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22 09:46: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精选13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精选13篇)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1

  三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空间观念较薄弱,他们在认识了面积单位后对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基本上能比划出,但在学习了面积单位的进率后,进行不同面积单位实际换算时,学生就全乱套了,有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为一谈,还有的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反过来,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就不知道。因此让学生如何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就成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1.第一个问题:探索并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体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像1平方米包含100个1平方分米这样的换算关系,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认真探究,活泼向上、个性张扬,正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

  2.第二个问题: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教师不直接告知进率或不直接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地想像,而让活动占据课堂的主要时间,是根据小学生易于接受直观性强的事物而抽象能力又比较差的年龄特点安排的。脱离活动的想像或者是计算都是抽象的、不直观的,其感知也是模糊的、浅薄的;要建立比较具体的数学概念――面积概念,就一定少不了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感知才是最深刻的。教师创设充分动手操作平台,使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变得直观,使的面积单位表象变得明朗具体,从而使以后学习的平方千米也有了想像的依据。活动使得学生的感知是最深刻的。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2

  一、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的理解程度出发:

  本节课的面积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其中的“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和“大小”,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这节课上完之后,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和理解,也就只能浮在概念的字眼表面,泛泛而谈了,更给后面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制造了障碍。

  因此,我在面积概念的教学中,分为两个层次:

  1、通过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物体(如:课桌、数学书、文具盒),先让学生找找这些物体的表面,再动手摸摸这些表面,发现了摸到的这些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从而理解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从学过或见过的平面图形出发,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观察这些平面图形的不同,进而进行分类——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接着通过课件演示给图形涂满颜色,使学生发现封闭图形才有大有小,从而揭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就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面积”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并且为进一步学习“面积单位”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中巧设悬念,质疑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整个教学中,始终注重呈现和揭示矛盾,巧设悬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并“迫于”要站在学习的前沿,从而保证教学的高效。

  因此,我这样设计了教学:在学生充分理解了“面积”的含义后,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黑板的面和课桌面的大小,能直接看出黑板的面面积大一些。可是用这种观察法能比较出两本课本(封面大小接近)封面的大小吗?这个问题一出现,学生马上发现观察法不适用了,从而引出用重叠法比较。

  接着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去比较两个面积比较接近的长方形,可是这两个方法却无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我马上把握契机,问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呢?”。然后学生提出了一些其它的比较方法,适时抓住学生想到的“测量”后比较的方法,我及时提供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学具。学生明确动手操作的要求后,小组合作动手摆,解决了比较面积大小的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悬念和问题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总想“是呀,为什么不行呢?该怎么办呢?……”有了这些想法,学生就主动站在了探究的前沿,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3

  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同学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营造宽松环境,给同学学习的“平安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同学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前导入中,我就以拍手游戏告诉同学: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干有胜利。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同学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平安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二)创设情景,举例生活化,感悟知识。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需从同学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而这节课是同学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同学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动身,引导同学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外表,感知“物体的外表”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协助同学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同学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同学找找自身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资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同学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同学不只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三)、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同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同学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同学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同学内部认知矛盾的抵触,使同学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时激起同学的欲望。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我把两张纸藏起来,告诉小朋友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同学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小朋友认为格子一样大的话,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假如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怎么办?我引导同学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规范进行的必要性。

  (四)、重操作,强化同学感知。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同学观察实物、操作丈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同学的学习目标,组织同学:摸一摸物体的外表,比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只强化了同学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同学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资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4

  有人说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3月19日我参加了同课异构区域教研活动,我讲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在这“遗憾的艺术”中,我收获了很多。兴奋过后静下心来反思了课中的所得所失。

  成功之处:

  1.教学环节(面积概念、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面积单位)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才能形成概念的正确表象。在面积概念环节有涂色比赛初步感知花的面有大有小,引出“面”。通过摸手的面、数学课本的封面、桌子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通过找物体更大的面,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环节:通过观察法无法比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面积4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面积3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9个面积4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剪刀等)引导操作探究,通过借助学具剪一剪铺一铺等活动,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一名学生在探索中发现了把重叠法、拼摆法结合应用的更简单的方法。

  3.各个环节都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学会学以致用。在面积单位环节,在一步步需要中引出更大的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在讲到单位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估一估生活中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并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4.精心组织课堂语言,训练好教学常规。在统一面积单位环节,在学生操作前提好要求:“请你用剪刀剪一剪或借助学具铺一铺,证明谁的面积大。操作完了想一想,一会你来当小老师怎样把你的操作过程展示给同学们。想想怎样边操作便解释,同学们才能听明白。”在这样的要求下,很好的组织了这个教学环节。

  5.重点突出:突出“封闭图形”;突出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突出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区别。

  不足之处:

  1.上课过程环节不够精,导致各个环节都有些急促,感觉各个环节都不是很扎实。像面积单位这个环节,完全可以重点解决一个,不要把时间均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停地往前赶,导致一些活动缺乏实效,说是开放却放的不开,时间一到,不管学生是否完成就嘎然中止,没有顾及孩子们的感受。

  2.教学机智需要加强,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教师的评价必须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平日里多积累。

  3.教师引导的太多,包办的太多,导致给孩子的空间太少。要学会放手,把课堂还给孩子。

  4.重点还是不够突出,环节上有些均分。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5

  本学期第二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概念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板块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认识两个部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以及刘教授和数学组各位老师的点评,综合自己的领悟,反思如下:

  一、导入过时,没有激发出矛盾,而且在课堂结束时没有作出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谨记,教学一定要完整,要做到知识的前后呼应。

  二、在讲述面积的定义时,讲解不够透彻,还有少部分学生对这个概念模糊,下次在讲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讲述物体的概念,然后过渡到物体的表面,最后回归物体表面大小这个概念上,这样,很自然地引出面积的.定义。

  三、在教学三个面积单位时,过渡有点快,而且我讲解的比较多,学生思考自主探究方法的时间少,以致难点没有突破,学生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所以,我想在教学中应尽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表面的大小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形

  象记忆,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也可让学生多估一估生活中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四、教学中,我应该重点讲清“1平方厘米”,再放手让学生去推导,“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五、在导出面积单位时候,应该选用一个格子数目多,面积小的图形来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出矛盾,很自然的得出要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面积单位。

  六、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学生在比较卡纸面积大小时用到了观察、重叠、拼、摆等多种数学方法,但老师只评价“这种方法不错”,到底不错在哪儿,没有抓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机会,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七、这堂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快马加鞭往前赶,使一些教学环节缺乏实效。还不得不漠视了许多孩子的感受,说是开放却放的不开,时间一到不管孩子们的探究是否成就将活动嘎然中止。看着孩子们的兴趣盎然,瞧他们的认真劲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应该尽可能使每个环节更充分、有效。

  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评价的语言,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有将数学与跟它有关的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只有通过“数学化”的过程来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生动具体、美丽鲜活的。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师生共同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6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要求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概念。学生对于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极易混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相当薄弱。纠其原因,学生没有形成准确鲜明的表象可能是根源之一,有些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定义,公式。让学生背熟也是原因之一。其实这远远不够,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面积

  学生通过摸书本、课桌封面,感受表面大小,从而引出面积及封闭图形的面积。学习了1平方厘米的形状和大小,并能度量较小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有意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去量课桌的表面的面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了1平方厘米这个单位太小,这时我安排了学生看书自学平方分米,学过了一平方分米并用1平方分米量了相应的表面积之后,我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量干墙面的面积,学生又发现1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我再次让学生看书学习。

  二、创造单位,猜想获新

  在学习面积单位平方米时,我明显感受到学生看书的积极性不像学习面积单位平方分米时积极主动,回忆教学过程,我已第二次使用自学看书的方法,学生的热情自然不会很高,那么这一环节可不可以进行改进呢?

  经过和同事的探讨,他们认为猜想的效果好。

  因为学生具备的旧知识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新知的彼岸的,学生已学过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这两个单位,老师再次用看书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习面积单位平方米,学生当然觉得索然无味,采用猜想创造就不一样了。教师可以说:“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那个适合量墙面的面积单位可能是什么呢?猜一猜?”

  这样,有意撩拨一定会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会在推断中获得数学猜想的成功与快乐。

  三、思想渗透

  思想教育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相对于语文来说,数学可能离思想远一些,但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如这节课中,我的话虽不多,遵守纪律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却悄悄地潜入到了学生幼小的心里。这比空洞的说教,牵强的附会的效果要好得多。思想渗透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以数学教学过程为载体,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的特征。

  四、不足之处

  教案准备不足,在讲封闭图形的面积时,只是强调了一些常见封闭图形,没有举例哪些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学生未能很好对比理解。

  时间把握不好,在教学的过程中前面时间相对要松些,后面时间比较紧,学生自主练习时间过短,未能很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以后对自己的教学要多反思总结,听取其他老师的小结评价,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7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通过情境导入引入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让学生拿起数学书,摸一摸它的封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再用手摸一下课桌的桌面,感觉哪个大;再请一位同学再来摸一摸黑板的面,谈感觉;接着总结能摸到的这些叫做这个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有大;最后小结:物体表面的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2.感受封闭图形的大小:通过学过了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认识封闭图形,并认识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从而完整地认识和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认识三个面积单位时,都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有没有这样大小的物体,学生找出牙齿大的小约是1平方厘米、脸的大小、手掌的大小约是1平方分米、半个黑板的大、一个窗户的大小约是1平方米。然后教师引导:记住了生活中这些物体的大小就是记住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三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面积单位的表象。

  最后在练习巩固上,我设置了填适当单位(包括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题目,还设置了给定数目的相等的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看看不同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等题,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在面积单位的应用上,学生不能非常准确地使用,如填上适当单位的题目,很多学生都把长度单位很面积单位混淆了,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区别的学习,这与后面将要学习的面积知识与之前学习的周长之间区别的学习同样重要。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8

  上周在学校开展的数学组青年教师教研课中,我执教了三年级的《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因为从教过三年级的数学,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准备起来不是那么的不知所措。“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学生获得了知识,而我丰富了人生的历练。并且其中夹杂着一点点的感受,在感受中我反思自己教学中所得、所失、所悟。

  三年级在小学属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这节课上下来,我相信有一些是比较成功的地方,比如孩子们活跃积极,整个课堂有序而活泼。但我要反思的更多的是这节课上不成功的环节。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知道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前面的教学占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在后面教学面积单位认识的时候显得非常的单薄,只是浮云略水一般过了。并且因为前面环节的拖沓,使得周长和面积的精彩比较以及面积单位的应用与拓展没能通过练习体现出来,所以导致教学还是不能有效地落到实处。

  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自己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9

  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力求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依赖教师的讲解获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得面积的概念。

  1.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

  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土豆开始,让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接着课堂中摸一摸书封面、桌面、黑板面……,感受“物体的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然生发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亲历经验的积累,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2.强化数学的体验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为了使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将学生引入重重矛盾之中,使他们经历了从观察——重叠——拼剪——拼摆——用统一的标准来摆——面积单位的建立这一过程,学生始终在兴奋中思考、探索,知识的学习成为了自我需要,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3.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个课例,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定义下得过早,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下得太迟,则又怕学生的思维呈现零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10

  一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和感受面积。面积是包含了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两层意思,我注重于从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得到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认识面积,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来体会感受到表面的大小,比一比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最后通过格式化的语言来说一说()的大小叫做()的面积,建立面积表象。对于图形的面积认识,我先是出示了一组对比题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做封闭图形的面积。最后引导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封闭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将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进一步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是尊重经验,引导方法,强化认识。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呢?我通过三组活动,由浅入深的引发了学生的对面积的更深入的思考。首先是出示了一组面积相差比较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很快就知道了答案。随后,我注意引导学生小结,让学生明确日常的生活经验也是很重要的数学学习资源,并且给这一种比较的方法还取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观察法”,再一次自然的架构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随后,我出示了一组图形,面积差别不大,引导学生比较大小。观察法不容易得出结论,我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将两个图形重叠,就能很快的比较出大小来。我再次引导学生将这一种比较的方法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学生说是“重叠法”。学生借助活动较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初步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

  认识的不断深化是矛盾不断运动的结果。利用“观察法”、“重叠法”比较的面积的大小是浅表性思维活动。怎样才能充分调动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呢,有挑战性任务驱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又出示了一组图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前面的两种方法对于现在的比较来说都不是良策了,怎么办呢?在学生单独解决感觉困惑时,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比较的方法。随后,我让学生拿出学具,启发学生可以用学生来帮忙。出示了学具操作的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研讨和班级的交流,得出可以用利用学具摆一摆来间接比较大小,利用的学生个数多,面积就大。学生还在操作中,直观的感知了利用正方形拼摆比较合适。在活动中学生积累了初步的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也为下面的面积单位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效的问题应出现在思维的转弯处。“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借助特定的学具。利用的学具个数多,面积就大”是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学习认识。我出示了一组遮挡住的图形,一个图形有6个小方格、一个图形有9个方格另一个图形有15个小方格。猜一猜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是最大的?学生大多是猜测是15个小方格的图形面积最大。可是揭开遮挡物以后,发现恰恰是6个小方格的图形面积最大?为什么呢?原来比较面积的大小,统一的面积单位是重要前提。

  三是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几何意识。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注意利用几何直观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首先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面积意义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进行感知;在比较面积大小时,引导学生借助学生进行摆一摆;在认识了面积单位时,我注意让学生用面积单位量一量等,都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重视学生看一看和记一记,面积单位是具体,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了几个,认识后,引导学生看一看每一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在心里记下来,各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再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一个单位等。

  四是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在用面积单位测量时,走都注意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再和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强化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11

  一、联系生活实践,激发探索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学会新知。本节在新课导入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物体,在抽象出这些物体的某个侧面的形状,然后再让学生比较这些面的大小从而求出面积定义。采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拉进了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的探求欲望。

  二、强化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本节课我注重了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理解认识这些面积单位。不仅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而且体验到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12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孩子们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孩子真正理解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参与并获取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孩子们记忆才深刻。如果直接出示结果让孩子死记硬背,孩子没有真正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而且会觉得数学知识抽象、枯燥、无味,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孩子自己探究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设想,最后实际操作,解决问题,让孩子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首先,我让孩子们复习了长度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紧接着,我让孩子们大胆的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只凭看和猜不能得出正确答案,必须通过实践去证明猜测的正确与否。同时我让孩子们准备了必须的操作学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直尺),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1平方分米究竟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孩子们刚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很容易想到摆的方法。但摆的方法毕竟不简便,我让孩子们分小组讨论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结果孩子们在讨论中找到更好的方法测量,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因为直尺是以厘米作单位的,所以计算出来的正方形面积也是以平方厘米为单位的,从而得出1平方分米题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孩子们探索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很容易的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孩子们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学到的知识也不容易忘记。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做到了几点:

  1、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长度单位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引入本课的内容,这样有助与孩子以后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始终把孩子放在学习的主导地位,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探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

  3、重点突破了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间的关系,先让孩子自己探索总结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规律很容易的总结出1平方米与100平方分米的进率关系。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13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节课,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我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描画身边的橡皮、尺子、硬币等物品,再涂一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面积的含义,知道物体的面积有大小,渗透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还是挺不错的,所以让学生在观察老师演示课件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面积,学生虽然说的不是太准确,但我知道,他们已经理解其中的含义了。学生在运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简便而又准确,积极性很高。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反思07-15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13篇)04-14

比较图形的面积优秀教学反思06-16

面积和面积单位小学数学教案07-07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01-01

《面积》教学反思400字(通用11篇)07-15

《认识面积》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07-17

三年级《面积》的教学反思范文06-25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07-28

三年级《面积》教学反思(通用23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