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时间:2021-12-16 12:29:47 教案 我要投稿

《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三窑完小李海燕

《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乘法分配律不和乘法结合律一样,只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体现学生会学,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强化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接着让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我认为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学习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习惯养成训练点: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探究、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通过举例、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5×3×8 25×44 25×6×4 7×8×5

(设计理念:使学生看得更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质疑。出示一道带星号题,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37×45+37×55

(设计理念:让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高潮)

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吗?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高潮。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轻松准备,渐入佳境

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请看大屏幕,左边的同学做左边的两道题,右边的同学做右边的两道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

(3+2)×4 3×4+2×4 2×(11+9)11×2+9×2

(2)、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左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

这四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

(3+2)×4=3×4+2×4 2×(11+9)=11×2+9×2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谈各自的发现)

2、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

认真观察屏幕上的这个等式,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板书:举例)

把自己举出的例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谁来说一说自己举的例子,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可举三个例子)

轻声读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现在谁能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总结)(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

(2)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与结果不一样的例子?能不能举一个这样的反例。

(3)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出示乘法分配律概念,轻声读一读。

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哪里应特别注意?

(4)刚才我们举了很多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把乘法分配律表示出来呢?四人小组商量一下,这个算式看起来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等号左边表示什么意思?等号右边表示什么意思?

请看黑板上的等式,这个等式从左到右成立,反过来从右到左呢?也是成立的。

三、探索发展,应用规律

(1)、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那么它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帮助呢?(板书:应用)(学生举例说)

(2)对,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同桌合作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题。

(40+4)×25 34×72+34×28

(完后让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重点说这两题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刚才这两道题比较简单,大家做出来了,现在我出两道比较难的,大家有没有信心做出来,请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下面这两道题目,怎样简算?

103×32 99×32

(4)、小结:通过研究,你认为怎样的题目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如果遇到像刚才这两道题,我们可以把它稍做变化,再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四、巩固练习,解决问题(我们刚才发现认识了乘法分配律,老师要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请看大屏幕,我们来做练习。)

1、大家请到数学医院,帮老师判断对错。

2、完成填一填。

3、应用题(请大家帮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练本上独立完成)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呢?

今天,我们通过猜想、举例、总结、应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今后,同学们还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思维去研究其他的数学知识。

附: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猜想→举例→总结→应用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和叙述的定律。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上,我结合新课标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书上的数学问题,学生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因此,在上课的一开始,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置身于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很快地按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证明两式相等。接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个等式看看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而是继续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请你再举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规律的等式",继续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这堂课由具体到抽象,大多需要学生体验得来,上下来感觉很好,学生很投入,似乎都掌握了,可在练习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学习时知道"分别"的意思,也提醒大家注意,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出现了漏乘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MSN(中国大学网)

【《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乘法分配率01-21

《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范文06-13

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01-21

第八册乘法分配率01-21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02-10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01-21

分数乘法教学教学设计01-09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01-13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