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儿散文

时间:2021-11-30 20:01:11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儿时的年味儿散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儿时的年味儿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时的年味儿散文

  儿时的年味儿散文 篇1

  金猴挥手辞旧岁,雄鸡报晓迎新春。随着腊月的到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重了,打扫室内外的卫生,采购过年的物品,街道两侧的路灯上都安上了金鸡起舞的彩灯,天还没有擦黑,路灯、彩灯就亮起了,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大街小巷处处充满了年的景象。虽然天气很冷,看着梦幻般的夜景,我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喜喜的,不由地勾起了儿时过年的美好回忆……

  在我的记忆中,儿时的年味最浓了。那时,老年人常对我们小孩子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雄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进入腊月,各种各样的过年习俗接踵而来。

  忘不掉妈妈为我们亲手熬制的腊八粥,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这一天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

  到了腊八节那一天,妈妈会把红枣、核桃、黑米、香米、玉米、葡萄干、红豆、小米都找出来,根据我家五口人把大概的数量配比好。妈妈先把红豆、玉米提前泡上3-4小时,将其它食材淘洗干净,再把所有的混合一起倒入入大铁锅内,加上足量的井水和适量的冰糖用小火慢慢熬成粥。这腊八粥制作简单、营养丰富,吃起来又香又甜又粘稠,那味道好极了!

  腊八节这天,妈妈还会用中号铁锅煮好大黄米和大米混合的黏米干饭,在小铁锅里放入些许豆油,等加热后,将热油、葱花、姜末等一起放进黏米饭里做调味品。一家人品尝着又黏又香的饭,妈妈就会笑着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吃了黏米饭就不用怕了,粘住了。”真是应验了妈妈的话,腊八节那天出奇的冷,不吃一碗黏米饭,我们都不敢出门,生怕下巴给冻掉了。

  腊八节后,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忙活了。先是杀年猪,猪是自家喂养的纯笨猪,每年的正月或者二月里,妈妈喂养的母猪就会生下小猪仔,留下两头,其余的卖掉,残汤剩饭地喂养着,到了冬季就给猪开始追肥,晚上临睡的时候,妈妈都要给猪喂一顿食,这样精心饲喂的目的,就是为了腊月杀年猪。

  腊月中旬就请来杀猪师傅和街坊邻居来帮忙杀年猪,这是一年中我家最热闹、最红火的时候了。大家七手八脚杀完年猪后,就请来邻居们一起来共享美味的杀猪菜了,屋子里坐满了人,香喷喷的酸菜粉条炖猪肉、颤巍巍的血肠烩豆腐等一一摆放到了每张桌子上,大家吃得酣畅淋漓、油光满面,直到打嗝为止。一头猪除去大家吃的,剩下的猪肉和血肠要分别给身边的亲戚和邻居送一点,还要割下大块的猪肉、排骨,由爸爸带着坐车去抚顺送给奶奶、大姑和大伯他们,最后剩下的肉冻起来一些,再切些肉块放坛子里腌起来,母亲掐着手指算着,一直能吃到年对年。

  吃过了年猪菜,就开始做豆腐了,黄豆要泡得浑圆鼓涨的,妈妈把泡好的豆子用水投洗干净,爸爸用自家的小水磨磨好豆浆,过包滤出豆渣,然后把豆浆倒在大锅里熬开,爸爸既会点豆腐脑,又会点水豆腐。妈妈做好了香喷喷的大米饭,又熬制了一锅豆腐脑的卤子,吩咐我请来舅舅一家人来做客,十多口子欢聚一堂,喝着润滑细腻的豆腐脑,吃着喷香喷香的米饭,笑谈着品尝着,其乐融融,甭提多热闹、多开心了!到了第二天,妈妈还要把豆腐切成一小块小块的冻起来一些,还要烙些豆腐干,以备过年全家人享用。

  记得很清楚的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一大早起来,父母就忙着往外搬东西,箱箱柜柜、盆盆罐罐的都要搬到院子里,屋里的东西搬完之后,爸爸举着一把大扫帚从屋顶到墙壁彻底地打扫一遍,这一天是农人约定俗称的扫尘的.日子,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寓意是要把一切尘土、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爸爸打扫完屋顶和墙壁后,剩下的就由妈妈来忙活了,温一锅热水,从箱子柜子开始细细擦起,直到把每一个瓶瓶罐罐都擦得明光铮亮的。

  腊月二十四扫尘日过后,年味一天就比一天浓了,年味已经浓得化不开了,村子里到处弥漫着馋人的香味儿。包年果勺、炸麻花、烀猪肉、熬冻子,父母一忙活就是一整天,直到深夜才罢手。大清早一睁开眼睛,母亲缝制好的新衣服、新鞋袜都堆放在枕头边,我们兄妹几个纷纷穿上新衣新鞋,簇拥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比试着。哥哥、弟弟不时地偷着放响几枚鞭炮,惊得公鸡和母鸡们扑棱着翅膀乱跑乱叫。爸爸、妈妈则忙着用报纸糊墙,完了之后再把买来的年画端端正正地贴好。哥哥帮着爸爸贴对联和谜语条幅,对联和条幅都是爸爸亲手写的,清楚地记得爸爸写过这样的谜语条幅:莺莺红娘去上香,香头插在案几上,远看好像张秀才,近看却是一和尚(打一字),我们几个绞尽脑汁猜来猜去也没猜对这条谜语,最后爸爸微笑着告诉谜底是“秃”字,我们才恍然大悟,伸着舌头向着爸爸耍了一个鬼脸。当秦琼、敬德贴上门板时,迎接造神回来的鞭炮也就爆响了,传说中的造神是玉帝的女儿,二十三回一趟娘家之后,除夕之前要赶回人间和民众同享除夕之乐。这个时候,村子里的空气中满是浓稠的烧猪头、烧猪蹄的味道,嘴馋的娃娃不住地使劲嗅着鼻子,恨不得把那香气全给吸进肚子里去。

  到了年三十晚上,放完一挂鞭炮之后,便大口品尝美味佳肴了。最香不过年夜饭了,我们一家人坐在热热的火炕上围着炕桌享用着妈妈亲手做的美味大餐,刚出锅的猪骨头热气腾腾的,每人拿着一块骨头吭哧吭哧地啃着,头顶直冒汗,嘴角直流油,年的幸福和美好就一下子达到了极致。吃着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有酸菜肉馅的,有白菜肉馅的,还有的是红糖的,象征着来年生活甜甜蜜蜜的;还有放钱的,是二分或五分的硬币,象征着来年天天有钱花。为了能吃到钱,我们兄妹就撑着肚子多吃几个,有时候硬币似乎都吃到了嗓子眼,谁吃到了后,就会喜不自禁大声嚷嚷道:“我吃到啦!我吃到啦!”父母看着我们那兴奋的神情,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吃完年夜饭后,我们兄妹几个就下了炕,笔直地站立在炕前,恭恭敬敬地给妈妈爸爸行礼拜年,妈妈爸爸高兴得嘴不合拢,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压岁钱,一一分发到我们的手中,那时候的压岁钱也就是几毛钱,我们也高兴得手舞足蹈。

  行礼拜年过后,一家子五口人就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守岁,炕上放着一个火盆,暖烘烘的,这时,妈妈会把早准备好的毛嗑、糖块、梨和苹果全都拿出来,这些好吃的东西平时是很难吃到的。我们几个特有精神头,尽管夜已经很深了,却没有半点的困意,挤坐在一起一边吃着一边闲聊着,期待着新年钟声敲响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快到凌晨12点的时候,就要开始接财神、放烟花了。爸爸带着哥哥、弟弟兴冲冲地到室外放二踢脚、魔术弹,我赶紧抱些劈柴进屋准备煮更岁饺子,生上火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里看热闹,天空映成了一片火树银花,鞭炮声此起彼伏。

  大年初一是最开心的了,妈妈给我们一一换上了新衣服,匆匆吃完了早饭,我们兄妹几个就跟在父母屁股后面到长辈家一家家地去拜年,那时候物质匮乏,很少有压岁钱,但瓜子、花生和糖是总是有些,转了一圈就把小小的衣服口袋都塞得满满的。每到一家的大门口,我们的眼睛就紧盯着地面,抢拾着没有燃放响的鞭炮,攥在手心里,等着拜完年后和小朋友们一起放着玩,那才够尽兴呢。

  改革开放以来,老家的经济突飞猛进,家乡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各种时尚新颖的服装常换常新,鸡鸭鱼肉顿顿不断,可谓是想啥有啥应有尽有,孩子们再也不会因为想好吃的穿新的而盼着过年了,再也没有我们小时候那种盼年的劲儿了。

  现在过年虽然还要置办些年货,但传统的习俗渐渐消失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的忙忙碌碌了,也不再像父辈一样因缺钱而精打细算着过年该买啥东西了,常听身边的人说:现在的生活,天天都是过年啊!

  年年过年,今年又过年,年很快就要来了,我却提不起精神来,感到年的味道淡了不少,最怀恋的还是儿时的那年味儿,怀恋那种浓郁得化不开的过年情愫。儿时过年,虽然生活很艰苦,但那时的年味最浓、亲情最浓,儿时的年味就成了我最甜美的回忆,如同陈年的美酒,越酿越醇,历久弥香……

  儿时的年味儿散文 篇2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儿时过年的韵味儿却在脑海里翻腾起来。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小年”。

  在北方,进入腊月二十三就算进入年的范畴了。从腊月二十三这天开始,依然寒气料峭的空气中便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一天的时候,母亲早早起来唤醒我们吃早饭。父亲在饭桌上郑重告诉我们要扫“积尘”准备迎接大年了。父亲找来一根长长的木头竿子,在末端绑上一把新笤帚,戴上帽子,专捡我们小孩子够不着的屋内高处的角角落落,扫去结在那的蜘蛛网和累积了一年的灰尘;母亲则会烧满一大锅开水,装满两个大大的洗衣盆,把床单、被罩、枕巾、窗帘统统地撤下来按在洗衣盆里,挽起袖子,洗刷不停;我和弟弟妹妹会在父亲的催促下拿起铁锹、扫帚、推出铁爬犁,把院子内的积雪统统清扫运出去。

  过往的大人们相互打着招呼。孩子们会在嘻嘻哈哈干活中,你抓一把雪团打我一下,我搓一锹雪扬你一身,直到满头满脸热气蒸腾。这样,年味儿在大人的忙碌与孩子们的嘻闹中荡漾开来。

  腊月二十四开始,家家户户便真真切切地忙活起来了。

  蒸馒头、蒸豆包、炸丸子、炒瓜子,总之张罗个不停,灶膛里的火苗成天呼呼“笑”个不止,大锅里的开水时时“闹”个不休。看到大人们稔熟地和着面团,捏揉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时,我们这些孩子也就会趁着父母不注意时偷偷地掐下一团来,捏成老鼠、鸭子、小鸟的模样。嗯,不像!那就再掐下一团来,再捏。直到被大人们发现吼上一嗓子,我们才撒腿跑开。

  要过年啦,必须要洗一回澡的。洗去的是一年的劳累和征尘,留下的是新一年的清新和愿望。从二十三开始,连队的大胶轮车就一天一趟往场部跑,回回都坐满了人。大都是先到场部的洗澡堂子里彻头彻尾地洗一个澡,然后到农场的大商店里去买一些小零食、对联、窗花、年画等等过年用的小物件。

  每回洗澡都是父亲领着我和弟弟去,妹妹跟着母亲走。一进大澡堂子,钻进热气氤氲的大厅里,那个人多啊,大家都赤膊相见,就差肝胆相照了。大家都先到澡池子里泡,泡到浑身通透皮肤发红,然后,大家互相搓澡(那时候没有专业搓澡师傅)胳膊、腿儿、脖子、胳肢窝,那个搓啊,那个蹭啊,全身上下都撸得通红,如同刚刚蜕下一层皮,灰条子如雨似地往下掉,最后到莲蓬头下用水一冲就OK啦!然后就钻到到理发店里排队等剃头。

  终于等到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吃完早饭就开始贴春联。记得每次都是母亲用土面熬好了浆糊,父亲张罗着贴对联。那时候的我家的对联都是父亲用毛笔自己书写的,写的都是什么“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等等吉祥的话。而这时,父亲一边贴对联一边偶尔吟诵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还告诉我们屠苏是一种酒。有时候还会给我们讲一讲春节贴对联风俗。我现在还记得父亲说过,中国最早的对联是一个叫做“孟昶”的人在自己家门两边贴出来的。对子是这样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大年三十这一天,是母亲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夜饭必须要在年三十当天做出来。而且初一的饺子则要在三十晚上就要包出来的。而我们这些孩子会跑到外面撒欢儿放鞭炮。对于男孩子来说,过年鞭炮是必不可少的,有一首儿歌:“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袄,小子要鞭炮”。可见鞭炮对于男孩子们的重要。说起鞭炮,让我想起当年的一件事儿来。

  那是我们家来到北大荒过的第一个春节。那时候,父亲的工资很低,平时的日子过得本已经是捉襟见肘,所以在春节前父亲并没有给我们买多余的鞭炮,只是买来两挂鞭炮,打算年三十晚上放一挂,初一早上放一挂,意思意思就行了。连队的其他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在三十早上就开始“叮当”、“噼啪”地放着拆散下来的零星鞭炮。而弟弟就会跟在那些孩子的后屁股趔趄地捡拾人家燃放过儿却没响的哑炮,然后把哑炮从中间撅开,用燃着的香火头一触露出的火药,只听“呲”的一声,一股炫目的火光伴着火药香散逸开来。弟弟看到这儿就会手舞足蹈“哏哏”地乐。这情景被下放在我们连队的“右派”王一伦爷爷看见了,王爷爷孤身一人住在连队的晒场打更房里。他立即借来一辆自行车驮着弟弟奔波30余里,到场部的大商店给我们买了好多鞭炮和烟花,还把远在城里的儿女们寄来的奶糖、干鱼片、花生仁等吃食一股脑地给了我们。那一刻,母亲的眼泪落了下来。从此,王爷爷每年三十都和我们在一起过的,直到他落实了政策离开了北大荒。

  初一早上,我们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醒来,吃完饺子,我们赶紧穿上新衣裤新鞋子开始挨家挨户地去给大人们拜年,直到个个兜满袋鼓才跑回家卸载,而后又马不停蹄地跑出去了。

  从初二一大早,大人们就会走出家门去到别人家串门拜年了。

  初三就有各个连队组织的秧歌队,就会集中到场部的大街上,载歌载舞,在铿锵的鼓乐声中尽情地挥洒豪气。场部里彩旗招展红灯高挂人头攒动热闹沸腾,秧歌队扭到哪个单位门口,哪个单位就会派人放响长长的鞭炮,端出糖果瓜子来分发给大家同喜同乐。

  这样,从大年初一开始直至到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剃完“龙头”,这年才算过完。年味儿才渐渐地散去。人们又开始新的一年的劳作和奔波。

  每每思想起来,那儿时过年的韵味儿就像一粒种子在我的心里早已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株大树。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经受怎样的波折,每年春节,我和弟妹们就会顺着大树的支脉回溯到根,回溯到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们曾经的家。

【儿时的年味儿散文】相关文章:

年味儿散文12-03

年味儿_1000字02-11

年味儿作文150字02-20

初二年味儿作文02-12

味儿丰富的搞笑短信02-01

儿时,夏日的美味作文02-15

舌尖上的年味儿作文(精选40篇)02-11

儿时的那次离别_650字02-14

儿时的老家作文850字07-02

白酒,这味儿_500字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