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1-12-16 12:21:16 教案 我要投稿

《桥》教案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南油小学 任艳 教学目标: 一、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了语感的有力提升。 二、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险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了起来的品格与精神。 三、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老汉在危险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了起来的品格与精神。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感悟老汉形象 1.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到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想象一下,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涌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2.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吧!(出示8段,指名读) 老汉如此清瘦,为什么会像一座山?默读,找出体现老汉像一座山的语句。 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先村民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拥戴就是拥护爱戴,说明老汉很威严,“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为什么老汉的话立刻就收到了效果?老汉在村民中的果断 “像一座山”。)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引导学生品句: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把老师读的放到文中行吗?在危难之际,逃命要紧,怎么能揪出自己的儿子呢?你是怎么想的? (在维持秩序和保全儿子发生冲突时,老汉毫不犹豫地揪出儿子,所以我们说,他大公无私,就像一座山。)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第一次吼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党支部书记,心中想到的是大家,群众高于党员;第二次吼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在生死攸关之时,儿子的生命高于自己,深沉的父爱像一座山。) (5)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一起来深情地朗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吼道──”后边为学生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6)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你知道老汉要喊什么? (预设:或者急切地要喊:“儿子,我来救你!”或者绝望地喊道:“儿子……”;或者想大声地喊:“快抓住木头……”,或者无不愧疚地大喊:“儿子,爸对不起你呀……”) (老汉和他的儿子都被洪水吞没了,但是他们却保全了一百多个人的性命,成就了一百多个幸福的家庭。这个老党员虽然牺牲了,但他在危难时刻的英勇表现却还在留传,他像一座山永远驻立在人们的心中。) 二、铭记老汉精神 从2004年开始,我国每年要评选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并举办专门的颁奖晚会。每个“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仅100字左右,却高度概括了获奖者的感人事迹或突出贡献。下面是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武文斌的颁奖词。 附武文斌的颁奖词: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请你仿照其为《桥》的主人公——那位令世人感动的老支书撰写一段这样的文字,并尽量使用上“桥”字。 (您是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你更是一座桥,一座连接生命的桥。) 三、领悟写法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上的独具匠心。 2.请同学们围绕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在小组内说说感受。 (1)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这是微型小说常用的构思方法) (2)文中多处描写了大雨和洪水,把这些语句找出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3)这篇课文很多句子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 (一个修饰词都没有,且每句话都单独成段,使人读后更觉悲壮沉痛) (语言简练,渲染气氛,增强表现力。)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上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就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教师细致地体察文中含蕴的情、味,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个性体验,并使这一切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资源,就能使文本、学生、教师三方面有机整合,真正提高课堂质效。    

【《桥》教案】相关文章:

《家乡的桥》教案03-01

《奇怪的桥》教案06-11

美术教案《桥》01-21

《在 桥 边》教案03-14

《巴黎的桥》教案09-20

桥教案范文10-09

关于桥教案01-01

《桥》优秀教案12-30

关于桥的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