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08 11:24:42 赛赛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比尾巴》教学反思(精选16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尾巴》教学反思(精选16篇),欢迎大家分享。

《比尾巴》教学反思(精选16篇)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1

  本课是看图学词学句,我利用课前收集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有选择的使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让学生看录像,观察比较尾巴的特点。直观地理解了“长”、“短”两词。理解“弯”一词时,让学生看录像后用手比划了一下。为理解“扁”一词,我让学生比较两个盒子,再看录像,观察鸭子的扁尾巴,进而观察它的扁嘴巴。

  我凭借录像,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长”、“短”、“好像一把伞”之后,又让学生观察“牛、羊”的尾巴;观察燕子的尾巴,用“好像”造句;观察孔雀的尾巴,用”有的`……有……还有的……”句式造句。这样既理解了词句,又掌握了句式,培养了说话能力。

  总之,教学中,只要能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形象直观,训练扎实,效裹还是比较显著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2

  【案例】

  人教版第一册《比尾巴》课堂教学片断。

  师:谁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来编一句儿歌呢?比如说:“谁的尾巴粗?老虎的尾巴粗。”也可以把你在幼儿园学到的背一背。

  (学生略微思考后,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

  生1: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最好看?老虎的尾巴粗,老鼠的尾巴细,金鱼的尾巴最好看。

  生2:谁的尾巴软?谁的尾巴硬?谁的尾巴长钩子?猫的尾巴软,恐龙的尾巴硬,蝎子的尾巴长钩子。(教师不时点头赞许)

  生3:谁的脖子长?谁的`脖子短?……

  (他还没有说完,学生哄堂大笑,纷纷说:“比尾巴成了比脖子了!”)

  师:(愣了愣)大家不要笑,请让他说完。

  生3:谁的脖子长?谁的脖子短?谁的脖子最好看?长颈鹿的脖子长 ,猪的脖子短,丹顶鹤的脖子最好看。

  师:(竖起大拇指)你说得真好,不光尾巴可以比,脖子、眼睛、耳朵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比,谁还能再来比一比?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热烈讨论起来。)

  生1: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像扇子?猫咪的耳朵尖,熊猫的耳朵圆,大象的耳朵像扇子。

  生2:谁的嘴巴长?谁的嘴巴短?谁的嘴巴长钩子?啄木鸟的嘴巴长,小鸡的嘴巴短,老鹰的嘴巴长钩子……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这位老师巧妙地捕捉、利用了“比脖子”这一临时生成的课堂资源,使学生不再局限于“比尾巴”,拓宽了思维发散的空间。其实“比尾巴”是课文的一个思维发散点,教师在备课时如果能找到一些这样的点,就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而且能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教师就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控制者,而是课堂资源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从而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3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比如在本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先说说动物的名称,这样可以复习学过的部分生字。然后,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到两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一两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师生、生生引读、对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小组内评读、推荐读、比尾巴表演赛)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在这节课的末尾我就设计了一个拓展交流:把搜集到的动物尾巴的图片或相关资料跟全班同学交流分享。在动物尾巴介绍会上小朋友们可真是积极,他们充分谈论着自己的课外所得。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呼唤,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培植,这样也为所有的学生提示了语文学习的广源性,重视了平时知识的积累,同时,他们也理解了动物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用处,从而加深对动物的认识,产生热爱动物的感情。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4

  新课程所带给我们的新的理念、视野与感受,让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一步步、一点点地去解读、去品味、去体会、去诠释。《比尾巴》一课的教学,在与学生一起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三问三答、游戏学习中,我充分地解读着儿歌中的情与趣;品味着每一环节的得与失;体会着学生的喜与愁;诠释着新课程的语与文。

  1、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环境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其教育资源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一篇篇课文、一个个课堂、一位位学生、一名名教师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生活的、内在的联系,使我们可以在一种完全自然的`情感状态下、和谐整合的课堂环境中,学习语文,学习生活。

  2、展开平等对话,用心触摸文本

  自然的、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师生平等对话的沃土。课堂上的琅琅书声、欢歌笑语与轻松表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表现。

  3、感受动态生成,激活课堂生命

  教学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与课堂的动态生成性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也只有让课堂真实地不断地去生成,教学才可能激活知识、激活生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5

  《小壁虎借尾巴》是讲述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向别人去借尾巴,借不到尾巴,后来却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的童话故事。这么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挺吸引一年级的小朋友的。

  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我注意了以下的问题:

  一、抓住读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小壁虎借尾巴》这则故事的生动有趣,从中明白到小壁虎断了尾巴还会长出一条新尾巴的`自然知识。

  二、充分让学生自学。

  让学生预习;教拼音时,让学生采蘑菇,学生讲出音节中的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小老师”作用。让学生在课题和课文中发现问题,让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让学生找出学习生字的规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获取。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不足:

  1、摘西瓜学生字的时间用多了一点。

  2、每段应从图入手,训练学生的说话和想像能力。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6

  1、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比赛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这个童话故事中,充当了比赛中的评委。当学生进入这个童话世界时,就忘掉了自己,将自己化做了童话故事本身,尽情体验其中的快乐。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语文课中学生因为有了兴趣而相当活跃,整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

  2、重视了朗读的训练,并且设计了不同的朗读形式,变单纯的问句指导为有趣的.报项目,变枯燥的问答为有趣的比赛,邀请朋友一起问答读,男女生问答读,师生问答读等等形式,还重视了朗读的指导,重点是问句的朗读,不但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还注意了学生的表情,多数学生的朗读是比较到位的。

  3、重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在课文教学中多处进行了语文基本知识的训练,例如量词“把”的使用,“扁”的扩词,“弯弯的”词语搭配……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掌握也是比较好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7

  这次视导,我上了《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前我本着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教师应该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为目的,进行了精心地备课,准备课件。课后通过和教研员的交流,自己有了很大收获。

  一、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指名朗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表达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师收集的资料,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三、不足

  课的前半部分学生表现还好,可到后面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不在状态,究其原因,我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虽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备课,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只想着老师如何去教,没有考虑学生。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文内容基本懂了,“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思考价值。教学的重点就放在“读”上,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感悟语言表达方式。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然后提升,训练有一定的空间,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学得有兴趣。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我要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学习。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8

  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他都跟谁借尾巴了?小壁虎最后借到尾巴了吗?”让孩子但这一系列有趣的问题细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主动。经过研读,孩子们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壁虎为了保护自己不被蛇咬到,就把自己的尾巴挣断了,为了不让自己这样难看于是决定出去借尾巴。孩子在阅读小壁虎分别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被一一拒绝的过程里,自然而然的读懂了鱼、牛、燕子各自尾巴的特点,明白了“动物尾巴都有用”的'科学道理。

  我还通过结合课文插图让孩子仔细观察小壁虎尾巴的不断变化,让孩子发现小壁虎的尾巴能自己慢慢再长出来,这种现象就是再生。文章生动有趣,我采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让孩子把小动物之间礼貌、真诚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孩子们读得童趣盎然,饶有兴味。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9

  经过前期精心地设计,我认为这篇课文执教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情境激趣,质疑导学

  我们的孩子对壁虎不是很了解,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创设了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出示小壁虎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从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壁虎”两个生字。这样做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在揭示课题后,我问孩子们:“通过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然会质疑:“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学生的这些问题其实是能够通过朗读解决的,这样可使学生明白会提问也是会学习的表现,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在读书中自己解,从而品尝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实现了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行为方式。

  二、以读为本,识字学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读书,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变“听学”为“自学”。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出声读、合作读、默读、分角色、齐读等,求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每次读书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在读书中自然引导识记生字,在反复读书中扫清了生字障碍。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感。

  三、增长知识,扩散思维

  学生了解到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之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这是种什么能力?”继而通过联系人体明白什么是“再生能力”。在学完课文后我布置了课下去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到课堂上来讲一讲。引导孩子们去丰富自然科学知识,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唤起了他们的求知热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面对个别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我试图通过引导学习引他进入学习状态不成功后,就没有再理会他的行为。课中尽管他大声抢答,但好几句话都是与我提问有关的,我没能适时引导。在课堂教育机智方面还需改进。

  二、课堂设计环节有些多,使整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了47分左右。说明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

  三、在随文识字的方法上要继续进行研究,如何使生字呈现更自然,更切合文本是我近期要解决的问题。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10

  《比尾巴》这篇课文以问答的形式,生动的语言表达,使人读来朗朗上口。在两组一问一答的课文编排中,既要学习其中的十多个生字,又要掌握动物尾巴的特点,还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好问与答的句式。这是我选定课文后的设定的简单又明了的目标。

  一年级的孩子纯真可爱,个性明显,上课时的一切好习惯都在逐渐养成中,课堂纪律的维护,倾听习惯的.培养,发言习惯的巩固等等,都要花上一定的时间,要在课堂上变着花样反复强调,才能让这些个好奇宝宝安静地上好40分钟的课,学到这40分钟当中该学到的知识。同时,上课的内容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而识字写字又是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怎样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扎扎实实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课上通过猜一猜动物谜语等方式引出文中的几种小动物。入情入境,请孩子们来当这次比尾巴大赛的裁判员,宣布比赛的项目,同时提醒孩子们裁判员说话应该大声流利,这既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又明确了读文说话的要求,一举两得。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运用丰富的识字方法随文识字。当然,为了活跃气氛,还请孩子们上台贴一贴,当当小老师,男生女生比一比,小组赛一赛等多种形式融合在教学活动中。

  这节课的成功更让我明白,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多么重要,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就不能运筹帷幄,没有热情和兴趣的陪伴,就没有驶向前方的动力。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11

  在一月初,我进行了本学期的汇报课,在师父的帮助下,我不仅选好了课,而且师父把我的教案也是改的有声有色,把原本一节枯燥无味的语言课变成了一节生动活泼、孩子们都感兴趣的语言活动。

  活动初,我以玩猜尾巴的游戏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猜猜尾巴,我自然地从小熊的尾巴导入故事,幼儿主要观察课件中的图片猜测故事的发展、感受小熊的心理变化。大部分幼儿能自主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之后小熊变出长尾巴之后,虽然小熊当时玩的很开心,但是长尾巴也会给小熊带来很多的不方便,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长尾巴为什么会给小熊带来不方便,我采用了让孩子们向小熊一样玩一玩,从中体会到长尾巴确实是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不方便,随后引出接下来的.故事内容。接着,幼儿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小熊的尾巴》,巩固对故事的印象。最后,幼儿讨论“小熊最喜欢自己的尾巴,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为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进一步感知原来的自己才是最棒的。

  本次活动的选材比较具有教育价值,适合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幼儿也能比较积极地参与活动。整个活动效果不错。但是,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课堂时间的控制把握的不是很好,语言的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12

  在孩子眼中,动物是他们的最爱。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生字、问句和答句的读上。

  首先,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本案例中,坚持站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怎样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立刻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在那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怎样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整个课堂当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尤其对于班级里的问题学生,需要注重对他们在课堂里参与感的建立,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梦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的语文课堂习惯十分重要,尤其在一年级就显的尤为重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有一些习惯,我们常常不以为然。我们正在做着,或者以往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样样”。反思教育习惯之所以重要,在于教师的教育习惯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为习惯的构成。

  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堂应当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课中,我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本堂课当中还有一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更加注重学生进取性的'调动。就如识字卡学习,不仅仅在识字卡教学中强调识字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在每次的识字当中,增强对已认识字的巩固。其次,再进一步增强学生认字方法的总结,经过让学生总结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13

  《比尾巴》是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进取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把整个阅读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趣味的动物王国的比赛当中来进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下子拥有了很多的主角体验,首先是一个阅读的小学生,同时又是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小观众,一个小评委,一个创作者,使整堂课在一个简便、愉快地环境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一、营造氛围,放飞学生潜能

  在本课教学伊始,我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应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而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欢乐无比”;最终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貌,自我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

  二、直观教学,帮忙学生识字

  《新课标》中提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我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忙学生识字写字。在这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鉴于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此刻动物的名称上,于是我引出小猴——这个由狮子大王派来的差使,给小选手们发运动服,而要求会认的字就在选手的名字及每件衣服上。学生在给选手穿上运动服中初步认识了这些生字。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就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生字。鼓励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且还能够小组内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这样学生的记忆也比较深刻。在写字教学中,我还是利用课件中形象丰富的小蜗牛引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三个字:云、公、车。然后巩固认读,最终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学。《课标》中讲的写字教学,不单纯是为了写好字,而是教书育人。写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争的事实。郭沫若先生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必须是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干净、端正、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能够逐渐免除这些毛病。”所以,在我板书范些的同时,强调写字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并在学生写字的同时强调写字的姿势,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学生练写完之后,还及时评价学生的字,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给与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三、动态生成,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除了要懂得鼓励、欣赏学生,还要善于抓住课堂契机,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仅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本事。如:在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后,有个学生突然说:“我还明白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我趁机让其他学生继续往下编,于是就有了“黄牛的尾巴像细绳。”“松鼠的尾巴像被子。”“兔子的尾巴像绒球。”……比完了尾巴,学生的兴致还很高,又开始“比翅膀”、“比四肢”,这样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在用语言描述的过程,思维也更深层地拓展了。

  四、充分朗读,引导学生感悟。

  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就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好,读得流利。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由此可见,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自我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我按照找出的要点自我读,最终是个别读,再开火车比赛读。在授完新课的时候,又设计了读的环节。这时继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读,流利地读,最终在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本课的末尾,我制作了动画配乐,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生动的动画,在读中尽情地舞蹈,在歌曲中结束课文。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一样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首先经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团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我的独立思考代替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我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整个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一个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本事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梦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挑选自我喜欢的资料进行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为学生开辟了展示自我的天地。“三人行必有我师”。“请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听。”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自我的想法,吸取众长,引发了思维的交叉和补充,使学生共同识字,共同品尝学习的欢乐。由于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优势互补,使学习资料不断充实,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潜能,愉快地完成学习目标。同时,让学生当小教师教学生读生字,读课文,学生乐此不彼。引导学生你发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明白学习要有所发现,有所疑,有所惑,有所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生字教学力求扎实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写在一齐,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同时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必须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本事。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15

  一、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导入工作,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所有的感活动起来,每个学生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都有自我独特的感受,只是在于教师如何开启,如何去引导他们去、去发现、去感受事物,而不是由教师直接板书课题,范读课文,这种旧的课前引导,只会让学生产生依靠的情绪,让学生习惯于教师的“落入”,而不是主动去想课文写的是什么。活力是导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份,为了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导入工作,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鼓励学生大胆去观察、去发现。

  若要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首先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使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让学生产生观察的欲望,教师加以引导,明解目的,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杂乱无章地去观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是自问自答,没有让学生用心地去想,去观察,使学生的思想处于懒惰状态。从一年级起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更有利于日后习作本事的提高,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我去发现。”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去观察、去发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要学生愿意去想,自主去想,所以想象力是依缚在自主探究上的',教师是放开手,让学生有一片属于自我的天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大胆地去探究,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教,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被人称为“静听”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我的经验,而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奴隶”。新课标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进取的提倡和践行。新课标要求教师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敢想、敢说,爱想、爱说。从而到达自主学习的目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16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这首儿歌语言欢快活泼,富有童趣,它用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孩子们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们各种奇特的尾巴更是感到好奇,这为他们学好课文奠定了必须的感情基础。

  开始上课,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六个小动物,让孩子们当裁判来评评动物们的尾巴,同时也让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走进他们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孩子们跃跃欲试,很快能猜出来,这样的情境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也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方法学好这些生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这样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比如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生字“巴、把、公、松”放在一齐,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

  儿歌的资料其实很简单,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前就会背了,为此,在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同时注意穿插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边读边表演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指导朗读时,有些乱,层次性不够强,没有落到实处。二是课后拓展部分,从课堂实效性来说,花的时间较长,意义不大,我经过反思觉得安排背诵会更有效。

【《比尾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尾巴教学反思11-04

比尾巴教学反思01-05

《比尾巴》教学反思04-12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04-12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04-08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通用17篇)06-14

《比尾巴》教学设计12-17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04-12

一年级《比尾巴》语文教学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