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惊弓之鸟》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1-09-07 13:22:58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惊弓之鸟》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惊弓之鸟》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惊弓之鸟》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

小学《惊弓之鸟》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1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惊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后来人们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课文是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叙述的:更羸说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掉了下来;更羸告诉魏王虚发雁落的原因:这是一只惊弓之鸟,心里害怕使它掉了下来。为了使故事吸引人,课文采用了以人物对话为主的写法,用魏王来衬托更羸,表现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全文环环相扣、说理清晰,逻辑性强,成为这篇课文的特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课文重点,写更羸分析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他的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讲他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它叫声悲惨,说明他善于观察,会发现问题;二是讲他认为大雁伤口没有愈合,孤单失群,说明他善于判断,会分析问题;三是讲他认为大雁听到了弦响,一害怕就会掉下来,进一步说明他善于分析,判断准确。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练习读懂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二是学习把看到、听到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能手、信不过、大吃一惊、悲惨、愈合、作痛、孤单失群、拼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的方法和句句紧密相连的表述方式。

  三、重点难点例析

  理解更羸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本课重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这段话讲了更羸使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第三、四句说的是他进一步地分析:这样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听到弦响,以为又有什么危险了,心里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拼命往高处飞就要使劲,一使劲,就挣裂了伤口;伤口一裂开,疼得不能飞了,就会掉下来。

  四、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搜集成语故事,并会讲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故事。预习课文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义,课文最后一段是更羸说的话,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可以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根据什么判断是受伤的大雁?别人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2、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学时,学生可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3、朗读,感悟。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更羸与魏王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要表现出更羸的自信,魏王的怀疑。要用肯定的语气,读更羸的话,“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可强调“不用”“只要”“就能”等词语;要用疑惑的语气读魏王的话,“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要强调“这样的”。第二次对话,要用惊讶和兴奋的语气读魏王的话,“啊!”“真有这样的本事!”要强调“真”“这样的”;要用平缓的语调,肯定的语气读更羸的话,“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可适当强调“不是”“受过箭伤”等词语。第三次对话,要用疑惑的语气读魏王的话,表现出他惊奇的心理,“你怎么知道的?”可强调“怎么”这个词;读更羸的话,语速可慢一点,语调可平缓一点,表现出他分析问题,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言之成理。在学生自读自悟基础上,可安排分角色朗读,促进理解。最后,把课文末段背下来。

  4、讨论、交流。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是理解的重难点,可让学生联系全文质疑、讨论,更羸是怎么推断的?有没有道理?让学生弄明白这个自然段讲了哪三层意思以及三层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飞得慢,叫得悲惨,推断出它受过箭伤,孤单失群;因为受过箭伤,孤单无助,心里害怕,听到弦响,就往高处飞;一使劲飞,伤口裂开就掉了下来。让学生在这三个因果句的推断中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达到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的统一。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经验谈一谈学习本文后受到的启发。

  5、积累、运用。通过抄写或背诵,学会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句段;并通过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来检测词句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养成主动积累成语的习惯。

  6、关于识字、写字。“愈”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准音。“弦”“惨”是前鼻韵母,“命”“痛”是后鼻韵母,要注意分辨。指导学生写字时,“魏”“愈”笔画繁多,结构复杂,要注意笔画的写法和在字中的搭配关系。写“魏”时不要少写“”,“弦”不要少了最后“”,“愈”不要少写第三画“”,“痛”不要少了第七画“”。

  7、拓展活动。

  (1)开展“成语接龙”比赛活动。

  (2)开展“精彩成语故事大家说”活动。

  五、参考资料

  魏国我国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

小学《惊弓之鸟》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2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预习提纲

  1、收集原来学过的成语故事。

  2、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

  第一课时

  一、教师引入教学讲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领特别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相信吗?这是为什么?通过学习“惊弓之鸟”(板书)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4、指导书写。

  三、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

  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四、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黑板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检查正音。

  2、说一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讲读全文

  1、指名朗读1~3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看小黑板思考问题。

  提问讨论:

  ⑴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射箭经验特别丰富,技术特别好的人。这样开头使我想知道更羸是怎样一个射箭能手。

  ⑵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更羸看见的?学生回答:“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是更羸指给魏王看的。

  ⑶更羸与魏王的对话,使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知道更羸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雁就会掉下来。知道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教师过渡语:更羸说的话能实现吗?请看下文。

  2、指名朗读4~6自然段:

  要求有感情,其他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提问讨论:

  ⑴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那只大雁又是怎样掉下来的?画出关键词。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嘣大雁:直往上飞拍翅膀掉

  ⑵大雁掉下后,魏王的表情怎样?“啊”这个词带有什么感情?学生回答:大吃一惊,有赞叹之情,有惊奇之情,还有莫名其妙之情。

  教师过渡语:

  你看到这种情景感到奇怪吗?请看下文,仔细分析就会明白。

  3、默读第三部分7~9自然段:

  思考后讨论以下问题:

  ⑴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使那只大雁掉下来?从文中对话中找画后读。学生画后读:“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⑵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提问: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哪些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分析的?学生回答:共四句。第一句话讲的是看到的、听到的。后三句讲的是他分析的。

  ②他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你觉得他的分析有道理吗?正确吗?教师导读并板书:

  飞得慢──因为受过箭伤,伤口没愈合,还在作痛。

  叫得惨──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学生回答:分析有道理。因为前面的事实证明了“拍了两下翅膀”说明大雁在使劲。“直掉下来”说明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这与更羸说的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是一致的,他的分析是正确的。

  ⑶找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全班同学共同体会文章是怎样将这段话写清楚的。

  4、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悟出道理,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从课文前后联系中我们发现,更羸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正确的。那么你认为他是射箭能手吗?你是只佩服他不用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学生回答:不是)那是什么?学生回答:我佩服他会观察,同时会分析。

  教师总结:

  对,我们平时就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分析的习惯,同时随着知识的增多,更要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结论趋于正确。今天,我们学习了“惊弓之鸟”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学生回答:被弓箭吓怕的鸟,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了不得。

  三、根据板书情况进行复述练习

  要求:复述表情要自然,不要背书。可用转述方法,讲给别人听。

  四、作业

  将成语讲给父母听,评价反馈。

小学《惊弓之鸟》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认识。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课件出示)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学生能理解的尽量让学生说,不理解的可以放到课文中理解。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力量往高处飞。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小学《惊弓之鸟》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4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在阅读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成语意思,会在语言中运用,受到启发。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叹句。

  4、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大胆推断。

  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了解更羸:

  1、配合课文插图:图中骑着白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能说说什么是射箭能手吗?各行各业都有能手,纺织纺得特别好的就是纺织能手,你还知道哪些能手?那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通过这句话,我们对更羸有了这么多了解。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个成语就跟更羸有关,这个成语就是惊弓之鸟(板书课题:惊弓之鸟)。相信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一定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箭能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

  (1)出示:打猎、大雁、拉弦、裂开、孤单失群

  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

  “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2)出示:

  本事(事读轻生):本领。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伤口)愈合:理解愈合指伤口长好。

  (声音)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过渡:解决了词语,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个别学生的发言、补充,总结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打猎,更羸观察了天上的一只大雁后,只拉弓,不射箭,就使大雁从天上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2——8自然段

  (1)那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大家2-8自然段,体会魏王和更羸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尽量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2)生自由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说说应该怎样朗读,为什么这样朗读;从而领会有关词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内心活动。

  (4)师:这是刚才同学们读到的第5自然段,谁愿意在给大家读读。出示这段话:“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蹦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一是更羸的行动,一是大雁的行动。)

  (5)听到“嘣”的一声响,大雁怎么样?(“那只大雁直往上飞,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6)这一句中有两个“直”,意思相同吗?各是什么意思?(课件显示:“直”变色)

  老师列出了“直”的几种解释,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显示:“直”三种解释)

  “直往上飞”中的“直”什么意思?(一个劲儿,拼命)

  “直掉下来”呢?(笔直)

  (7)咱们再仔细看看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8)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更羸是怎样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大家了?

  2、学习第9自然段。

  (1)指名读第9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读读,这句话写的是什么?飞得慢是更羸看到的、叫得悲惨是他听到的,这也就是更羸观察到的。

  同时板书:慢悲惨观察

  更羸是怎么观察这只大雁的?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写的(更羸仔细看了看)?

  师引读:更羸仔细观察,发现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3)出示第二句。师领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师读“果”,生读“因”。

  师:飞得慢,因为……

  师:叫得悲惨,因为……

  看来这不仅是一只箭伤未愈的大雁,还是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

  老师板书:箭伤未愈

  孤单失群什么是孤单失群?

  这两个分句哪说的是原因,哪说的是结果?

  这两个分句都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这样的句式叫果因句式。平时我们都先说事情的原因,再说结果,这样的句式叫因果句式。那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过渡:更羸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分析出这是一只伤箭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

  (4)齐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

  能用“因果句”分析这只惊弓之鸟吗?大家自己说说。

  老师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弦响,所以……、

  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

  因为它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了。

  因为它伤口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小结:所以更羸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板书:拉弓掉下来)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证明了更羸的这一判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更羸的判断真准确!

  3、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更羸通过观察发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从而分析出这是一只箭伤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进而作出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看来更羸不光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他还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下面再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更羸的这个判断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齐读第九自然段。

  四、揭示课题,拓展延伸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学的成语故事是惊弓之鸟,那你知道什么是惊弓之鸟了吗?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到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后就害怕得不得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出示案例。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

小学《惊弓之鸟》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5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布置作业: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小学《惊弓之鸟》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例文】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08-26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7-27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7-23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7-23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07-23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7-23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3-22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07-23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