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会知识的浅析及启示论文

时间:2021-09-09 09:22:1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默会知识的浅析及启示论文

  【摘 要】21世纪是以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日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人们在接受传递知识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意识到某些不可传递的知识的重要性,即默会知识。默会知识是一种内隐知识,是相对于外显知识而言的一种不能用语言描述、难以传言的知识。它在社会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

默会知识的浅析及启示论文

  【关键词】默会知识;特点;启示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江大学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内隐视角下小学生默会知识学习实践对比研究”的科研成果。

  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默会知识的重要性在这场教育变革的过程中日益凸显,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默会知识进行了阐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向默会知识,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默会知识进行简单介绍,让默会知识被更多的基层教育者所熟知并应用于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默会知识的提出

  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最早由匈牙利裔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于1958年在其《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即明确知识(明晰知识),由于其能够用语言来表述,故可称为“名言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为中拥有的知识即默会知识,它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难以言传的知识,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故称为“非名言知识”。波兰尼首次将知识分为明晰知识和默会知识,并描述了它们不同的特征。明晰知识可以通过学习、模仿、记忆而获得;而默会知识是通过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从中领悟得来的,是不能被学习、模仿和记忆的,即使一定程度的学习、记忆和模仿也只能是形似神离。默会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它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实现理智的控制能力,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层次上都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默会知识可以支撑明晰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是获得、吸收、创建和明晰知识的源泉。

  二、默会知识的特点

  1. 非传递性

  传递,是一种from―to的过程。知识由所有者传递给学习者,需要经过3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所有者将知识译出,成为学习者所能懂得的语言或图像等;第二个环节是学习者要把信息转化为自己所能理解的解释;第三个环节是学习者对信息的反应,要再传递给所有者。然而,默会知识是不能被言明、未能被表述的,所以并不能像我们平时所学到的知识那样,实现from―to的传递过程。

  2. 经验性

  词典中对经验性知识有这样的定义:将知识作为一种能力看待,这种能力是通过实践经验获取的。经验是促使这种知识生成的重要因素,要生成经验性知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正如波兰尼对默会知识的解释――通过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从中领悟得来的,是不能被学习、模仿和记忆的,默会知识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有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和态度等因素的参与形成的,已经内化为一种能力。

  3. 情境性

  正如上面提到的,默会知识具有经验性的特点,就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就默会知识的形成来看,它是在实践中得来的,那么就必然依赖于具体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与某一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相联系,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默会知识,只有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下,通过共享经验才能获得。在这种特定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将会比较持久地存在,而非像机械识记所获得的知识一样,不久就会被遗忘。

  4. 个体化

  就其本质而言,默会知识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它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实现理智的控制能力。默会知识的获得不仅需要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理解能力的参与,也离不开个体情感、态度、意志的作用,并且在具体的实践和情境下,逐渐内化为个体的一种能力。同时,默会知识又是不可描述、未能言传的。据此,它是一种特殊的个体知识,这是一种属于个体独特的知识,是一种个人化的体验性知识。

  三、默会知识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默会知识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对当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1. 更新传统的知识观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思维、重模仿轻创新的学习观,这种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的读书人,他们认为知识是绝对的,需要通过传授获得。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无尽的知识遇上有限的人的精力,人们愈来愈发觉:知识是主观的,需要靠自身的主动建构才有意义,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所以在新的时代,人们更需要更新观念,让所接受的知识对个人有意义,与个人经验结合。

  2. 注重教学的情境性

  正如建构主义者强调的: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只能由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由他们自己来完成,反对教师“满堂灌”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那么,在如今的社会环境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性,为学生创造相似的、具体可感的情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注重师生对话与交流,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真正“寓教育于生活”。

  3. 引进新的评价观念

  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改变以往的评价观,评价观念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课改的成效。知识的冰山模型显示:人类知识就像悬浮在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海面上的部分代表“显性知识”,海面下的部分代表“默会知识”。显性知识可以说只是知识的“冰山一角”,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有借助默会知识的力量,人类所有的明确知识才得以发生和发展,人类的知识创新才有根基。所以必须改革以往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注重评价指标、对象、主体的多元化,重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结合,以过程评价取向为主。

  4.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当前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主体性缺失,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重视记忆,轻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最高地位,拥有绝对权威,以此压制学生;等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仅在于教育观念和思想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部分陈旧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更应该勇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根据默会知识的特性,选取活动式教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研究性学习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个体的经验知识或默会知识,从而内化为能力。

  在“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为核心理念的指导下,默会知识的重要性及其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逐渐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对象。虽然默会知识普遍存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很多人也有过类似的经验:明明内心很清楚某个知识点,就是无法清楚地用他人能明白的语言或姿势表达出来,其实这就是默会知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却很少有人去深入地了解这一点,总认为是自己理解或掌握的不足,导致自己无法解释。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深入地去探讨默会知识,使其逐渐被人们熟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文敏,等.浅析知识经济时代默会知识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探索,2014,(12):52-53.

  [2] 贺斌.默会知识研究:概述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3,(5):35-48.

  [3] 程娜,等.?验性知识对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的意义[J].理论与应用研究,2007,(3):10-12.

【默会知识的浅析及启示论文】相关文章:

基于默会知识的教研室双评活动论文01-06

教学中的知识管理浅析的论文10-09

浅析瑞典环境税对我国的启示论文10-02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默会知识及养成教育论文01-20

默会知识论视阈下的英语学习07-24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01-20

默会知识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07-28

默会知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学10-03

默守议论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