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改写作文

时间:2023-05-06 12:33:00 作文 我要投稿

有关游子吟改写作文汇编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子吟改写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游子吟改写作文汇编五篇

游子吟改写作文 篇1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坐在马车上回到了思念已久的家。家乡的一切都没有变,那条小溪依旧那么清澈;旁边的柳树依旧那么翠绿;树底下的茅屋依旧那么干净、整洁;可我最最亲爱的母亲却已经告别了人世。

  我到母亲的坟前,跪倒在坟前,失声痛哭起来。回忆着当年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那年,我刚满十八岁。皎洁的月亮早已升起,而我还坐在窗边,寒窗苦读,准备迎接今年的京城赶考。当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此时,母亲房里的灯还亮,正想准备进去问问母亲这么晚怎么还不睡。这时,透过灯光,我发现母亲正在为我缝补衣裳。突然我看到了母亲的脸上浮现了层层皱纹,只见母亲拿着一件衣服,将针线上下穿梭着,吃力地缝,不时地拿起衣服,幻想着儿子的身躯,看看自己缝的衣服给儿子穿合不合身。我的心一阵冷颤,便冲了进来,叫着:“娘!”娘看了,用粗糙的双手抚摸着我的脸蛋说:“儿啊!你在去凉城的路上,要多穿点衣服,小心着凉呀!”我点点头,流下了泪水。

  现在,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依旧回忆着那段往事。

游子吟改写作文 篇2

  一个冬天的晚上,寒风呼啸,小山村已是一片寂静。

  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因为明天一早,我就要赴京赶考了,就要离开哺育我二十多年的老母亲。

  这时,我看见一个瘦小的影子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是我年过花甲的老母亲。咦,母亲怎么还没睡呢?原来,她正在缝补我那破旧的衣服。

  一阵寒风吹来,母亲直打着寒战。这时手已经冻得发紫了,但她只是哈了一口气,使劲地搓着手,接着又一针一线地缝了起来。

  寒风一次又一次无情地将蜡烛吹灭,母亲无奈地望着那不争气的蜡烛,用那冻僵的手一次又一次地把蜡烛点燃。微弱的灯光照着母亲,我发现母亲又多了几根白发。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八岁那年发生的.事情:

  老师让我们每人买一本《三字经》,可是我家境贫寒,有时候,连饭也吃不饱,哪还有钱买一本书啊!我决定不告诉母亲。可是,不知道什么风把这消息吹到了母亲的耳边。那天我一回家,母亲就把一本崭新的书递给了我,说:“儿啊,你明天就把这本书带到学校里去看。”后来,我才知道,母亲用家里的最后一点积蓄,给我买了这本《三字经》。

  灯光下,母亲还在聚精会神地缝衣服。那针穿梭自如,蜡烛仿佛也懂得母爱,显得更亮些了。突然,母亲被针扎了一下,眉头一皱,但她只吮了一口,又缝了起来……

  “喔喔喔——”公鸡打鸣了,太阳露出了鱼肚白,母亲轻轻推了我一下,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看见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母亲会心地笑了。

  我吃完了,母亲把我送到了村口。看见我远去的身影,她的眼睛湿润了。

  我望着路旁的小草,不仅吟诵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哦,无言的母爱!

游子吟改写作文 篇3

  院子里静悄悄的,瑟瑟的风无情的扫过整个村庄,这里寂静极了,只有一个茅舍里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借着油灯的微光,两鬓发白的'母亲正为要出门远游的孟郊缝制衣服,年迈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满脸皱纹之间的双眼不禁流露出丝丝不易察觉的惆怅:孩子啊,出门在外可要注意身体呀……此时此刻,母亲难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她只好把千般情,万般爱凝聚在这一针一线中,让它更结实,更耐穿些,它不知到孩子这一远去,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窗外的风“呼呼”的刮着,就和母亲难以克制的心情一样,她担心孩子一路的身体和安全,到底得多久才回来?

  旁边的孟郊正看着书,一页一页,翻了一篇又一篇。可心思却全不在这儿,双眼悄悄的注视着历经风霜的母亲,他担心自己走后没有人好好照顾母亲,害怕母亲会过着比原本还简朴的日子,居家过日子,老人总是为儿女们着想,自己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母亲为了养育孩子,不知操劳了多少心?付出了多少爱?而母亲无怨无悔,愿意不求任何回报,只求孩子平平安安。孟郊心中思绪万千,心想,母亲啊母亲,我出门会自己照顾自己,倒是您,冷了一定多加些衣服,饮食也不要节约,想吃什么就去买,要注意身体,干农活时也不要太累了。母子俩心中所想的全是之前已经互相提醒,关心了好几次的话,他们在无言地沟通,希望彼此好好生活。

  母亲继续为儿子密密地缝制衣服,孟郊在心中默默地大声诉说:“母亲,儿子的这一点点爱心怎么报答得了您那深重的恩情呢?”

游子吟改写作文 篇4

  雪,忽飘、忽洒地一直下到晚上,大地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一间破烂的茅草屋坐落在山脚边,它的门窗被凛冽的寒风吹打得“咚咚”作响。

  夜已经很深了,从门缝里还透着微弱的亮光。屋内灯光昏暗,一快破布遮挡着没有玻璃的窗户,竭力想阻挡寒风的'侵入。炕上放着一张破旧的桌子。一盏煤油灯放在桌中央,火芯轻轻地跳动着,似乎给房间带来了丝丝暖意。一为年过花甲脸上布满皱纹的母亲,坐在炕上,双膝搭着儿子的衣服,衣服上已有了好几个补丁。慈祥的母亲伸手从桌上的箩筐里取出针线,开始穿针引线。

  只见她眯缝着眼,凝视着左手捏得紧紧的针,将右手拿着的线,借着微弱的灯光,穿入了孔中。然后,母亲便埋着头,一丝不苟地缝了起来。她用苍老的长满茧子的手熟练地穿着,缝着。这一针针,一线线都缝得那么细,那么密。倾注了多少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呀!母亲边缝边想:哎,现在天也冷了,明天孩子就要出远门了,如果衣服不结实不耐穿,孩子一人在外,衣服破了没人补,会冻坏婶子的。想着想着,母亲抬头看见儿子正全神贯注地看书,怕儿子冻着、渴着。便停下手中的活,慢慢站起身来,捶捶酸痛的腰,端起茶壶,为儿子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而自己的手已被冻得通红。

  为了进京赶考的儿子正津津有味地翻阅着书籍,“儿子,喝口水,暖暖身子吧!”听到母亲的话,他抬头一眼就望见了那件被母亲补好的衣服。他小心翼翼地接过碗,还激动地说:“谢谢您,妈妈!”顿时,一股暖流涌遍了他的全身,屋外的雪风是寒冷的,母爱却让他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他激动不已,热泪盈眶,心想:母亲,你像那春天的阳光,我如小草,正如小草报答不了阳光一样,儿子的一点小心,又怎么能报答母亲对儿子深重的恩情呢?想到这儿,他不由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慈母手中线……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改写作文 篇5

  夜深了,月亮挂在天上。村子里一片寂静,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唯独有一间用茅草搭成的小屋里发出一点微弱的烛光,仔细才看清楚有两个影子倒映在窗子上。

  这个寒冷的夜晚,孟郊坐在木头做成的凳子上看书,另一旁是他那白发苍苍,脸上全是皱纹的年迈的老母亲。

  孟郊明天就要去京城赶考,所以母亲特意为孟郊缝补了几件上衣。母亲的眉头突然一紧,原来针尖刺进了手指,但母亲很快又舒展开眉头,继续埋头缝补起来。那针线在粗布上来回穿梭,一上一下,一穿一拉……这一切全被孟郊看在眼里,他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的.眼中闪烁着点点泪光。母亲一边缝着衣裳一边对要上京赶考的孟郊说:“儿啊,这次去赶考,路途遥远,娘为你多缝几件衣服,路上可以有个换洗。”孟郊哽咽着说:“娘,我一定会好好考试,中了状元好把娘接去同住。”

  这时,一阵清风传了过来,孟郊望着坐在对面的老母亲,母亲好像要把她对孟郊的所有不舍、思念以及对他万般的爱都要缝到衣服里,她缝的是多么认真,多么仔细,就怕漏下一点思念和不舍。

  母亲就这么一针一线地缝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全部缝完,之后,母亲又把这些衣服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袋子里。

  离家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孟郊看着母亲为他准备的行李,眼泪顿时夺眶而出,心里不禁想到:“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对我们的爱,母亲的爱真是比天高,比海深,比地大。”

  想到这儿,孟郊诗意大发写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