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部分教案

时间:2021-12-16 14:13:06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部分教案

活动1 认识我的同学 一、活动分析: 本活动从体验收集信息的过程出发,了解信息社会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活动分两个阶段完成: 1、 收集新同学信息:通过收集信息,体验收集信息的过程,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 2、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社会各种现象的讨论交流,了解信息的含义、特征以及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应用。 二、活动背景: 本课是初一年级的第一节课,学生之间还比较陌生。通过这个活动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同学之间的了解。 三、活动目标: 增进情感;通过活动,加强交流的方法;体验信息收集的方法和过程。 四、授课过程 教师自我介绍 引: 刚开学每多久,同学之间还显得有些陌生。不过,有些同学已经认识了很多,有些呢,除了自己以前的同学,前后左右几个,对其他的同学认识和了解甚少。上课坐在板凳上,下课站在走廊上,放学走在马路上。这些同学,在交往上显得比较被动。当然这也有性格的因素在其中。 做一个行动计划 下面我们将进行一个签名活动,在哪里签名呢,见课本3~4页的方框。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更多的签名,请大家各自想办法,写一个简短的计划,并在课本你的计划栏写上你的计划。 学生思考并写出计划。 (学生可能的想法很简单,但并不是要求学生就要做出很好的计划,体验计划是活动的组成部分,并随着活动的复杂度,重要性将相应增加) 完成计划后,让学生读一读,听一听。然后再给学生一分钟时间互相交流。 签名活动 提出签名活动一些注意事项,主要是签名栏的分类,时间为10 分钟。教师对活动如何开展和方式不提示、尽量少干预,但要注意观察学生行为,并做相应记录,随后在活动分析过程中对现象进行评点。 同步布置思考题: 1、 你收集了多少签名,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的? 2、 刚才所做的计划是否有效 3、 通过了这个签名活动,你有何体会? 活动分析: 学生报出自己的签名个数,并结合思考题回答。结合教师活动记录和学生的回答,总结一些交流的方式和方法。 签名的价值 思考:收集来的签名有什么价值呢?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签名栏都进行了分类。 总结:结合学生回答,引导签名价值认识:通过分类签名,让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走得更近,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对。在微机室上课时我们也会让同学们自愿为主,选择座位和相邻的同学。 活动的延续 在课后继续完成计划的.改进和签名活动,并针对签名的价值进行分析。 阅读知识库       活动2 制作我的名片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为一主题活动,分2课时。 在前一课,通过学生间的一个分类信息签名收集活动,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初步认识。名片,正好传递了一个人的基本信息,因此,本课可以说是前面一课的延续。 越来越多的交往场合中,我们使用了名片作为信息交换的方式。一张小小的名片上同样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信息,同样,一张名片的制作也蕴含了很多知识。本课通过对课本名片范例观察、分析,从而了解名片的设计要素,进而学习如何规划、设计自己的个性名片。 教学中除了要对名片设计中需要的技术进行分析外,还要结合自身能力规划好自己的行动策略,即哪些技术是我已经掌握了,哪些还不会,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虽然教材的图文方式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制作过程,但对学生来说,阅读好教材,抓好要点也不太容易,需要多种方法并济。名片制作涵盖了纸型调整、绘图工具、艺术字、和文字格式设置功能。 两部分的教学各有侧重,第一部分侧重于规划设计体验,也是作品创作的核心,主要面向非0起点学生;第二部分侧重于技术运用,以此让学生对WORD软件有一个比较概括得认识,主要面向0起点学生。 最终对活动通过一个自我评价来整理整个学习过程。 二、学情分析: 对起点不一的新生来说,本活动技能要求起点较高,既有不少技术障碍,也有不少操作技巧不好掌握。虽然课本有比较详细的图解学习过程,但学生要能独立阅读好教材,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教法、组织多样化的学法,提高学生作品成品率,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三、教学策略: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完成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从名片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价值漫谈入手,接着对课本名片范例分析,引导学生对名片上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了解名片的设计要素:内容、版式、色调等。在课本创新园的引导下,学生在课本上完成名片的草图规划。 第二部分着重名片的技术分析和动手制作能力。如何减少制作时的盲目,用好课本资源呢?这里,师生首先对名片范例进行分析,确定好名片设计用到哪些具体的技术,然后带领学生了解教材板块内容。随后,进行小组建设和分工,依据自身能力和组内分工明确自己学习攻关目标,采用分头并进,技术共享的方式来扫清技术障碍。其次,小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增进了解,提高交往能力。 小组方案:临近学生自然分组,每组人数不超过4人,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学习任务依据自身情况在组内进行协调分配。组长记下成员分工,协调和督促小组进度。组织组内互评。 其次,对各技术要点学习,采用穿插式进行。制作适量的教学录相片断可以减少教师辅导的次数。 教学评价部分,不仅要对学生作品评价,还要对学生所在小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成败原因,提出期望。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名片传递了哪些信息,名片由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和装饰图案等组成; 2)了解名片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内容、版式、色调; 3)掌握:知道使用测量法掌握纸张大小和页边距,能在WORD中进行对纸张大小、纸张方向、边距进行设置,工具栏中自选图形的绘制及填色方法,艺术字的插入、文本框的插入和大小调整、图层的含义和调整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在师生交流中了解名片的意义和价值; 2)学会参照已有作品,吸收别人的设计思想,规划设计“我的名片”; 3)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分析名片制作的技术要点,结合小组分工和自身能力,规划个人行动。 4)独立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学会和他人共享技术经验与心得。 5)部分疑难问题在教师带领下,和同学共同攻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名片欣赏和分析,提高对名片作品的鉴赏能力。 2)正确处理制作过程中的协作和独立关系。 3)积极的态度欣赏别人作品,培养吸取别人作品优点的意识。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名片上信息的阅读和分析;规划设计自己的名片;名片制作的技术分析; 2.通过制作活动掌握软件一些常用的技术:页面设置、自选图形、艺术字、文本框、文字输入和复制。 教学难点: 1.名片上信息的阅读和分析; 2.页面设置、自选图形; 3.技术为作品、内容服务。 六、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本课,每人带若干张名片。 教师:横竖款式样式的名片若干,直尺一把;教学录相片断若干;奖状、证书实物若干。 七、教学过程 1、 名片的认识 1) 名片的价值: 学生谈谈对名片的认识。例:名片在那些场合下使用?名片在交往中什么价值? (交往、个性表达、信息商业价值等) 2) 名片上的信息:(可以是课本插图范例,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名片) 从一张名片上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呢?如:个人简要信息和联系方式 哪些信息是主要的、次要的,从何体现?(文字的大小、位置、色彩) 名片的个性化:版式和色调。横竖两种;冷暖色调,正面为主色调,背面为辅色调。 2、 规划设计名片 规划设计自己的名片: 1) 内容规划 2) 版式和色彩 3) 画出名片草图 3、 制作名片的准备 工具的选取: 打字复印社一般使用专业名片设计软件,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其次,也可以用通用软件设计制作,而且自由度更大,不过难度有大点。比如WORD、POWERPOINT。今天我们以WORD为例来设计自己的名片。 名片制作技术分析: 展示示范作品。通过对教学素材剖析,分析其中的技术要点:艺术字、自选图形、文本框等。注意名片的背景应该居于最底层。其他隐含的有纸张的大小和版式,也需要考虑进去。 4、 名片的制作过程: 1、 设置名片版式。 要点:版式概念 纸张大小 页边距 方向 观察课本版式,影响到版式的因素纸张大小,页边距,方向。通常纸张大小有些标准尺寸,例如复印纸一般有是A4、A3规格的,WORD默认采用A4纸型。课本用的是16开。如果是非常规的纸型,例如奖状、贺卡,还有今天的名片,我们可以运用测量法得知纸张大小。如果注意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课本上下左右都有留白处,纸张边缘到文字的位置就是页边距。页边距在WORD中可以通过“直角”符号观察到。 学生:测量课本和名片纸张大小,测量课本页边距。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测量得到名片大小9厘米*5.4厘米,但课本设置的却是9.6厘米*6厘米,有问题吗?回想一下冲洗在相纸上的彩色照片,中间是不是用空白隔开,这样便于裁剪。名片也是此理。 2、 制作名片底色。 要点:形象按钮 色彩填充 叠放次序 用绘图工具绘制矩形,然后填充色彩即可。如果要更美观些,可以采用双色渐变。 3、 制作装饰图案 装饰图案采用阴影效果视觉效果更佳。多个方块可以通过复制的方法完成。 要点:复制 复制方法:1、菜单命令;2、CTRL+拖动对象。 4、 制作姓名艺术字 要点:艺术字 图形对象位置的调整方法 利用艺术字来制作姓名,可以使得姓名突出、美观。方法略,使用浮于文字上方可以使得艺术字自由移动 拓展:运用艺术字工具栏编辑艺术字和调整样式. 5、 信息框 要点:文本框 文字修饰 可能疑问:为什么不采用直接文字输入方法? 原因:文本框可以自由移动,方便排版。 拓展:文本框也是作为图形对象,因此它的添色方法和色块添色方法一样。 5、 活动评价 学生作品评价。 自我活动评价。 课后作业:阅读P16、P24知识库。 6、 活动拓展(可选) 1) 利用WORD的名片向导制作。 2) 使用专门设计软件制作。 3) 试比较几种名片设计方式的优劣。       活动3 收发我的贺卡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目的是使学生体验网络相关的应用,主要包括网络搜索、网络浏览、网上填写表单、收发电子邮件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活动

【七年级上部分教案】相关文章:

师大版七上历史部分教案-第3课03-07

师大版七上历史部分教案-第2课03-07

教案:八年级上语文部分教案07-27

七年级上美术教案03-09

部分倒装的用法教案11-06

部分教案(意见参考)03-29

七年级上《在山的那边》教案03-09

新目标七年级上教案03-09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