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作文

时间:2023-05-23 14:35:50 作文 我要投稿

【精华】黄山的作文3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山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黄山的作文3篇

黄山的作文 篇1

  20xx年7月19日一早,我和家人一起去黄山游玩。黄山原名黟山,黑色山的意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难怪徐霞客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沿途我们随处可见这样的蓄水池,其作用就是万一发生山林大火,可以用这水来救火,消防栓也是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所有道路中的奇松没有被砍掉,而是用竹排包一圈保护起来,这些小的细节也说明现在对黄山的保护工作做的很到位。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让无数人迷醉,黄山的日落日出更是美的如诗如画。第二天一早我们就亲眼目睹了日出东方的神奇。日出之间的霞光令人惊奇,霞光照射在黄山的主峰上,反射出一种桔色,非常壮观。

  随后我们向光明观出发,还好沿途都是铺好的'石阶,我们边爬边领略途中的美景,历经千辛万苦我们才爬上了光明顶,光明顶海拔1860米,这也我攀登的最高山峰。以后我还会继续挑战我的下一个高度。

黄山的作文 篇2

  啊——我要去黄山了,我一晚上没睡!太让人激动了,天一亮,我就早早得起床,叫醒了家里所有人,穿衣服,洗脸,刷牙,我都等不及了,平时我可没这么积极,终于出发了,路上我就在想想黄山长什么样子,妈妈爸爸和姐姐们都不愿意说,跟我讲到了你就知道了,到了门口,还有买门票排队,我都等不及了,前面的队伍还这么长!

  好不容易我们坐上了缆车,我后悔了,坐在缆车的时候,很害怕,是因为往后面要掉下去的一样,妈妈呀——坐完缆车,到山上,我觉得我有点晕乎乎的',漂亮的导游给我们讲了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姐姐说在二年级的课本中就有关于黄山的课文,我开始期待这篇课文了,是不是和我看的黄山是一样的呢?

黄山的作文 篇3

  自古以来名人多爱黄山。黄山以“松石云泉”著称,是个清闲养性之地。我这次就瞄准黄山来了场登山行。

  驱车四十分钟到黄山,还要换乘索道。我们去得不妙,天公不作美,下雨,雾气灌满了山间。乘上索道,周围是个白洞,云和雾像在搅拌机里一样掺和在一起,让人看不清山的主体。

  上了山,先去看黑虎松。这松树倒是苍劲,浑身都是直直落落的线条,露出遒劲的苍老的枝干。叶子针似的插在树干上,浑身军人般武装,难怪先人梦见树下卧有黑虎,刚劲雄浑的样子。

  再去看“梦笔生花”。“梦笔生花”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看也。云雾掺和成白色的洞笼罩着它,只可隐隐约约见到一座如笔一样瘦削直立的山上孤立着一棵蘑菇状的树,好似鸡冠花,又如蒲公英,还宛若笔端开花,真是奇妙无比。相传李白做梦梦见了这一壮景,便取名:梦笔生花。不禁令人惊讶:这世间,缘成此物?

  过了梦笔生花,穿过北海宾馆,我们就上光明顶了。光明顶有一千八百六十米高,虽仰头即见,但登时还得赞九牛二虎之力呀。这时,雨不失时机地骤然加大。豆大的雨点,打在我们的'头上、背上、腿上,让人想找个什么地方赶紧钻进去。爬着爬着,松树会赏给你一滴露水;水花会送给你几次惊险;云朵会赐给你些许雨水,真有万千回味啊!此情此景,让我们顿时抛掉了腰酸腿疼、疲惫不堪,加油加油,一下冲到了顶上。顺着光明顶举目四望,绿的松,白的雾,黄的石,尽收眼底。虽然雾气占了一大半,但感觉似临仙境,还是挺满足的。

  过了光明顶,又急急前往百步云梯。听说是演员刘晓庆成名时的拍戏之处,她是一步步跪着上去的。说是百步,实为二百一十九步,真不少啊!我来了个“双档跨”——就是两个两个跨上去,缓的就只跨一档。云梯边有形如龟蛇的石头,高耸而立。古人说,这是“龟蛇二将守云梯”。古人的想象挺形象的,我反正越看越像。这儿地势很高,向下望去好似一个洞,白色的,另一个世界。也不知道龟蛇天天守着,不怕掉下去吗?

  废话不多说,速速往迎客松赶。黄山精妙之所在就是这儿。赶到的时候,人声鼎沸。雨小了,人多了,人头数不胜数。好不容易才挤进去,慌慌张张拍r几张照,马上跑出来呼吸新鲜空气。迎客松果然名不虚传,上面的松针直挺挺的、一团团的,好像是人头上戴着一顶草帽,绿色的松针更加璀璨夺目。下面的枝条像是被松针压弯了似的,缓缓下垂,摇摇欲坠却又不倒,就像向游客做“请”的动作,真是佩服大自然的杰作。

  舍弃了索道之便,我们乘兴一路走下山去。天放晴了,山上的冰川遗迹露了出来。树枝还顽皮地把水滴放进你的衣服里,真有意思!走下来还是很辛苦的,可是累了腿脚,它们早已被酸痛折腾得痛不欲生了。不过为了美景,这点苦累是值得的。

  走下黄山,不禁感慨:终于一览黄山美景了!虽说黄山的景是美好,但主要是累。概括起来是:黄山之景甚美好,只是累坏腿和脚;五海巡游风光好,松石云泉真奇妙!

  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称,关于黄山的游记屡见不鲜,本文却有自己

  独到的特色。黄山上美景甚多,小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取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工笔勾勒。或妙用比喻,或引用古言,或阐释典故,形象生动,使人如亲临其境。文章移步换景,夹叙夹议,篇末总结之语,又平添了几分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