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53-56课时

时间:2021-12-16 19:57:55 教案 我要投稿

教案第53-56课时

53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教科书第96页例1,完成97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二            十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正确掌握乘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根据各部分           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           进行验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00×5       130×4       240÷6     600÷30     350×6       400÷80      32×20     8×210     25×4        200×30      540÷9     630÷70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2×()=208      28×()=84     35×()=140      44×()=220 二、新课  1、例1:     出示例1的挂图,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0×3=90(个)     提问:在这个算式中,已知数叫做什么?要求的数叫做什么?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说,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因数、因数、积。再根     据算式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因数=积。     打开P96,让学生看例1的1,使学生明白:只要知道因数,就可     以求出它们的积。     出示例1的2,有3盘鸡蛋,一共90个,每盘有多少个?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90÷3=30(个)     提问:90在1中是什么数?3是什么数?30是什么数?     根据2的算式,师共归纳出:第一因数=积÷第二因数。  3、出示例1的3,有90个鸡蛋,每盘有30个,有多少盘?     同样引导学生归纳:第二因数=积÷第一因数。  4、根据2、3与1的比较,得出乘法算式中各分部的关系是:一个因     数=积÷另一个因数。  5、小结。从例1中,我们知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     数,就可以用除法求出另一个因数。  2、教学乘法验算     教师:以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算乘法?     小结:今天学习了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后,我们就可以用积           除以一个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因数的方法来验算           乘法。  3、做P97上面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再验算。  2、做练习二十的第2题。     先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填入表内,然后指名学生分别说一说是怎     样计算的,为什么。  3、做练习二十的第3题。     学生做,教师批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知道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并利用这个关系可以对乘法进行验算。 五、作业布置:练习二十的第1、3题。 课后记: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   54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教科书第97例2,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二十第4—           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应用关           系式会求乘法算工中的未知数X。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50÷25    12×4000      15×40     34×20     1000÷200     6300÷70     435-198   25×30        12÷8×0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7×()=6300      500×()=4500     48×()=96       40×()=3200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使学生明确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    填括号的。 二、新课  1、教学例2。出示例2:求X×6=96中的未知数X。     以前我们学过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今天又知道了乘法     各部分间的关系,谁会利用这个关系来求未知数X?     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并强调书写格式:     X×6=96        X=96÷6        X=16  2、练习     做第97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求26×X=338中的未知数X。     提问:X代表什么?怎样计算?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强调书写格式。     和求未知数X的.根据是什么?  3、教学例3     出示例3:35乘以什么数得420?     提问:根据题意,要求的是什么?(一个因数)可以用什么来     表示未知数?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设要求的数是X。     35×X=420         X=420÷35         X=12     做完以后,让学生把例3在教科书上做完。  4、做P97做一做。     出示:一个数与32的积是3296,求这个数。     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强调书写格式和要先设未     知数X。  5、小结: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求出缺少的因数,在计     算时,注意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的第4题。     先把下面各题中的()换成X,再算出X是多少?   ()×30=180     320×()=640    教师指导()×30=180,()是一个未知数,用X代替,换成    ()×30=180,然后计算出X。    320×()=640由学生自己完成。  2、做练习二十的第5题。     直接说出X是多少?并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3、做练习二十的第6题。     让学生把得数写在书上,教师批改。  4、做练习二十的第6、7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四、课堂小结     结合例题。强调在乘法算式里,求未知数X的方法,书写格式,     文字题中要先设所求的数为X。 五、作业布置。练习二十的第6、7题。 课后记:本节课只有张宇同学对于数量关系不太清楚而导致不会解题。       55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的第9—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中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           会应用这种关系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800      5400÷90      25×400        240÷12     700×40     380+250       14×300        6400÷20     820-150  2、指名学生说一说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教师出示下列题目,指名学生回答。    根据每组的第一个算式,你能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得数吗?     38×45=1710       346×63=21798     1710÷38           21798÷346     1710÷45           21798÷63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的第9—13题。  1、9题:480×15=(   )        ( )×15=225         64×15=(  )        ( )×15=600     让学生观察每题中()指的是因数还是积,怎样求出()里的     数,学生填写,教师批改。     10题。让

【教案第53-56课时】相关文章:

教案第37课时—39课时03-09

《草原》第2课时教案02-27

教案第13—15课时03-14

教案第11—12课时03-14

咬文嚼字教案 第2课时10-11

《整式》第2课时教案03-14

教案第57—63课时03-09

教案第17—20课时03-09

教案第49—52课时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