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时间:2021-12-16 16:40:02 教案 我要投稿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课题: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的出现,以及自隋唐至清朝统治者加强皇权的措施。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材料的能力,通过学习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掌握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逐步探析,运用相关资料、图表、以及材料,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掌握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理解这种变化对社会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珍惜民主权利,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和设内阁,清朝的军机处。 难点: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皇权的不断加强的。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自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经处于绝对上风,此时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另一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变得突出起来。有这样一种现象,隋唐时候,官员上朝均有座,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而到了明清时期,官员奏事则必须站着,从这种礼仪上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威不断加强,而官僚的地位逐渐下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皇帝的这种专制权威是怎样加强的,中枢权力机构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讲授新课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 (1)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自秦始皇建立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以来,统治者在与地方分权进行斗争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控制中枢权力机构,加强皇权的斗争。 提问:回顾第二课的内容,想一想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了一种什么制度来加强皇权?(学生回答) 总结: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了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军国大权始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三公中的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2)汉朝的内外朝制度 提问:回顾第三课的内容,想一想汉武帝时期又是怎样控制中枢权力机构加强皇权的呢? 总结: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外朝是执行机构,内朝是决策机构,汉武帝采用一些品秩较低的官员来参与决策以达到分割宰相权力的目的。这种内朝制度发展到东汉,形成尚书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为尚书省,同时又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以削弱尚书省的权力。这时三省各自的执掌和权力分配还未定型,没有形成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在隋唐时期正式在中央开始实行。 (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本课重点) ①职能(运用结构图讲解)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具体执行。尚书省下的礼部负责祭祀、典礼、外交等礼仪方面的事务,吏部负责考核审查四品以下官员,兵部负责国防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户部负责国家财政,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②运行程序 一个政令的形成,先交由中书省起草,形成诏令再交给门下省审查,若门下省审查不通过再返回中书省重新起草,若门下省审查通过,交给皇帝,皇帝同意后再交给尚书省及其下的六部执行。 提问:如果唐太宗想在长安修建一个大型工程,这个工程在中央从决定到实施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学生讨论回答) ③影响 三省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多名长官参与决策,可以集思广益,避免了专权独断。 (4)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宋代建立以后承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但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了“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掌管行政事务:同时设置了枢密院掌管军政,长官为枢密使。这样,行政、军政分开管理,相权被进一步分割,“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 宋朝的财政归盐铁、户部、度支三司掌管,三司的长官三司使又称为“计相”。 这样,宋朝在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分管不同事务,相权被进一步分割,其本质就是皇权的加强。 (5)元朝一省制 元朝建立以后,元世祖采纳侍御史高鸣的建议,认为一省的效率高于三省,以一省制取代三省制,在中央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其下,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 情境营造:阿合马(?——1282),元回回人,至元元年升为平章政事,他以善于理财受到忽必烈重用,而丞相则形同虚设,他执政十余年,采取各种手段聚敛民财,把持朝政,排除异己,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提问: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一省制是否有利于加强皇权?(学生回答) 总结:相权过大产生了负面影响,皇权被削弱,所以元朝的一省制不利于加强皇权。到元朝后期,宰相甚至可以决定皇位的继承人。 2、废丞相 明初,沿用元朝的一省制,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臣专权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严加控制。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图谋不轨”之罪诛杀宰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丞相,皇帝亲掌六部,并下令“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这样,在中国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3、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①明朝设内阁 明太祖废丞相之后,全国政务都由皇帝一人处理,分身乏术,因 此明太祖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 章奏,不参与政事。 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逐渐有了“票拟”的权力,再由皇帝进行“批红”。 提问:阅读课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什么是“票拟”和 “批红”?(学生回答) 总结:权力始终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但是后来又出现了阁臣权力过大而专权的现象,这一问题直到清朝才得以解决。 ②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清朝建立后,承袭了明制设内阁,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则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很大的权力,不利于加强皇权。所以为了削弱它的权力,加强皇权,清朝雍正年间,设立了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最初是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后来,军机处的大臣权力不断扩大,可以参与机要政务,但他们本身品级不高,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以及演变,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设立内阁和清朝设立军机处,了解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可以看出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明初消失,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则表明中国古代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六、练习与作业 1、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那它从侧面又反映出中国封建王朝当时的什么问题?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可以从多方面考虑) 七、板书设计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 1、隋唐  三省六部制 2、宋朝  二府三司制 3、元朝  一省制 二、废丞相 三、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相关文章:

专制10-25

专制兄长散文06-12

宰相职权的演变与皇权的加强07-07

专制主义漫谈01-20

有些疫苗为何要不断加强?05-02

皇权族权和绅权的联结论文06-23

农民起义与专制政治01-20

民主的“羊头”与专制的“狗肉” -管理资料01-01

美术鉴赏教案:第六章 皇权与世俗-北京故宫与客家民居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