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案案例

时间:2021-12-16 10:14:15 教案 我要投稿

《竹影》教案案例

《竹影》教案 【课前预习资料】 丰子恺《儿童的画》、《学画回忆》、《图画与人生》,《素质教育在美国》节选,《倚天屠龙记》节选,朱光潜《谈美书简》文选。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文与可谷偃竹记》,郑板桥《题画诗》、《题竹石画》,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义 弥漫  眼梢 惬意 汀 蘸 缕  口头禅 硕士  参差不齐 2.概括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出示图片“竹影”,讨论:竹影是谁画的? 思考: 1.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我们把月亮画的画——了一份。(填一词) 2.在我们的资料中除描影外还有哪些复制图画或类似复制的方法? 3.小结:描、印、放大、临摹都是复制的一种,不是创造。朗读黄全愈的一段话作为小结: 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 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 4.讨论:爸爸说我们这不是画竹,“不过好玩罢了”。学某类西洋画的人能把自然描摹到几乎一样,这是不是绘画呢? 5.出示五幅西方油画,讨论西洋画的优缺点,并用丰子恺的话小结:描得像真的东西一样,顶多也只抵得一张照相,现在照相机很便宜,三五块钱也可以买一只。我们又何苦费许多宝贵的钟头来把自己的头脑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块钱的照相机呢? 三.生成新疑,深入探究 1.讨论:描、印、放大、临摹、模仿大自然都不是真正的绘画,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做这些事,他们做这些事有何得失? 2.以下文字作为小结: A.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 B.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朱光潜。 四.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1.设若一个人已经完成了模仿阶段,现在他要真正的去创作,比如说他站在一丛竹前,现在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 2.如果是丰子恺的父亲站在他面前,他会说些什么? 3.出示郑板桥竹图与真竹照片,比较照片与图画的区别,讨论:郑板桥对竹作了哪些改动?他为何作此改动? 4.竹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性格。文雅、清高、虚心、坚韧……有许多诗人赞美它;当然,也有人爱唱反调,说: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根细好钻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现在站在竹丛前的人是你。绿、红、黑、黄……眼前摆着无数颜料,你会选哪一种颜料?你会把竹画成什么样?

【《竹影》教案案例】相关文章:

竹影教案07-24

《竹影》教案01-21

《竹影》教案(二)03-04

《竹影》优秀教案09-20

《竹影》教案三则01-21

竹影01-21

《竹影》07-24

《竹影》教案设计01-21

丰子恺《竹影》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01-10