,你就不会挨打了。”

  他哭得更凶了,“呜呜”地喘不过气。她不知道,他根本没有父母。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一同南下打工,结果,一去不复返。这些年,他与奶奶相依为命。他之所以不敢回家,只是怕年迈的奶奶伤心罢了。

  第二日,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何他听课忽然认真起来了。可与那些故事里的结局不同,现实中,没有奇迹发生。他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在做表面工作,他实在不想读书,可又不想让她伤心,只好这么做了。

  毕业之时,尽管他的学习成绩仍旧保持“第一”,可性格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恶作剧,不再喜欢让他人难堪,不再内向、孤僻、乖张。短短三年,他变得高大、强壮、开朗、活泼、乐于助人,如换了一人。

  离去的当天,所有孩子依依不舍地将她送上了山路。绿树滚滚,模糊了她的视野。她再三驱逐,都无法将他们撵去。她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孩子们站在松涛呼啸的`山间,哭了。

  他隐在人群中,几次欲上前告别,都未能鼓足勇气。他多想上前亲口说声“谢谢”,抑或,说声“对不起”。可最终上前时,却如鲠在喉,只得奋力地挥了挥手。

  很多年后,在黄土地上徘徊过后的他和当年的父母一样,踏上了南下的列车。第一笔工资,他用来买了一双崭新的高跟鞋。

  她收到这双高跟鞋时,几乎都忘却了他的名字。在城市中,她已经送走了很多届优秀的学生,他的名字,已在这些记忆中模糊。直到目及盒中的相片,她才恍然记起,那个在很多年前,让她难堪落泪的大眼调皮男孩儿。

  照片背后,是一段让她落泪的拙劣笔迹:“感谢您,老师,直到我们别离的最后一刻,您都未曾将我这位最差的学生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