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自由 教案二上

时间:2011-03-01 16:28:38 教案 我要投稿

宽容与自由 教案二上

一 課前導引 (一)學生曾於國中國文中讀過胡適 母親的教誨一課,請學生就舊有的記憶中對胡適的認識進行搶答。若有同學去過胡適紀念館,也可請同學介紹紀念館內所見所聞。如果可以安排一次校外教學,到胡適紀念館,參觀他的書法、手稿和批註的書籍,當有更深一層感受。 (二)就學生不足處加以補充,並且介紹胡適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並補充有關胡適嚴肅下的另一面的小故事,讓學生從各個角度去認識胡適的學者風範。 (三)可介紹幾首胡適淺近的新詩,讓同學了解胡適對白話文運動的用心,尤其蘭花草與夢與詩、秘魔崖月夜都已被民歌歌手譜成曲,可以放錄音帶教唱。 (參見國學視窗) (四)為了讓學生了解胡適在當時社會中所做的努力及遭遇到的困難,老師可以影印胡適所做的老鴉一詩,並說明詩中的老鴉正是胡適的自況,表現他與舊文化思想傳統對抗的決心。 (參見國學視窗) 二 延伸思考 (一)就你身邊所發生的事,想想看,有沒有因為意見不合而產生互不相讓的爭端?你對這樣的事情,當時有何想法?   (二)當在班上或社會中產生意見不合的情況時,該怎麼辦?你認為投票表決,少數服從多數,是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不是,你的理由是什麼?那又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其他的同學也可就這個問題正反面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反駁。 (三)作者主張容忍比自由重要,你贊不贊同這樣的說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該容忍?又什麼樣的情況下不該容忍?請同學就自己的看法發表意見。 (四)胡適在提出這樣的論點時,有沒有他特殊的時空背景?如果轉移到現代,這樣的論點是否仍然合適?請提出自己的看法,並說明理由。 (五)為何作者在十七歲時和六十七歲時,對同一件事卻有了不同看法,你認為會是什麼原因? 三 活動設計 (一)作者所謂的自由,主要是指宗教、思想言論及政治上的自由,但文章中在事例方面很明顯偏重於討論宗教自由,有關於思想言論及政治上的自由,在論證上明顯有不足之處,請同學到圖書館查資料,加以補充。 (二)依全班人數分為兩組,舉行「紅白對抗」(分組人數可依需要做調整,若組別較多,可增加多種顏色以區別),請同學搜尋與「自由」或「容忍」相關的名言。利用教室公布欄張貼兩大張海報紙,紅隊用紅色,白隊用白色,請各隊將所找到的資料張貼在所屬的海報紙上,期限為兩天,為增加競爭性,可增訂兩邊出現名言不得重複的規則,以先貼者為準(老師可參考「語文天地」中「相關名言」一欄,補充同學不足之處)。競賽結束後,請老師給獲勝的隊伍適當的鼓勵。並且就所蒐集的資料,提醒同學仔細觀察:這些「自由」或「容忍」名言,有的和作者持相同看法,有的並不相同。請同學把名言中與作者不同看法的句子挑出,進行討論,這些句子中對自由與容忍的定義或觀察角度和作者有何相異之處?藉討論的過程,讓同學了解,不同的定義或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能就會有不同的思考結果。進一步促使同學學習從多個角度評斷事情,也促使同學學習包容並接受別人不同的意見。 (三)分配同學到圖書館查閱是否有胡適的著作,並且借回班上,作一個主題式的小型書展。(可以事先將一個學期課文分為數單元,請同學分組,配合課文內容,尋找相關補充資料,若時間或人手上較不足,可以選擇幾課來做,以減輕學生負擔。)   ◎語文天地 一 字義辨析 (一)崔、催、摧、璀   (二)辯、辨、辮、辦、瓣 二 「自由」名言 (一)自由就是做一切法律許可之事。(法 孟德斯鳩 論法的精神) (二)民主最基本的特徵是自由。(美 希爾斯曼 美國是如何治理的) (三)精神自由是彌足珍貴的寶藏。(法 羅曼.羅蘭 先驅者) (四)真理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才是社會的支柱。(挪威 易卜生 社會的支柱) (五)自由是靈魂的氧氣。(以色列 摩西.達楊 自傳 從地下活動到贏得自由) (六)自由就是不受謊言的奴役,不受惡意的攻擊。(印度 泰戈爾 戈拉) (七)要自由,才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古希臘 伯里克里,引自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八)所謂自由首先就是不受環境所支配,而相反的是支配環境的主人。(日 柳田謙十郎 自由的哲學第三章) (九)自由的要義在獨立。(張申府 所思) 力量和自由造就傑出之士,軟弱和束縛卻只能養成平庸之輩。(法 盧梭 漫步遐思錄) 思想自由是一個人所能得到唯一的,最珍貴的自由。(蘇 高爾基 哲學的害處) 如果社會喪失了自由,那這表示在這個社會裡沒有理想,沒有思想的光芒,缺乏創造的基礎,也對自己的前途失掉了信心。(蘇 謝德林 謝德林預言選集) 不自由,毋寧死!(美 柏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亞州會上的演說) 法律永遠不會產生偉大人物,只有自由才能造成巨人和英雄。(德 席勒 強盜) 只要有一點點自由的影子,只要有可以享受自由的一點點希望,人的靈魂就會長出翅膀來。(俄 契訶夫 套中人) 自由之樹被專制之血澆淋時,長得特別蓬勃。(法 瓦萊里 年輕的巴克) 容許個人有無限的自由,就會給千萬人帶來無限的不自由。(日 柳田謙十郎 自由的哲學第三章) 放棄金錢、名譽、享樂時,一個人才會感到自己有了自由。(瑞士 希爾泰 失眠之夜) 真正自由的人是忍耐的背起奴隸的負擔的人。(黎巴嫩 紀伯倫 沙與沫) 為黃金而賣自由者,必永陷於奴隸之境地。(古希臘 荷馬,引自不惑集) 不要過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點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處與危險實在不少。(蘇 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寓言 馬和騎師) 有力量擯棄一切個人慾望從而為一種理想獻身的人,他就是自由的。(蘇 高爾基 在生活面前) 誰需要的越小,他的幸福就越大;誰希望的越多,他的自由就越少。(蘇 高爾基 我的大學) 不盡責任的自由,只能產生無秩序的混亂;不重視倫理的個人主張,只能是對人性的蔑視。(日 池田大作 女性箴言) (參見成功者如是說,建宏出版社) 三 「寬容」名言 (一)寬容為文明唯一之考驗。(英 賀爾普士 隨感) (二)寬容意味著尊重別人的無論哪種可能有的信念。(美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文集) (三)寬容並不是姑息錯誤和軟弱,而是一種堅強和勇敢。(周向潮 初涉人世的十大挑戰) (四)寬宏大量是一種美德,他是由修養和自信,同情和仁愛組成的。一個寬宏大量的人,快樂必多,煩惱必少。(羅蘭 羅蘭小語) (五)從廣博的意義講,寬容這個詞從來就是個奢侈品,購買它的人只會是智力非常發達的人  這些人從思想上說,是擺脫了不夠開明的伙伴們的狹隘偏見,看到人類具有廣闊多彩的美景。(美 房龍 寬容) (六)那種必須為之競爭的尊嚴比爭吵更無價值,因為真正的尊嚴,其本質就是容忍。(英 亨利.泰勒 政治家) (七)當你寬容別人的時候,你就不會感到自己和別人站在敵對的位置。(羅蘭 羅蘭小語) (八)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清 史典 願體集) (九)批評和爭鳴正是寬容的一種表現。(俞吾金 思考與超越) 寬容並不等於放縱。(俞吾金 思考與超越) 大丈夫當容人,勿為人所容。(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五) 容人之過,卻非順人之非。(清 史典 願體集) 沒有人比那些不能容忍別人錯誤的人更經常犯錯誤的。(法 拉羅什弗科 道德箴言錄) 嚴格的說,容忍只應當是一種瞬間的情緒;它應當導向謝意和讚賞。容忍一個人無異於侮辱他。(德 歌德 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得乃大。(尚書 君陳) 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河稱其大者,以無不容。(三國 曹植 求通親親表) (參見成功者如是說,建宏出版社) 四 語文遊戲 (二)動動腦 有人認為吳承恩寫作西遊記乃是影射現實人生中的政治人物,如唐僧是昏庸懦弱,耳根軟,容易聽信讒言的皇帝。那麼循著這條思路,請同學幫忙安排西遊記中的各主要角色,各可代表哪種政治人物? 答:   ◎國學視窗 一 人物補充 (一)胡適二三事  1.胡適一生中曾得過三十六個博士,其中一個是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其他三十五個都是歐 美各大學送給他的榮譽博士,可見他的成就之受人肯定。  2.胡適母親十七歲嫁給胡適父親當填房,婚後六年就遭喪夫之痛。胡適大姊大胡適母親七歲,大哥也大她兩歲,其他兄姊也比胡適母親小不了幾歲,所以胡適母親在這個家中的地位相當難堪,常受胡適哥哥、嫂嫂的氣,唯一的希望就是把胡適教養成人,所以對胡適非常嚴格(可參考胡適 母親的教誨一文)。  3.胡適改名為「適」,乃是取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意。  4.流傳胡適曾提議朋友成立「PTT」(怕太太會),又曾和朋友說笑,說男人要遵守「新三從四得」: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捨得。 (二)公輸般 公輸般,複姓公輸,名般,「般」或作「班」、「盤」,是和墨子同時代的人,因為是魯國人,所以被稱為魯般。他精於機械的製造,曾用木頭削成一隻木鳶,只要啟動木鳶身上的開關,木鳶就可以高飛,而且飛得很遠。他最著名的發明是製造了攻城的雲梯,根據墨子的記載,楚王曾想利用雲梯攻打宋國,墨子連走十天十夜,勸阻楚王,並且與魯般在楚王之前進行攻防比賽,結果墨子勝了,於是楚王取消了攻宋的計畫。而「在魯般門前耍弄大斧」,常被人用來比喻人不自量力,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或作「班門弄斧」。 (三)馬丁路德 十六世紀德國宗教改革運動者,基督教路德教派的創始人,生於德國 薩克森,西元一五一一年得到神學博士,擔任天主教神父。但因見當時教會腐敗,尤其當時教會領袖--羅馬教皇居然印製贖罪券販售,於是極力倡導改革。西元一五一七年發表抨擊教皇出售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點,釘在教堂門口,反對地方教士愚民斂財,認為信徒可各憑信心與上帝直接交通,不必倚靠教廷為媒介,也無須承認教宗的權威。並提倡在宗教儀式中用方言代替拉丁語,並將聖經譯作日耳曼文,提倡革新宗教之說,領導修改羅馬天主教部分教義,主張基督教教旨,必須以聖經為信仰的最高原則,各國多附和,遂有新教派的建立。此外瑞士 喀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