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后感作文

时间:2023-05-28 10:49:40 作文 我要投稿

精选圆明园后感作文集锦六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明园后感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圆明园后感作文集锦六篇

圆明园后感作文 篇1

  圆明园是万园之园,是一座举世文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艺术价值也很高,圆明园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但是,就是这样一座盖世无双的建筑瑰宝,1860年英法联军夺走了它的光辉,一场被熊熊大火,它成了一堆残柱废瓦。

  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当时,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双手的中华民族,拥有亿万双眼泪汪汪的眼睛的祖国人民,只能握着铮铮空拳,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灰烬——而恶昏庸无道腐败的清政府,不光不阻止这一恶行的.发生,反而继续投敌卖国,继之而后的中法战争竟然出现了“法国不胜而胜,祖国不败而败的”奇怪现象。原本完整的国家变得四分五裂!

  当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时,英法联军得意忘形,那肆意的哈哈大笑,穿越时空,穿越历史,仍然响在耳旁。你们太可恶了!你们就是无恶不作的强盗!你们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你们将被历史永远咒骂!( 苏州万达企业服务 - www.szwdzl.com )

  现在的圆明园,没有了往日那盖世无双的风采,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富庶,想到这儿,我无比的惋惜和生气。这是懦弱的清王朝落后挨打的见证,今天,我们要好好学习,振兴中华,不让悲剧重演!

圆明园后感作文 篇2

  记得电影《火烧圆明园》中有一段话: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200字。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这空拳,眼睁睁看着这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在我国首都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地方————圆明园。它是一个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园内不仅建筑宏伟,而且还收藏着各种各样奇珍异宝。但是,这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却在1860年被残忍的八国联军抢走了里面所有宝贝。就连他们抬不动的`,也被全部毁掉。最后,为了销毁证据,侵略者在园内放了火,将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殿堂没了,亭台没了,整个圆明园都没了!留下的,只有一片废墟。

  读完这篇课文,我无比气愤。圆明园全园面积占地5200余亩,是我国花了一百五十多年建造的。当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八国联军却在几天之内将它毁于一旦。我也很气愤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他们整天花钱如流水,供自己吃喝玩乐,在军队在却舍不得花钱。这才导致当时中国力量非常弱小,八国联军才敢来侵略我们。

  这时,我想起了一位老人卢长青曾回忆:日本鬼子打骂中国人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日本人规定中国百姓不准做马车,否则就要遭到毒打。中国老百姓种稻子却不准吃米饭,只能吃橡子面和苞米面。日本鬼子还养着几十条狼狗,抗日战士和“不听话”的人就丢到圈里喂狗。

  日本侵略者是多么残暴呀!他们占领中国时,就杀害了大约1000万中国人。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了,不再是“东亚病夫”了。但我们不能忘记国耻,不能忘记中华民族受尽耻辱的年代,要记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长大后好为祖国的强大出一份力,决不能再让别人欺负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圆明园后感作文 篇3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课我感到无比的愤怒与惋惜。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然而,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园却于被法兰西,英吉利这两个无耻的强盗却掠焚毁,变成废墟。这座占地2500余亩的园林,却禁不住三天三夜的纵火焚烧化成一片灰烬。如今的圆明园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想到这里,我不仅对清政府的腐无能和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感到无比的愤怒,有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的惋惜。为了让圆明园的毁灭成为过去。为了使我们中国不再落后,不让外国人欺负。

  所以脑子里有这样一个信念就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后感作文 篇4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学完后让我心如刀绞,悲痛不已;也对侵略我国领土的帝国主义更加的愤怒、痛恨。

  课文里讲到圆明园曾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里面珍藏着许多的名胜古迹,奇珍异宝。园内汇集了天下的美丽风景,融合了中外的建筑风格,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劳动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它展现了我国曾在历史有过的辉煌。我们看了圆明园以前的幻灯片,那里面真是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作为中国人谁都想亲眼看到以前的圆明园的景观,可这一切都不存在了。现在只剩下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和一片废墟。英法联军将这里践踏、破坏,最终将这里毁于一旦。以前的圆明园和现在的圆明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强盗”不仅毁灭了圆明园,而且抢走了圆明园中的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这表现了他们的凶恶与贪婪;这些“强盗”十分骄傲,各个拍拍自己抢夺过来的.“包袱”,手拉着手一起回国。如今他们把这些东西放在拍卖会上拍卖让自己发财。这些本应该是属于我们的东西,现在却要以昂贵的价格买回,真是让人感到可悲和可气。

  现在,睡狮已醒,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经过漫长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这胜利是多么的艰辛和来之不易。因为圆明园是中国历史文化史上的遗迹,所以经过了整理和整修,虽然已经不能修的像以前一样富丽堂皇了,但这是让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历史。虽然我们曾经被屈辱、被侵略,但我们没有任命和退缩,在最后一缕硝烟消失时,我们就翻身站了起来!这些在历史书上留下了侵略者侵略我国领土的痕迹,我们将永不忘国耻;也会以此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圆明园后感作文 篇5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心情澎湃,觉得火烧圆明园是历史上一个莫大的耻辱。

  文中讲述了1860年8月份,英国和法国联合侵犯我们的首都北京,并到圆明园内把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后竟用大火将圆明园化成灰烬。

  就当我读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肺都气炸了。我仿佛看到那些前来侵略的敌人们见到园中的奇珍异宝都惊呆了,疯狂地将贵重的物品占为己有,他们的腰包都塞得满满的。要是遇到那些比较重的瓷器,他们拿不走,可恶的敌人就用牲口搬运或用棍子将这些瓷器打碎。他们如此无法无天,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再加上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所以才处处受到各国侵略者的欺负。

  我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时,我咬牙切齿地说:“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他们不仅仅把我国收藏的文物掠走,为了销毁罪证,英、法两国的侵略者还把我国这一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让我深深地认识了“落后就得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圆明园后感作文 篇6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用了两节语文课的时间,欣赏了一个皇家园林“一生”的纪录片,看后,我们有许多话语想与众议论。

  圆明园由康熙、雍正、和乾隆精心设计,着手打造,用了151年的时间建造了一个好比人间仙境,漂亮精美,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圆明园。并藏有大量奇珍异宝。圆明园内有数不尽的宫殿和令人陶醉的景点。乾隆皇帝认为圆明园十分了不起,不论外表,和建筑所蕴含的含义都别有一番风味。

  这样的好景不长,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清军也在大力抵抗。但是,英法联军仅有三千人,用先进的武器把超过三万名的用鸟枪和腰刀抵抗清军统统杀死,让我感到无比的痛惜。我同时也十分愤怒,中国拥有人力物力,拥有许多资源,就是没有好好地利用起来。庞大的军人队伍没有优秀的武器和高超的武技,最终只能全军覆没。更何况国家拥有着英式枪(qiang)支,但又未曾批量生产,给清军使用。令我最气愤的,就是乾隆对科学的厌恶,甚至认为科学是玩物丧志。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认同科学,那么,国家的强大又从何谈起?就是因为大清帝国的落后,才使得英法联军得逞。

  乾隆皇帝实在是对外国太敏感,只想靠自己的实力走下去。合作可以促进国家的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还可以使两国更加了解对方,并对对方更加友好,能保持和平。相反,乾隆皇帝对他国的不认同,让英军难以完成女王使命,才用武力侵入中国。对于咸丰,他实在是个败家子,享受皇帝所拥有的豪华生活,但又不治理国家,在危机爆发之时,也不想办法,只顾着逃难。因为这样的皇帝,在危机关头,我们只有饱受折磨。一个国家文明的落后,和不做事的'统治者,加起来就是一场不可言喻的灾难。

  我对英法联军是十分痛恨,这庞大的军人队伍用机枪无情地夺走了三万多人的生命,又侵入了圆明园,可以抢的东西都被士兵们抢光了,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几千声打破玻璃瓷器声在同一秒同时发出,这样的情景也持续了许久,这多年前的精美艺术品在瞬间就变成了碎陶瓷块儿,当今谁也不知道这曾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谁也不知道破坏它们的人是谁。这些还不算什么,英法联军还有条不紊地把火把统统投向圆明园,使圆明园在几分钟内便燃起熊熊大火,三天三夜的时间里火带着圆明园和三百名官女一起离开了我们。英法联军却带着胜利的笑容。这群人从此让了令人神往是圆明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的心头充满着愤怒的气,久久不能平息。

  简单的说,一样好东西突然失去,你只会痛心。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一天,有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法兰西和英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