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节》的作文

时间:2023-05-08 12:51:28 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写《春节》的作文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春节》的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写《春节》的作文四篇

写《春节》的作文 篇1

  家乡的春节,很多风俗与外地一样。

  腊月二十七,是年集,村子里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挎着小篮子去集市上买些东西,备着过年用。而这时,孩子在集上看中了什么,大人一定给买,否则是不吉利的。集市年年办的都很热闹,最显眼的是卖红灯笼和中国结的,听说以前还有卖香囊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到了年三十的中午就要忙活起来了,奶奶蒸一锅香喷喷的大馒头,一掀锅盖,从门前经过都能闻到香气;爸爸准备一条木棍放在门口,迈过这木棍就象征着走向一个新起点,拜托了过去一年里所有的不愉快、不如意;爷爷在门上贴春联,我就帮忙贴倒喜字。

  除夕夜里,吃过丰盛的.团圆饭,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看春晚。到了午夜十二点,就要放鞭,爷爷把一长串鞭挂在晒衣绳上,由爸爸点,我就在屋里,趴在窗前,捂着耳朵,看鞭炮和天上的烟花。放完鞭,奶奶要盛两碗饭,每碗饭上都插上筷子:一碗饭摆在桌台上,供灶王爷;另一碗则要在院儿里摆上桌,放水果,酒菜等,以供祖宗。这种仪式,女人似乎是不适合参与的,每年都是爸爸和爷爷在院子里烧纸、磕头。夜里还要守岁,枕头下面要塞上红包。

  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先要向长辈行礼,然后就能收到压岁钱,这种时候,我是很主动的。早饭吃饺子,谁吃到枣,明年一定交好运。吃完饭要去亲戚家串门,几乎要把整个村子走个遍。每去一家,主人都会塞糖给孩子,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家乡的春节一年比一年热闹,可是越来越多的人随着工作的日益繁忙而淡忘了这些——最初的、最美好的心灵慰藉。

写《春节》的作文 篇2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可以说是欢天喜地,全国欢庆,幸福团圆的美好日子。新年,随着鞭炮声远去,也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到春节时,家家都把房子装扮的十分喜庆美丽。每家每户都会制作可口美味的食物,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那就让我来讲讲我家过节的美食吧!

  麻叶,这种是用面做成的春节食品,有甜也有咸的,甜的是用柿子面做成的,咸的是用普通的面粉做成的,再撒上芝麻。然后把它们变成两层,再变成类似麻花状,最后下锅炸就完成了,味道十分香甜可口。至于其他的,就是七碟子八碗,花生、香肠、莲菜、牛肉、冻肉……还有许多好吃的。

  大年三十又称除夕夜,在这一晚大人小孩是不让睡觉的。以前都是看完春节联欢晚会才会忍不住睡着,而今年,我们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十一点时穿上过年的衣服,去庙里上香,庙里有许多人,都是来上香的`,来寺庙外向漆黑的天空望去,天空上满天都是是星,群星璀璨,它们像是天上的小精灵,来看看人间的热闹情景。在零点时庙里烟花满天,好耀眼,好壮观,而许多人在那一刻磕头许愿,只是为了图个好兆头,等我们上完香,已经一点多了,庙里的人也陆续离开。

  这个春节是多么有趣又难忘呀!

写《春节》的作文 篇3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每个地方都很热闹,我们家乡也不例外。

  我的家乡在潮汕揭阳。那里每到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大清扫一遍,把家里的椅子呀、床呀、等等家具搬到门口洗一遍然后到太阳底下晒。铁门都要图上新的一层油漆。家家的子女不管什么都要从外地赶回家过年团聚。

  到了除夕时,人们早早地洗好了澡穿了新衣服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这里面鸡鸭是不可少的',菜都很丰盛,其中小孩最喜欢吃鸡柳了。吃完饭后男孩子们都各自玩去了。到比较宽大的地方放鞭炮去了,女孩子玩烟花。

  正月初一,大人穿着新衣服去亲戚家拜年去了,小孩也跟着去了。每到这时候小孩子们都很开心,因为都能领到大红包。老人呆在家里等着其他亲戚来拜年。大街上都是鞭炮声和小孩的欢呼。

  正月初八是老人最开心的日子了。每到初八初九家家的男人都要去迎财神,男人抬财神,13、14岁的小男孩那彩旗,后面一堆锣鼓声迎来,走到每个街道去报平安。正是这样初八初九两天都会有一个戏团的人来为每个人演潮剧,这种老人最爱看了。戏团后总会有一堆卖烧烤和零食等等的来摆摊,小孩子们都会向大人们要钱买弯曲或零食吃。

  到了初十,大人们都要回去工作了,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就这样,热闹的春节结束了。

写《春节》的作文 篇4

  你知道,过年问什么要去给人们拜年么,不知道的话我来告诉你。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