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四年级清明作文300字

时间:2023-03-08 11:43:24 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四年级清明作文300字集锦五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清明作文300字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四年级清明作文300字集锦五篇

四年级清明作文300字 篇1

  一片绿意肆意蔓延的山坡,从山脚到山腰,隐蔽的林中,一座座杂草丛生的坟头。明亮的绿叶被风带到巨大的蓝色苍穹之下和着坟包上沾湿的花瓣飞舞,然后又吹回土壤。残留的夜啼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这黑夜中墓地里闪烁的鬼火,慑人的恐惧又晕染出幽静和惨白,转而又是一个良辰吉日,两个壮汉,一口棺材,声势浩大的一群奔丧者,黑发缟衣,或掩面啜泣,或仰首号啕,一路遍撒纸钱,粗糙的.质感与天空摩挲,最终渗入泥土里。来到山坡上,挖坑,放棺材,填土,守灵,寒冷的北风直吹。人们生起篝火,待上一晚,确认亡灵升上了天空,才缓慢地散去,一周过去,青草大片大片地生长铺上土包。一月过去,堆砌的石块风吹雨打,褪去了颜色。一年过去,清明节,携一把柳枝,捧一束白花,带一篮祭品,重回那个沉默的山坡,慰藉已去的灵魂。可不曾想到,那红烛的些许火苗,竟肆虐了整个山坡,火焰嚣张地嘶鸣,在风的助长下,转眼,山坡已燃成了灰烬。

四年级清明作文300字 篇2

  清明节有许多习俗,假如你还不是很了解,那就由我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清明节习俗之一:放风筝。放风筝是乡人最喜欢的活动了。他们都是自己做风筝的:砍几根竹子破成竹篾,再用竹篾和细铁丝编织。这就做好了风筝。

  清明节习俗之二:扫墓。每次扫墓大家都会聚在一起给去世的亲人上坟,祈福平安。

  清明节习俗之三:植树。在家乡,清明节到了就要参加植树。在清明的'时候植树,树的成活率很高,长得也快。因此人们经常在清明的时候植树。

  清明节习俗之四:禁火。这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由于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被晋文公烧死了。于是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除了以上四个主要习俗,有的地区还在这一天去插柳、荡秋千、种蔬菜……说了这么多,你一定对清明节的习俗了解了不少吧!清明节就要到了,你可别忘了去一一实践哦!

四年级清明作文300字 篇3

  昨天,马老师跟我们说明天要去春游。我们全班高兴起来,热烈讨论着明天带些什么?

  我和妈妈一起去国商买了零食和水果。一走进国商就碰到了一位朋友,是三(3)班的张宁,她也是来买零食的。刚走下电梯又碰见了我们班的袁子淇,她也来买零食。我发现今天来买东西的好像全是小孩子。我看来看去,先拿了两包海苔,一包鱼趣,再拿了两包牛肉片,妈妈常常反对的薯片也买了两包,最后我买了一瓶饮料。

  到了早上,我们都早早的到了学校。大家先在上操场集合,八点到了我们就出发。走啊走,路边小草探出脑袋好像在欢迎我们,小花伸出小手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小鸟飞过来好像在帮助我们指点方向。再往前走有一个用石头做成的`小瀑布,上面停着一只雪白色羽毛的小白鹭,它正在捉鱼呢。我们继续往前走,10:20分终于走到了象鼻山脚下。往上一看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方已经修好了一条整齐的山路,一直往上走,走到山顶就是裘翌芳老校长的墓了。先进行了升旗仪式,然后送花圈,再默哀三分钟,最后退旗和绕一圈墓。

  扫墓结束,我们下山走到大坝旁边找位置坐了下来。老师宣布自由活动,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散开了。

四年级清明作文300字 篇4

  清明节那天早上,我早早就起床了,刚吃过早饭,我和奶奶、妈妈、爸爸、三姑夫、三姑妈、二姑妈、大姑妈就出发去枣园山墓园去给爷爷扫墓了,我很开心,我最喜欢扫墓了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路两边的风景很美丽,都是油菜花,金灿灿的。还有粉红粉红的.樱花,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红花悄悄的开放。我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造园山墓园。那个墓园一眼望不到头。因为爷爷的墓在高处,所以要走好多好多的台阶,终于墓旁边了。我的腿都软了。

  终于开始扫墓了,我先把墓碑上的树叶捡了,接着大家拿出抹布,把墓擦的干净又明亮,我想,爷爷在墓里呆了这么长的时间,一定很饿。于是大家拿出食物放在了墓碑旁。我们还给爷爷烧香,点蜡。还磕了头,然后烧纸。时间过得真快,眼看着墓就要扫完了,最后我们还洒了花瓣,有康乃馨,菊花、勿忘我……洒完之后我就回家了。

  今天扫墓真开心,希望明年还能扫墓。

四年级清明作文300字 篇5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