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教案

时间:2021-12-16 20:04:15 教案 我要投稿

《组歌》教案

 《组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4、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二、作者简介: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四、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五、作业布置:   拓展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 教学反思:学生很喜欢这两首散文诗,教师应鼓励他们多读读思考,把握散文诗的语言特点。 板书设计  《浪之歌》  海岸的情人 拟  海浪: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炽 人  热    杰  情 作  滋润万物  深  《雨之歌》  “传情的信使”  雨: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组歌》教案】相关文章:

《组歌》(节选) 教案03-01

组歌教案设计04-21

《组歌》教案设计10-10

关于《组歌》的教案设计10-04

《组歌》的优秀教案设计08-25

组歌07-27

组歌(节选)07-27

C(4-10)《 组歌(节选)》教案03-08

《组歌》教学设计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