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作文

时间:2023-04-22 18:52:56 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黄河的作文3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河的作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黄河的作文3篇

黄河的作文 篇1

  黄河-我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5464千米,源头海拔4800米,平均每秒流量1774。5立方米,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中国人没有不知道黄河的。这条奔流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我国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更用她那伟大坚强的精神激发广大民族的自豪感和信心,激励我国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的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宏扬历史文化。

  黄河在壶口瀑布以雷霆万均之势,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我国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我国中华民族的站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相传"鲤鱼跃龙门"的故事源于龙门。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达到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我国中华儿女顽强平拨,奋斗不息。

  黄河,我国第二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作为我国中华儿女,作为中国人,更应该为黄河感到自豪。更应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啊!黄河-母亲。我们永远向你学习,学习你那伟大坚强的精神。

黄河的作文 篇2

  记得那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妈妈领我去刘家峡玩。

  我们先来到刘家峡水库大坝,只见码头上游人如织,水面上游船画舫,快艇来往穿梭。偌大的水库真像一座迷人的水上乐园。看到这热闹的气氛我和妈妈迫不及待的登上快艇,便出发啦!刚上快艇我心里非常害怕,但慢慢的就不害怕了。顺着快艇尾部望去,只见船尾托起一串长长地浪花,可漂亮啦!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只见水库两岸有许许多多的羊在早地上吃草。

  慢慢的,船越往前行,水面越来越窄,船突然向东一个大转弯后,顿时眼前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妈妈对我说:“那里就是黄河小三峡。”一座座奇形怪状的山峰顿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有的像卧虎藏龙,有的像擎天柱,最有意思的.就是姊妹峰了,这还有一个传说呢!

  从前有一个王子想出去修行,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这里,看到这儿佛光万丈,觉得是个修行的好地方,于是便留了下来,他的妈妈和小姨很想念他也跋山涉水来到了这里找到了王子。她们也留了下来,天长日久就变成了姊妹峰。

  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炳灵寺,我们拾级而上,抬头看见“炳灵寺”三个镏金大字出现在面前。我迫不及待的进了炳灵寺的大门。首先看见几幅壁画,上面都是佛像,最有意思的就是睡佛了。他的眼睛眯眯的睁着,好像怕我们吵醒他似的。

  刘家峡还有很多旅游胜地,你有机会一定要去哪里玩。

黄河的作文 篇3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xx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xx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