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一)

时间:2021-12-16 12:33:30 教案 我要投稿

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一)

来自朋友花园里的花儿   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一)   林馥娜按:应朋友之约贴出诗歌讲座之讲案,讲座开始之前本人以写给朋友们的贺岁诗为例,粗略讲解了古诗的形式格律,并没有形成书面上的讲稿。而后面的《诗歌写作雏议》中也大部分由广州本地的生活实例引出议题,且部分理论还未修改成熟,故未能全部贴出,请谅!贴出内容主要为讲座中介绍到的诗人及对诗人诗歌诠释的相关部分。   馥郁花香弥吉庆, 娜柔桃柳写春笺; 祝君虎岁威仪健, 福至财丰阖府欢。     诗歌写作雏议 林馥娜     议题: ◆诗所追寻的本质 一、诗是什么? 二、写什么? 1、人与自我、人与人 2、人与自然 3、人与社会 三、怎么写? (一)、无技术的情感表达阶段 (二)、形式磨炼为主,情感表达为辅 (三)、形式为辅,立意为主 ◆诗歌的音乐性 ◆诗歌的语言特色       ◆诗所追寻的本质   一、诗是什么?   根据自己的体会,我把诗定义为:诗是追索存在本质、体验心灵澄明的语言艺术。……   二、写什么?   在每个人的写作中,必然有一个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是一路走来不断积累、总结出来的参照系,各人都有自己有所写、有所不写的东西。诗人和他的诗歌是一直在成长中的,不断明晰的价值观和成长中的诗人便渐行至新的自我,乃至超我。   1、人与自我、人与人 …… 精神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精神高度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诗歌境界。我国自古便以诗歌精神和礼教德行为修身立世的标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诗正是让人从本我向自我过渡,走向超我(也即孔子所倡导的圣贤)的灯塔。 下面,我会引用一些诗人的作品,也会用到自己的一些作品来做分析,并不是我有公主病(自恋),而是方便分析创作中的用意,让大家更好理解一些。我们先来看一首诗: 《黑色》 东荡子 我从未遇见过神秘的事物我从未遇见奇异的光照耀我或在我身上发出我从未遇见过神我从未因此而忧伤 可能我是一片真正的黑暗神也恐惧从不看我凝成黑色的一团在我和光明之间神在奔跑模糊一片   从未见过神是大众的体验,神在大众的心目中是高高在上的,谁都没有见过神,而东荡子却用“遇”这个字,把神拉到了与人平等的位置上,他让我们领会到,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见神,他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心中。人有时就在神性和人性,甚至是鬼性中穿梭! 既然神可以“遇”,为什么我又没见过神秘事物、没在我身上发出光呢?下半阙的诗告诉了我们——如果“我”心存黑暗,则“神”也“凝成黑色的一团”,我们只有规避人性的黑暗面,奔向光明,才可能与神重合,形成神与我一体的“模糊一片”,这时,我们正走在通向光明的路上,呼应了上半阙末句的“我从未因此而忧伤”,因为我们可以用诗学精神修身,走向神性的超我、能够发出智慧光芒的我。  …… 这是从精神方面上的追寻历程。而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从精神上追高,也要有形式(技术)上的工艺。这就像一块玉石的子料,有了上乘的内在品质,还要有精湛的雕刻技术才能成就一件珍品。而内在品质的形成和工艺的精通,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两者合一时,生产出来的成品就浑然天成了。   《一种幸福不能替代另一种幸福》 郁葱   沉湎于一种幸福时, 你会忽略其他许多幸福。   比如,当你看到公路两侧的繁花, 你会以为那是最迷人的色彩。 当你试图享受阳光, 你会离开和谐而幽然的书房。 过去的时日诗句是你的幸福, 而现在,你把许多人曾经经历的过程, 当成了幸福。   或许生活会这样走下去, 轻浅的幸福会与轻浅的幸福一起 接踵而来, 我知道那些具体的满足让人心动, 但或许不经意间我们就丢掉了 生活中最真实最有价值的那些细节。   是的,我把平俗和沉潜当作幸福, 我把默默的思想和联想当作幸福, 我把不能得到所有的幸福当作幸福, 甚至,我把丢失幸福, 也当作幸福。   “我把不能得到所有的幸福当作幸福,/甚至,我把丢失幸福,/也当作幸福。”写这样的诗,必是经历过生活中的各种磨砺,看尽繁华再回归平淡;或者善于思考,具有定力的人才写得出来的。 当我们阅历浅薄,疏于思考时,往往会沉溺于追求名利或裹夹在各种消费大潮中,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把许多人曾经经历的过程,/当成了幸福。”而“接踵而来”的新的`诱惑让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从而忽略了一些平常而又珍贵的东西,也忘记了有所得必有所失的恒理。等到我们老了,回顾人生的足迹,一生无非就是在欲望、追逐和实现(或失落)中反复循环而已,而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却从来没有停下来好好想过。 诗人郁葱所作的这首诗歌中没有华言丽语,却达到了语言和诗意状态的双重真纯。这样的诗,让我想到了“诗人合一”,儒家学说中有“天人合一”,由此似乎可以联想到诗人为何叫“诗人”,而不像作家、评论家那样叫“诗家”。 它是诗人以诗歌精神为信念,以诗修身,直至化境的真纯状态。它是诗与人合一的自然流露,也是通过长期思辩的雕塑、语言的磨炼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表现。 读这样的诗,心态也会随之平和下来,我们可以领会到这样的信息:简单地生活,宽厚地接受、善待一切,幸福便在存在的各种事物中发出光芒,照亮内心。   2、人与自然 …… 下面两首诗反映的是人与风景自然互相依存和契合的关系:   《在小镇西山坪》 叶梓   做一个白天闲逛晚上写字的人是幸福的; 做一个泥土气息的梦,梦里头露水给我洗脸 轻风给我梳头,是幸福的; ——要是一睡不起就是更大的幸福。   诗人描述了小镇某一天的渡假式生活图境,让我们体味一种慢,一种与大自然融于一体的旷达和身心松弛的幸福。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背后所影射出的,城市日常形态的疲惫和繁忙,钢筋水泥世界的骚乱与逼仄,让人不禁生出一睡不起,与万物同静的渴望。   《秋风谣》 赵继波   今夜,我又听见你的声音 比最轻的那阵风还要轻 我知道,这是你一贯保持的处世态度 谨小,慎微。好多年了 还是没有改变对乡间那些事物的依恋 依旧喜独居,擅弹唱,绝不蓄意曲高和寡 即使对一棵草,也怀着由衷的敬意 明月高悬的夜晚 总会把草台当作高台 怀想故乡只在一滴露水的深处 但今夜没有月光,秋雨是冷的 你是秋天深处的虫子 一两声断续的鸣唱在风里荡开去 声音,依旧是轻的   秋风就是轻轻的乡愁,虫鸣是古老的摇篮曲,这是一个身心都可以安静下来的乡间世界。诗意的回溯不止是对那一草一木、一村一舍的念旧,更是对那个永远都在那里的“你”,那“绝不蓄意曲高和寡”的,质朴如小草、如水滴的父老乡亲的眷恋。   诗歌中对于高贵品质的追求,不仅可以用美的形式表达,也可以用审丑的形式反衬。从鞭挞中达到审美的目的。就如以下的诗:   《绝句》 11 姚风   西方知名的品牌不断抱怨 说中国富豪的买家群体太不稳定 “客人一下子就消失了 要不然出了国 要不然就是进了监狱。”   姚风的这首诗是项庄舞剑——意不在其表。表面写的是品牌消费群体的消失,实则是挥剑切开腐败现象的剖面。以品牌的贵重反衬腐败者“败絮其中”的人格。     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二)   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三)   4月8日在西子湾留影  

【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一)】相关文章:

林馥娜诗歌讲座教案的部分内容(二)03-01

馥馥10-24

商晓娜讲座作文08-10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王娜10-10

娜袅(娜嬝)10-25

《噢!苏珊娜》教案02-23

种太阳-孙娜的教案03-29

《亚齐娜》教案设计08-26

泛微协同OA落户深圳迪娜林贸易 -管理资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