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清高》教案

时间:2021-12-16 20:16:39 教案 我要投稿

《漫话清高》教案

漫话清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独特的概念——“清高”。培养对文化现象的评判能力。 2.了解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在此基础上辨别作者的思想倾向,提炼出他在旁征博引的“漫话”过程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思考,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重点、难点 对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等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辨别作者的思想倾向,提炼出他在“漫话”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解决办法 1.诵读感知,把握作者思路。 3.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活动 预习,诵读。 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人 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一词评价他人。“清高”为何意?在这一课里,学者金开诚以“漫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解了“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以及这种思想行为在今日社会中的表现。 二、感知 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将全文浏览一遍。 三、精读 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出文章的线索,提炼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找出课文中写到的许由、陶渊明、李白、孟浩然的例子,说说作者举这几个例子分别想说明什么问题。 许由和陶渊明的例子说明在传统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有才能而不趋同社会主流的人通常被评价为“清高”。许由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和机会,却不屑于为人君;陶渊明不愿做官,却以过人的诗才扬名——虽然诗才不一定证明他可以做官。 李白、孟浩然的例子说明“清高”标准在人们心目中的不确定性。李白的例子证明标准的严格,孟浩然的例子证明标准的模糊。这种标准的不确定性,说明“清高”不是一个非弄清楚不可的重要概念,虽然这个词含有褒义,但也算不得是对一个人的较高评价。 2.作者认为“清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有什么意义? “清高”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延续了下来。没能发财致富的人自视清高,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发财致富甚至既富且贵的人如果讲一点清高,被认为于人于己都有好处。所以“清高”这个概念至今仍有生命力。 3.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思路。 文章开头为我们分析了“清高”一词的含义,接着举出许由、陶渊明的例子来说明古人对“清高”的理解。许由有君临天下的能力和机会,却不屑于为人君;陶渊明有才艺,可以作为做官的资本,却辞职归隐。通过这两个例子,作者说明了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清高”是一种与世俗的价值取向相悖离的行为和思想。清高的人一般不趋同于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因而不会获得较多的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即所谓的“富”和“贵”)。又因为这些人都具有常人不及的才能,所以在历史上人们一直以“清高”二字来褒扬他们。接下来作者又举李白、孟浩然两例,说明“清高”标准在人们心目中的不确定性。李白和孟浩然都因为诗才而有很高的知名度,都不被君王重用。李白是因为用世之心过于急切,缺乏恬退风度而不够“清高”标准。孟浩然归隐后有恬淡之心,却也不是世所公认的“清高”样板。这表明世人用于界定“清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作者以这种标准的不确定性证明,“清高”在传统文化里并不是一个必须弄清楚的概念,它只代表着一种不从众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可见“清高”算不上是一个重要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更算不得是对一个人的较高的评价。最后说到“清高”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不仅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无论富贵与否,人们都乐于用“清高”来装点自己。“清高”的概念继续被人有意无意地维护着。 四、品味 1.重点语句 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不同于前一课作者鲁迅的锋芒毕露。作者是以含蓄委婉、叙议结合的方式表达观点的。通常是在所举的事例后加一些议论性的反语,欲擒故纵,似褒实贬。比如,文中叙述完“许由洗耳”的例子后说道: ……唐尧是人人称颂的圣君,圣君是因为给天下人办了好事所以受到称颂;然而他所选的接班人却不愿为天下人办事,不愿办事却同样受到称赞,真不知是什么道理。 在诸葛亮等人的例子后面还有: ……都以高风亮节著称于史,但也因做官而不被评为清高。当然,历史上对这些人的评价之高是远非清高二字可比的。 又如,陶渊明的例子后有一段话: ……至于那些才艺是否适合做官的要求,古人往往是不加深究的。在他们心目中,好像认为只要有才便可以做官。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于这样的语句中。 把文中类似这样的语句挑出来,结合例子仔细玩味才能够体会出作者的观点。 也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难理解的或是关键的语句,师生确定一些需要共同讨论的语句,讨论这些语句的含义,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诸如: ——清高的“清”,意思比较明白,无非是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至于“高”的'含义,则似乎不同于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是总要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 ——道理虽然说不清,但关于许由的美谈却事实上给清高规定了一个模式,即凡是显贵的人是不大可能得到清高之名的;后来显贵又扩大为富贵,即清高是与富贵无缘的。 ——不过,从陶渊明这个清高模式来看,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固然决定丁他是否有清高之“实”;但如果在“实”之外还能享有清高之“名”.那就还得有一些不平凡的本事才行。 ——清高是褒义词,但也刁;算很高的评价,然而古人评定清高却又是相当严格的;说严格却又没有明确的标准,因而相当模糊。 ——至于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种种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从抽象的道理上说,清高与市场经济几乎是绝不相容的,但实际情况却使人感觉到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涵,其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这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系列正反互补思想的奥妙。 2.艺术特点 举例丰富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作者所举的例子往往是正反对照。“许由洗耳”是一个主要的、正面的例子,写得比较详细。其后紧接着举出诸葛亮、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等人的例子,都写得较为简略,是反例,作为许由的“清高”行为的对比。李白与孟浩然两例也是对比,一个证明‘‘清高”标准的严格,一个证明它的模糊。在李白的例子中,作者又举出一些互为对比的诗词,证明李白自身对权贵态度的矛盾,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句的对比。 五、诵读 带着新认识重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 1.语言导入 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评价他人。“清高”是褒义还是贬义?古人是如何看待“清高”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清高”?“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以及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学者金开诚的《漫话清高》。  二.作者介绍  金开诚,男,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入社,曾任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会员。第八届中央常委,第九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宣传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部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三.理清思路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2.给段落和大意连线。(投影)  第1段:释清高。 第2段:传说中第一个清高的人许由。 第3段:清高与富贵无缘。 第4段:纯正的清高者陶渊明. 第5段:要享有清高之名,必须有才。 第6段:评定清高是相当严格的。 第7段:评定清高的标准是模糊的。 第8段:“清高”的现代意义。 3.概括本文的思路 ①清高的含义:清白正直、高风亮节、孤独、孤僻、孤高。  ②古代清高的模式:不能(愿)做官、与富贵或显贵无缘、必须有才。  ③古代评价清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  ④清高的现代意义:仍需保留一点清高。  四、课文内容探究: 问题思考:(媒体展示) 1、作者是怎样解释“清高”一词的意义的? 2、作者举许由与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 3、林和靖、倪云林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4、李白与孟浩然的例子又别说明了什么? 5、作者认为“清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有什么意义? 讨论研究: 1、作者是怎样解释“清高”一词的意义的? 明确:所谓“清高”,辞海解释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应该是含有褒扬之义的,作者认为“清”即是“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也是有褒赞之义的。在中国人的词汇中,凡跟“清”字搭上关系的,往往有称誉的意思,如:卓越才能者名为清才,志行高洁者称为清士,儒雅文章则说清文,廉洁奉公者颂为清官,纯洁之友情则誉为清交,如今清字与“高”沾上了,想来该是顶量级的称誉了吧,然作者说“高”非是“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总要带上“孤高或孤僻”,甚至是“孤高”。苏轼有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谓高矣,又是多么的孤独啊,看来清高是要有一定的代价的,海子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与幸福生活的距离,是一种与现实格格格不入,丅高的代价就是“孤独”。因此“清高”的名声首先落到那些遗世寂居的文人隐士头上。 2、作者举许由与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 明确:许由与陶渊明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清高与显贵、富贵无缘” ①许由是传说中第一个清高之士,他因有德有才,而被定为唐尧位置的第一人选,而当天下人需要他的时候,他却逃之夭夭,而世人却对其行为大加褒赞,长久以来传为美谈。有德有才者弃天下苍生于不顾,视郑重托付为污染,实在让人想不通,你能想得通吗?——因为清高在古代是受人赞扬的,而这种美谈又反映了古代士人的价值取向。 &

【《漫话清高》教案】相关文章:

漫话清高 教案03-11

漫话清高01-21

漫话清高.01-21

漫话清高..01-21

《漫话清高》教案(网友来稿)01-21

《漫话清高》教案(网友来稿)教案01-21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教案01-21

《漫话清高》.设计..01-21

《漫话清高》《巴尔扎克葬词》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