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3-11-01 17:02:32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通用】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用】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要说春节的习俗,那就必须得说说整个春节最忙碌的那一天——大年三十了。

  清晨,天空刚刚显出鱼肚白,家中的后院就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表哥从鸡舍里抓来一只鸡,姑妈从街上拎回两只鸭。鸡鸭都叫个不停,声音交织在一起,但它们的任务很简单——成为祭品——或者人们餐桌上的菜品。这天杀的第一只鸡都是要献给祖先的。舅公挑起早就准备好的担子,里头装着酒、肉和爆竹之类的东西,就开路走在最前面,浩浩荡荡地领着一家人去祭祖了。在祠堂前,所有宗亲一溜儿排好了长队,挨个到灵牌前烧纸钱、点香火,以祈求一年都拥有好运气,家人平平安安。

  一系列复杂的祭拜礼仪过后,就是属于我们的时间了。回到老宅,一家人齐聚一堂,闲聊、喝酒、吃饭,这一餐不吃到下午去绝不会停。一大家子一年中也许只有这个机会能够聚在一起,自是要好好叙叙旧,寒暄寒暄。小孩子们满怀期待,这天是人聚得最齐的一天,自然也是红包收的最多的一天。在一阵含糊的“恭喜发财”“万事如意”中,孩子们从长辈手里接过红包,躲进房间,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口悄悄瞥一眼。这种时候往往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因为岭南地区红包讲究讨个吉利,数目上没有要求。五块、十块是常态。五十元就已经算是一笔大数目了——这是要关系很近的亲戚才会给的。

  月亮已经从层层云彩后面探出了脸,大人们已经在收拾残席,只等收拾好了,点了火炉,暖暖和和地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巧手的女人们手下不停,眼睛盯着电视上的节目瞧,手里却团着一个又一个的糍粑,留作明天吃。——这时节啊,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就已经结伴打着手电筒,顶着广西冬天的“妖风”,揣着刚得的利是钱和一颗激动的心从后门溜上街了。既然钱都已经到手,那就不能不盘算着怎么用了。零食和饮料自是不必说,顶顶重要的`还是烟花——要那种能在空中绽放开来的绚丽烟火!没有烟花能叫什么春节呢?

  “十、九、八、七……”电视里正数着新春倒计时。所有人都已经有了困意,母亲微微打个呵欠,把身边已经犯困了的孩子揽进怀里,用温柔的手抚摸孩子的眼皮。睡吧,宝贝,她喃喃低语,明天醒来就是新的一年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2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的家乡是美丽的融城,那儿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独特的元宵习俗。

  每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妈妈总会煮起一锅汤圆。白白胖胖的小汤圆,懒洋洋地躺在碗里,捞上一个,放入嘴中,留下的只有满口香甜。

  吃完汤圆,我心心念念的便是看花灯、猜灯谜了。爸爸带着我们来到广场,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花灯相互照映。忽然,广场上的一个巨大的宝葫芦吸引了我的注意。宝葫芦花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旁边还靠着一个财神爷。“葫芦”与“福禄”音同,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还有财神爷相助。人们为了讨个好彩头,纷纷上前与它们合影。

  看了花灯,免不了要猜灯谜。我看准一个小灯笼,疾步上前,伸手拿下灯谜,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状如蘑菇一珍宝,当年白蛇将它盗,其实是味好药草,滋补健身价值高(打一植物)”。刚看到谜面,我百思不得其解,始终找不到突破口。就在我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一株植物浮现在我的脑海,“灵芝!”我脱口而出,随即一蹦三尺高,可不就是灵芝吗!”状如出蘑”“白蛇将它盗”,一联想,不是灵芝还能是什么!我懊悔自己想得太慢,却又喜滋滋地拿着谜条去领奖了。

  好不容易猜出灯谜,一阵喧闹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头望去,许多人围在那边,时不时传来欢呼声,排在外围的人们踮起脚尖,迫切地想看到前面的景象。是什么这么引人注目?好奇心驱使着我,想一探究竟。会不会是……想到这,我也顾不得什么了,抱着奖品就朝人群跑去。

  一阵推挤过后,我凭借着孩子的优势挤到了人群中间,透过大人间的缝隙,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想——那就是板凳龙!一条条用一块块凳板串连而成的游动的龙灯,被人们架着,游走在广场中间。在人们的演绎之下,板凳龙栩栩如生,它在这一刻仿佛化身为条条真龙,直入人们的心田。伴随着音乐声,它时而直入云霄,时而俯冲直下,时而蜿蜒盘旋......它,板凳龙,在这个元宵佳节,已然成为全场的主角。欢呼声、惊叫声、音乐声,响成一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望着天上的明月,意犹未尽的我久久不愿离去。满天星光,满场灯光,人生何如,总有无尽的美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3

  夜,来了。幕布般的天空被轻纱似的薄云笼罩,一轮白玉嵌在空中,清清冷冷。这景象不免被月下的那一片耀眼的光辉比下去,那一片别有洞天的光辉便是——南泉灯会。

  漫步至灯会正门,不免为之震撼。这扇大门是一个空心弧形,两端皆有一个以赤色为主,以宝蓝色点缀的花瓶相衬,中央一朵浅绛的牡丹招展着,颇有国色天香之姿。大门顶端,五彩花卉徐徐展开,两只蝴蝶伴其侧,霎亮人眼。

  进入灯会,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身着荧光衣的翠树,右方是一条长河,被光芒映得莹莹的,水波荡漾,光芒被拉长,随即又如初。河上又别有一番景致,继续向前,原只有零星光芒的河面被填满了,是荷灯!那些精灵落在河上,几片翠若玉盘的荷叶,将其衬得越发灵动。细看,那花瓣还在“起舞”,轻轻展开、渐渐合上,着实有趣。看着看着,一阵薄雾飘来,荷灯便似美人蒙上面纱,娇羞动人。

  莲灯后,一条巨龙穿透云雾,尽情地展示自己威武的身姿。它的身子像山脉般弯曲,身上的鳞片被灯光照得金光闪闪,巨龙大张着口,口中似乎含着一颗金珠。继续移步向前,再次路过一扇大门,这扇门也煞似有趣,两位仙人反手奏着琵琶,轻轻摇晃,好似被身下的祥云托在空中。

  南泉灯会的景致真是数不胜数,迈步向前,又有一处引人驻足,一座座泛着异彩的山峰连绵不断,如五彩霞光,整个场景宛若一幅画卷。画中,一位诗人泛舟湖心,举杯邀月,对酒当歌,一手扶在身后,抬头仰望,似在向明月吐心中思绪,将人拉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境中。

  沿着道路观赏,半晌便到了一个广场。那儿有一处壮观的景致——“九龙壁”瓷器灯组,它不是绘画,也不是彩色幕布,而是瓷器餐具一个个组合成的。九条飞龙腾云驾雾,形态各异,一只张牙舞爪、一只仰天长啸、一只跃跃欲试......巨龙的鳞片和身体皆用瓷器组成,太有创意了,在灯光的照耀下,九条龙似活了一般,眼睛闪着光,鳞片熠熠生辉,颇有王者气势。流光溢彩的仙女洞、生动有趣的梦幻森林、气势磅礴的峭壁飞泉、五光十色的孔雀开屏......一一映入眼帘,印入脑海。

  寒意渐浓、夜已深。在这冷意浸入的冬日,这温暖人心的“明珠”,将人的疲惫驱散,让人心生喜悦!

家乡的风俗作文4

  去年的除夕,是我最难忘的一天。远在外地、多年未回家的爸爸妈妈回家过年了,我们全家最终团聚了。此时此刻,全家人围坐在一桌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爸,这几年,你辛苦了!”我爸爸举起酒杯对爷爷说:“感激你对孩子们的照应,来,我敬你老一杯。”奶奶一个劲地给我们姐妹俩夹菜,全家人吃呀,喝啊,一个个笑容满面。我和妹妹更是欢乐无比,因为在农村,我们小孩子平时根本上不了饭桌,今日却能够像大人一样围着桌吃,尽情品尝着丰盛的美味菜肴。

  吃过饭,大人们收拾饭桌,我们小孩子耍耍闹闹,等着爸爸妈妈给那盼望已久的压岁钱。不一会儿,爸爸妈妈喜气洋洋地将包好的大红包交给我和妹妹,妹妹拿着后乐得手舞足蹈。我郑重地打开一看,里面有10元钱和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写着:“祝萱萱新年欢乐,学习提高!”我顿时乐坏了,虽然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并不多,但却表示了他们的一番心意,那张小小的卡片,饱含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无尽的爱。当时,我激动得差点流出眼泪来。

  “嘘……啪……”四处响起了烟花声,我跑出门一看,一朵朵烟花陆续上升,半空中犹如布满了五彩的繁星,顿时,整个世界便变得姹紫嫣红。一束束各色的火花如彗星坠向大地,使黑夜变成了白天。我的爸爸也拿出烟花,只见他点燃烟花上的导火线,一瞬间,只听见“嗵”的一声,一束烟花便升上天空。我抬头仰望,只见空中如彩星闪烁,美丽无比。在此起彼伏的烟花声中,爷爷奶奶乐呵呵地说:“此刻的'时代真美啊!”许久,响声渐渐消失,整个世界逐渐恢复了宁静。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继续放烟花呀,别让除夕夜缺少热闹呀!”“嗵……嘘……啪……”一声紧之后一声又热闹起来了。直到半夜,那热闹的场面才渐渐消停了,人们慢慢地进入了梦乡,但还有许多地方洋溢着笑声。今日,一想起当时那壮观的情景,我还想停在那一刻,停在那充满欢乐祥和的世界里。

  这个除夕,是我最难忘的除夕。因为它热闹,因为它充满欢乐,更因为它让我享受着爸爸妈妈在家时的温暖、幸福。这个除夕,我完全沉浸在爸爸妈妈对我的祝福和关爱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5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到,家家户户真热闹!一年之中,过春节应该是大家最喜庆的日子吧。

  按照我们广东的规矩,春节从扫尘开始了。扫尘顾名思义就是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扫尘的传统风俗,由来已久。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叫“扫房”。在年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一直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用青竹叶与柚子叶绑在杆上清扫屋顶天花、墙壁上的尘垢蛛网,谓之扫去“穷运”、“晦气”,来年清吉。

  对联窗花,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吉祥物。大人们拿着崭新的对联,踩上凳子,将对联整整齐齐的'贴在家门口。贴福字可还真有讲究,要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着福气到家。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新衣服。衣服、裤子、鞋子、袜子,样样俱全,焕然一新。即使没有鞋子和袜子孩子们也总会拥有一件新衣裳。第二件事就是买各式各样的零食饮料,薯片、饼干、利是糖等等各种零食。恐怕第三件事是买玩具或用品,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们。

  春节眨眼就到了。年三十晚,大人们准备年夜饭,广东人必备的白切鸡,清蒸鱼,各种美味佳肴大饱口福。一口接一口,吃个不停,一勺接一勺,美味不会停。恐怕是吃完这顿饭就要胖个三四斤啊!在我们老家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在吃完年夜饭后我们要用柚子皮熬的水来洗澡,从头淋到脚,寓意着将来年的厄运都统统洗掉。煮好的柚子水倒倒一个大盆中,放进浴室,香甜的柚子皮散发着迷人的味道,使人忍不住喝上一口。洗完澡换上新衣服新鞋子,拿上背包和同学们,朋友们,亲戚们在楼下玩耍。

  大年初一,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一起玩耍和同学朋友玩个够。吃好玩好睡好,真是又舒服又轻松啊!不过一年之中,也就只有这几天可以无忧无虑的玩耍啦!赶紧看这几天好好嗨皮嗨皮一下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风俗才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

家乡的风俗作文6

  一到春节,家里就会变得热闹起来。村里与我们家有交集的人们轮番登门拜年,前院里的人来人往,使得平日里窜东窜西、昂着个短脖子、到处烦人的鸡都变得温顺起来,一个个都缩在笼子里不敢吱声,小而圆的眼睛鼓着,愣愣的看着过往的人。那只年迈的黑狗也蔫了,耷拉着耳朵趴下身去。

  一群脸上脏兮兮的小孩叫着跑着、蹭着我的肩膀朝村头跑去了。后面还有个扎着俩小辫的小姑娘,抱着崭新的娃娃,穿着明亮亮的红色棉袄,吸溜着鼻涕喃喃道:“糍粑…糍粑……”也朝着村口去了。

  我实在耐不住凑热闹的那份心,于是同家里人说了一声,拉上表哥匆匆朝村头赶去。

  村口的大树下已经聚集了好些人,大家七嘴八舌,讲着飞快的、我不怎么听得懂的方言。一个先前来过我家的婶婶笑着凑过来与我搭话,噼里啪啦的从口中说出一大串让我不知所云的话语,只能勉强听懂其中几个词的我窘迫地揪着表哥的衣角,尴尬地笑着点头听着。表哥低头一看我这样,笑着用流利的方言接过了婶婶的话,我如释重负。

  人群的声音变得愈发嘈杂,有两个壮汉端来了一大锅蒸好的白饭,在寒冷的天气里,腾腾冒着白色的热气。他们将白饭倒入一个厚实的木桶当中。拿起两根比我胳膊还要粗些的一人高的木棒,你一下我一下地捶打挤压着那冒着热气、飘着米香的白饭。

  我看见晶莹的饭粒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小,越来越少,渐渐成了一个大米团。捶饭的二人皆是满脸通红,“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身边的姑姑婶婶在催打米饭的过程中不断地帮着两位壮汉擦汗,这时看起来也有些疲了。

  又有人从家中拿出了擦洗的锃亮的'大铁板。大家向旁边小卖部看店的老爷子借了几十张塑料小椅子,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纷纷从大米团中揪出大小匀称的小米团子,揉成圆形,放在铁板上。这个大米团刚做完一半,那边又有人开始锤米了。就这样捶了好几锅米饭,村中的妇女揉出了好多白嫩的米团子,和房门一样大的铁板都摆满了七八张,这才终于停下。

  下午让凛冽的寒风一吹,原本软软糯糯的米团子都变硬了。乡邻们又拿出不知刻了什么字样的红章,挨个印在发硬了的米团子上,米团子就正式变成了米糍粑。村中几个年长的人和爷爷说着“新年好“将糍粑分给各家各户。拿到糍粑的乡邻们说着依旧让我听不懂的高兴话,喜气洋洋地回家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7

  全国各地的新年习俗都不一样,我的家乡——海南,过春节可有一番韵味啦!

  海南人过年最为讲究的就是节日的气氛,称之为“年味”。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除了美味的海鲜,还准备了必备的.年货——槟榔。

  年三十那天,从早上开始,家家都忙碌起来。大人们在厨房里穿梭,杀鸡,杀鸭,炖汤……到处酒肉飘香,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门上贴了一门神,屋里到处是红通通、大大的倒贴“福”字。这天,儿女都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鞭炮放过后,年夜饭就热热闹闹的开始了。海南人过年少不了吃鸡和鱼,代表“吉祥”与“年年有余”;茄子,其海南话与“强”谐音,有着一年胜过一年的含义;还有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人们围在桌旁,不时举杯欢呼。大人们品尝美酒,孩子们就喝椰奶,那一股浓浓的椰香,让人回味无穷。海南气候宜人,春节可以穿着短袖吃年夜饭。海南人过年不吃饺子,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年糕拿出来,全家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除夕夜,不少人“守岁”,直至凌晨12点,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

  初一,刚起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随之响起,这便是“开门红”,寓意着这一年的生活红红火火,满地堆满了红色的炮纸,大家也不扫去,免把幸福扫出门外。接下来,就是海南过年必要的拜公,把鸡、肉、鱼和米饭捏得圆圆的像一个雪球摆在桌子上。然后在公前拜三拜,心中还要许愿,希望天公保佑人寿年丰,四季平安。

  初二,拜年的人可多了,亲戚朋友都来了,带着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晚辈向长辈拜年时,就把一小瓣槟榔配上一个“小三角”放在掌心,然后双手捧着,边说着新年祝福边恭敬递上,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初三,海南叫“炒考”,在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怎么样?海南过年有趣吧?欢迎大家去海南体验不一样的春节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8

  领略历史悠久的中华各地文化,惊叹世界各地的民族风俗。但是最美的,最别具一格的还数家乡的风俗习惯——清明,我们最熟悉的祭祀情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前后,下雨时最寻常的,然而这场清明雨暗示清明的来临,也蕴含着一种浓厚的家乡气息。那场雨所散发出家乡独有的味道。正所谓“落叶归根”,祖坟一般都建在自己生前所在的地方,为此,扫墓时,大多都要“翻山越岭”,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要逢雨,就得踏着泥,顶着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一阵辛勤,一把汗水后,来祭拜祖宗,真可谓是孝心可佳啊!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一个严肃而庄重的日子,人们自然而然不会在大街上随心所欲地喧闹。马路上,只看见汽车在缓缓行驶,行人撑伞走过。只听见籁籁雨声,闲敲细谈声。一切都放慢了,都静止了。这难道不是对逝世已久的祖先一种尊重与追悼吗?

  借问酒家何处有

  扫墓时,我们是要带贡品的来祭拜的,但是要是不提前准备的话,在祭拜那天准会手忙脚乱,甚至找不到贡品。家乡的清明,人们都带好多东西:饭团、烧猪、鸡、纸币、香……把其都摆放在祖坟前,要工工整整,有条有理的,然后跪下祭拜,最后把纸币往火盆里送,要一张张的,轻轻的往火盆子里放。

  牧童遥指杏花村

  拜完祖先当然不急着走,先到村子里歇息歇息吧!收拾好贡品,带回村子里吃。吃东西,小孩子最喜欢了,摆上桌的食物,村里的小孩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收拾干净。但,即使再饿的.孩子也不能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一口一口的,这也不是为了表示对老祖宗的尊敬?尽上自己的一份孝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诗岂能倾诉家乡的风俗一一坦露。扫墓时,我们还有好多好多要做的:用锄子掘一窝草,倒盖在坟尖上;把坟的周围都清扫一遍……做到工工整整,端端庄庄,严严肃肃,不留一丝马虎。正所谓“百善孝为先”。一年一次的清明,岂能草率?

  风俗,之所以被人称风俗,是因为它独具一地方特色。而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清明时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的家乡坐落在安徽省的一个小县城中——涡阳,它也被称为“老子故里,道德之乡”。在我们这,每逢过节都特别热闹,特别是春节,是我们这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了!

  在春节前一天晚上,我们家所有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其乐融融,代表着阖家欢乐。在这天晚上,我家中每个房间至少放了一支蜡烛,说要守岁,而小孩守岁是替长辈祈福长命百岁,一晚上都不能睡。

  半夜,爸爸突然把我叫醒,让我收拾收拾去上坟,我一看才知是凌晨三点了。我坐在车上昏昏欲睡,完全不知道要做什么。到地方后,爸爸叔叔把鞭炮都缠在坟上,贴上烧的纸,开始噼里啪啦地祭祖,还让我们这些孩子去和大人一起磕头,以表对长辈们的尊重。

  折磨了整整一夜后,到家我也不困了。终于到了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准备磕头要红包。在我们这,只要过了冷晨十二点便可以磕头,但过了中午十二点就不能磕头了。到了春节早晨吃饭,家家都吃素扁食,因为老天爷不吃荤,还表示不能再像以前昏昏沉沉了,要在新的一年清清醒醒,打起十足的`精神学习和工作。

  吃完饭后,就要贴春联了,里里外外都是喜庆的大红色,大门前还挂了两盏会发光的灯笼,院子内贴上了各种各样的年画。过了一会儿,我们这些小孩便出去买鞭炮,买了一大堆回家后,我们就到处炸东西,还被大人们训斥了一顿,说不要随便乱炸。可我们哪听得进去,拿着炮,一路火花带闪电,到了奶奶家要压岁钱。

  我们还没玩够,就到了中午吃饭了。在这一天中午,我们都在一起吃饭,也方便于增进家人的感情,大家全围在一张桌子上,没有一个人缺席,有说有笑的,好不热闹。饭菜也十分丰盛,鸡、鸭、鱼、肉样样俱全。

  到了下午,爸爸和叔叔们带着我们一大家子的人去了老子庙玩耍,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地上掉了把剪刀,想拿起来玩玩,但奶奶却不让我碰,说春节这天忌动剪刀,剪刀应该在除夕就扎起来。

  晚上在吃饭前一会儿,我想起早上爸爸去别人家拜年,而弟弟毫不知情,认为爸爸不要他的场景,又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但堂哥扔过来的一颗炮把我吓了一跳,我拿着炮就追着他炸,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这真是春节特有的热闹。

  到了吃团圆饭的时候了,我不禁默默感叹:啊!春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能让人们感受到一家团聚的快乐,让过年更有意义,让从古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传承下去。春节的风俗一定会让更多的人感到快乐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在我的老家河南,就有一个有趣的节日——祭灶日。

  去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那天,我与家人从上海回到老家河南。走进单元楼,立刻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单元楼前挂着大红灯笼,从前走廊上不免有一些沙子尘土,或者飘落的干树叶,如今已没有了它们的天下,走上去都能感到地面的光滑,楼梯走道曾经泛滥的小广告,竟一张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家各户红红火火的春联。我感觉新年真的要来了。

  走进家门,只见大家都在忙着打扫屋子。客厅里,姨妈、舅舅正忙着扫地,擦玻璃,姨妈甚至还用上了常年靠在墙角的一根长竹竿,只见她在竹竿的一头绑上一只刷子,打扫天花板的各个角落。“姨妈,我来帮你!”我见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也撸起袖子,拿了块抹布,“承包”了灶台。我雷厉风行地用抹布擦掉灶台上的油,不一会儿,油腻腻的灶台仿佛做了美容,然后整理好厨具,各就各位。“擦得真干净!”我一转身,姨妈、舅舅正微笑着看着我。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屋子一尘不染、窗明几净。这时,大家围坐在客厅,姨妈拿出麻糖。这是我第一次吃麻糖。一根根细长的'麻糖整齐的排列着,表面布满芝麻,中空薄脆,香而不艳,甜而不腻。我问姨妈:“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呀?为何要这么彻底地打扫房间,还吃麻糖呢?”我边吃麻糖边听姨妈给我讲祭灶日的故事。

  传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灶王爷会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老百姓觉得一定要尊重灶王爷,于是在这一天,人们祭拜灶王爷,将家里尤其是灶台打扫干净,把由糯米和麦芽糖等原料制成的麻糖献给灶王爷,为的是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只对玉皇大帝说好话。而农历二十三就成了祭灶日。“大家还要洗浴,让自己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姨妈递给我一块麻糖,“来,吃吧,麻糖不仅甜,还可以养胃滋肝!现在我们不迷信了,麻糖留给自己吃。”

  祭灶日的大扫除很热闹,因为它是传统节日的习俗;祭灶日的麻糖很甜,因为它是传统节日的味道;祭灶日的人很美,因为我们依然坚守着传统。每一个地方的风俗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都值得被尊重——它们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我的家乡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儿有各种各样的风俗,如:苗族的坡恋、仡佬族的拜树节、苗族的婚俗,但是最颇负盛名的要数彝族的火把节。

  据说,很久以前,天神派了两名大力神到人间去搜刮珠宝、财物和粮食,把不愿意服从和针对他们人,弄坏他们的农具。彝族的百姓苦不堪言,因此推举了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阿提拉巴当统帅,率领大家与这两个大力神斗争。

  阿提拉巴用智慧战胜了两位大力神,天神得知大怒,立即取出一个装满蝗虫的小盒向人间抛去。霎时,蝗虫便铺天盖地扑来,聪明的阿提拉巴立刻用松枝和箭竹扎成火把,百姓争相仿效,顷刻间熊熊的火把在高山、深谷、平坝到处燃起,把蝗虫通通烧死了。

  人们战胜了天神,保住了庄稼,获得了丰收。据说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六月廿四,从此,彝民在每年的这天,或从这天开始用三天的时间,以点燃火把作为纪念,也为驱逐害虫确保丰收。

  因此每年农历6月24日这天傍晚,会在隆林县最大的广场上举行一年一度为期三天的火把节。在彝族的记载中,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节的第三天,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竟相奔走。

  最有意思的绝对是第二天,傍晚,广场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彝族的男女老少手拿一个火把,另一只手拉起四方游客,手拉手,肩并肩,伴着震耳欲聋的打鼓乐,迈着欢快的舞步,心无旁骛地挥洒着无限的激情。而大火和音乐像一种口令,有节奏地带领着人们动作统一、协调、步履轻盈,伴着火焰和高昂的鼓乐舞动,嘴里唱着欢快的曲子,火光照印在大家欢笑的脸庞、闪闪发光的民族头饰和鲜艳的衣服上。

  夜渐渐深了,但广场上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人们手中的`火把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发出闪亮的光芒。真的是“熊熊火把婆娑舞,彝仙献醪祝酒歌。”

  这就是家乡的火把节,它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坛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乡人的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去年的除夕,是我最难忘的一天。远在外地、多年未回家的爸爸妈妈回家过年了,我们全家终于团聚了。此时此刻,全家人围坐在一桌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爸,这几年,你辛苦了!”我爸爸举起酒杯对爷爷说:“感谢你对孩子们的照应,来,我敬你老一杯。”奶奶一个劲地给我们姐妹俩夹菜,全家人吃呀,喝啊,一个个笑容满面。我和妹妹更是快乐无比,因为在农村,我们小孩子平时根本上不了饭桌,今天却可以像大人一样围着桌吃,尽情品尝着丰盛的美味菜肴。

  吃过饭,大人们收拾饭桌,我们小孩子耍耍闹闹,等着爸爸妈妈给那盼望已久的压岁钱。不一会儿,爸爸妈妈喜气洋洋地将包好的大红包交给我和妹妹,妹妹拿着后乐得手舞足蹈。我郑重地打开一看,里面有10元钱和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写着:“祝萱萱新年快乐,学习进步!”我顿时乐坏了,虽然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并不多,但却表示了他们的.一番心意,那张小小的卡片,饱含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无尽的爱。当时,我激动得差点流出眼泪来。

  “嘘……啪……”四处响起了烟花声,我跑出门一看,一朵朵烟花陆续上升,半空中犹如布满了五彩的繁星,顿时,整个世界便变得姹紫嫣红。一束束各色的火花如彗星坠向大地,使黑夜变成了白天。我的爸爸也拿出烟花,只见他点燃烟花上的导火线,一瞬间,只听见“嗵”的一声,一束烟花便升上天空。我抬头仰望,只见空中如彩星闪烁,美丽无比。在此起彼伏的烟花声中,爷爷奶奶乐呵呵地说:“现在的时代真美啊!”许久,响声渐渐消失,整个世界逐渐恢复了宁静。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继续放烟花呀,别让除夕夜缺少热闹呀!”“嗵……嘘……啪……”一声紧接着一声又热闹起来了。直到半夜,那热闹的场面才渐渐消停了,人们慢慢地进入了梦乡,但还有许多地方洋溢着笑声。今天,一想起当时那壮观的情景,我还想停在那一刻,停在那充满欢乐祥和的世界里。

  这个除夕,是我最难忘的除夕。因为它热闹,因为它充满欢乐,更因为它让我享受着爸爸妈妈在家时的温暖、幸福。这个除夕,我完全沉浸在爸爸妈妈对我的祝福和关爱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石街长长,步影摇晃,鸟雀啼鸣,大雁群飞。那是我从小到大成长的地方,亦是我最亲切的故乡——普宁洪阳镇。我最爱故乡那不乏味的风俗,似烟花不灭般长存,那便是“行头桥”。

  时过变迁,元宵这一天,我又一次回到了故乡。阳光依旧如往年的明媚,熟悉的乡音也不绝于耳,让我心中的烦闷化为乌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晚饭后,我们走在街上,准备去“行头桥”。沿途摆满了卖长竹蔗的小摊,红灯笼挂满街。长街尽头,便是我们当地有名的“行头桥”。

  一到那地,人头攒动,好不热闹,锣鼓喧天,灯照各地。晚风悄悄掠过桥底的湖畔,湖面波光荡漾,倒影着桥上的景象。旁边建筑上挂满火红火红的灯笼,随着轻轻的风,它们轻轻地飘,风过耳畔,灯笼悄悄飘摇的声音恰是好听。

  这“行头桥”又名太平桥,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当地特有名的习俗了。听爸妈说,“行头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展现喜庆欢乐的.心情;二是寄托美好的愿望和良好祝愿,通过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是增进团圆、团聚、和谐,在我们当地,元宵是重大节日,因此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而“行头桥”这一节庆活动,把四周的乡亲、外出人员吸引来参加,热热闹闹过元宵。

  一知有如此多的寓意,我迫不及待也想去“行头桥”蹭蹭福气了,便央求爸妈:“爸,妈,我们去那儿可以吗?”我指着“行头桥”的方向,一脸期待。爸妈欣然答应了,就带着我走上台阶一步步朝前走。我想回头,却被一位老奶奶拉住了,她一脸慈祥的微笑:“小朋友,可不能回头哦!”“啊?为什么?”我一脸疑惑。“回头可不吉利哟!”原来如此,听了老奶奶这话我可不敢回头了。这时,近处的夜空盛放出朵朵烟花,烟花斑斓陆离,五光十色。

  桥上的人立时抬起头,望向那绚烂多姿的夜空。有人忍不住“哇”声来表达内心的震撼,有人则拿起手机拍起照来。那本是凄清的夜空,此时此刻变成全场的焦点。

  过了“行头桥”,我就准备回家了,这条长街的小摊依然没有收摊,这时买长竹蔗的人可就多了。“走,咱们也去买。”爸爸对我们说。“这有什么好买的?”“过桥后买长竹蔗,这一年里就会钱多米足,节节高升。”原来这样,难怪街边会有这么多卖长竹蔗的,我恍然大悟。

  家门口,我蓦地抬头仰望夜空,烟花正盛,不灭不失。我想,也许这古老悠久的传统民俗,就像那夜空中绚烂的烟花,永存且会世世代代相传,家乡的光彩,那不乏味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的习俗都各有不同。比如:东北喜欢吃饺子,山东热爱吃面食,广西习惯吃粽子,而在我的家乡江南,吃春卷特别流行。春卷一定是江南人家的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点心。

  春卷的历史十分久远,可以追溯到晋朝,是从晋朝的春盘演化而来的,把菜摊在薄饼上食用。后来,春盘又变成了馅饼状,唤作春饼。再后来,才有了现在的春卷。春卷的馅料通常是雪菜豆腐干(咸)或是豆沙馅(甜)。春节年年有,春卷也年年包,传统的馅料已经满足不了我的口味了,在今年,我家就开拓了新思路,准备在馅料上作出创新。

  鸡肉鲜美,芝士浓郁,放在一起味道应该不错,但会不会太腻了一点呢?加点爽口的食材应该会更完美。于是,我想到了韩国泡菜。泡菜不仅爽口,而且酸酸辣辣的感觉也能更加凸显出鸡肉的鲜嫩,使口感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有一个好的想法还需要一双勤劳的手。准备好食材:把一片片金黄的芝士均匀地切成细条;将腌制好的'鸡肉切成条状并用少油炒熟;把泡菜切成小块。开始制作:把春卷皮摊平;靠近其中一角的位置整齐的放上鸡肉、芝士各一条,泡菜少量;将春卷皮的一角盖在香喷喷的馅料上,两边往里一收,再让它在顺势“滚”一圈,一个白白嫩嫩的春卷就诞生了。就这样,我负责摆馅料,爸爸妈妈负责包春卷,一个个的春卷演奏出了和谐与快乐的音符。一家人坐在桌边包春卷,其乐融融。我看着那一个个春卷,感觉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爸爸起了油锅,热油在锅里呼噜咕噜地冒泡,一个个的春卷被放进了锅子里,它们在油里翻滚,不一会儿就穿上了金黄的外衣,很快,一个个散发着香味的春卷就出锅啦!我迫不及待地想尝一个,我刚咬下去,已经被高温熔化的芝士蕴含着醇厚的香味流入了我的口中,鸡肉很嫩,泡菜脆脆的,与鸡肉交融在一起,不一会儿,桌上就只剩下空盘子了。

  春卷这一传统的美食虽然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还是经久不衰,春卷包含的久远的历史气息使我们了解了过去,又将它添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这个风俗真的是有滋有味有意义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北方喜面,南方喜米。又到了春节,从懵懂稚嫩的小孩子,到满头白发的老孩子,提起春节,第一个想起的便是饺子。想起饺子,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鲜美的、令人馋涎欲滴的感觉呢!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北方人民对于饺子的喜爱可见一斑了。包饺子最能体现一家人的温馨与和睦。剁肉的,切菜的,和面的,个个分工明确。把冷水与面粉倒入瓷盆中搅拌均匀,然后放到炕上发酵。这期间大人们通常会去和馅,孩子们会在一旁打下手。将韭黄切成丝放入碗中备用,然后把已经剁好的肉糜倒进去,加入适当的酱油,花生油,还要加入少许生粉,提高馅料的口感,最后搅拌均匀即可。

  馅料和面都准备好了,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擀皮儿了。

  将面团分成几部分,然后将其中一部分取出,放在面板上,撒上一些面粉,听奶奶说,这是为了防止面粘在手上。把它们搓成长条,再揪成一个个小的,然后揉圆,就可以开始擀了。我对擀皮一点也不在行,怎么也擀不出那种薄薄的感觉,但奶奶就不一样。她把面团用手按成扁平状,一手拿着压好的面团,另一手拿擀面杖擀,手还要变换饺子皮的方向,中间要厚,两边要薄,这样,一个个白色的像在湖面上泛起的“涟漪”似的饺子皮便擀好了。

  我和家人坐在桌旁,面前是已经擀好的'饺子皮和调好的肉馅。挑些馅儿放在饺子皮中间,使劲一捏皮的中间,把两边的皮向中间捏褶,元宝似的小饺子便完成了。

  夜幕降临,奶奶在厨房里煮起了饺子。饺子一个一个滑进水里,不一会儿,厨台上便溢出了饺子的香气。水已经烧开,我的口水已经不知道流了多少了,肚子里的馋虫一阵一阵地往外拱着。这时候奶奶出来了,她说道:“再过三道水就差不多了,不要急啊!”我过去看了看,锅中的饺子上下翻滚着,被一道道的雾气包裹着,香飘四溢。很快,饺子煮好了,被整齐地排列在了盘子里,晶莹剔透,让人一看就口水直流。

  端上几碟陈醋和一小碗酱油蒜泥,摆上几盘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着桌子,酱油蒜泥香、饺子香混在一起,令人食欲大振。原本就秀色可餐的饺子再蘸上一点醋,一进嘴里,一股酸味散开,紧接着就迎来一股甜味,接着便是咸,回味起来又有一丝丝苦味。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饺子在牙齿的碰撞之下,很快化为一堆碎末,浓郁的鲜香在嘴巴里散开,吞进肚子,整个胃都是暖洋洋的。

  北方的饺子,暖的不止是胃,还有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11-1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03

家乡风俗的作文11-07

家乡风俗作文11-04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05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09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1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3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6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